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9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99篇
预防医学   44篇
药学   31篇
  12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 通过建立小鼠心梗模型,探讨应用超高分辨率超声系统评价心梗小鼠心脏结构及心功能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25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2组,即开胸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梗模型组(n=15)和仅在相同结扎位置穿针,不结扎的方法建立假手术组(n=10).术前3 d和术后1周采用二维、M型、脉冲多普勒(PWD)、组织多普勒(TDI)和EKVTM超声技术对心梗小鼠心脏形态结构、室壁运动以及心功能进行评价.术后1周,取小鼠心脏进行HE染色并观察心肌组织结构.结果 二维超声与HE色染均显示,心梗模型组心肌有明显的梗死区;心梗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心室明显扩大,室壁明显变薄,心室收缩功能与舒张功能均显著下降(P<0.05);局部室壁运动受阻严重,心室发生重构.结论 采用2D超声心动图联合M型、PWD、TDI以及EKVTM超声心动图观察小鼠心梗模型能够更精准敏感地判断心肌梗死位置和梗死程度,为临床心肌梗死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了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2.
目的 分析广州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患者就诊满意度现状,为加强基层政策在广州地区的落实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随机抽取广州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300名就诊患者派发调查问卷,采用SPSS 19.0数据分析软件进行主成分与因子分析.结果 运用因子分析法,筛选出7个主要因子,分别是沟通因子、态度因子、经济因子、候诊时间因子、设备因子、适诊医师因子与可及性因子,模型总体方差贡献率80.272%.结论 医患沟通需强化,工作态度需改善,候诊时间要缩短,就诊经济压力大,设备认可度较高,科室划分不全面,空间可及性待提高.  相似文献   
53.
通过在临床医学本科小班第三学期开展的骨骼肌肉系统整合课程为例,从建设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整合思路、课程实施方案、课程优势、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初步探讨全线整合基础和临床学科器官系统整合课程改革的实施模式。总结并提出了撰写专用配套教材、转变教师传统教学观念、合理安排课程、保证学习效果、加深各学科知识融合度等亟需重视及解决的问题。为构建连贯完整的器官系统教学模式和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提供了参考和建议,器官系统整合课程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54.
为在课前高效督促学生预习,课中实施互动教学,课后精确分析教学效果,在生理学教学中,运用雨课堂构建了“课前-课堂-课后”高效、精准、互动、混合式教学和智慧课堂。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喜欢或非常喜欢雨课堂支持的教学形式;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平时学习,师生互动,精准掌握了学情,科学精准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改善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5.
本研究以广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南山班为基础,成立以兴趣为导向的胸外科学习协作组。实施以早临床、早科研、英语培优计划、以胸外科协作组为核心的多学科诊疗(multiple disciplinary team,MDT)学习协作、裸眼3D胸腔镜系统下加速临床技能培训、新媒体微信公众号运营下推送科研进展培养科研思维等手段对入选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2013至2017级共10位本科生招募进胸外科学习协作组,招募组员在临床技能、科研、升学方面都显示出一定的优势。说明将部分胸外科临床教学与科研思维的培养提前下沉至本科生教育,可以为胸外科储备人才的培养做铺垫,将来可以制定更加详细和个性化的方案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感染伯氏疟原虫的C57BL/6小鼠脾脏不同免疫细胞的含量及表面分子变化。方法 将C57BL/6小鼠尾静脉注射伯氏疟原虫进行感染,6 d后分离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小鼠的脾脏,制备单细胞悬液,然后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CD8+T细胞、γδT细胞和T细胞的含量及其表面分子CXCR3、CD69、CD62L的表达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感染伯氏疟原虫的小鼠脾脏CD8+T细胞(5.51%±0.76%)、γδT细胞(0.31%±0.03%)和T细胞(18.60%±3.37%)的百分比含量较正常组(14.04%±1.31%、0.75%±0.07%、33.27%±3.76%)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组(21.45%±0.10%、33.49%±3.17%、16.72%±2.16%)相比,感染组小鼠脾脏CD8+T细胞、γδT细胞和T细胞的CXCR3(6.30%±0.15%、18.34%±0.61%、5.25%±0.25%)均明显下调(P<0.05);感染组小鼠脾脏CD8+T细胞、γδT细胞和T细胞的CD62L(67.98%±1.18%、54.37%±0.98%、55.06%±1.53%)较正常组(91.96%±0.75%、71.38%±1.02%、82.10%±1.04)%)均明显下调(P<0.05),而感染组小鼠脾脏CD8+T细胞、γδT细胞和T细胞的CD69 (28.13%±0.37%、42.58%±2.06%、34.65%±0.43%)表达水平比正常组(3.70%±0.62%、11.59%±0.41%、7.69%±1.56%)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感染伯氏疟原虫的C57BL/6小鼠脾脏CD8+T细胞、γδT细胞和T细胞及其表达的CXCR3和CD62L均明显下调,而CD69的表达水平升高,提示机体感染疟原虫后,小鼠的T淋巴系细胞增殖不明显,但其迁移情况有所不同,存在一定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57.
