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2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典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ANCA)阳性患儿的临床检出情况以及临床特点。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CA,用ELISA法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和蛋白水解酶3(PR3)。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ANCA常规检测中aANCA阳性患儿304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结果在10 638份样本中,aANCA阳性率为2.86%;aANCA靶抗原以非MPO/PR3类抗原为主,占97.04%;ANCA阳性患儿中,AID患儿121例,aANCA阳性率为73.55%;非AID患儿326例,aANCA阳性率为65.95%;确诊为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14例,其中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 7例,胞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cANCA) 2例,aANCA 5例,4例在pANCA治疗过程或后续随访中转变为aANCA,此时MPO由阳性转为阴性。aANCA抗体阳性患儿中,AID患儿以SLE、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为主,非AID患儿中过敏性紫癜患儿aANCA阳性最高。结论 aANCA抗体阳性存在多种儿童疾病中,AAV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出现pANCA阳性转变为aANCA、MPO由阳性转变为阴性的情况对临床有较高的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及其相关系统性血管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ti neutrophilcytoplasmicantibody ,ANCA)是指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成份的一类。其靶抗原主要为MPO和丝氨酸蛋白酶 3(PR3)。临床上检测ANCA ,对多种血管炎性疾病有重要意义。与ANCA密切相关的系统性血管炎称之为ANCA相关系统性血管炎 ,ANCA在其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ANCA相应抗原的特性及其不同相应血管炎的比较 ,ANCA在ANCA相关系统血管炎 (AASV)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检测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正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是一种免疫球蛋白,属于自身天然抗体的一部分,其产生是受到各种因素所导致的抗原刺激了中性粒细胞,而后细胞质中的α-颗粒释放出蛋白酶-3(PR3)、髓过氧化物酶(MPO)及白细胞抗原生成素等,刺激机体后产生了ANCA。目前,已被证实为ANCA的靶抗原有十几种中性粒细胞胞浆成分,根据其靶抗原的不同来分类,分为MPO、PR3及镜下荧光特征不典型的一类非典型ANCA(a-  相似文献   

4.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及其相关系统性血管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是指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成份的一类。其靶抗原主要为MPO和丝氨酸蛋白酶3(PR3)。临床上检测ANCA,对多种血管炎性疾病有重要意义。与ANCA密切相关的系统性血管炎称之为ANCA相关系统性血管炎,ANCA在其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ANCA相应抗原的特性及其不同相应血管炎的比较,ANCA在ANCA相关系统血管炎(AASV)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检测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荧光模型与ANCA谱检测结果的对应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该院669例ANCA荧光模型阳性患者ANCA荧光模型与ANCA谱6种特异性自身抗体之间的对应关系。ANCA荧光模型采用IIF检测;ANCA谱中的6种特异性抗体采用ELISA检测,靶抗原包括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BPI)抗原、组织蛋白酶G(CAT-G)抗原、乳铁蛋白(LF)抗原、弹性蛋白酶(EL)抗原、髓过氧化物酶(MPO)抗原、蛋白酶3(PR3)抗原。结果核周型(P-ANCA)荧光模型对应的主要抗体为抗MPO(67.91%)、抗LF(9.79%)和抗EL(7.83%);胞浆型(C-ANCA)荧光模型对应的主要抗体为抗PR3(44.58%)、抗MPO(25.30%)和抗BPI(10.84%);不典型(A-ANCA)荧光模型对应的主要抗体为抗MPO(56.00%)、抗PR3(13.33%)和抗LF(12.00%);单纯抗MPO、抗EL、抗LF阳性时出现P-ANCA的概率分别为84.73%、90.91%、82.35%;单纯抗PR3、抗BPI、抗EL抗体阳性时出现C-ANCA的概率分别为58.18%、20.69%、9.09%;单纯抗BPI、抗LF、抗PR3抗体阳性时出现A-ANCA的概率分别为20.69%、17.65%、14.55%;此外,当所有抗体检测为阴性时出现97例荧光模型阳性患者,分别为P-ANCA(69.07%)、C-ANCA(17.53%)、A-ANCA(13.40%)。