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6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7):1570-1574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联合骶管麻醉在经皮腰椎内窥镜手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6月在本院因腰椎间盘突出症接受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的5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局麻组采用局部浸润麻醉;联合组为在局麻组的基础上术前10 min行骶管麻醉。记录导针刺破皮肤软组织扩开期(T1)、椎间孔成形期(T2)、纤维环及后纵韧带操作期(T3)、神经根松解髓核取出期(T4)各时段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及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情况,采用Likert五分量表法评价患者对术中疼痛的体验。[结果]局麻组有2例术中在椎间孔成形时因疼痛临时增加静脉强化麻醉完成手术。联合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增加镇痛药物,术后有1例出现尿潴留,经导尿治疗24 h后恢复。两组患者T1期VAS、MAP及H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T2、T3和T4期VAS、MAP及HR评分均低于局麻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各时点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麻组的局麻体验评价选择好和很好的仅占36.00%,而联合组占8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麻醉联合骶管麻醉方案在不增加手术风险的前提下可显著改善腰椎内镜椎管内操作的疼痛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能谱CT冠状动脉CTA与碘基图相结合评价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度≥50%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时接受能谱CT冠状动脉( CT angiography CTA)并行宝石能谱成像( gemstone spectral imaging GSI)扫描及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冠状动脉CTA与碘基图结合判断管腔狭窄度≥50%其敏感度为90.6%,特异度为97.9%,准确度为96.8%,阳性预测值为87.9%,阴性预测值为98.3%。结论应用冠状动脉CTA与碘基图结合可以有效地评估管腔狭窄,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尤其可以提高其阳性预测值,从而更好的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两种主要全身麻醉药物丙泊酚、七氟烷对急诊外伤患者术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选择160例在全麻下接受急诊手术的外伤患者,随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组和七氟烷组,两组患者分别使用丙泊酚和七氟烷维持麻醉,采集围手术期各项临床数据。术后1个月使用PCL-5量表评估两种患者PTSD发生率差异,分别对两组患者麻醉前受伤时间和PCL-5量表评分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研究PTSD发生危险因素。结果:术后1个月,丙泊酚组患者PTSD发生率显著高于七氟烷组(24% vs 10.8%, P=0.034),丙泊酚组麻醉前受伤时间与PCL-5量表评分程负相关( r=0.229, P<0.01),而七氟烷组麻醉前受伤时间与PCL-5量表评分无相关性( r=0.001, P=0.804)。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丙泊酚的使用是PTSD发生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04)。 结论:在外伤患者急诊手术中,选择七氟烷进行全身麻醉相比丙泊酚麻醉对减少术后PTSD发生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谷氨酸脱羧酶65(Glutamate decarboxylase65,GAD65)的表达变化及蛛网膜下腔注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1: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坐骨神经结扎组(CCI组)。CCI组又分为术后1 d(D1)、3 d(D3)、7 d(D7)和14 d(D14)组。实验2: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D14组、D14+GDNF组和D14+PBS组。两实验分别于实验前及CCI术后第1、3、7、14 d测定热缩足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及机械缩足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处死后取其L4~L5脊髓背角,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GAD65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sham组相比,CCI组大鼠TWL及MWT均降低,GAD65表达水平于术后3 d开始降低,一直持续到术后14 d;与D14组和D14+PBS组相比,D14+GDNF组大鼠TWL及MWT均升高,GAD65表达水平升高。结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机制可能和大鼠脊髓背角内GAD 65表达降低相关,而GDNF对其镇痛作用可能部分是通过增加脊髓GAD65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部位手术的影响。方法选择髋关节部位手术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成腰硬联合麻醉组和全身麻醉组各20例,观察麻醉前后、手术开始前后、手术中、手术后的血压(收缩压)、动脉血氧分压和心率的变化,以及手术后的患者转归。结果两组均能完成手术,全身麻醉组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血氧变化大于腰硬联合麻醉组,手术中腰硬联合麻醉组变化大于全身麻醉组,全身麻醉组手术后并发症多于腰硬联合麻醉组。结论全身麻醉有利于手术中血流动力学管理,腰硬联合麻醉有利于手术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Debakey I型主动脉夹层行全主动脉弓替换术中采用单泵双/三管体外循环方法的临床预后;比较术中应用单侧顺行选择性脑灌注(ASCP)和双侧ASCP的脑保护效果。方法16例全主动脉弓替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单侧或双侧顺行选择性脑灌注组,每组各8例。术中采用单泵双管或单泵三管体外循环方法进行灌注。两组均行术前术后神经系统物理检查、颅脑计算机体层摄影(CT)。术中严密观察患者面色、结膜,经颈内静脉球采血样行血气分析。结果两组各有1例出现短暂性神经功能异常,未发现脑奢侈灌注的表现,两组间各阶段颈静脉血氧分压、颈静脉血氧饱和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Debakey I型主动脉夹层全弓替换术中目前采用的单泵双/三管体外循环方法操作简便、切实可行,临床预后满意;②在基底动脉环完整,存在有效侧支循环条件下,单侧ASCP及双侧ASCP均能取得良好的脑保护效果,推荐使用较为简便的单侧ASCP;而当基底动脉环不完整,且无有效侧支循环的情况下,则推荐使用双侧ASCP。  相似文献   
7.
