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41篇
药学   1篇
  2013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唐芬  郭小健 《海南医学》2013,24(11):1660-1664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cute retinal necrosis syndrome,ARNS)是一种病毒感染(主要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少数为EB病毒、巨细胞病毒)引起的严重临床综合征,其特征是重度全葡萄膜炎伴有视网膜动脉炎,周边大量渗出,视网膜坏死,玻璃体高度浑浊,后期出现裂孔及视网膜脱离,严重损害视功能。发病率低,但该疾病极易误诊漏诊,病程发展快,若治疗不及时,会引起严重的不可逆的视网膜组织损害。因此争取早期正确诊断与治疗的意义重大,现就对ARNS的治疗的报道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74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以下简称RRD)的临床分折,了解RRD患者的发病情况及术后视力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4例RR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用SPSS10.0软件分析包进行统计分折。结果 发病年龄在30岁以上占70.2%;高度近视患者占40.5%;RRD患者的手术成功率达到94.6%,术后视力总体高于术前视力(P<0.05),但在黄斑裂孔及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玻璃体出血及多发性裂孔患者,术后视力无明显改善(P>0.05)。术前视网膜脱离范围对术后视力有显著影响,但术后视力同时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结论 RRD在中老年及高度近视患者中发病率较高。目前手术治疗仍是治疗RRD最有效的方法,但在术后功能性视网膜复位上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血栓通和汉防已甲素对实验性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作用(摘要)郭小健,姜德咏,刘湘平,聂爱光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vitreoretinopathy,PVR)是许多眼内疾病共有的病理过程。随着PVR的动物模型研制成功,许多...  相似文献   
4.
38例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和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的临床特征、病理分类和误诊原因,尽可能减少错误的临床诊治。方法 对我科于1999-2004年间收集的38例临床诊断为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38例疑似病例中,34例病理诊断为视网膜母细胞瘤,4例为Coats病。结论掌握相关的影像学知识和综合分析疑难病例的临床资料将有助于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正确诊断和处理。  相似文献   
5.
不同重睑术式术后疗效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重睑术式手术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6月~2004年6月门诊行双重睑手术患者84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甲、乙2组。甲组采用皮肤睑板固定法,乙组采用简易缝线结扎加压法。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平均随访10(6~12)月。甲组44例中,有1例双重睑左右重睑沟稍有不对称,行二次手术,1例术后2月内轻度上眼睑外翻,保守治疗后消失。乙组40例中,1例双重睑皱褶术后6月后稍有变浅,2例闭眼后可见轻度皮下结节,1例术后7月双重睑沟稍有变浅。结论皮肤睑板固定法和简易缝线结扎加压法均为重睑手术可选的安全、可靠方法,但要注意个体选择与设计。  相似文献   
6.
玻璃体注射汉防己甲素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小健  李放德 《眼科》1995,4(3):176-179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术对Valsalva视网膜病变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因Valsalva视网膜病变接受玻璃体手术治疗的6例7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所有患眼均有不同程度的黄斑内界膜下积血,3眼伴少量玻璃体积血,均以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结果:患眼视力由术前的指数或手动提高至术后第1d的0.1~0.5,并在术后1mo内继续提高,术后3,6mo;1a随诊时仍维持稳定。随访期内未观察到严重并发症。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严重Valsalva视网膜病变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慢性高血糖所致机体内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形成及不断积累是导致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重要原因。Treins等发现AGEs活化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刺激VEGF的表达,可能对DR的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中药川芎嗪治疗DR已有临床报道及实验研究结果证实.但它对DR的疗效是否通过对HIF-1α的表达产生影响而起作用,尚未见有关报道。我们通过研究川芎嗪对AGEs诱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HIF-1α表达的影响.探讨川芎嗪治疗DR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考察玻璃体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中全氟丙烷(C3F8)气体与硅油充填的手术疗效,探讨其各自的优缺点。方法将经玻璃体手术治疗的68例(68眼)视网膜脱离患者分为2组。A组(38例)在玻切术中注入C3F8充填玻璃体腔,B组(30例)则在术中充填硅油。3-6个月后分别记录所有病例视网膜复位、视力恢复以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A组视网膜完全复位31例(81.6%),矫正视力〉0.1者27例(71.1%);B组视跨膜完全复位25例(83.3%),矫正视力〉0.1者14例(46.7呦。两组的视网膜复位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的术后视力恢复明显好于B组(P〈0.05),B组的并发症相对较多。结论 C3F8气体充填后并发症少,术眼视力恢复较好,视网膜复住率与硅油充填眼相近,可作为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视网膜脱离中首选的充填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伴视网膜脱离患的手术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伴视网膜脱离患16例16眼的手术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随访6~18mo,观察视力、眼底及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以颞侧分支静脉为主;视网膜裂孔为圆形及马蹄形,均位于牵引点附近,沿血管分布。随访结束后,所有患视网膜均复位,14眼(88%)视力明显改善,2眼(12%)视力保持不变。视力预后与视网膜裂孔种类、玻璃体后脱离、视网膜新生血管及黄斑部是否脱离密切相关。结论:及时进行视网膜脱离复位及激光光凝术是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伴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