结论 ANCA荧光模型可对应出现所有的靶抗体,P-ANCA对应的抗体主要为抗MPO;C-ANCA主要为抗PR3;A-ANCA主要为抗MPO;抗MPO、抗EL、抗LF主要对应P-ANCA,抗PR3主要对应C-ANCA,抗BPI、抗LF主要对应A-ANCA,ANCA荧光模型结果仅为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同时为实验室结果双向核对提供依据,具体疾病需参照ANCA谱靶抗体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患者相关实验指标水平及与抗核抗体(ANA)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咸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0例ANCA阳性患者为试验组,并纳入同时期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检者Crea、BUN、UA、Cys-C、D-D、FIB、FDP、ANCA和ANA水平;检测两组MPO-Ab、PR3-Ab、ENA抗体。比较两组受试者血清中ANA、抗ENA抗体阳性率及上述各实验指标水平。结果试验组的Crea、BUN、UA、Cys-C、D-D、FD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ANA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可以检测到MPO或PR3靶抗原抗体的p-ANCA阳性患者血清中Crea、BUN水平明显高于未检测到MPO或PR3靶抗原抗体的p-ANCA阳性患者(P<0.05)。结论ANCA阳性患者会出现肾功能损害及凝血过程激活趋势,故ANCA检测对继发性血管炎引起的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抗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和抗蛋白酶3(PR3)抗体双阳性的病例在临床和实验室工作中罕见。本文报道本院收治的1例以不明原因发热和呼吸系统、肾脏受累为主要特点,抗MPO抗体、抗PR3抗体双阳性男性患者的诊疗经过及门诊随访,回顾性分析抗MPO抗体、抗PR3抗体双阳性相关文献报道及临床特点,学习该病例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荧光模型,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和实验室对此类双阳性病例的认知,提高实验室对疑难罕见ANCA荧光模型报道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实验室自身抗体检测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诊断及评估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为46例UC患者和184例非UC患者;对照组为5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抗核抗体(ANA),ELIAS法检测抗蛋白酶3(PR3)抗体和抗髓过氧化酶抗体(MPO),并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46例UC患者及非UC患者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结果显示UC阳性率为69.6%(32/46),其次是克罗恩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分别是16.7%(3/18)和9.2%(6/65);UC患者与非UC患者及对照组比较,结果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UC患者高于其他病种及对照组;检测抗PR3抗体结果UC患者阳性19.6%(9/46),UC患者与非UC患者及对照组比较,结果P0.01,结果有非常显著性差异,UC患者显示高于其他病种及对照组;检测抗MPO抗体结果UC患者结果无1例阳性,说明其同MPO抗体无相关。②检测ANCA结果分型显示UC患者32例均为P-ANCA阳性,与c-ANCA、对照组比较,经χ2检验,P0.01,结果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 ANCA、PR3抗体和MPO抗体作为一种血清学标志,用于UC的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确定其相关抗原对UC的发病机理的研究可能有重要帮助。UC病人的ANCA可能对多种抗原反应,其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全国多中心实验室自身抗体检测比对活动,了解国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检测水平现状,以提高检测质量。方法由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风湿免疫病诊疗关键技术临床推广及转化应用研究”项目组(以下称“项目组”)制备自身抗体比对样品(液体血清),向全国175家自愿报名参加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的实验室发放比对品。比对品包含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或阴性、抗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阳性或抗蛋白酶3(PR3)抗体阳性,共计1组5支血清。由项目组统一寄送至各实验室。要求各实验室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测,并将结果上传至项目组。采用Excel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参加ANCA,抗MPO抗体及抗PR3抗体检测比对工作的实验室数目分别为134家,148家和148家。ANCA,抗MPO抗体及抗PR3抗体比对品检测结果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0.8%,98.0%和98.0%,阴性符合率分别为94.4%,96.1%和98.8%。间接免疫荧光法为国内实验室检测ANCA的主要方法,但回报的结果符合率参差不齐,荧光模型回报率尚不理想,仅为77.9%。结论2013年全国实验室检测ANCA比对品的阳性符合率尚不理想,且应用IIF法检测ANCA时荧光模型回报率不高。抗MPO抗体及抗PR3抗体比对结果较为满意。ANCA检测质量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0.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三种检测方法临床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是抗自身中性粒细胞胞浆成分的自身抗体[1,2].