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5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103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27篇
临床医学   326篇
内科学   139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161篇
综合类   158篇
预防医学   28篇
眼科学   64篇
药学   37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4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恒温湿化罐用于人工气道管理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术后昏迷时间及全麻气管插管时间延长的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危险性增加.尤其是重症昏迷气管切开患者,由于痰液黏稠,不易吸出或咳出,形成痰痂,甚至阻塞气管套管.为此,我科设计制作了恒温湿化罐用于人工气道管理,对患者呼吸道进行持续湿化、温化、充分供氧,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2.
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呼唤第三方咨询的参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建设模式也经历了医院自行开发,医院与厂商合作开发,到现在的购买相对成熟的产品,由厂商实施的阶段.在看到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我国医院信息化过程与国外医院很重要的不同,即缺乏第三方专业信息化咨询公司的参与.这也是造成目前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暴露出来的很多矛盾的根源.通过分析第三方咨询公司参与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六点好处,提出了专业咨询公司参与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73.
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假性球麻痹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假性球麻痹的疗效。方法按会诊顺序将59例中风假性球麻痹患者分为头体针组40例和体针组19例,头体升组采用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体针组采用体针治疗,根据患者的神志、语言、肢体运动功能等进行综合评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头体针组临床治愈30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体针组临床治愈9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4.2%,临床治愈率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头针配合体针可改善中风患者的神志、语言、肢体运动功能及假性球麻痹,临床治愈率高于传统体针疗法。  相似文献   
74.
目的分析血清中胞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cANCA)和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荧光模型与靶抗原不相符的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荧光模型cANCA、pANCA,用ELISA法检测靶抗原髓过氧化物酶(MPO)、蛋白酶3(PR3)。将pANCA合并MPO阳性、cANCA合并PR3阳性以外ANCA荧光模型以及靶抗原同时有阳性的其他特殊情况定义为ANCA荧光模型与靶抗原不相符,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北京协和医院ANCA荧光模型与靶抗原不相符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pANCA合并PR3阳性的患者组中,年龄(44.20±17.25)岁,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UC)的占56.8%,ANCA相关性血管炎占15.2%,其中诊断为UC与非UC的患者的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2,P=0.001)。pANCA合并MPO、PR3阳性的患者组中,年龄(58.20±14.05)岁,诊断为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最多,占48.3%。cANCA合并MPO阳性患者组中,年龄(56.06±20.39)岁,诊断为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占61.8%,间质性肺炎以及甲状腺亢进各占8.8%。结论 pANCA、PR3阳性可作为UC的敏感性指标,pANCA、MPO、PR3阳性及cANCA、MPO阳性也可作为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指标。  相似文献   
75.
黏液性囊腺癌(mucinous cystadenocarcinoma,MCC)是乳腺黏液癌的一种罕见类型[1],形态学上与卵巢黏液性囊腺癌非常相似。目前,尚未见有关其超声表现方面的报道,现将我们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例乳腺黏液性囊腺癌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旨在提高对乳腺罕见癌的认识以及它与常见乳腺肿物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fibroblastgrowthfactor-9,FGF-9)对成骨细胞核心结合因子α1(Cbfa1)的调节作用及其与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MAPK)信号传导通路的关系,从而为骨质疏松症等骨性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方法:在成功构建含小鼠Cbfa1基因调控序列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质粒的基础上,利用瞬时转染技术,同时应用RT-PCR方法检测FGF-9对Cbfa1基因启动子活性和mRNA表达的影响,以及MAPK信号传导通路在其中的作用。结果:MC3T3-E1细胞中,FGF-9(1×10-9~1×10-5mol/L)作用24h能够降低Cbfa1基因启动子活性(P<0.05)。加入PD98059(10μmol/L)后阻断了FGF-9所诱导的Cbfa1基因启动子活性的降低(P<0.01)。C2C12细胞中,1×10-5mol/L的FGF-9处理后亦可以降低小鼠Cbfa1基因启动子活性(P<0.05),且未见到PD98059的阻断作用(P<0.01)。另外,在MC3T3-E1细胞中,FGF-9(1×10-9mol/L)处理后Cbfa1基因mRNA水平于第4天开始下降,且持续至第6天。C2C12细胞中未见到FGF-9(1×10-7mol/L)对Cbfa1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刺激或抑制作用。结论:FGF-9部分通过MAPK信号传导通路抑制MC3T3-E1和C2C12细胞中小鼠Cbfa1基因启动子活性及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77.
