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背景:股骨侧假体置换时按照原前倾角置入假体是公认的做法,但目前并无严格的生物力学实验证明其合理性。目的:验证以不同前倾角置入股骨侧假体对股骨上段应力分布的影响。设计:随机分组、相互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吉林大学机械学院力学系;15件新鲜成人股骨标本(自愿捐献)。干预:将15件标本随机分为3组,每组5件标本,对3组分别以原前倾角,+15&;#176;(在原前倾角的基础上再前倾15&;#176;),+30&;#176;前倾角置入非骨水泥固定假体,对置换前后的试件分别施以轴向载荷及复合载荷(轴向载荷+扭转载荷)。主要观察指标:置换前后各试件各点的应变值。结果:轴向载荷下的应变分布规律,在小转子上缘以下105mm外方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以原前倾角组应变最大(平均166.08%),+30&;#176;组次之(平均121.24%),+15&;#176;组最小(平均105.40%),以较原前倾角大约15&;#176;的角度置入全髋股骨侧假体与以原前倾角置入假体相比会使更多的应力经股骨近端传导,其股骨表面的应变分布最接近于未处置股骨。结论:以+15&;#176;前倾角置入假体会获得最佳的近端匹配,使置换后股骨获得更多的近端承载,有效降低应力遮挡,有利于骨长入及远期稳定。  相似文献   
2.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软组织平衡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软组织平衡的影响因素及实现方法 .方法 对89例拟行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查体明确双下肢长度差异及髋周软组织张力情况,并拍摄骨盆正位片及患侧髋关节正侧位片,进行针对性的术前计划;术中利用折弯的克氏针及必要的软组织松解重建股骨偏距及软组织平衡;在术后的骨盆正位片上测量患侧髋关节与健侧髋关节在股骨偏距、髋关节旋转中心及双下肢长度方面的差异,并依据最后一次随访时的Harris评分评定髋关节的功能.结果 股骨偏距及髋关节的旋转中心重建满意,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3.5分提高到术后平均95.2分.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软组织平衡是决定髋关节功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充分的术前计划及精细的术中操作是获得软组织平衡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背景:股骨近段髓腔的形态学特点对于股骨假体的匹配和远期稳定性至关重要.但目前还没有基于三维CT多平面重建股骨近段髓腔的形态学研究.目的:分析国人近段股骨髓腔的总体三维形态学特点,用以指导假体设计和手术操作.方法:50件(25对)正常国人的股骨标本,由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提供.对股骨标本进行CT扫描和多平面重建,在矢状面、冠状面及横断面重建图像中选择标准化层面分别测量股骨前弓角、近段股骨髓腔长度、股骨距轴线与近段股骨髓腔轴线的夹角(股骨距矢状面倾角)、干骺端髓腔内壁倾角以及股骨颈前倾角.应用Pearson二元相关分析明确以上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近段股骨髓腔长度为(175.6±8.6)mm;股骨前弓角为(10.6±1.8)°;在经股骨距内缘层面、中份层面和外缘层面股骨距矢状面倾角分别为(12.7±1.2)°,(6.3±0.9)°,(0.3±O.06)°;干骺端髓腔内壁倾角为(18.8±2.7)°;股骨颈前倾角为(11.0±2.3)°.相关分析表明股骨前弓角和股骨颈前倾角呈显著正相关(r=0.749,P=0.014).在矢状面上,由内侧向外侧股骨距轴线与近段股骨髓腔轴线逐渐趋向一致.虽然在外观上近段股骨在干骺端部位存在后弓,但近段股骨髓腔的轴线为直线,近段股骨髓腔无后弓.提示进行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直柄假体更能够适应国人近段股骨髓腔的形态.干骺端髓腔内壁的较大倾角使其成为股骨近端应力承载的最重要部位,因此干骺端髓腔内壁倾角应作为假体选择和术前计划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髁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线水平与关节屈曲角度的相关性。方法:随访并测量41例(50膝) 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前、术后关节线水平的变化和屈膝角度,以二者为变量进行直线回归分析,判断两者相关性。结果:膝关节屈曲角度与关节线水平呈直线相关,在关节线水平以上为负相关(r=-0.92,P<0.01),在关节线水平以下为正相关(r=0.58,P<0.01)。关节线水平升高不大于3 mm,患膝屈曲角度均在120°以上。关节线水平升高3~6 mm,患膝屈曲角度仍在100°以上。而关节线水平升高6 mm以上则仅能屈曲90°左右。关节线下降6 mm以内,屈膝角度均在120°以上。结论:应用后稳定型假体对骨关节炎的膝关节进行初次人工膝置换,术中应尽可能维持关节线的解剖位置。关节线升高3 mm以内屈曲功能最佳。  相似文献   
5.