为原发性系统性小血管炎重要血清学标志物[3,4]。目前ANCA检测方法主要有三种:①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分为核周型(p-ANCA)和胞浆型(c-ANCA);②用正常人中性粒细胞胞浆粗提取物作抗原的总-ELISA法;③用纯化的ANCA特异抗原髓过氧化物酶(MPO)和蛋白酶3(PR3)作抗原的特异-ELISA。因采用的方法不同,可引起不同程度变异的结果。本文在采用上述三种方法分别对原发性小血管炎、各种肾小球肾炎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450例患者血清进行AN…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丙基硫氧嘧啶(PTU)引起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小血管炎的临床表现,提高临床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对2例PTU引起的ANCA阳性的小血管炎患者进行临床分析。采用EL ISA法检测患者血清的靶抗原及抗体滴度。结果2例病人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8 y,服PTU时间为29与36 m o。2例均有肾外表现,且为P-ANCA阳性,患者血清均识别M PO和PR 3。而服PTU无小血管炎临床表现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病人的10份血清仅有1例ANCA阳性。2例患者均停用PTU,1例应用激素,1例无特殊处理,2例小血管炎的临床症状均得以缓解,停药和治疗后各种抗体滴度均有所下降。结论PTU可引起ANCA阳性小血管炎,及时停用PTU或进行相应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在不同肾小球疾病中的发生情况、间接免疫荧光模式和靶抗原特点,并初步探讨ANCA在肾小球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间接免疫荧光(IIF—ANCA)法测定150例健康供血员和252例各种原、继发肾小球疾病患者的血清,阳性者(≥1:20)进一步检测蛋白酶3(PR3)、髓过氧化物酶(MPO)、乳铁蛋白(LF)特异性酶联免疫吸附(ELISA—ANCA)。252例患者中182例行肾活检。结果 正常对照组150例无1例ANCA阳性,病例组252例中12例血清ANCA阳性,其中C—ANCAl例,atypicaL-ANCAl例,P—ANCAl0例,识别MP0、LF及其他未测抗原,无1例识别PR3;各肾小球疾病中的ANCA的阳性率0%一17%,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以狼疮性肾炎阳性率最高(17%);病理分布于中重度系膜增生性IgA肾病、局灶坏死性紫癜性肾炎、弥漫增殖型狼疮性肾炎等。结论 ANCA在各肾小球疾病中的发生率约5%,不同疾病中的发生率不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以狼疮性,肾炎阳性率最高;间接免疫荧光模式以P—ANCA、atyPical—ANCA多见,而C—ANCA少见;靶抗原以MPO、LF多见,而PR3少见;ANCA阳性对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相关疾病的治疗及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肺部病变表现为纤雏化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以肺纤维化为主要肺部病变的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以肺纤维化为主要表现的患者共10例,占同期住院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患者的25.0%。胸部CT表现为程度不一的肺纤维化,其中5例类似寻常型间质性肺炎。所有患者均为ANCA阳性,9例为抗髓过氧化物抗体阳性.1例为抗蛋白酶3抗体阳性。10例患者中2例仅有肺纤维化的表现;8例合并肾脏病变,其中6例呼吸道症状先于肾损害出现,2例同时出现。结论 肺纤维化可作为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的早期表现,原因不明的肺纤维化患者应常规进行ANCA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观察韦格纳氏 /多血管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肾炎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ACNA的存在状况。方法 用建立的ELISA法检测 10 0例韦格纳氏 /多血管炎、SLE、肾炎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中的ANCA ,同时以特异性MPO ANCA及PR3 ANCA为对照。结果 阳性参考血清批内变异系数 (CV)和批间CV分别为 0 .0 6 1%和 0 .10 2 %。用抗原吸收后吸光度 (A)降低明显。总ANCA在韦格纳氏 /多血管炎患者中的阳性率为 4 3.8% ,高于SLE、肾炎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分别为 15 .2 %、2 3.1%和 2 5 % ) ,而 5 2份正常人血清均为阴性。用特异性MPO ANCA及PR3 ANCA与ELISA检测总ANCA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ANCA可作为韦格纳氏 /多血管炎的血清学标志 ,ELISA检测总ANCA可克服间接免疫荧光法的不足 ,灵敏度高 ,适于大样本的ANCA检测。  相似文献   

15.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是以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胞浆成分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该抗体是诊断原发性血管炎的标志性抗体[1]。近年来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血清中检测发现有ANCA,本研究发现ANCA阳性组的SLE患者血管炎表现明显高于ANCA阴性组,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16.