目的 研究和厚朴酚 (Honokiol,HON) 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SD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假手术+腹腔注射HON 10-7g/kg,I/R组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HON组I/R+腹腔注射HON 10-7g/kg.观测各组大鼠左心室血流动力学、心电图 (ECG)和血浆肌酸激酶(CK)的变化,分离成年大鼠心肌细胞,IonOptix光谱荧光检测系统记录HON对钙瞬变的影响.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I/R组大鼠左心室收缩末压(LVSP)、左心室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心室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明显降低(P<0.05),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明显升高(P<0.05);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血浆肌酸激酶(CK)明显升高(P<0.05).(2)与I/R组比较,HON组LVSP、+dp/dtmax、-dp/dtmax明显升高(P<0.05),LVEDP明显降低(P<0.05);同时,再灌注时出现心律失常时间明显延迟(P<0.05),再灌注后的前3 min内发生心律失常的时间总和和频率明显下降(P<0.05),室颤的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血浆CK的活性显著降低(P<0.05).(3)3 μmol/L HON明显降低成年大鼠心肌细胞钙瞬变幅度.结论 HON能改善心肌I/R时心功能降低,并拮抗再灌早期出现的心律失常,机制可能与减少细胞内游离钙、减轻I/R时钙超载有关.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PNS)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海马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法构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选用健康的6周龄昆明小鼠33只,分为空白组、PNS组、缺血9d组(缺血再灌注9d后取脑)、缺血24h组(缺血再灌注24h后取脑)。PNS组于缺血前3d开始腹腔注射PNS[30mg/(kg·d)],直至再灌注9d后取脑,缺血9d组和缺血24h组予以等体积0. 9%氯化钠注射液腹腔注射。各组取脑后制作冰冻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海马区脑组织Bax和Bcl-2阳性表达细胞数。结果:与空白组比较,缺血9d组Bcl-2、Bax水平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缺血9d组比较,PNS组Bax的表达水平平均值明显降低,Bcl-2/Bax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缺血9d组Bax和Bcl-2的表达均较缺血24h组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PNS对短暂性双侧颈动脉闭塞型小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是早期通过降低Bax表达,增大Bcl-2/Bax比值,抑制神经元凋亡,从而对大脑海马神经元起保护作用,且再灌注第9天损伤程度可能更大。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叶酸修饰的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乙酰亚胺构建的聚乙烯亚胺-聚乙二醇5000(PEI-PEG)作为基因载体在体内外的转染效率。方法在体外实验中,分别测试3个相对分子质量FPPs(branched PEI:0.6kDa,10kDa和Linear PEI 25kDa)在最佳N/P、有无血清、血清的浓度和叶酸受体靶向性等条件下对口腔癌上皮细胞(KB)转染率的影响;在体内实验中,FPP(0.6kDa)分别压缩pLuc-p53基因形成的复合物通过瘤内注射和尾静脉注射2种方式考察聚合物的转染效率。结果在体外实验中,转染率最佳条件分别是N/P=20、有血清且转染率随着白蛋白(ALB)或胎牛血清(FBS)浓度的增加有上升趋势;其中3个相对分子质量PEI组成的FPP转染率分别为FPP(10kDa>25kDa>0.6kDa);FPP有较强的叶酸靶向性;在体内实验中,与BPP/pLuc和PEI(25kDa)/pLuc相比,FPP(10kDa)/pLuc呈现出较高的转染率;在48h内,随着时间的推移,转染效率增加;FPP(10kDa)/p53能改善荷瘤小鼠;与裸pLuc相比,3种相对分子质量的FPPs没有毒性。结论具有靶向性的FPP非病毒载体能成为临床传递基因治疗载体的候选。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根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特点,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形成性评价体系用于评估实践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与水平。方法 采用调查研究方法,对本专业实践教学中形成性评价体系所需的要素进行筛选,以构建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框架及评估指标;2016级学生进行实施形成性评价前后的效果评分,结果使用SPSS 20.0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统计了本专业共30名教师及专家和121名学生的调查结果,针对本专业的实践特点,构建了该评价体系,包含一级指标2个、二级指标5个以及相应的三级和四级指标;经统计学分析,实施形成性评价后学生学习兴趣、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团队协助能力和知识拓展能力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学生上课积极性增加(P<0.05)。结论 证明构建的形成性评价体系符合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特点,有助于提升实践教学效果,为其应用于本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