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 毫秒
11.
目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Cage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可获得良好的椎管减压,达到脊髓减压目的,对这种患者彻底减压很重要。观察此技术的的脊柱重建功能。方法:①选择2003-04/2006-02天津医院脊柱外科住院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8例,男35例,女3例;年龄43~72岁,病程0.5~5年。患者均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②所有患者均行前路颈椎间盘切除、Cage植入手术治疗,合并失稳者进行钛板固定,无失稳者单纯植入Cage。所采用Cage为Intromed公司方形聚醚醚酮材料Cage,钛板为Sofarmor Danek公司的Zephir钛板。采用的方形聚醚醚酮材料Cage弹性模量与骨组织接近,可透X线,便于术后观察评价植骨融合情况。Cage外形设计带有一定的角度,能更好的恢复颈椎生理前凸;表面弧度与终板一致,吻合度较高,增大了植骨融合率;表面有锯齿样防滑设计,植入后即刻稳定性较好;弹性模量介于皮质骨与松质骨之间,减少应力遮挡,减少融合器下沉,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和生物相容性。③于术前,术后2,8,24周时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系统分为上肢运动功能(4分)、下肢运动功能(4分)、感觉(6分)、膀胱功能(3分)进行评估,分数越高表示功能越好。术后进行查体和颈椎正侧位X射线片及MRI检查。结果: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8例均进入结果分析。38例患者在术后数天内均感到神经症状有明显改善,下肢肌力增加,肢体较术前轻松灵活,且伴有双上肢感觉异常好转。JOA评分由术前(9.25±1.85)分,提高到术后2周(12.4±2.08)分、术后8周13.2±2.07分、术后24周(13.8±1.67)分。结论:多节段间盘切除Cage植入可明显改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运动感觉功能、减轻症状。  相似文献   
12.
可动式椎间盘镜下单侧开窗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可动式椎间盘镜下单侧开窗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采用可动式椎间盘镜下单侧开窗双侧减压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56~74岁,平均65岁.均为双侧椎管狭窄合并椎问盘突出,有间歇性跛行和坐骨神经痛等症状,双下肢症状以一侧为重.在症状严重侧行棘突旁2 cm纵切口,在可动式椎间盘镜下行单侧椎板间隙开窗,神经根通道减压、突出髓核摘除;在棘突和椎板腹侧分别向上、下方用棉片压低保护硬膜囊,潜行咬除棘突基底部,在棘突基底、椎板腹侧与硬膜囊背侧之间形成工作空间,经此空间潜行咬除对侧椎板下缘和增厚的黄韧带,直至显露松解对侧神经根起始部.结果 术中无神经损伤发生,无中途转开放手术病例.发生硬膜囊撕裂2例,用棉片将其压低后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100min,平均70min;术中出血量50~350ml,平均150ml.术后CT示减压充分,中央椎管和对侧椎管扩大,对侧椎板、关节突和椎旁肌等结构保留完好.全部病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根据Macnab标准,优21例,良11例.结论 可动式椎间盘镜下单侧开窗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操作简便,能保留对侧结构,达到双侧减压目的 ,早期随访结果优良.对双侧严重骨性狭窄者应慎用.  相似文献   
13.
据文献报道,椎体高度不足原高度1/3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即为重度或严重椎体压缩骨折.以往认为重度椎体压缩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操作困难,但近年的多篇文献报道PVP治疗重度椎体压缩骨折均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期刊登的<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一文作者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重度椎体压缩骨折取得较好的疗效,并强调重视抗骨质疏松治疗.该文值得一读,但有以下问题尚需商榷.  相似文献   
14.
胸腰段爆裂骨折后凸畸形不同测量方法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比较常用胸腰段骨折侧位X线片不同测量方法测量后凸角度的可信度及可重复性.方法:40例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的侧位X线片,让3位脊柱外科医师应用6种测量方法测量后凸角度,(1)伤椎头侧邻近椎体上终板和尾侧邻近椎体下终板平行线的垂线夹角;(2)伤椎下终板和头侧邻近椎体上终板平行线的垂线夹角;(3)伤椎头侧和尾侧邻近椎体后壁平行线的垂线夹角;(4)伤椎头侧邻近椎体下终板和尾侧邻近椎体上终板平行线的垂线夹角;(5)伤椎上终板和下终板平行线的垂线夹角;(6)后凸比率,即伤椎头侧邻近椎体前下缘至尾侧邻近椎体前上缘距离(a)/伤椎头侧邻近椎体后下缘至尾侧邻近椎体后上缘距离(b).以3周为间隔分别独自测量两次后凸角度,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方法1组内相关系数高度一致(r=0.84~0.95),其次是方法4(r=-0.75~0.90).各种测量方法三位测量医师所得结果组内一致性(重复测量5°以内变化)为76%~98.5%,方法1显示较好的一致性(92.4%~98.5%).配对检验显示,不同观察者之间,组间可信度相关系数为O.53~0.90,方法1显示最高组间可信度相关系数(0.85,范围0.75~0.92),其次是方法4(0.81.范围0.71~0.89).结论:测量伤椎头侧椎体上终板和尾侧椎体下终板平行线的垂线夹角作为骨折椎体后凸角具有最佳组内和组间可信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手术策略及疗效.方法 对22例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采用三种手术方式治疗:后路11例,前路5例,同期前、后路联合6例.采用ASIA分级评价术前术后神经功能.结果 术中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ASIA评分优于术前.结论 根据不同胸腰椎骨折脱位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后因素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5月至2006年12月接受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选取JOA改善率>75%(A组38例)和<25%的病例(B组32例)进行分析.