辛岗  赵明辉 《新医学》2004,35(5):272-273,282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是一种以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胞浆成分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是部分原发性小血管炎的特异性血清学诊断工具。目前人们将韦格纳肉芽肿病、显微镜下多血管炎、少免疫沉积型节段坏死性新月体性肾炎和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称为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小血管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小血管炎是西方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抗嗜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中针对靶抗原蛋白酶(PR3)的胞浆型C-ANCA,针对靶抗原髓过氧化酶(M PO)的核周型P-ANCA和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GBM)检测,及其对系统性血管炎、急进性肾小球炎、韦格纳肉芽肿等在临床上鉴别诊断的特异性及应用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印迹(W estenb lot)分析法对146例肾内科相关疾病住院病人、135例普通肾病病人和24例健康人进行PR 3-ANCA、M PO-ANCA、GBM的检测。结果146例中PR 3-ANCA阳性2例,PR 3-ANCA、M PO-ANCA双阳性3例,M OP-ANCA、GBM双阳性1例,GBM阳性3例,M OP-ANCA阳性1例,PR 3-ANCA、M PO-ANCA、GBM三阳性1例;135例普通肾病病人和24例健康人检测结果均阴性。结论该法对系统性脉管炎的诊断特异性强,阳性检出率与国内外文献报导相符,对患者鉴别诊断、指导治疗、预后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tineutrophilCytoplasmAuto antibodies ,ANCA) ,在上世纪最初由Davies报道 ,系一种以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浆成分为抗原的自身抗体。 1985年 ,Woude首先发现在韦格纳肉芽肿 (Wegenergranulomatosis ,WG)患者血液中存在这种抗体 ,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广泛兴趣和重视。近2 0年来 ,ANCA与血管炎的关系长期成为内科学家们的热门研讨课题。现已公认ANCA与WG、MPA(Microscopicpolyangiitis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 )和CSS(ChurgStraussSyndome ,变应性肉芽肿血管炎 )存在着相关性 ,故目前人们将WG、MPA、CSS称为…  相似文献   

19.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是1982年首次发现存在于节段性坏死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中针对中性粒细胞胞浆抗原的IgG类抗体,1985年发现Wegner肉芽肿(Weger granulomatosis,WG)具有特异性ANCA,以后已证实ANC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有诊断意义。炎症性肠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隆病(CD)目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也没有一个特异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简便、准确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方法。方法 用2%冰醋酸破坏红细胞提取白细胞制得白细胞抗原片,以1:40稀释的抗人IgG荧光抗体进行染色,检测80例SLE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并与德国欧蒙公司提供的ANCA试剂盒进行对比试验。结果 80例SLE患者血清中检出13例P-ANCA阳性,阳性率16.2%,与进口试剂结果相一致。结论 ①研制的ANCA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方法结果可靠、操作简便;②ANCA的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发小血管炎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