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4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分型检测方法,用于快速检测和监测。方法针对RSV G基因设计引物、探针,并引入人β-actin基因(ACTB)作为内参质控,建立RSV-A、RSV-B多重荧光PCR检测方法。使用多种常用呼吸道病原体及体外转录RNA产物考核其特异性和灵敏度。并对2015年1月至12月广州两家医院的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检测。结果所建立的多重检测方法未见非特异性反应。RSV-A、RSV-B和ACTB分别可检测低至4、8和12 copies/μL的RNA模板,且分别在10~1×10~(10)copies/μL、100~1×10~(10)copies/μL和100~1×10~(10)copies/μL时具备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监测中,RSV-A为期间优势亚型。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RSV-A、RSV-B多重荧光PCR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灵敏度、可操作性,可用于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32.
目的通过总结临床表现不典型的儿童Alport综合征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提高对临床表现不典型的儿童Alport综合征的认识,减少漏诊和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临床表现不典型的儿童Alport综合征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8例患儿均有血尿。5例(62.5%)患儿有微量蛋白尿。所有病例血压、肾功能正常,眼部检查未发现异常。听力检查仅1例(12.5%)有双侧高频感音神经性耳聋。8例均有阳性家族史。肾组织电镜均呈典型的Alport综合征肾小球基底膜病变。结论该组临床表现不典型的儿童Alport综合征患儿以镜下血尿为首发临床表现,无严重蛋白尿,血压及肾功能正常,通常无眼、耳等肾外表现,有阳性家族史。对于仅有肾小球性血尿的患儿,应详细询问家族史,对于有阳性家族史的患儿建议尽早进行肾组织电镜检查。  相似文献   
33.
目的构建体外膜肺氧合(ECMO)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基于半结构式访谈初步拟订ECMO护士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于2022年5—6月, 采用德尔菲法对来自全国6个省、直辖市的15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9名危重症领域专家进行2轮函询,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和一致性系数。专家积极程度采用问卷有效回收率表示,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采用肯德尔协调系数和变异系数表示, 专家权威程度采用专家权威系数表示,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采用重要性赋值均数和满分率表示。结果 2轮专家函询的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0%(19/19);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34、0.879。第2轮函询整体指标的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281(P<0.01), 各级指标的变异系数为0.05~0.17。第2轮函询各级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均数为4.05~4.95分, 满分率为21.05%~94.74%。最终构建的ECMO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28个二级指标、59个三级指标。结论 ECMO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可靠, 内容合理, 可为优化ECMO护士培训体系和完善考核评价...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开展品管圉活动对降低住院儿童坠床发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1月在科室开展品管圈活动,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降低住院儿童坠床发生率”为活动主题,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进行现况调查及要因分析,遵循PDCA循环,制定改进对策并实施及观察实施后的效果.结果 住院儿童坠床发生率由活动前0.894 6/千患者住院日下降到活动后0.648 2/千患者住院日.家属对儿童坠床的高危年龄知晓率(由29.9%提高到68.8%)、容易引起坠床的原因知晓率(由73.7%提高到89.4%)、预防坠床的具体措施知晓率(由80.8%提高到91.2%)都较活动前明显提高(P<0.05).护士对儿童坠床的高危因素及风险评估(由83.3%提高到93.3%)、儿童坠床的预防措施(由80.0%提高到93.1%)、儿童坠床后的处理及伤害分级知晓率(由66.7%提高到87.5%)都较活动前明显提高(P<0.05).无形成果方面,圈员在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沟通协调能力、QCC工具应用、责任心、工作积极性等方面的自我评分较活动前提高.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住院儿童坠床发生率.品管圈活动促进了医护患合作团队的构建,让护理人员主动参与护理质量管理过程,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施有效的保障患儿安全的措施,提高了儿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5.
