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59篇
  免费   555篇
  国内免费   60篇
耳鼻咽喉   29篇
儿科学   27篇
妇产科学   20篇
基础医学   155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640篇
内科学   337篇
皮肤病学   89篇
神经病学   59篇
特种医学   87篇
外科学   382篇
综合类   764篇
预防医学   885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1839篇
中国医学   181篇
肿瘤学   14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96篇
  2020年   189篇
  2019年   176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154篇
  2016年   211篇
  2015年   212篇
  2014年   289篇
  2013年   326篇
  2012年   420篇
  2011年   427篇
  2010年   371篇
  2009年   375篇
  2008年   299篇
  2007年   317篇
  2006年   289篇
  2005年   253篇
  2004年   218篇
  2003年   179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目的  探讨多模态影像学在职业性尘肺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1年3月就诊的160例职业性尘肺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对象均进行高千伏X线摄影(HKV)、数字化X线摄影(DR)、数字X线摄影联合双能量减影(DES)、高分辨率CT(HRCT)检查, 比较4种检查方法对尘肺病患者诊断分期结果的一致性以及肺部合并症检出率, 评估4种检查方法 < 在尘肺病诊断中的诊断效能。
  结果  HKV对尘肺病诊断具有中等一致性, HKV的Kappa=0.562(95%CI: 0.471~0.652);DR、DES对尘肺病诊断结果均具有较高一致性, DR的Kappa=0.669(95%CI: 0.584~0.753);DES的Kappa=0.750(95%CI: 0.677~0.823);而HRCT对尘肺病诊断具有高度一致性, HRCT的Kappa=0.882(95%CI: 0.829~0.935)(P均 < 0.01)。该4种检查方法对肺气肿、肺大泡、胸膜增厚、胸腔积液检出率不同(P < 0.05), 而对于肺结核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HRCT对肺气肿、肺大泡、胸膜增厚、胸腔积液检出率高于其他3种方法(P < 0.05)。
  结论  4种检查方法在职业性尘肺病及其合并症诊断中均有一定的诊断效能, 可联合应用以提高尘肺病诊断分期准确率。
  相似文献   
42.
 目的 分析老年性痴呆患者隐匿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明确诊断为老年性痴呆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历资料,从确诊患者中随机挑选部分患者作为建模组,并根据是否具备隐匿性分为隐匿性肺炎组、非隐匿性肺炎组,其余病例作为验证组。分别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老年痴呆患者发生隐匿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应用R4.0.3软件构建nomogram图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共纳入216例患者。其中148例(隐匿性肺炎75例、非隐匿性肺炎73例)用于建模,68例(隐匿性肺炎37例、非隐匿性肺炎31例)用于验证。糖尿病(OR=2.565,95%CI:1.094~6.015)、重度痴呆(OR=3.079,95%CI:1.116~8.494)、痴呆病程≥10年(OR=5.782,95%CI:2.139~15.627)、年龄≥80岁(OR=2.737,95%CI:1.011~7.413)、长期卧床(OR=4.835,95%CI:1.716~13.625)为痴呆合并隐匿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通过该5项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验证结果显示:建模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1,验证组AUC为0.756,提示该模型诊断能力良好;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模型拟合优度良好;decision曲线分析显示该模型有较高的获益性。结论 年龄≥80岁、重度痴呆、痴呆病程≥10年、糖尿病、长期卧床是老年性痴呆患者发生隐匿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列线图模型个体化可预测老年性痴呆患者发生隐匿性肺炎的概率,从而尽早干预,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配制皮试液过程中注射器乳头部分对浓度及阳性结果的影响。方法用两种不同浓度的青霉素皮试液在人体前臂掌侧下1/3处,相距约2cm,分别做皮试,进行自身配对对照比较。结果62例中皆为“+”的4例,皆为“-”的55例,不一致的3例。甲法阳性率为11.29%,乙法阳性率为6.45%。通过对照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者阳性率无显著差异。结论浓度400u/ml的青霉素溶液可替代浓度为1373u/ml的青霉素溶液作过敏试验。  相似文献   
44.