狼疮肾炎相关血清学指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SLE最常见的临床表现。SLE患者的血清中某些自身抗体的滴度增加与LN有一定的相关性,这些指标可能是构成LN的危险因素。人们还发现抗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也参与了肾损害。近年来,研究发现狼疮肾炎患者血清中可出现DNase I活性下降、抗SAP抗体、抗Clq抗体阳性及分泌型IgM的缺失,这些因素形成免疫稳态的紊乱,造成肾组织的免疫沉积和炎性反应,是促成狼疮肾炎的危险因素。各项血清学指标联合应用可提高狼疮肾炎的预测风险率,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8.
睡眠医学的过去、现在与将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 睡眠的认识过程 1834年美Robert Mac Nish等发行"睡眠的哲学"一书,直到快速眼动(REM)的发现.  相似文献   
79.
背景:传统观点认为中枢神经组织在发育成熟和损伤后不能再生,但近年来研究证实,人及成年动物神经系统中均存在神经干细胞,只是大部分神经干细胞在体内处于静止状态。神经干细胞对脑梗死损伤的治疗作用,已成为研究的焦点问题。目的:观察脑梗死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反应过程,探讨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中的作用,为脑梗死损伤后机体自我修复提供理论依据。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单位: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材料:实验于2005—05/10在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82只,体质量250~300g。方法:用线栓法制作大鼠脑梗死模型,将其分成梗死后1,5,7,14,28d组,每组14只,对照组为假手术组(12只)。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动态检测大鼠脑内5-溴脱氧尿苷嘧啶(BrdU)、巢蛋白(Nestin)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大鼠脑梗死后BrdU,Nestin阳性细胞数的变化。结果:对照组中,海马齿状回及SVZ区存在少量BrdU和Nestin阳性细胞,脑梗死后1d,海马和SVZ区BrdU阳性细胞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lt;0.05);7d达到高峰(P&;lt;0.05);14d后开始下降,但仍高于正常水平(P&;lt;0.05);28d后接近正常。并且,梗死侧BrdU和Nestin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对侧(P&;lt;0.05),并且通过胼胝体向对侧迁移。结论:脑梗死可激活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原位增殖及迁移。  相似文献   
80.
背景:体感诱发电位脊髓功能监护操作较为简单,结果较为可靠,是目前广为采用的术中脊髓监护方法。目的:评估术中脊髓功能监护时体感诱发电位信号的改善对颈椎病患者术后脊髓功能的预测价值。设计:以患者为观察对象,非随机化同期对照研究。单位:协和医院骨科。对象:在北京协和医院骨科2001—01/10接受手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34例,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24例,后路单开门手术3例,双开门手术7例。根据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的变化将患者分为体感诱发电位改善组12例,体感诱发电位无变化组22例。方法:对所有患者的神经损伤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系统(JOA)分别于术前,术后1,2,4周,3,6个月进行评分。每例患者在术中均接受体感诱发电位脊髓监护,并将体感诱发电位信号的变化分为改善(波幅增加50%以上或潜伏期减少10%以上),减弱(波幅降低50%以上或潜伏期延长10%以上)和无变化。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患者各时间点JOA评分。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34例患者均进人结果分析。术后1,2周检查JOA评分体感诱发电位改善组较体感诱发电位无变化组明显提高[(14.08&;#177;1.44)分,(14.17&;#177;1.11)分,(12.73&;#177;1.42)分,(12.86&;#177;1.28)分,P&;lt;0.05],术后4周及3个月和6个月随访检查,JOA评分体感诱发电位改善组与体感诱发电位无变化组基本相似[(14.00&;#177;1.04)分,(13.58&;#177;1.08)分,(13.68&;#177;1.61)分,(13.82&;#177;1.01)分,(13.41&;#177;1.22)分,(13.41&;#177;1.47)分,P&;gt;0.05]。结论:颈椎病患者术中SEP监护信号的改善可以预示术后早期良好的f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