在游离骨移植中,自体骨移植的融合效果最好,但其存在供骨区的损伤如另做切口、疼痛、感染以及取骨量的限制和供骨区解剖学形态的改变等缺点。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本实验进行复合自体红骨髓和骨髓基质细胞的冻干骨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肩袖断裂后肩袖肌群羽状角的变化规律,为肩袖断裂后肩袖肌肉的功能改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0例存在不同程度肩袖断裂的尸体肩关节标本作为肩袖断裂组,10例肩袖正常的肩关节标本作为对照组。利用数字卡尺测量肩袖断裂的长度和宽度,将长度和宽度相乘得到肩袖断裂的面积。将4块肩袖肌肉自肩关节游离,平行于肌肉表面逐层移除肌肉纤维直至达到肌间腱所在的层面,该层面被命名为中央层面。在一个特制的摄影平台上使相机镜头平面与中央层面平行拍摄数码照片。在电脑上,利用一角度测量软件在上述中央层面的图像上测量羽状角。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间羽状角的差异,并分析肩袖断裂尺寸与肩袖肌羽状角的相关性。结果:肩袖断裂组冈上肌和冈下肌的羽状角较对照组显著增大(P<0.05)。冈上肌羽状角的大小与肩袖断裂的长度呈正相关(r=0.854,P<0.05);冈下肌的羽状角与肩袖断裂的面积呈正相关(r=0.759,P<0.05)。结论:肩袖断裂发生后,受累的冈上肌和冈下肌的羽状角会随着断裂尺寸的增大而增大,提示肩袖断裂的尺寸越大,则相应肩袖肌肉的功能丧失越多。  相似文献   
7.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根据置换的部位及假体的限制程度分为髁型膝关节置换术和铰链式膝关节置换术。髁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即膝关节表面置换,可分为单髁型人工膝关节和双髁型人工膝关节。1968年开始应用半髁关节置换。目前,髁型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10年随访结果近90%的患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最常见的关节疾病之一。随着中国社会跨入老龄化时代,OA发病率逐年升高,对于其发病机制的研究也受到研究人员不断重视。研究发现,以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 ukin-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为主的炎症细胞因子是组建起OA炎症网络的罪魁祸首。并且发现以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s)和含血小板反应蛋白基序的解聚素样金属蛋白酶(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with thrombospondin motifs,ADAMTS)为主的蛋白酶过度表达,是造成OA软骨缺如的直接原因。此外,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1,SDF-1)和Wnt等信号通路,软骨细胞衰老与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enescence-associated secretory phenotype,SASP),软骨细胞凋亡与自噬,雌激素等均在OA发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广泛查阅了近几年与OA发病机制有关的研究文献,从分子层次与细胞层次两方面对OA发病机制进行了系统阐述。并且于文末谈论预测了未来OA临床诊疗中的一些潜在方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量成人股骨近端解剖学参数,用以指导关节置换的术前计划和假体选择,同时为设计更符合国人解剖特点的人工髋关节假体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标准成人双髋正位X线片100例。选择对假体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股骨近端解剖参数进行测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参数均呈正态分布,股骨左右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与女性在颈干角、大粗隆高点高于旋转中心的高度差、股骨距区域皮质弧度和CFI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峡部内径与年龄成显著正相关(r=0.381,P0.05)。与国内研究比较,大多数参数无明显差异,与国外研究比较,各参数均有明显差异。与现有假体资料比较,CFI、MCFI、峡部内径等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股骨距区域皮质弧度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7,P0.001)。结论大粗隆高点与股骨头旋转中心并非等高,可用于指导术中下肢长度控制。本研究获得的解剖参数可以为设计符合国人股骨形态特点的假体提供参考。现有假体与国人股骨距区域皮质弧度不一致,需要在以后的设计中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0.
后交叉韧带(PCL)是膝关节重要的解剖结构,对膝关节运动起重要作用。是否保留PCL对假体设计、植入及术后功能有重要影响。PCL替代型和PCL保留型都有长期随访效果良好的报告,围绕是否保留PCL有很多争论㈩。本文根据56例(71膝)髁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随访结果,回顾性分析PCL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