目的 了解首发甲状腺癌病人认知功能水平,探讨影响其认知功能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6~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47例住院的首发甲状腺癌病人为观察组(甲状腺癌组),同期选取在该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47名健康人群为对照组,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长沙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首发甲状腺癌病人认知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为53.1%,除命名功能得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甲状腺癌组在视空间或执行功能、注意、语言、抽象、延迟记忆、定向领域得分及认知功能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睡眠状况、癌症分期的甲状腺癌病人认知功能损害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睡眠障碍、癌症分期是甲状腺癌病人认知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高文化程度是甲状腺癌病人认知功能损害的保护因素,P均<0.05。结论 首发甲状腺癌病人认知功能损害发生率较高,年龄、睡眠状况、癌症分期、受教育程度是甲状腺癌病人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比较机器人辅助下单侧优势路与传统单侧PKP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2019年6月~2020年9月拟接受PKP治疗的40例OVCF患者,随机分组至传统单侧PKP组(传统组)和机器人辅助下单侧PKP组(机器人组)各20例.观察两组患者VAS评分、手术时间、切口大小、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及骨水泥椎体充填占比等指标.结果 两组单侧PKP手术均能显著改善患者VAS评分,在术后3 d和3个月时,机器人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但在术后1个月时,两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传统单侧PKP,机器人辅助能够显著减少切口长度(P<0.001)、透视次数(P<0.001),增加非穿刺侧骨水泥充填(P<0.001);虽然机器人组总穿刺时间显著多于传统组(P<0.001),但若仅计算机器人的单纯穿刺时间,则显著少于传统组(P<0.001).结论 机器人辅助优势路单侧PKP在术后3d及3个月后的随访获得优于传统单侧PKP的临床疗效,而在1个月时疗效相同,但具有高准确度、稳定性,减少透视暴露.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比较机器人辅助下单侧优势路与传统单侧PKP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2019年6月~2020年9月拟接受PKP治疗的40例OVCF患者,随机分组至传统单侧PKP组(传统组)和机器人辅助下单侧PKP组(机器人组)各20例.观察两组患者VAS评分、手术时间、切口大小、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及骨水泥椎体充填占比等指标.结果 两组单侧PKP手术均能显著改善患者VAS评分,在术后3 d和3个月时,机器人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但在术后1个月时,两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传统单侧PKP,机器人辅助能够显著减少切口长度(P<0.001)、透视次数(P<0.001),增加非穿刺侧骨水泥充填(P<0.001);虽然机器人组总穿刺时间显著多于传统组(P<0.001),但若仅计算机器人的单纯穿刺时间,则显著少于传统组(P<0.001).结论 机器人辅助优势路单侧PKP在术后3d及3个月后的随访获得优于传统单侧PKP的临床疗效,而在1个月时疗效相同,但具有高准确度、稳定性,减少透视暴露.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比较机器人辅助下单侧优势路与传统单侧PKP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2019年6月~2020年9月拟接受PKP治疗的40例OVCF患者,随机分组至传统单侧PKP组(传统组)和机器人辅助下单侧PKP组(机器人组)各20例.观察两组患者VAS评分、手术时间、切口大小、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及骨水泥椎体充填占比等指标.结果 两组单侧PKP手术均能显著改善患者VAS评分,在术后3 d和3个月时,机器人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但在术后1个月时,两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传统单侧PKP,机器人辅助能够显著减少切口长度(P<0.001)、透视次数(P<0.001),增加非穿刺侧骨水泥充填(P<0.001);虽然机器人组总穿刺时间显著多于传统组(P<0.001),但若仅计算机器人的单纯穿刺时间,则显著少于传统组(P<0.001).结论 机器人辅助优势路单侧PKP在术后3d及3个月后的随访获得优于传统单侧PKP的临床疗效,而在1个月时疗效相同,但具有高准确度、稳定性,减少透视暴露.  相似文献   
48.
刘静  吕曼辰  周苑  薛同斌  刘瑶瑶  王浩宇  张钰  田帝 《安徽医学》2023,44(11):1374-1378
目的 基于倾向性匹配分析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对胆囊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手术患者住院费用的控费效果。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 010例胆囊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手术患者住院费用数据,按付费方式分为DRG组(n=570)和非DRG组(n=440)。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倾向性评分法、秩和检验,平衡病例间混杂因素后,检验DRG组和非DRG组住院费用情况。结果 共纳入1 010例病例,经倾向性匹配成功852例。胆囊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患者DRG组与非DRG组年龄、住院天数在匹配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住院费用中,耗材费、药费占比较高。经倾向性匹配后,DRG组与非DRG组住院总费用(Z=7.519,P<0.001)、自费金额(Z=13.903,P<0.001)、医保报销费用(Z=11.561,P<0.001)、综合医疗服务费(Z=2.188,P=0.029)、手术费(Z=2.256,P=0.024)、药费(Z=3.202,P=0.001)、耗材费(Z=2.229,P=0.026)、诊断费(Z=8.263,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RG对胆囊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患者自费金额、综合医疗服务费、手术费、药费、耗材费及诊断费均具有控费效果,且总体对住院费用控费效果较好,但费用结构方面仍存在优化空间。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比较不同的机器学习模型在鉴别结肠型克罗恩病(CCD)与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就诊的有完整CT小肠成像(CTE)且经病理证实炎症性肠病(IBD)患者44例(CCD 25例,UC 19例)。利用ITK-Snap软件在静脉期病灶最明显肠段进行勾画,共计勾画106个病变肠段(CCD 58个、UC 48个)。利用AK软件提取勾画区影像组学特征,以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对训练集用Correlation_xx和MultiVariate_Logistic算法进行数据降维,筛选组间差异明显的影像组学特征构建6种机器学习模型,用测试集的特征对其进行验证。结果 175种组学特征中有4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种模型中有4种模型曲线下面积均>0.90。训练集中邻近算法(KNN)模型鉴别CCD与U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958 (95%CI:0.917~0.992),准确率、特异度、灵敏度分别为87.7%、100%和72.7%;在测试集的AUC为0.904(95%C...  相似文献   
50.
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38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抗生素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方法,对383例病原菌阳性的下呼吸道感染病例进行病原学及药敏分析。结果:从患者痰中共检出病原菌430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16株(50.23%),革兰阳性球菌103株(23.95%),真菌111株(25.81%)。结论:革兰阴性杆菌为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细菌耐药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