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74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调查分析上海地区HIV感染者中隐匿性HBV感染的流行现状.方法 对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就诊的HIV感染者在尚未接受抗病毒治疗前采集血标本,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抗-HCV,CD4+T细胞计数,使用巢式PCR法检测HBV S区.结果 105例(男92例,女13例)HBsAg阴性的HIV感染者中32例(男27例,女5例)HBV DNA阳性;16~30岁年龄组22例,其中5例HBV DNA阳性,31~49岁年龄组44例,其中15例HBV DNA阳性,50~75岁年龄组39例,其中12例HBV DNA阳性;32例中有27例至少一项HBV血清学标志物阳性,5例均阴性.47例合并HCV感染者中有14例HBV DNA阳性,阳性率29.8%;58例未合并HCV感染的HIV感染者中18例HBV DNA阳性,阳性率为31.0%.CD4+T细胞计数平均值145.1个/μ(4~623个/μ1),75例CD4+T细胞<200个/μ1的患者中有26例HBV DNA阳性,约占34.7%,30例CD4+T细胞>200/μ1患者中有6例HBV DNA阳性,阳性率为20.0%.以上各项之间两两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IV感染者中存在隐匿性HBV感染,且与HIV感染者性别、年龄、HBV标志物、是否合并HCV感染及CD4+T细胞计数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62.
目的 评价计算机辅助诊断(computer-aided diagnosis,CAD)在孤立性肺结节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30例有病理结果的肺结节CT图像.6名具有不同临床经验的受试者首先独立阅读CT图像,判断良恶性,再应用课题组制作的软件,判断肺结节的良恶性.比较6名受试者软件使用前后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 CAD使诊断敏感度由71.93%(82/114)提高到80.70%(92/114),特异度由45.45%(30/66)下降到30.30%(20/66),准确率(62.22%,112/180)无改变.结论 计算机辅助诊断可以提高肺癌诊断的敏感度.调整征象组的设置,用图片来指导征象的判断,改进算法,有可能改善辅助诊断的结果.  相似文献   
63.
黏膜部位是诸多病原体入侵的门户,近些年来新发的传染病大部分都是通过黏膜部位传播,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1)、流感等。面对各种外来病原体的不断入侵,免疫系统在黏膜部位也采取了多样的抵御措施[1],如分泌防御素、黏蛋白以及趋化抗原特异性免疫记忆细胞的归巢[2]。在黏膜部位诱导抗原特异性的免疫记忆是近些年来黏膜免疫的重要目标。记忆T细胞是免疫记忆的主要载体之一,其形成经历了抗原特异性克隆的增殖、收缩和记忆3个时相,只有少数细胞最终成为长效记忆性T细胞。与初始T细胞相比,记忆T细胞活化阈值很低,不需要专职抗原提呈细胞的协助;其维持与效应T细胞不同,不需要抗原的持续存在[3]。根据能否产生速发性效应功能以及归巢受体的表达,可将记忆性CD8+T 细胞分为两群:中心记忆 T 细胞( central memory T cell, TCM )和效应记忆 T 细胞( effector memory T cell, TEM )。 TCM(表达CCR7和 CD62L分子),主要分布于淋巴结和脾,介导反应性记忆,再次接触抗原时迅速增殖,不直接行使效应功能;而TEM不表达归巢到淋巴结的分子CCR7和CD62L,主要存在于脾和淋巴组织以外的器官和组织[4],不断参与周身循环[5],可迁移至外周炎症组织显示速发性效应功能,增殖能力较低,介导保护性记忆。目前大部分对于记忆T细胞的理解主要是来源于对位于血液循环以及淋巴组织中的T细胞的研究。近年研究发现一种分化更为完全的记忆T细胞,因其长期存在于病原体感染过的组织部位而被命名为组织原位记忆T细胞( tissue-resident memory T cells , TRM )。 TRM不参与血液循环以及淋巴循环[4],在感染早期建立,其维持不需要外周循环中的TEM以及TCM的补充,并且为局部组织提供免疫保护。与TEM相比其在表型、功能特征以及组织分布上具有较大的异质性。实验表明这群定居在外周组织中的记忆T细胞在对抗局部感染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就TRM的发现、定位、功能以及诱导与维持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4.
目的 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行,我国已成立诸多医联体,并通过云技术实现影像互通与协同诊断,但各医院影像质量控制标准和实现程度不一,导致在医联体内推行影像互通互认存在一定问题。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于5G影像云平台项目建设中形成医联体内影像质量控制,特达成此共识,旨在为建立医联体质量控制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5.
