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8篇
  免费   262篇
  国内免费   167篇
耳鼻咽喉   51篇
儿科学   64篇
妇产科学   27篇
基础医学   154篇
口腔科学   39篇
临床医学   263篇
内科学   287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183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科学   356篇
综合类   304篇
预防医学   115篇
眼科学   174篇
药学   145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11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68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214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观察并评估角膜电刺激对糖尿病大鼠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模型的影响。方法:实验 研究。健康雄性Sparague-Dawley大鼠40只,随机分组后抽出8只作为正常大鼠组。余下32只先予 以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抽出8只作为糖尿病组,余下 24只糖尿病大鼠采用孟加拉玫瑰红联合532 nm激光方法建立AION大鼠模型。将24只造模成功的 AION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分别为AION模型组,不予任何处理;电刺激组,予以角膜电刺 激(刺激参数为:电流1 mA,频率20 Hz,波宽1 ms/phase,刺激时间1 h,隔日1次,刺激2周);假电 刺激组,电极安放位置与电刺激组相同,仅不接通电源。2周后5组大鼠进行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 层扫描和视觉诱发电位,然后处死,行视网膜及视神经冰冻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数据采用 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正常大鼠组视盘上半部视网膜厚度为(211±13)μm, 糖尿病大鼠组为(206±16)μm,AION模型组为(240±54)μm,假电刺激组为(216±11)μm,电刺 激组为(198±4)μm,5组视盘上半部视网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54,P=0.038)。其中AION 模型组视盘上半部视网膜厚度高于正常组、糖尿病组、电刺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正常组与糖尿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ION模型组与假电刺激组未见明显差异。视觉诱发电位示 AION模型组N1潜伏期较电刺激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P<0.001);AION模型组P1潜伏 期较正常组、糖尿病组、假电刺激组、电刺激组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2.5、2.6、3.2, P<0.05);电刺激组N1-P1波幅大于假电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P<0.001)。结论:角膜电 刺激能促进糖尿病大鼠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模型肿胀的视盘变薄,加速视盘水肿的消退,同时在 一定程度上改善视功能。  相似文献   
2.
BackgroundDyslipidemia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patients is frequently observed, and treatment with anti-rheumatic drugs has an impact on lipid profiles. Pathophysiologically, inflammation leads to decreased blood lipids and lipoproteins; RA treatment reduces inflammation and therefore may increase lipids and lipoproteins. Whether the lipid changes with RA treatment confer an increase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or just reflect their potentially atheroprotective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is currently unclear due to limited and conflicting data.ObjectiveThe aim of this review is to summarize the current knowledge on the effects of synthetic and biological disease 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 for the treatment of RA on lipid and lipoprotein parameters.ResultsRecent studies on methotrexate emphasize its anti-atherogenic effect. Golimumab combined with methotrexate revealed a trend towards an anti-atherogenic potential. The known pro-atherogenic lipid-spectrum alterations caused by tofacitinib can be effectively treated with atorvastatin. Tocilizumab signals a favorable impact on the extent of lipid modifications when combined with methotrexate. Abatacept indicated a trend towards an anti-atherogenic lipid profile demonstrated by favorable effects on HDL-C and on the TC/HDL-C ratio. Rituximab has beneficial effects on HDL-C and ApoA1, as well as on the ApoB/ApoA1 ratio.Clinical implicationsAnti-rheumatic drugs have various effects on lipid parameters, which in part appear pro-atherogenic. However, because many of these lipid changes may well reflect their potentially atheroprotective anti-inflammatory action the cardiovascular impact of these changes remains unclear. Whatsoever, cardiovascular safety trials for antirheumatic drugs would be valuable.  相似文献   
3.