吸入麻醉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发挥全麻效应的具体机制尚未定论.镇痛药吗啡通过激动阿片受体发挥作用,吸入麻醉药的全麻效应是否也通过激动阿片受体发挥作用有待进一步探讨.本研究拟探讨阿片受体在吸入麻醉药对小鼠全麻效应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HFNC)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 2种无创通气呼吸支持治疗,对轻度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初始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11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73例轻度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HHHFNC组(n=38)与NCPAP组(n=35),对其分别采取HHHFNC与NCPAP模式治疗。观察2组患儿初始呼吸支持治疗前及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如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组内比较,则采用配对t检验。2组无创通气时间及中转机械通气治疗率、无创通气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分别采用成组t检验或χ2检验。本研究经过徐州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审批文号:XZXY-LJ-20161122-010),患儿家长均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2组患儿性别构成比、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入组时日龄、母亲产前24 h至7 d糖皮质激素使用率、HHHFNC或NCPAP治疗中肺表面活性物质(PS)使用率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①HHHFNC组患儿初始呼吸支持治疗后1 h、24 h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如pH值、PaO2,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初始呼吸支持治疗后24 h PaCO2,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H值比较:t=2.090、2.945,P=0.040、0.004; PaO2比较:t=8.250、7.730,P均<0.001;PaCO2比较:t=9.677、P<0.001)。NCPAP组患儿初始呼吸支持治疗后1 h、24 h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如pH值、PaO2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aCO2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H值比较:t=2.020、3.632,P=0.047、0.001;PaO2比较:t=10.380、10.797,P均<0.001;PaCO2比较:t=2.666、10.627,P=0.010、<0.001)。2组患儿初始呼吸支持治疗后1 h、24 h的pH值、PaCO2、PaO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2组患儿无创通气时间、中转机械通气治疗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HHFNC组患儿鼻损伤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NCPAP组的17.1%(6/3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7,P=0.025)。 结论HHHFNC与NCPAP对轻度NRDS患儿初始呼吸支持治疗疗效相当,HHHFNC导致的鼻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NCPAP。由于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小,并且未根据轻度NRDS患儿出生胎龄及出生体重进一步分层分析,HHHFNC与NCPAP对轻度NRDS患儿的初始呼吸支持治疗疗效,尚需要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9.
依托咪酯对人定量药物脑电图δ频段功率百分比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对人定量药物脑电图(quantitative pharmaco-EEG,QPEEG)δ频段功率百分比的影响。方法选择志愿者20人,随机均分为2组,每组10人,男女各半,分别静脉注射0.2 mg/kg或0.3 mg/kg依托咪酯,观察、比较给药前后QPEEG的δ频段功率百分比。结果静脉输注依托咪酯后,两组志愿者QPEEG的δ频段功率百分比均增加(P〈0.01),2-5 min达高峰,约10 min恢复。0.3 mg/kg组QPEEGδ频段功率百分比增加幅度大于0.2 mg/kg组(P〈0.05或P〈0.01)。结论依托咪酯可剂量依赖性地增加人QPEEG的δ频段功率百分比,提示QPEEG的δ频段功率百分比可能成为监测依托咪酯麻醉深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用于上腹部手术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前瞻、随机、单盲和对照临床研究。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患者216例,ASAⅠ或Ⅱ级,计算机信封法随机均分为地佐辛组(D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D组于手术结束前30 min缓慢静注地佐辛5 mg+氟比洛芬酯50 mg,继之用生理盐水将地佐辛25 mg+氟比洛芬酯250 mg配制成100 ml,以2 ml/h的速率持续静脉输注48 h;S组于手术结束前30min缓慢推注舒芬太尼3μg,此后用生理盐水将3μg/kg的舒芬太尼配制成100 ml持续泵注。分别记录患者术后1、4、8、12、24、36、48 h安静和90°翻身活动时的疼痛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镇痛泵按压次数、副作用等。结果两组术后各时点安静状态VA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0°翻身活动时D组各时点VAS评分均低于S组(P<0.05)。出汗、恶心和寒战发生率D组明显低于S组(P<0.05)。结论与单用舒芬太尼比较,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对术后运动痛有较好的疗效,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