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6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89篇
内科学   1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75篇
综合类   110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40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麻醉诱导期不同注射速度的罗库溴胺与阿曲库胺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57例择期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R1、R2、A1、A2四组。监测并记录诱导前,肌松药注射后1、3min及手术结束时的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同时评估插管条件。结果A,组中,肌松药注射后1、3min的MBP比诱导前有明显下降,HR明显增快。其他各组MBP、HR未观察到明显变化。各组手术结束时的MBP、HR与诱导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麻醉诱导时快速注射罗库溴胺与阿曲库胺,阿曲库胺明显影响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32.
何小卫  傅诚章  刘汉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9):2998-300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凝血纤溶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本院 2005年10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3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分及APACHEⅡ≥10分)进行前瞻性研究,测定其入院第1、3、7天血管内皮素(ET)、血小板颗粒蛋白-140(GMP-140)、D-二聚体(D-dimer,D-D)及入院第1、3天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时间(TT);取同期健康人群20例作对照组。结果:ET、GMP-140、D-D在入院第1天明显升高,之后呈下降趋势,第3 天仍高于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7天GMP-140接近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 ET及D-D仍高于对照组(P<0.05)。APTT、PT、TT在入院第1天明显延长,APTT、TT3d后虽有所缩短,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仍有显著性(P<0.05),PT在入院第3天恢复正常。ET、GMP-140、D-D水平与GCS评分呈负相关(P<0.05),APTT、 PT、TT与GCS评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早期即可发生凝血纤溶异常,其异常程度与颅脑损伤程度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3.
腰-硬联合麻醉(CSEA)具有腰麻和连续硬膜外麻醉的双重优点,其点法和两点法的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两点法能否在妇科肿瘤淋巴结清扫术中提高麻醉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目前临床少有报道。本组旨在比较腰-硬联合麻醉的两种方式在妇科肿瘤淋巴结清扫术中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4.
围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脑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围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和脑保护作用?方法:高血压脑出血发病7 h内的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A组)和对照组(B组)?测定两组术前和术后12?36 h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的浓度及术前和术后第8天的格拉斯哥(glasgow coma scale,GCS)的评分?结果:术后12 h和36 h,A组NSE浓度明显低于B组,术后第8天A组GCS评分明显高于B 组?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中早期应用乌司他丁有利于神经保护?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患者血压的变化及瑞芬太尼的作用。方法将90例无抽搐电休克患者分成3组:Ⅰ组30例,治疗前无高血压;Ⅱ组30例,第1次治疗前无高血压,已多次行无抽搐电休克,再次治疗前血压超出正常范围;Ⅲ组30例,治疗前无高血压。Ⅱ、Ⅲ组加用0.3μg/kg瑞芬太尼。观察基础血压(T0)、电休克前(T1)、诱导后(T2)、电休克治疗后(T3)的SBP、DBP。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各组电休克后SBP、DBP显著升高(P<0.01),Ⅱ组与Ⅰ组相比于T1点SBP、DBP有显著差异(P<0.01),于T3点SBP、DBP无显著差异(P>0.05)。Ⅲ组与Ⅰ组比于T3点SBP、DBP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次无抽搐电休克可引起血压升高,0.3μg/kg瑞芬太尼有利于电休克患者血液动力学的稳定和安全。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在乳癌根治术中超前镇痛的有效性.方法:60例乳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各30例,均采用气管内全麻.A组为实验组,在气管插管完成后,手术开始前静注氟比洛芬酯100 mg.B组为对照组,于术毕时静注氟比洛芬酯100 mg.两组术后均未使用自控镇痛.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拔管后10 min,回病房后4、8、12、24 h的疼痛感觉程度,并观察有关不良反应.结果:A纽术后24h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在乳癌根治术中,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能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比较舒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小儿先心病手术的麻醉效应及术后恢复情况。方法:40例先心矫正手术患儿随机分成舒芬太尼组(SF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20例。复合咪唑安定、丙泊酚、罗库溴铵和七氟烷实施全程静脉麻醉,分别在诱导时、切皮前、锯胸骨前各时点静脉注射舒芬太尼(SF组)1μg&#183;kg^-1和芬太尼(F组)10μg&#183;kg^-1,观察并记录患儿入室时(基础值,T0)、诱导时(T1)、插管时(T2)、切皮时(T3)、锯胸骨时(T4)、关胸时(T5)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ABP),以及阿片药物用量和术后清醒、拔管时间。结果:两组患儿术前一般情况、心肺转流(CPB)时间、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T1时点F组HR、MAP下降明显,与T0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SF组HR、MAP下降与T0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T3、T4时,F组HR升高(P〈0.05),MAP基本稳定。SF组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F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用于小儿先心病手术麻醉安全有效,与等效剂量芬太尼相比具有心率和血压变化更为稳定的优点。  相似文献   
38.
光索导引管(光索)是国内新引进的气管插管方式,据报道其易学易会,气管捅管成功率高,并可明显缩短气管插管的时间,特别在困难气道捅管中有明显的优势[1-2].本院在2004年5月至2005年6月对87例经气管插管的急症患者仅用光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9.
正病例资料患儿,男,11岁3个月,因呕吐、头晕、乏力2 d入院。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未见咖啡样物,胃纳差,无发热,大便2 d未解,小便量偏少。患儿半年前有腹部钝性外伤史,当时就医未见异常,此次入院前无腹痛。无手术、输血史。查体:体温37.2℃,脉搏124次/分,呼吸28次/分,血压114/63 mmHg体重26.5 kg,中-重度贫血貌,面色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信号传导系统在气管平滑肌张力调节中的作用及氯胺酮、咪唑安定对其的影响。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的PKC激动剂PMA(3×10-7~3×10-5mol/L)对静息状态下气管平滑肌张力的影响;研究两种浓度的PMA(3×10-6,3×10-5mol/L)及特异性PKC阻滞剂H-7(3×10-5mol/L)对乙酰胆碱(10-4mol/L)诱发气管平滑肌收缩力的调节作用及H-7、氯胺酮、咪唑安定对PMA效应的抑制作用。结果:3×10-7~3×10-5mol/L的PMA对静息状态下的气管平滑肌张力无明显影响,3×10-6mol/L的PMA可明显增强乙酰胆碱诱发张力的峰值和平台值,然而3×10-5mol/L的PMA并不能进一步增加乙酰胆碱的作用,张力平台值有所下降;3×10-5mol/L的H-7可完全抵消3×10-6mol/L的PMA效应。10-3mol/L氯胺酮和10-4mol/L咪唑安定和H-7有相似的效果。结论:PKC信号传导系统的激活并不能单独诱发离体气管平滑肌的收缩,但可使乙酰胆碱的收缩效应增加,氯胺酮和咪唑安定对PKC信号传导系统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