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的 比较机器人辅助下单侧优势路与传统单侧PKP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2019年6月~2020年9月拟接受PKP治疗的40例OVCF患者,随机分组至传统单侧PKP组(传统组)和机器人辅助下单侧PKP组(机器人组)各20例.观察两组患者VAS评分、手术时间、切口大小、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及骨水泥椎体充填占比等指标.结果 两组单侧PKP手术均能显著改善患者VAS评分,在术后3 d和3个月时,机器人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但在术后1个月时,两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传统单侧PKP,机器人辅助能够显著减少切口长度(P<0.001)、透视次数(P<0.001),增加非穿刺侧骨水泥充填(P<0.001);虽然机器人组总穿刺时间显著多于传统组(P<0.001),但若仅计算机器人的单纯穿刺时间,则显著少于传统组(P<0.001).结论 机器人辅助优势路单侧PKP在术后3d及3个月后的随访获得优于传统单侧PKP的临床疗效,而在1个月时疗效相同,但具有高准确度、稳定性,减少透视暴露.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机器人辅助下单侧优势路与传统单侧PKP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2019年6月~2020年9月拟接受PKP治疗的40例OVCF患者,随机分组至传统单侧PKP组(传统组)和机器人辅助下单侧PKP组(机器人组)各20例.观察两组患者VAS评分、手术时间、切口大小、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及骨水泥椎体充填占比等指标.结果 两组单侧PKP手术均能显著改善患者VAS评分,在术后3 d和3个月时,机器人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但在术后1个月时,两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传统单侧PKP,机器人辅助能够显著减少切口长度(P<0.001)、透视次数(P<0.001),增加非穿刺侧骨水泥充填(P<0.001);虽然机器人组总穿刺时间显著多于传统组(P<0.001),但若仅计算机器人的单纯穿刺时间,则显著少于传统组(P<0.001).结论 机器人辅助优势路单侧PKP在术后3d及3个月后的随访获得优于传统单侧PKP的临床疗效,而在1个月时疗效相同,但具有高准确度、稳定性,减少透视暴露.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机器人辅助下单侧优势路与传统单侧PKP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2019年6月~2020年9月拟接受PKP治疗的40例OVCF患者,随机分组至传统单侧PKP组(传统组)和机器人辅助下单侧PKP组(机器人组)各20例.观察两组患者VAS评分、手术时间、切口大小、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及骨水泥椎体充填占比等指标.结果 两组单侧PKP手术均能显著改善患者VAS评分,在术后3 d和3个月时,机器人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但在术后1个月时,两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传统单侧PKP,机器人辅助能够显著减少切口长度(P<0.001)、透视次数(P<0.001),增加非穿刺侧骨水泥充填(P<0.001);虽然机器人组总穿刺时间显著多于传统组(P<0.001),但若仅计算机器人的单纯穿刺时间,则显著少于传统组(P<0.001).结论 机器人辅助优势路单侧PKP在术后3d及3个月后的随访获得优于传统单侧PKP的临床疗效,而在1个月时疗效相同,但具有高准确度、稳定性,减少透视暴露.  相似文献   
5.
6.
7.
8.
9.
目的 探讨单一后路减压联合前-中柱重建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9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经单一后路手术进行减压、复位并行椎体前-中柱支撑重建.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学会评分来评判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通过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X线片测量患者的椎间高度及后凸Cobb角,以此来评估骨折复位及脊柱前-中柱的重建及维持情况.结果 术中无重要血管以及医源性神经损害发生,亦无死亡病例.术后有2例合并腰背部皮肤挫伤的患者并发切口浅表感染,经扩创换药后愈合.患者术后神经功能除了6例A级的无恢复外,其他患者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的椎间高度分别为33.6、57.9、56.2、54.8 mm;后凸Cobb角分别为20.1°、4.3°、4.6°、5.1°.患者术后的椎间高度及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的椎间高度及后凸Cobb角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一后路减压联合前-中柱重建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以有效恢复和维持椎体间的高度,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条件培养基(BMSC-CM)局部移植对脊髓损伤修复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Allen 装置制作大鼠 T9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脊髓损伤后局部微量注射生理盐水10μl)和实验组(脊髓损伤后局部注射 BMSC-CM 10μl),两组均采用 BBB 评分、斜板实验法观察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脊髓损伤处血管生长及空洞体积的改变情况。结果实验组大鼠的 BBB 后肢功能评分、斜板倾斜角度优于对照组(P <0.05),脊髓损伤处空洞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血管直径大于对照组。结论 BMSC-CM 能够减小脊髓损伤处的空洞体积和促进血管生长,从而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