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1篇
  免费   458篇
  国内免费   150篇
耳鼻咽喉   25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195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363篇
内科学   203篇
皮肤病学   26篇
神经病学   92篇
特种医学   10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39篇
综合类   803篇
预防医学   288篇
眼科学   35篇
药学   452篇
  5篇
中国医学   226篇
肿瘤学   14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176篇
  2021年   174篇
  2020年   183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233篇
  2013年   264篇
  2012年   376篇
  2011年   369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01.
医院着眼"保健康、保打赢、保战斗力"的职能使命,强化"训为用、练为战"意识,主动转型,探索建立以需求为导向、以应对多种安全威胁的卫勤保障能力与平时医疗救治能力同步提升的训练模式,从根本上提高综合训练效益,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步伐。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采用微创小切口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5月~2013年11月采用微创小切口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83例,平均年龄72.3(65~82)岁。结果本组手术时间平均56(38~69)min,术中显性出血量平均60(40~100)ml,术中输血平均400(0~800)ml。77例术后恢复顺利,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无感染、坐骨神经损伤、脂肪栓塞等并发症。术后出现下肢静脉血栓5例,肺栓塞1例。本组83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27(3~41)个月,骨折均愈合。所有患者生活均能基本自理,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2例出现髋内翻。术后根据Harris评分评定疗效[4]:优68髋,良9髋,中6髋,优良率92.8%。结论采用微创小切口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固定可靠,临床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研究载脂蛋白C1(APOC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和癌旁(PC)组织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UALCAN数据库比较PTC及PC组织APOC1 mRNA的表达差异;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预测APOC1对PTC的预后价值;HPA数据库预测APOC1在蛋白层面的表达情况;TIMER数据库研究APOC1与免疫细胞的相关性;Linked Omics数据库和GeneMANIA数据库研究与APOC1密切相关的基因;GSCALite数据库对PTC中前5关键基因的药物靶标和癌症相关通路进行分析;最后对APOC1基因进行单基因GSEA分析。结果 PTC组织中APOC1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PC组织;APOC1 mRNA表达水平在不同临床分期、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的PTC中显著升高;APOC1 mRNA表达水平与预后和免疫浸润相关;APOC1与多条癌症通路相关,并可受到abiraterone、GSK-J4、SR8278抑制调节;GSEA单基因的功能富集分析显示,APOC1功能富集在丙酸代谢、缬氨酸和异亮氨酸、三羧酸循环、牛磺酸代谢、JAK-STAT信号通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凋亡、癌症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P<0.05)。结论 APOC1基因在PTC中高表达,与预后、免疫浸润相关,可以作为PTC诊断、预后、药物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持续颅内压监测在小脑出血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小脑出血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脑室内颅内压监测,根据ICP值调节脱水剂的用量。结果全组死亡5例,其中3例为有严重合并症的老年患者,1例为脑干功能衰竭,1例为再出血,家属放弃治疗。颅内压监测5~14d,平均7.8d,无探头植入引起的颅内大出血,2例发生颅内感染,对症治疗后好转。经过3个月~1年的随访,平均8个月,根据GOS评分:良好7例,中残3例,重残1例。结论小脑出血患者手术后应用持续颅内压监测,可指导降颅压药物的实施,能及早、安全拔除脑室引流,对减少颅内感染的发生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干细胞转录因子Oct4(Oct4)和CD133蛋白在肝外胆管癌(EH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0例EHCC、30例癌旁胆管组织(TAC)和20例正常胆管组织(NBDT)中Oct4和CD133蛋白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在EHCC中Oct4和CD13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0%(31/50)和68.0%(36/50)。EHCC中Oct4和CD133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TAC和NBDT(P0.05)。Oct4和CD133的表达与EHCC的TNM分期、分化程度和转移相关(P0.05),且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0.33,P0.05)。结论:检测Oct4和CD133基因蛋白表达可作为评估EHCC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分析上颈部非腺源性包块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其分布类型及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上颈部非腺源性包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76例上颈部非腺源性包块中,良性肿瘤25例,恶性肿瘤19例,非肿瘤性疾病32例。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以手术切除为主。非肿瘤性疾病则根据病变性质采取手术切除或药物对症治疗。结论上颈部非腺源性包块涵盖的疾病较为复杂,治疗应根据病变性质、位置及范围综合考虑,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和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BMSCs,利用流式细胞术进行鉴定。实验分组:对照组(不加任何诱导剂)、FGF-2组、丹参酮ⅡA组及两者联合诱导组。MTT检测诱导后的活性及增殖情况;Real-time PCR检测早期心肌转录因子GATA-4、Nkx2.5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缝隙连接蛋白43(Cx43)以及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的表达;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法检测结蛋白(desmin)、原肌球蛋白(Tm)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蛋白、Tm的表达。 结果 各诱导组较对照组增殖明显。与对照组相比,诱导组GATA-4和Nkx2.5基因的表达增强,联合组表达量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诱导组各标记物Cx43、cTnI、结蛋白、Tm的阳性表达率高于FGF-2及丹参酮ⅡA单独诱导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联合诱导组结蛋白、Tm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诱导后细胞的细胞核居中,细胞质中可见肌丝、粗面内质网、线粒体和核糖体。 结论 FGF-2和丹参酮ⅡA均能促进BMSCs增殖,诱导BMSCs分化为心肌样细胞,两者联合诱导的效果较其他组更佳。  相似文献   
108.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急危重症患者常见的一种器官损伤,肺实质细胞死亡是ALI的基础,明确细胞死亡的发生机制将为防治ALI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1]。细胞自噬(autophagy)是细胞代谢过程中的衰老细胞器和异常蛋白质等成分降解的过程,受多条信号通路与多种信号分子的调节,有利于维持细胞稳态;病理状态下.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TP)通过调控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基因表达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TP组(100 nm/L TP处理细胞)、CXCR4+TP组(转染质粒及TP处理细胞)和NC+TP组(转染空载质粒及TP处理细胞)。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XCR4表达以及转染效果;MTT法检测细胞增殖;AnnexinⅤ-FITC/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增殖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雷公藤甲素能够抑制A549细胞中CXCR4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 05)。雷公藤甲素可抑制A549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P<0. 05)。转染pc DNA-CXCR4能够上调CXCR4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 05)。上调CXCR4的表达能够部分逆转雷公藤甲素对A549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的作用(P<0. 05)。结论雷公藤甲素可能通过下调CXCR4的表达抑制A549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0.
Aging is a common characteristic of multicellular eukaryotes. Copious hypotheses have been proposed to explain the mechanisms of aging, but no single theory is generally acceptable. In this article, we refine the RNA population gene activating model (Lv et al., 2003) based on existing reports as well as on our own latest findings. We propose the RNA population model as a genetic theory of aging. The new model can also be applied to differentiation and tumorigenesis and could explain the bi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non-coding DNA, RNA, and repetitive sequence DNA. We provide evidence from the literature as well as from our own findings for the roles of repetitive sequences in gene activation. In addition, we predict several phenomena related to aging and differentiation based on this mod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