目的 依据髌周解剖学特点,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应用髌周电灼去神经化的临床效果。 方法 纳入82名诊断为骨性关节炎的患者(91膝),予行双侧或单侧不置换髌骨的TKA,按随机对照原则将病人分为两组,共有41名实验组患者(45膝)在TKA中接受了髌周去神经化处理,41名对照组患者(46膝)未做该处理。手术主刀为同一骨科医师,均使用相同的膝关节假体系统。主要评价项目包括膝关节KSS评分、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WOMAC)、Feller髌骨评分及VAS评分。 结果 82名患者术后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2个月,两组病人的膝关节KSS评分、WOMAC、Feller髌骨评分及VAS评分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在TKA中行髌周电灼去神经化,不能显著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评估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LC-ESI-MS/MS)分析人全血中环孢素的基质效应,并探究其发生机理。方法: 全血裂解物的蛋白沉淀上清液用作全血基质。分别用乙腈水溶液和全血基质配制等浓度环孢素A(CyA)、环孢素C(CyC)的质控样品。分别在添加H+、NH4+和Na+的流动相中,用LC-ESI-MS/MS的MRM模式检测质控样品中CyA,CyC的[M+H]+、[M+NH4]+和[M+Na]+(M=CyA,CyC)峰面积,以其计算基质效应因子;用MS Scan模式检查质控样品中CyA、CyC色谱流出峰的质谱离子组成情况,用于判断基质效应原因。结果: 在添加H+、NH4+和Na+的流动相中,全血基质中CyA、CyC基质效应因子分别为-76.6%~-54.0%、-86.0%~-55.3%和-42.8%~-34.1%。在加H+、加NH4+流动相中,标准液加全血基质的CyA、CyC色谱峰的质谱中出现丰度很高的[M+Na]+和[M+K]+,在加Na+流动相中它们出现丰度很高的[M+K]+,而对应的定量离子[M+H]+、[M+NH4]+或[M+Na]+的丰度显著降低。结论: 全血基质对环孢素的LC-ESI-MS/MS分析产生明显的基质效应,其原因与基质中Na+、K+同添加在流动相中用于辅助电离的H+、NH4+或Na+竞争与环孢素加合,导致定量目标加合离子丰度显著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缺血修饰性白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对急性缺血性胸痛(ICP)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时206例发病〈12h、表现为急性胸痛的患者立即行12导联心电图(ECG)检查,并抽血进行IMA、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测定。将ECG、IMA、cTnI、CK-MB的结果单独或结合与最终诊断为非缺血性胸痛(NICP)及ICP的相互关系进行比较。结果 最后诊断为ICP98例,NICP108例,ICP发病〈3h和3-6h组IMA水平明显升高,与NIC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CP发病〉6h组IMA水平与NIC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A诊断发病〈3hICP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NPV)为89.1%和88.8%,明显高于ECG、cTnI和CK-MB,四者结合为97.6%和96.9%;IMA诊断发病3~6hICP的敏感性和NPV为71.7%和74.5%,也高于ECG、cTnI、CK-MB,四者结合为95.5%和94.2%;但IMA对于发病〉6h的ICP则无诊断作用。结论 IMA是诊断ICP的早期敏感生化指标,对于发病〈6h(尤其是〈3h)的ICP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NPV,优于ECG、CK-MB、cTnI;将IMA与其他指标结合,可进一步提高对ICP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38例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和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的临床特征、病理分类和误诊原因,尽可能减少错误的临床诊治。方法 对我科于1999-2004年间收集的38例临床诊断为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38例疑似病例中,34例病理诊断为视网膜母细胞瘤,4例为Coats病。结论掌握相关的影像学知识和综合分析疑难病例的临床资料将有助于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正确诊断和处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水杨酸钠经中耳局部灌注给药对庆大霉素耳毒性的防护作用。方法 24只健康杂色豚鼠均接受圆窗置管术,然后随机分成3组:Ⅰ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Ⅱ组为庆大霉素组,腹腔注射庆大霉素,经听泡灌注生理盐水;Ⅲ组为庆大霉素加水杨酸钠组,腹腔注射庆大霉素,经听泡灌注水杨酸钠。观察各组给药前后听性脑干反应阈的变化和给药后4周毛细胞损失情况。结果 听泡置管术后ABR反应阈无明显改变;给药后2周和4周,庆大霉素组ABR反应阈较庆大霉素加水杨酸组显著增高(P〈0.01),对照组ABR反应阈无显著变化。耳蜗铺片、毛细胞计数显示庆大霉素组外毛细胞严重缺失,以底回最明显,庆大霉素加水杨酸钠组外毛细胞损失较庆大霉素组轻(P〈0.05)。对照组无明显外毛细胞缺失。结论 水杨酸钠经中耳局部给药途径可减轻庆大霉素所致听功能损害和毛细胞缺失,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预防庆大霉素的耳毒性。  相似文献   
9.
颈前路钛网植骨融合术后钛网沉陷的原因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颈前路钛网植骨融合术后钛网发生沉陷的原因及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颈前路钛网植骨融合术的各类颈椎疾患患者179例,观察患者骨密度、钛网修剪及放置情况、终板处理情况、钢板类型、植骨及椎体撑开情况等。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法评价神经功能的变化。结果:有17例患者发生钛网沉陷,沉陷的原因主要为骨密度下降、钛网修剪放置不当、术中过度撑开、终板刮除过多、使用非限制性钢板、采用同种异体骨植骨、螺钉进钉深度过浅和方向不当、钢板放置位置偏斜等。术后所有患者JOA评分比术前平均增加3.5分(P〈0.01)。162例未发生钛网下沉患者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JOA评分比术前平均增加4.4分和4.7分:发生钛网下沉患者中。6例有临床症状者沉陷时和沉陷3个月时的JOA评分为2.9分和3.8分.7例无临床表现者为3.3分和3.9分.4例有临床症状行翻修手术者翻修术后1周和3个月时JOA评分比翻修前提高3.3分和3.7分。结论:颈前路钛网植骨融合术后可发生钛网下沉,骨质疏松患者应该避免使用钛网。手术时应尽可能增加钛网与终板接触面积,多保留相邻终板,选用限制性钢板,尽量选择自体骨植骨,避免椎间过度撑开等。防止术后钛网沉陷。  相似文献   
10.
去甲斑蝥素对蛋白负荷肾病大鼠干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去甲斑蝥素对蛋白负荷肾病大鼠蛋白尿及肾脏病理的影响。 方法 摘除SD大鼠右肾,腹腔注射牛血清白蛋白,建立蛋白负荷肾病模型后分成模型组和去甲斑蝥素组;对照组仅注射生理盐水。检测各时间点各组大鼠尿蛋白定量(24 h)。第5周末处死大鼠,检测血常规及生化指标;肾组织行光镜、电镜及免疫荧光染色作病理学检查。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肾重/体重、各时间点尿蛋白定量(24 h)、肾小球硬化指数、小管间质病理损伤积分均显著升高(P均 < 0.01), 血清白蛋白(Alb)显著降低(P < 0.01)。电镜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肾小球系膜区有明显电子致密物沉积,足突融合;免疫荧光显示IgG和C3沉积于系膜区(3+~4+)。去甲斑蝥素干预后,肾病大鼠除Alb升高(P < 0.01)外,上述其余指标均显著降低(P < 0.05或0.01);系膜区有散在电子致密物沉积,足突灶状融合;IgG和C3免疫荧光染色强度减弱。各组间Scr、BUN、ALT及血常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去甲斑蝥素能显著降低蛋白负荷肾病大鼠尿蛋白,减轻其肾小管间质病理损伤,且无肝肾毒性及骨髓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