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术前JOA评分、术前Pavlov比率、术前颈椎活动度、术前颈椎曲度指数、脊髓受压节段数、随访时间等可能影响术后JOA改善率的术前参数行统计学分析,两组只在年龄和术前JOA评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去除两组中年龄>60岁的病例以及JOA评分<6分的病例.A组剩余24例(A1组),B组18例(B1组).再次对A1组和B1组行以上统计学分析,两组各项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A1和B1两组术后颈椎活动范围及其改变率、术后颈椎曲度指数及其改变率、术后Pavlov比率及椎管扩大率等六项参数进行成组设计t检验,并与JOA改善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上述六项参数中除两组术后颈椎活动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五项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中除术后颈椎活动范围与JOA改善率无相关性,其余指标均与JOA改善率有相关性;B1组中除术后颈椎活动范围及其改变率与JOA改善率无相关性,其余各指标均与JOA改善率有相关性.结论 术后减小颈椎活动范围、维持颈椎前凸及尽量扩大椎管直径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是目前研究最为广泛、诱导成骨活性最强的骨形态发生蛋白之一.实验拟构建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hBMP2)真核表达载体,为在真核细胞的高效表达和基因治疗打下基础.方法:实验于2006-03/2007-03在天津医科大学卫生部激素与发育重点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含完整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片段的pcDNA3.1/CT-hBMP2质粒由李曦铭博士惠赠;双顺反子真核表达载体pSELECT-GFPzeo-MCS(Invivogen公司),Zeo(Invivogen公司):pTA2R-T Easy(鼎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②实验过程及评估:以重组质粒pcDNA3.1/CT-hBMP2为模板,结合已设计好的特异性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亚克隆出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目的片段,将该片段分别与克隆载体pTA2-T-easy和双顺反子真核表达载体pSELECT-GFPzeo-MCS连接,转化入感受态DH5α细胞中,通过筛选得到含有绿色荧光蛋白的蘑组表达载体pSELECT-GFPzeo-hBMP2,并进行测序鉴定.结果:①聚合酶链反应获得长度约1 216 bp的目的片段,与预期片段相符.②经与克隆载体pTA2-T-easy和真核表达载体pSELECT-GFPzeo-MCS连接,筛选及序列分析后,证实所插入目的片段与GenBank检索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cDNA序列(NM-001200)100%匹配.结论:成功构建含双顺反子绿色荧光蛋白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真核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18.
一期同体位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一期同体位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治疗效果。方法 1998年10月至2005年9月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192例,对其中34例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者采用一期同体位前后联合入路。男25例,女9例;年龄18-56岁,平均34.2岁。损伤节段:T112例,T125例,L111例,L28例,L35例,L42例,L4,51例。Maged分型:A3型12例,B1型2例,B2型2例,C1型12例,C2型4例,C3型2例;ASIA分级:A级7例,B级10例,C级8例,D级6例,E级3例。有神经根损伤症状3例。患者取侧卧位,先行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钉系统临时固定。同体位下再行损伤节段的前路减压支撑植骨,对于骨折脱位者前后协同复位。复位满意及减压彻底后,后路椎弓根钉系统适度加压抱紧前侧支撑植骨,一次完成减压、复位与固定,重建三柱稳定性。结果手术时间180-320min,平均230min。出血量900-2400ml,平均1200ml。术前不完全性神经损伤的24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恢复1级或1级以上。6例出现肋间神经损伤症状,保守治疗后好转。32例随访6-60个月,平均13个月。X线和CT片显示减压和复位效果满意,与术后比较伤椎高度无明显丢失,内固定未见断裂及松动。结论 一期同体位前后联合入路可充分发挥前路与后路手术各自的优势,一次完成减压、复位与固定,为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手术技术要求较高,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9.
寰椎横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transverse atlantal ligament,OTAL)发病率非常低。1978年,Wackenheim首先报告了2例OTAL患者,目前英文文献共报告9例,国内仅报告1例。其发病机制及确切的发病率目前尚不清楚。我们自2002年9月~2003年10月共收治OTAL患者4例。  相似文献   
20.
背景:腰椎间盘退变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椎间盘退变的病理改变及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明确。目的:介绍腰椎间盘退变的分子病理改变及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方法:以"disc histology,disc degenerative disease,disc gene"等主题词检索PubMed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05/2010年,筛选与腰椎间盘组织学变化和发病机制相关的文献,总结归纳腰椎间盘退变的研究进展和研究结果。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与腰椎间盘退变有关的文章118篇,共纳入30篇。结果表明腰椎间盘退变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基因遗传因素、自然老化和积累性损伤等,基因的多形性是诱发退变的重要前置因素。椎间盘退变可通过免疫反应、机械性压迫或不稳定、血循环障碍和炎性递质等因素导致椎间盘退变性疾病。老化和病理性退变在影像和病理上难以区别,应根据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具体情况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法,生物学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但目前仍处在实验研究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