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58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预防科就诊的4~7岁儿童40例,随机均分成研究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分组前告知所有患儿家长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组在护理人员口腔健康宣教后,让儿童扮演医生进行口腔检查和口腔卫生宣教;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患儿在治疗前刷牙后进行牙菌斑指数测定,半年后复诊再行测定。自制调查表,对患儿家属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半年后复诊发现研究组患儿牙菌斑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提高(P<0.05)。因此认为,角色扮演法进行健康教育能显著改善儿童不良口腔卫生情况,使患儿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缓解儿童治疗时的恐惧心理。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 gingivalis)唾液酸酶活性及其毒力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使用不同质量浓度的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0.2、0.5、2、5、10 mg/mL)处理P. gingivalis W83(实验组),用未加药物的P. gingivalis W83作对照(对照组),采用荧光法检测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对P. gingivalis唾液酸酶活性的作用。5 mg/mL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作用于P. gingivalis W83,Real-time PCR法检测毒力基因fimA、fimR、fimS、kgp、rgpA和rgpB的表达情况。结果    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对P. gingivalis唾液酸酶活性产生了抑制作用,当其质量浓度为0.2、0.5、2、5、10 mg/mL时,对唾液酸酶活性的抑制率分别为11.4%、32.23%、40.21%、73.54%、84.3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5 mg/mL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处理)的fimA、fimR、fimS、kgp、rgpA和rgpB基因表达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可有效抑制P. gingivalis唾液酸酶活性,其抑制作用会降低细菌毒力基因表达,有望成为预防及治疗牙周炎的新型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牙龈卟啉单胞菌毒力岛基因PG0839突变菌株,为研究PG0839基因功能提供实验基础。方法扩增1 584 bp PG0839基因片段,对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和pUC19载体进行BamH Ⅰ和EcoRⅠ双酶切,连接酶切产物得到质粒pPG0839-1。将2 101 bp erm基因产物插入到pPG0839-1中PG0839基因的EcoRⅤ位点,构建质粒pPG0839-2,作为电穿孔的供体质粒。电穿孔转化于受体菌牙龈卟啉单胞菌W83菌株,红霉素抗性培养基筛选阳性克隆,命名为PG0839基因突变菌株。结果运用插入失活方法构建PG0839基因突变菌株,进而通过酶切、测序、PR和反转录PCR对PG0839基因突变菌株进行验证,证实PG0839基因突变菌株构建成功。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PG0839基因突变菌株。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以亚硝酸钠为示踪物的流体输送模型,探讨Carisolv对根管微渗漏的影响。方法:将70颗离体牙随机分为5组,分别采用Carisolv、2%氯亚明+3%H2O2、2.5%NaclO、5%NaclO(阴性对照)、蒸馏水(阳性对照)预备根管,对根管侧方加压充填后进行桩腔预备,置于模型上,分别于第1、2、4、7、10、15、20、25、30、35、40、45、50、55、60天利用重氮反应检测由冠方向根尖方渗出的亚硝酸钠浓度。采用SPSS11.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阴性对照组从第1天到第60天均未检测到亚硝酸钠。阳性对照组从第1天就检测到较高浓度的亚硝酸钠,从第1天到第60天亚硝酸钠渗出量显著高于其余4组(P<0.01)。Carisolv组亚硝酸钠渗出量显著低于2%氯亚明+3%H2O2组(P<0.01),与2.5%NaclO组相比,除第25、30、35、40天外,其渗出量均较低(P<0.05)。结论:Carisolv可有效去除玷污层,减少根管微渗漏的发生,达到良好的根管封闭目的。以亚硝酸钠作为示踪物的流体输送模型,可客观、灵敏、准确地评价根管微渗漏。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大鼠成釉细胞原代培养技术,观察不同浓度氟化钠对成釉细胞活性的影响,为研究氟斑牙的形成提供依据。方法取1015 d的Wistar大鼠磨牙牙胚组织进行原代培养,通过酶消化法,分离培养成釉细胞。加入不同浓度(0、0.4、0.8、1.6、3.2、6.4 mmol/L)的氟化钠作用于成釉细胞,分别培养24、48、72 h后,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活性情况。结果①当氟化物浓度为0.4、0.8 mmol/L时,对成釉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且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强。