支气管扩张是慢性气道损伤引起支气管管壁肌肉和弹力支撑组织破坏所导致的一组支气管不可逆性扩张.其发病率在3.9/10万到52/10万左右,不发达国家发病率相对较高.在我国,支气管扩张被当做气道的一般化脓性炎症来治疗,但其病因、发病机制、针对性的治疗手段均研究甚少.文中结合目前的文献及2010年英国胸科学会的支气管扩张诊治指南,对非囊性纤维化性支气管扩张的诊治最新进展作简要述评。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肺外结核(extrapulmonary tuberculosis,EPTB)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52例临床疑诊结核或诊断不明病灶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综合分析组织切片加特殊染色(病理组)、基因X-Pert MTB/RIF检测(基因组)、结核菌培养(菌培组)及涂片这4种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明确诊断结核108例,临床最终诊断结核112例。4种检查方法检测结核的阳性率(检出率)分别为:病理组诊断率70.4%(88/125),可疑诊断率5.6%(7/125);基因组71.2%(74/104);菌培组43.7%(45/103);涂片组46.4%(52/112)。联合诊断检出率达96.4%(108/112)。本组无假阳性。结论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EPTB的诊断安全、简便、有效,联合基因及相关实验室检查能提高诊断率,病理及基因X-Pert MTB/RIF检测的诊断效能明显高于菌培及涂片。  相似文献   
67.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临床分离念珠菌的菌株分布以及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方法对上海地区27所医院临床分离念珠菌采用微量液基稀释法按统一方案进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CLSI M60(2017年)判断结果。结果收集2017年8月1日-2018年4月30日上述医院临床分离念珠菌共354株,其中白念珠菌占41.81%(148/354),近平滑念珠菌占23.73%(84/354),热带念珠菌占15.54%(55/354),光滑念珠菌占9.32%(33/354),其他念珠菌占9.60%(34/354)。白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耐药率与以往报道比较偏低或基本持平,无增长趋势,主要是对唑类抗真菌药物具有一定的耐药性。白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率为1.45%、剂量依赖性敏感(SDD)率为4.35%,对伏立康唑耐药率和中介率均为2.17%;近平滑念珠菌对氟康唑呈现1.20%的SDD率,对伏立康唑呈现1.20%的中介率;光滑念珠菌对氟康唑表现出6.06%的耐药率和93.94%的SDD率;热带念珠菌耐药率呈增长趋势,对氟康唑表现出41.82%的耐药率和12.73%的SDD率,对伏立康唑表现出40.00%的耐药率和12.73%的中介率。白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对棘白菌素类药物尚未出现耐药菌株,仅1株光滑念珠菌对卡泊芬净耐药。结论上海地区临床念珠菌的分离率及菌株分布与国内外报道基本一致,临床分离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基本稳定,热带念珠菌对唑类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应该引起临床医师重视。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继续做好真菌耐药性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胸部高分辨率计算机体层X线摄影术(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表现及动态变化,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甲型H1N1流感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在入院时及入院后分别行HRCT扫描,检查间隔2~16d,平均随访(2.67±1.05)次。结果:66例患者中,男性50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40.42±15.54)岁。HRCT显示病变以两中下肺叶周边胸膜下和支气管旁分布为主。轻度者3例,表现为局灶分布的单纯磨玻璃影;中度者24例,表现为局灶分布的单纯实变影或散在分布的小片实变影合并磨玻璃影;重度者35例,以条片状或大片状实变为主,部分病灶内可见支气管充气征。发病初期进行HRCT检查者病变程度轻,多为磨玻璃影;发病3d以上检查时,病变已有进展;发病7d后,患者肺部均出现多发斑片影,其中磨玻璃影合并实变影者19例、主要呈大片肺实变者10例、合并胸腔积液者16例。入院3d后,病变明显进展者6例、病变范围明显缩小者15例、合并肺间质增生者41例。本组病例多合并胸膜反应,但淋巴结受累数量少、程度轻。结论:甲型H1N1流感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易合并肺部感染,胸部病变进展迅速,部分患者可出现呼吸衰竭。胸部HRCT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和评估病变,了解病情动态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9.
目的: 经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分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合并淋巴结肿大的病因。方法: 对2017年4月至2020年12月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130例AIDS合并淋巴结肿大患者的病理诊断及实验室指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而分析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该类患者淋巴结肿大病因的诊断价值。结果: 130例患者中,最终诊断良性病变82例(63.1%),包括淋巴结核56例,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7例,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6例,坏死性淋巴结炎5例,隐球菌感染2例,巨细胞病毒感染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淋巴组织增生、淋巴囊肿、EB病毒感染各1例;恶性肿瘤36例(27.7%),包括淋巴瘤17例(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各5例,浆母细胞淋巴瘤、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及间变大细胞淋巴瘤各1例,另4例未分型),转移性肿瘤17例,卡波西肉瘤2例;病因类型不明确12例,其中病理检查提示11例为良性病变、1例为肿瘤性坏死。130例患者淋巴结肿大病因总诊断率达90.8%。所有患者无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AIDS合并淋巴结肿大患者淋巴结肿大病因诊断率高,且微创安全,对于该类患者淋巴结肿大临床早期诊断及精准治疗具有较高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0.
桡骨远端骨折是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其发生约占所有骨折的1/6[1].主要发生年龄在60~75岁阶段,女性多于男性,其原因与高龄及女性绝经后的骨质疏松相关[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