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9篇
  免费   337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24篇
妇产科学   48篇
基础医学   56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259篇
内科学   38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38篇
外科学   74篇
综合类   229篇
预防医学   78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161篇
  4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223篇
  2024年   76篇
  2023年   269篇
  2022年   216篇
  2021年   216篇
  2020年   201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目的 分析四川省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四川省癌症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招募20101名四川省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特征研究对象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的差异,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的相关因素。结果 20101名研究对象中,应答条目数共计442222条,其中知晓的条目数305934条,总体知晓率为69.18%。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β=1.097,t=12.774,P<0.001)、肿瘤筛查或防癌体检(β=0.663,t=12.530,P<0.001)、文化程度(β=2.117,t=22.604,P<0.001)、家庭人均月收入(β=0.525,t=8.879,P<0.001)、肿瘤家族史(β=-0.591,t=-9.832,P<0.001)、职业(β=-1.301,t=-12.538,P<0.001)是影响居民知晓率的因素。结论 四川省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居民对于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存在“重医轻防”现象。  相似文献   
12.
不孕不育是不孕症和不育症的统称,一般指夫妻双方正常性生活1年以上,且没有采用人工手段避孕,无法成功受孕的情况。试管婴儿是一种临床辅助生殖手段,可帮助不孕不育患者解决怀孕困扰,但也受一些条件的限制,不孕不育患者应到正规的生殖医学机构进行咨询,在具备行“试管婴儿”的指征后,再进行试管助孕,但试管婴儿并非不孕不育患者的唯一选择,还应根据不孕不育症的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低分化甲状腺癌(poorly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PDTC)的治疗策略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中心2010年3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31例PDTC患者,比较不同治疗方式对PDTC生存时间的影响,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接受放疗11例,碘治疗10例,化疗8例。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进行手术、碘治疗、化疗和放疗组间生存率差异性分析,影响预后的多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0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方式如下:甲状腺全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3例;甲状腺全切除+单颈/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15例;甲状腺全切除+单/双颈淋巴结清扫+气管袖状切除/气管部分切除或气管造瘘/食管部分切除5例;甲状腺切除+侧颈淋巴结清扫+胸骨劈开上纵隔清扫4例;甲状腺部分切除减瘤手术+气管切开4例。随访中位时间18个月,范围为3~96个月,2例失访,19例死亡,其中6例死于局部肿瘤复发或未控,13例死于远处转移。五年累积生存率35.9%,手术方式(P=0.00)和碘治疗(P=0.017)对生存时间的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肿瘤原发灶分期(≥T4)(P=0.005),彻底手术切除(P=0.006)和术后放射性碘治疗(P=0.013)3个因素对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化疗和外放疗对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彻底的手术切除对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至关重要,对复发高风险患者建议术后放射性碘治疗,对病灶无法根治和不具有碘摄取功能的患者进行外照射可提高局部控制率。期待靶向治疗有更进一步的突破。  相似文献   
14.
医学图像增强的目的是通过图像增强的方法得到优化的医学图像,以帮助医生从图像中获得更多细节信息,进一步做出更加客观的诊断及制定更全面的治疗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本文首先归纳总结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医学图像增强处理技术,包括传统的图像增强方法、改进的图像增强方法、融合的图像增强方法以及深度学习方法,然后对这些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加以分析和总结。最后指出无论是传统方法还是现代图像增强方法,都应在最大限度保留其优势的情况下进行融合,取长补短,注重简单化和时效性,使提高图像的视觉质量同时更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梁曼  冯晓慧  沈静   《四川医学》2021,42(2):109-112
目的回顾性分析评价母婴同室新生儿常见感染性疾病早期预警评估表效度,其对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病情变化评估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我院由母婴同室转入新生儿科治疗的常见感染性疾病新生儿140例为试验组,选取非感染性疾病新生儿138例为对照组。参考现行的新生儿早期预警评估表(NEW)设计母婴同室新生儿常见感染性疾病早期预警评估表(NIEW)。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曲线)确定NIEW识别病情恶化需转入新生儿科患儿的最佳界值,计算其敏感度、特异度,并和现行的NEW评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NIEW评分为[4(3,5)],对照组得分为[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EW在识别病情恶化需转入新生儿科患儿的最佳界值是1.5,且相对于现行的NEW,两者间的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显著(0.971 vs. 0.871)。结论 NIEW能更准确识别出病情变化需通知医生或转入新生儿科的感染性疾病新生儿,与NEW相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众多,其中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作为一种配体依赖性激活的转录因子在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中起着一定的调控作用,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关联。本文对近年来芳香烃受体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旨在为研究肿瘤发生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是由于膈肌缺损导致腹腔脏器疝入胸腔,继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的一种先天性疾病,其发病率约为新生儿的1/2 500~1/3 000。病变位于左侧约85%,右侧约13%,双侧不足2%~[1]。CDH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抗精子抗体(antisperm antibody,AsAb)、抗子宫内膜抗体(anti-endometrial antibody,EmAb)、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y,ACA)及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的检测在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4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就诊并诊断为RSA的患者473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无任何不良孕产史的已生育健康女性152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对象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AsAb、EmAb、ACA,用免疫印迹法测定ANA。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AsAb、EmAb、ACA和ANA检出阳性率分别为20.08%、15.22%、23.04%、20.71%和3.95%、1.97%、5.26%、4.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ANA谱中抗双链DNA抗体(double stranded DNA antibody,dsDNA)、抗Ro-52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50%、4.23%和1.3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流产次数患者AsAb、EmAb、ACA及AN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AsAb、EmAb、ACA及ANA联合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1.46%和15.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单一AsAb、EmAb、ACA及ANA检测阳性率与4种抗体联合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Ab、EmAb、ACA及ANA与RSA具有相关性;AsAb、EmAb、ACA与ANA联合检测诊断RSA的价值优于单独检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成都市红牌楼社区60岁以上老人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及其与BMI、腰围的关系。方法整群抽取10338名常驻老年人进行健康状况调查,并按性别、年龄等因素分析其血脂异常患病率,并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探讨血脂异常与BMI和腰围的关系。结果成都市红牌楼社区60岁以上老人血脂异常率为52. 22%,女性TG、TC和LDL-C水平和异常检出率高于男性(P0. 01)。随着年龄增加,老人血脂异常检出率降低。肥胖和超重的老年人血脂异常率较高,腹型肥胖的老人血脂异常率高于非腹型肥胖的老人。结论老年人血脂异常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超重和腹型肥胖是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血脂异常防控需开展针对性的干预,并重视体重和腰围等指标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