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目的总结髁型人工膝关节置换髌骨处理原则。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比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髌骨成形组与髌骨置换组间的临床效果差别。结果36例(47膝)行髌骨成形术,20例(24膝)行髌骨置换术。随访18~60个月,平均48·8个月,两组患者的HSS评分、屈膝角度以及髌前疼痛情况无差别。结论在目前的技术水平条件下,对形态和运动轨迹都良好的髌骨,仅行髌骨成形术可取得良好临床效果。对行髌骨置换的患者,正确的假体安放以及各部件之间的良好匹配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42.
背景:单一的支架材料往往具有一些自身难以克服的缺点,拟构建一种具有较多优越性的复合支架,希望能够解决种子细胞与支架材料黏附的问题.目的:应用纤维蛋白胶、异种无机骨构建骨组织工程复合支架材料,探讨兔骨髓基质细胞在这种复合支架材料中立体培养情况.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实验,于2007-11/2008-03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骨科研究室、天津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完成.材料:纤维蛋白原与凝血酶按比例制备纤维蛋白胶,牛松质骨经去脂去蛋白等无机化处理后与纤维蚩自胶复合,制成复合骨支架材料.方法:将兔骨髓基质细胞作为种子细胞进行传代培养,收集后在纤维蛋白胶、异种无机骨构成的复合支架中进行立体培养.主要观察指标:采用相差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手段观察骨髓基质细胞在纤维蛋白胶中的生长状况.结果:相差显微镜下观察见骨髓基质细胞均匀分布于复合支架中,具有良好活性,细胞不断增殖、分化,培养4周骨髓基质细胞形成密集立体网状.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见复合支架中培养4周的基质细胞内细胞器结构完整,局部有细突起,胞质内可见线粒体,核糖体,粗面内质网.结论:在纤维蚩白胶与异种无机骨构建的复合支架中骨髓基质细胞具有良好活性,可迅速扩增生长.  相似文献   
43.
<正>正常成人的腰神经根从硬膜囊穿出后在神经通道里向外下斜向走行一段距离,最后紧贴上半椎间孔出孔,神经根与硬膜囊之间的夹角(根囊角)逐渐减小,从L1~L5的腰神经根在其通道中的行程从上至下逐渐变长,且直径逐渐增粗,下腰神经根更靠近其上位椎弓根的下缘,因此L4~S1神经根容易在脊神经通道内受到卡压,脊神经通道  相似文献   
44.
目的:应用纤维蛋白胶、异种无机骨构建骨组织工程复合支架材料,立体培养兔骨髓基质细胞,探讨这种复合支架材料对种子细胞的黏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1/2006-04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卫生部创伤骨科研究室、吉林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东北师范大学遗传与细胞研究所合作完成。牛松质骨经去脂去蛋白等无机化处理后与纤维蛋白胶复合制成复合骨支架材料;将兔骨髓基质细胞作为种子细胞进行传代培养,收集后在与纤维蛋白胶、异种无机骨构成的复合支架中进行立体培养,采用相差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苏木精-伊红染色等手段观察骨髓基质细胞在纤维蛋白胶中的生长状况。结果:①相差显微镜下观察自无机骨孔隙中见骨髓基质细胞均匀混合于纤维蛋白胶中。②细胞培养4周骨髓基质细胞形成密集立体网状。③透射电子显微镜见在复合支架中培养1个月的1个基质细胞局部有细突起,胞质内可见线粒体,核糖体,粗面内质网。结论:在纤维蛋白胶与异种无机骨构建的复合支架中骨髓基质细胞具有良好活性,可迅速扩增生长,提示这种支架材料具有适合种子细胞生长的环境。  相似文献   
45.
目的:体外培养人骨髓基质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传代、扩增、冻存复苏并诱导分化,为细胞移植及组织工程骨的构建奠定基础。方法:用酶消化-细胞单层培养法行细胞原代培养,传代扩增并冻存复苏,采用胰岛素和地塞米松进行诱导分化,碱性磷酸酶和钙化结节检测。结果:hMSCs可在体外培养,传代扩增并冻存复苏,并可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结论:可在体外分化为成骨细胞并钙化,可作为细胞移植及组织工程骨构建可靠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46.
宫颈癌(Cervical cancer)是全球妇女中发病率占第3位的恶性肿瘤,全球每年有高达约50万新发宫颈癌病例,并有将近27.4万的患者死于该病[1]。大量的研究表明,宫颈癌的发生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持续性感染密切相  相似文献   
47.
背景:股骨近段髓腔的形态学特点对于股骨假体的匹配和远期稳定性至关重要。但目前还没有基于三维CT多平面重建股骨近段髓腔的形态学研究。 目的:分析国人近段股骨髓腔的总体三维形态学特点,用以指导假体设计和手术操作。 方法:50件(25对)正常国人的股骨标本,由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提供。对股骨标本进行CT扫描和多平面重建,在矢状面、冠状面及横断面重建图像中选择标准化层面分别测量股骨前弓角、近段股骨髓腔长度、股骨距轴线与近段股骨髓腔轴线的夹角(股骨距矢状面倾角)、干骺端髓腔内壁倾角以及股骨颈前倾角。应用Pearson二元相关分析明确以上参数的相关性。 结果与结论:近段股骨髓腔长度为(175.6±8.6)mm;股骨前弓角为(10.6±1.8)°;在经股骨距内缘层面、中份层面和外缘层面股骨距矢状面倾角分别为(12.7±1.2)°,(6.3±0.9)°,(0.3±0.06)°;干骺端髓腔内壁倾角为(18.8±2.7)°;股骨颈前倾角为(11.0±2.3)°。相关分析表明股骨前弓角和股骨颈前倾角呈显著正相关(r=0.749,P=0.014)。在矢状面上,由内侧向外侧股骨距轴线与近段股骨髓腔轴线逐渐趋向一致。虽然在外观上近段股骨在干骺端部位存在后弓,但近段股骨髓腔的轴线为直线,近段股骨髓腔无后弓。提示进行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直柄假体更能够适应国人近段股骨髓腔的形态。干骺端髓腔内壁的较大倾角使其成为股骨近端应力承载的最重要部位,因此干骺端髓腔内壁倾角应作为假体选择和术前计划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