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0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30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28篇
口腔科学   26篇
临床医学   93篇
内科学   101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20篇
综合类   111篇
预防医学   38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4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我科自2015年开始举办颞骨解剖及耳显微外科手术培训班,4年来累计已培训各级、各类学员273人次。颞骨自身结构复杂,学习难度较大,加之内耳深居内部,体积微小,日常工作中接触的机会较少,使得内耳及相关结构成为学习难点中的难点,我们在历届颞骨解剖培训班中都要花费较多的学时讲解相关知识。本文总结了我们对内耳及相关结构的理解和具体的辅助教学方法,这些方法简便易行,具体而直观,降低了学员在颞骨解剖培训中学习内耳及相关解剖结构的难度。  相似文献   
92.
卵巢储备功能降低(DOR)导致的不孕症业已成为生殖健康领域的难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其根本病机为肾精亏虚。中医药治疗不孕症历史悠久、经验丰富,针对DOR不孕症,从肾论治。将中西医治疗思想相结合,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结合,采纳中医专病通治方的理念,确定补肾养血、疏肝健脾的治法治则,组方遣药,通过中药补肾方加减可多系统、多靶点、多环节调节生殖功能,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同时,提出"长(卵)排(卵)并调,数量质量并举"假说,临床上采用中西医结合的两阶段疗法,达到增加卵泡数量,改善卵泡质量,促进卵泡发育和排出的效果,有效规范治疗DOR不孕症。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究错配修复基因MSH6对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可能发生的机制。方法:根据美国国家生物信息技术中心(NCBI)中MSH6的基因序列构建靶向敲低MSH6的序列shMSH6-1、shMSH6-2和shMSH6-3,采用细胞转染技术敲低结直肠癌细胞中MSH6的表达,通过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敲低效率并进行慢病毒包装,应用Western blot在细胞系中筛选MSH6高表达细胞系进行后续实验,应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集落形成能力,伤口愈合和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上皮间充质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MSH6在结直肠癌细胞系中表达上调,其中RKO、SW620、LOVO细胞系上调明显,敲低MSH6明显限制了结直肠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同时导致E-cadherin 蛋白水平增加,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下降。结论:MSH6在结直肠癌中表达上调,敲低MSH6可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并能够逆转EMT的发生。  相似文献   
94.
目的:分析近年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高风险的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药使用率、金额及其合理性,发现新型降糖药使用中的处方问题,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抽取2016-2020年北京市22家市属医院ASCVD高风险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门诊降糖药处方,对不合理处方、降糖药金额、药物使用率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在2016-2020年,各类新型降糖药使用率呈增加趋势,而胰岛素促泌剂、噻唑烷二酮类、预混胰岛素用量呈下降趋势。降糖药处方平均金额2019年最高,为(392.52±364.04)元,2020年降至(251.82±293.35)元,降幅达35.85%。2017年后处方合格率从89.26%上升至97%以上。结论:新型降糖药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心血管高危糖尿病患者,其用药合理性及经济性需要加以监管。在此方面,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推进的处方前置审核、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对提高降糖药处方合格率、降低药品次均费用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有助于保障北京糖尿病患者的用药水平及用药合理性,有助于实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公益性目标。  相似文献   
95.
门静脉插管灌注治疗门静脉癌栓——附64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治疗门静脉癌拴的新方法。方法:术中经胃网膜右静脉插管到门静脉,皮下埋置储药器(IDDS),应用联合化疗和生物疗法,交替向门静脉内灌注多种化疗药物和细胞因子。结果:门静脉癌栓总有效率32.8%。中位生存期为10.2月,生存期最长已达5年。结论:术中放置门静脉投药器或称储药器,术后经储药器向门静脉中注入化疗药物和生物制剂(主要为细胞因子),能有效地治疗门静脉癌栓,提高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病人的肝切除术后生存期。  相似文献   
96.
97.
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目的 探讨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作用。方法 采用由不锈钢“Z”形支架和超薄绦纶组成的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5 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和1 例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其中4 例已累及肾下主动脉, 且有明显肾功能损害。6 例均经CT 和动脉造影证实。在X 线监视下,经右股动脉切开, 将1 ~2 枚支架型人工血管置入。有1 例因进入困难,改用左侧股动脉进路。结果 术后造影和CT 均表明破口被成功封闭,假腔内血栓形成。本组未发生任何并发症。随访1 ~7 个月,有2 例高血压者,血压明显下降,2 例血尿治愈,2 例血尿减轻。结论 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明显简化了手术,减小了手术风险,其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98.
肾动脉平面以上主动脉瘤的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肾动脉平面以上主动脉瘤 (AAARA)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2 0例AAARA的临床资料。结果 夹层动脉瘤 84例 ,真性动脉瘤 2 7例 ,假性动脉瘤 9例。病变累及全程主动脉者 12例 ,主动脉弓 9例 ,胸降主动脉 2 0例 ,降胸至腹主动脉分叉部或以下 43例 ,胸腹主动脉 2 5例 ,涉及内脏动脉 11例。施行手术或支架型人工血管微创治疗74例。术中至术后 30d内死亡 11例 (14 9% )。术后并发症 9例 ,无截瘫、偏瘫或卒中发生。 16例腔内治疗病人中无严重并发症或死亡者。随访 48例 ,随访时间 1个月~ 15年 ,5例死亡 (10 4% )。保守治疗 46例中 ,44 1%死于瘤体破裂或其它严重并发症。结论 AAARA开胸手术仍存在着很大风险 ,而多种多样的支架型人工血管腔内置放和腔内开窗治疗有着良好前景 ,腔内血管外科技术将成为治疗AAARA的主流。  相似文献   
99.
微创腔内人工血管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介绍腔内人工血管通过微创法置入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经验。方法 采用由不锈钢“Z”形支架和超薄涤纶膜组成的腔内人工血管 ,治疗 5例胸主动脉夹层和 1例腹主动脉夹层。其中 3例已累及肾下腹主动脉 ,且有明显的肾功能损害。 6例病人均经CT和动脉造影证实。将 1~ 2个腔内人工血管压缩入 2 4F导送器 ,经右股动脉切开后置入病变部位。其中 1例因进入困难 ,而改用左侧股动脉。结果 术后造影和CT均表明 ,破口被成功封闭 ,假腔内血栓形成 ,无严重并发症。高血压明显下降 2例 ,血尿消失 4例。随访 7~ 12个月 ,CT检查除 1例术后 3个月腔内人工血管发生移位需再置 1枚移植物外 ,其余病人均已痊愈。结论 腔内人工血管治疗主动脉夹层明显简化了手术操作 ,减小了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00.
The cerebral cortex of the human brain receives an intense cholinergic innervation from the nucleus basalis of Meynert. This nucleus is very highly developed and quite heterogeneous in composition. The cholinergic contingent of neurons associated with the nucleus basalis is designated the Ch4 cell group. The Ch4 cell group has topographically organized cortical projections which are directed to all parts of the cerebral cortex, but particularly to the limbic cortex and the amygdala. The organization of this projection suggests that it may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enhancing the neural encoding of behaviorally relevant events by the appropriate cortical neurons. The cortical cholinergic projection from Ch4 is a principal component of the ascending reticular activating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