目的 调查实习护生遭受语言暴力现状,探讨语言暴力对实习护生职业认同感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使用方便抽样方法对828名临床实习护生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包括基本资料、语言暴力问卷及职业认同感量表,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语言暴力与职业认同感的关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实习护生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因素。结果 实习护生遭受患者及其家属的语言暴力得分为[28(22,34)]分,医疗同行的语言暴力得分为[10(8,13)]分,语言暴力总分[38(31,47)]分,职业认同感得分为[30(27,35)]分。回归分析显示语言暴力、学历、实习医院等级、父母对其从事护理行业的态度及入学志愿对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教育和管理者应重视语言暴力对职业认同感的影响,早期识别语言暴力的发生,以预测实习护生职业认同感,为后期制定增强实习护生职业认同感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6.
目的明确CD4~+细胞与CD8~+细胞比值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病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6月中山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60例HIE患儿及同期我院产科出生正常新生儿73例。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血CD3~+、CD4~+、CD8~+细胞及CD4~+/CD8~+比值。结果 HIE患儿T细胞亚群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新生儿(P均<0.05);重度HIE患儿CD3~+、CD4~+细胞及CD4~+/CD8~+比值明显均低于中度HIE患儿(P均<0.05),中度HIE患儿CD3~+、CD4~+细胞及CD4~+/CD8~+比值明显均低于轻度HIE患儿(P均<0.05),而不同分度HIE的CD8~+细胞则无统计学差异(P> 0.05);CD3~+、CD4~+及CD4~+/CD8~+与HIE病情分度均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 CD4~+/CD8~+比值与HIE新生儿的病情危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有效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7.
目的 通过对88例婴幼儿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婴幼儿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特征和药物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方法 对2020年2月1日至8月1日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小儿呼吸科门诊就诊的88例初诊婴幼儿AR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并于就诊后6~12个月进行电话回访,总结婴幼儿AR的临床特征、合并症和药物治疗效果。结果 88例3~36个月婴幼儿AR,其中轻度AR 34例(38.6%),中重度AR 54例(61.4%)。临床症状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流涕87.5%(77/88)、鼻塞87.5%(77/88)、喷嚏47.7%(42/88)和鼻痒37.5%(33/88)。合并症发生率依次为咳嗽56.8%(50/88),打鼾52.3%(46/88),喘息27.3%(24/88),张口呼吸12.5%(11/88)。血清特异性Ig E检测阳性比率排在前3位的是牛奶53.4%(47/88)、尘螨46.6%(41/88)、鸡蛋36.4%(32/88)。药物治疗2~8周后鼻炎症状缓解率在轻度AR中为94.1%(32/34),明显高于中重度AR的75.9%(41/...  相似文献   
38.
白血病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常见病,其发生、发展机制尚未明确,且在治疗过程中常发生耐药现象,这使白血病的治疗成为一个难点。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是合成前列腺素的限速酶,在白血病细胞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并在白血病细胞的存活、增殖、血管生成、凋亡抑制、免疫逃逸和耐药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了治疗白血病的新靶点。因此,Cox-2抑制剂将成为治疗白血病的一种新药物。本文重点对Cox-2及Cox-2抑制剂对白血病的作用以及耐药的影响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9.
一、引言由于解剖、生理上的不同,儿童泌尿系结石的发病原因、发展过程、临床处理、疾病转归及预后的情况都与成人有极大的差异。因此,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尿路结石学组与中国泌尿系结石联盟委托长期从事儿童泌尿系结石临床诊疗工作的专家,在广泛复习文献的基础上,就相关的问题进行反复讨论,最终形成此中国专家共识,供大家在临床工作中学习与参考。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儿童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和支气管镜诊治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住院的210例大叶性肺炎患儿,其中支气管镜组122例,内科治疗组88例.对其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查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内科治疗组给予抗感染、化痰等药物进行治疗,支气管镜组则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进行介入治疗.密切观察患儿的住院的天数、发热缓解的时间、咳嗽缓解的时间、肺部啰音消失的时间等.结果 支气管镜组患儿的住院天数、发热缓解时间、咳嗽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少于内科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前后2周复查的影像学均有不同程度吸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其中重症肺炎患儿经支气管镜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后,其发热缓解时间、临床体征改善时间、住院天数以及治疗前后2周复查的影像学吸收改善情况则显著优于重症内科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叶性肺炎患儿在内科治疗基础上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能够促进病情恢复,尤其在重症大叶性肺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