②当氟化物浓度为1.6、3.2、6.4 mmol/L时,对成釉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随着氟化钠浓度的增加,对细胞的抑制作用也逐渐增强,并且抑制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愈发明显。结论不同浓度的氟化物对体外培养成釉细胞的活性具有促进和抑制双向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了NF-κB在KISS-1调控MMP-9的表达中的作用。方法设计并合成了KISS-1基因特异性的siRNA,转染肾癌Caki-1细胞,western blot检测KISS-1、NF-κB和MMP-9蛋白的表达。应用NF-κB抑制剂BAY11-7082处理KISS-1基因表达沉默的Caki-1细胞,western blot检测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在Caki-1细胞中,KISS-1基因表达沉默能够显著上调NF-κB蛋白的表达,并显著下调MMP-9蛋白的表达。而BAY 11-7082能够在KISS-1基因表达沉默的Caki-1细胞,显著上调MMP-9蛋白的表达。结论 KISS-1基因在肾癌细胞中能够通过NF-κB调控MMP-9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5-Aza-CdR对人喉鳞癌Hep2细胞凋亡及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Hep2细胞分别经10^-7mol/L 5-Aza-CdR和DMSO处理72h,应用Hoechst33258染色及流式细胞仪检测5-Aza-CdR对Hep2细胞凋亡的影响。抽提各组Hep2细胞总蛋白质,行双向电泳,采用PDQuest-7.0.1软件及MALDI-TOF质谱技术筛查5-Aza-CdR对Hep2细胞蛋白表达的影响,并通过Western blot对显著性差异蛋白质进行验证。结果:人喉鳞癌Hep2细胞在10-7mol/L 5-Aza-CdR处理72h后出现明显的细胞核致密浓染,Hep2细胞的凋亡率由对照组的(2.70±0.28)%增加到(13.96±0.41)%,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向电泳筛查了包括S100A4在内的5种表达显著差异的蛋白质,Western blot进一步验证了5-Aza-CdR能明显上调喉鳞癌Hep2细胞中S100A4的表达,进而证明了双向电泳结果的可信性。结论:5-Aza-CdR介导的Hep2细胞部分蛋白质表达改变,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5-Aza-CdR诱导的Hep2细胞凋亡的发生,为5-Aza-CdR在喉鳞癌探讨性治疗中的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牙髓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endodontalis,P.e)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是否诱导成骨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TNF-α是否通过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通路上调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M-CSF)的产生.方法:以不同浓度P.e-LPS (0~50 mg/L)刺激MC3T3-E1细胞和以10 mg/L P.e-LPS作用细胞不同时间(0~24 h)后,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TNF-α mRNA的表达;以不同浓度TNF-α(0~ 10 ng/L)刺激MC3T3-E1细胞后,采用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M-CSF mRNA和蛋白的表达;再以ELISA方法检测BAY 11-7082对TNF-α刺激MC3T3-E1细胞后M-CSF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nett t检验.结果:不同质量浓度的P.e-LPS (0~50 mg/L)刺激MC3T3-E1细胞后,TNF-α mRNA的表达具有剂量依赖性;10 mg/L P.e-LPS作用MC3T3-E1细胞6h时,TNF-α mRNA的表达量最大.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TNF-α mRNA的表达量逐渐下降;不同质量浓度TNF-α(0~10 ng/L)刺激MC3T3-E1细胞后,M-CSF mRNA和蛋白的表达具有剂量依赖性,蛋白表达量从(37±2) ng/L(空白对照组)增加到(301±8) ng/L(10 ng/L组);10 mol/L BAY 11-7082预处理1h可以降低TNF-α诱导成骨细胞M-CSF蛋白的表达水平,蛋白表达量从(253±14) ng/L(TNF-α组)下降到(154±2)ng/L(BAY+TNF-α组),而单独使用BAY 11-7082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P.e-LPS诱导成骨细胞产生TNF-α,而TNF-α上调M-CSF可能通过NF-κB信号通路,这意味着TNF-α可能在P.e-LPS致慢性根尖周炎骨破坏中对成骨细胞发挥自分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KLF 6在口腔扁平苔藓发病机制及癌变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对10例正常口腔黏膜、30例扁平苔藓患者和22例口腔鳞癌患者的上皮组织中KLF 6蛋白进行t检测,比较其在三者之间的差异。SPSS 14.0对数据进行检验。结果 扁平苔藓患者组织中KLF 6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口腔黏膜,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口腔鳞癌患者组织中KLF 6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扁平苔藓组织,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KLF 6的表达异常可能在口腔扁平苔藓的发生发展及癌变的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