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33篇
  免费   275篇
  国内免费   137篇
耳鼻咽喉   24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188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1914篇
内科学   394篇
皮肤病学   37篇
神经病学   96篇
特种医学   192篇
外科学   369篇
综合类   2232篇
预防医学   344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335篇
中国医学   195篇
肿瘤学   26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306篇
  2013年   364篇
  2012年   497篇
  2011年   545篇
  2010年   571篇
  2009年   549篇
  2008年   466篇
  2007年   473篇
  2006年   557篇
  2005年   536篇
  2004年   424篇
  2003年   210篇
  2002年   165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肺癌患者FLK-1、LRP和MDR1的表达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Flk 1),肺耐药蛋白 (LRP)基因以及多药耐药基因 (MDR1)蛋白与肺癌患者临床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技术(ABC法)对原发性肺癌组织中三种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70例肺癌中,非小细胞肺癌MDR1阳性率 49. 2% (29 /59),明显高于小细胞肺癌 (SCLC) 18. 2% (2 /11)(P<0. 05);非小细胞肺癌LRP阳性率 69. 5% (41 /59),明显高于小细胞肺癌 27. 3% (3 /11) (P<0. 05)。腺癌中MDR1与LRP的表达明显高于鳞癌(P<0. 05)。LRP与Flk 1在NSCLCs中共同表达 49. 2% (29 /59),LRP的表达与肺癌的组织学分级相关,MDR1和LRP的表达与肺癌的组织学类型有关,Flk 1与TNM分期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Flk 1 LRP均阳性、FLK 1 LRP MDR1均阳性、中药治疗、复发与患者的生存率有关(P<0. 05)。结论:FLK 1、LRP和MDR1基因蛋白产物的检测对肺癌患者的诊治和预后评估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2.
甲亢性周期麻痹23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甲亢性周期性麻痹(TPP)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3例TPP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TPP占同期住院甲亢患者的6.2%,男女比例22∶1,21-40岁为发病高峰年龄,肌无力发作时23例血钾均低于正常。结论:TPP以肌无力伴低钾血症为其临床特点,及早诊治是关键。TPP患者的治疗应在补钾的同时加用抗甲状腺药物,可减少复发。对重度TPP进行心电监护、补钾、抗心律失常和呼吸机辅助呼吸是抢救成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在不同病理状态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及其裂解酶(vWF-cp)活性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以残余胶原结合实验及ELISA分别测定2003年10月至2005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78例肺癌血浆vWF-cp和vWF,对其中23例合并胸腔积液的肺癌患者以放免法测定血清和胸水癌胚抗原(CEA)水平。结果(1)肺癌患者vWF抗原(vWFAg)(107.7±43.7)%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71.3±49.5)%及肺良性疾病组(82.4±41.3)%(P<0.05),而vWF-cp活性水平在肺癌患者(59.2±21.5)%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86.6±1.8)%和肺良性疾病组(79.4±13.3)%(P<0.05);二者在肺癌晚期广泛转移较局限期差异均有显著性;(2)血浆vWFAg与胸水CEA呈正相关,而vWF-cp与胸水CEA呈负相关。结论肺癌患者血浆vWFAg升高、vWF-cp降低,并与疾病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24.
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至今还是一个难题。①难在尚无理想的抗心律失常药物(AAD),既安全又可靠;②难在评定药物治疗后果,可能心律失常减少了,但远期死亡率反见上升;③难在评定药物治疗效果,心律失常自然病史起伏不定,如心律失常自发缓解,误判为药物治疗作用;④难在预测促心律失常反应,心肌对AAD反应是变数,当心肌敏感性增加,就会出现促心律失常反应。因此心律失常治疗虽有指南,但在具体患者治疗上应个体化,由此既增加了治疗难度,又使治疗不能规范化,这是药物治疗难点所在。1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发展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起始于奎尼丁,用于心房颤动(简…  相似文献   
25.
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9月收治8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现对其诊治中的一些问题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体内外基因转移F as配体(F as-ligand,F asL)对恶性人黑素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携带人F asL cDNA的缺陷型重组腺病毒(A d-F asL),在体外转导两株黑素瘤细胞,并使其表达;通过流式细胞仪、RT-PCR法进行F as/F asL表达检测,TUNEL法及荧光显微镜相关凋亡检测、分析。建立人黑素瘤裸鼠模型,并对其进行体内疗效观察及病理学检查。结果流式细胞仪和RT-PCR检测两株黑素瘤细胞表面均表达F as,不表达F asL,而A d-F asL转导的两株黑素瘤细胞均能表达F asL;A d-F asL能显著诱导两株黑素瘤细胞在体外凋亡或抑制其生长。体内疗效观察黑素瘤荷瘤鼠模型治疗组瘤重(0.48±0.16)g与对照组瘤重(1.02±0.19)g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肿瘤组织形态学检查,治疗组可见肿瘤细胞凋亡坏死区及炎性细胞浸润。结论F asL基因重组腺病毒在体内外均具有显著诱导人黑素瘤细胞凋亡的效果。  相似文献   
27.
TCD观察动脉瘤性SAH后脑血管痉挛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经CT、DSA证实为动脉瘤性SAH患者179例,床旁经颅超声多谱勒(TCD)在术前、术后1~3d、5~7d、9~11d、12~14d记录并分析大脑中动脉(M CA)的血流参数及频谱改变。结果M CA平均血流速度(Vm)于SAH后1~3d开始升高,5~7d、9~11d达到高峰;L I(血管痉挛指数)为3~6时预后良好;>6时可以出现神经系统功能损害,颅内压增高且有脑血管痉挛(CV S)者预后较差。结论TCD能无创、实时评价SAH后CV S的动态变化,可以推断SAH后CV S的严重程度及临床转归。  相似文献   
28.
患者女性,59岁,因进行性头痛、呕吐1个月,四肢抽搐1次于2002年11月23日入院。患者于2002年10月22日起无明显诱因出现后枕及后颈部疼痛,呈阵发性,头痛剧烈时伴呕吐胃内容物,头痛可自行缓解或服用“散利痛”后缓解。2002年11月6日因着凉而出现“感冒”症状,头痛加重且持续时间长,每日发作的次数增多,可达4~5次。  相似文献   
29.
吸氧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相关血气指标的干预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中等浓度吸氧在纤维支气管镜(FB)检查中的安全性和价值。方法:在行FB检查人群中随机选择25例,分别观察FB置人气道(置镜)前后及中等浓度吸氧前后患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结果:置镜使患SpO2和Pa02有显下降(P<0.001),而PaCO2差异无显性(P>0.05)。接着吸氧5L/min后,Sp02和PaO2与置镜后比较,有明显提高(P<0.001),而PaCO2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l3例患置镜前和吸氧后PaO2及SpO2比较,差异均具明显显性(P<0.01),而PaCO2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吸中等浓度氧对普通行FB检查的患是安全的,可完全补偿因FB置入所引起的PaO2下降,而对PaCO2影响很小,对于有原发PaCO2升高的患,安全性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0.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38例晚期胃癌患者分为去氧氟尿苷联合亚叶酸钙及草酸铂(5'-DFUR+CF+L-OHP)方案组(治疗组)与5-Fu持续静脉输注加亚叶酸钙和革酸铂(5-Fu+CF+L-OHP)方案组(对照组),观察两组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治疗组20例有效率为44.5%(9/20),对照组18例有效率为38.9%(7/18),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KPS改善率为60%(12/20),对照组为27.8%(5/18),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炎、末梢神经炎、腹泻和便秘。认为5'-DFUR+CF+L-OHP方案是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安全的化疗方案,且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