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类型的地物具有不同的反射光谱 ,在多维光谱空间中构成不同的特征向量 ,这便是遥感多光谱图象分析与识别的物理依据。传统方法中有基于单个象元波段亮度的、空间纹理的、变换空间的多光谱图象特征提取与分析方法 ,但这些方法并没有直接描述地物的最本质特征———反射光谱曲线 ,从上个世纪 80年代开始 ,当二进制编码的方法提出并在多光谱匹配识别中获得成功应用后 ,多光谱图象分析处理便可以在这种特征提取的基础上 ,研究新的方法。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光谱形状描述的多门限的二进制编码分类方法 ,并给出了图象实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正>神经内科患者由于疾病的原因,大脑皮质神经有可能受损,正常的排尿反射被破坏,经常要为病人留置导尿管,留置时间较长,拔管后常发生尿潴留而需要再次导尿,增加患者的泌尿系感染的机会,而且延长住院时间[1]。为了达到较好的训练效果,我科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采用按需排尿的方式来训练膀胱括约肌功能,取得较好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管性痴呆(VD)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血管紧张素1-7(Ang1-7)表达水平及其与V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20例VD患者,依照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各40例,比较各组相关危险因素,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检测血清生化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糖化血红蛋白(GHb)、空腹血糖(GLU)]、血清指标[Lp-PLA2,BDNF,Ang1-7、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 分析Lp-PLA2,BDNF及Ang1-7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也分析血清Lp-PLA2,BDNF及Ang1-7水平与MMSE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3组患者年龄、受教育程度、高血压病史、高血脂症史、饮酒、吸烟等临床资料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冠心病史、糖尿病史、IMT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 3组患者血清LDL-C,HDL-C,TC,TG,GHb,GLU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血清Lp-PLA2,BDNF,Ang1-7,NSE,CRP,IL-6,TNF-α及Hcy水平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Lp-PLA2,BDNF及Ang1-7与冠心病史、糖尿病史、血清NSE,CRP,IL-6,TNF-α,LDL-C,TC水平及MMSE评分存在明显相关性。结论 血清Lp-PLA2、BDNF及Ang1-7水平与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因子水平及VD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存在明显相关性,检测血清Lp-PLA2,BDNF及Ang1-7水平有助于VD患者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采用界面聚合法通过不同质子酸掺杂分别制备了平均直径约为50,62,95 nm的纤维聚苯胺。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对其化学组成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研究了不同质子酸掺杂纤维聚苯胺的超级电容器电容行为,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氮气吸脱附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方法对纤维聚苯胺的微观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高氯酸(HClO4)掺杂制备的聚苯胺在0.5 A/g电流密度下的比容量可以达到397 F/g,高于盐酸(HCl, 334 F/g)和樟脑磺酸(HCSA, 383 F/g)掺杂聚苯胺的测试结果,纤维的电化学性能主要受其规整度、孔隙率及掺杂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我门诊部就诊的皮肤病分布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3年门诊确诊皮肤病患者359例,其中男性339例(94.43%),女性20例(5.57%),年龄18~56岁,平均年龄(35.6±15.1)岁。将这些皮肤病进行分类并计算构成比。结果:359例皮肤病中,分布前10位的分别为湿疹26例(7.23%),手足癣22例(6.13%),神经性皮炎和荨麻疹各16例(4.46%),痤疮,跖疣,体股癣,甲真菌病,丘疹性荨麻疹和夏季皮炎各13例(3.62%)。结论:湿疹、手足癣和神经性皮炎及荨麻疹在我部门诊皮肤病中居前三位,提示这几种皮肤病是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单纯颅脑爆震伤动物模型颅脑影像学的变化特点. 方法:20只犬随机分为2组,爆炸源距犬右侧额顶部分别为9 mm(A组)和13 mm(B组),爆炸球冲击波致伤. 观察比较犬致伤6 h后颅脑CT的变化和脑组织的病理改变. 结果:经颅脑CT观察测量,A组实验犬右侧额顶部硬膜下血肿量(mL)明显高于B组(10.03±0.43 vs 2.11±0.40, P<0.05). 结论:爆震伤后颅脑CT上均可见明显的脑挫裂伤和硬膜下血肿等阳性表现,不同伤情的硬膜下血肿量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1995年~2000年冬季,我们采用自制冻立停软膏治疗冻疮128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128例中,男95例,女33例;病程2~15天;手指冻伤38例,手背冻伤42例,脚趾冻伤15例,脚跟冻伤17例,耳廓冻伤13例;水疱、溃烂3例。其中104例有急性冻伤史,有24例曾用冻疮膏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醒脑开窍法对持续性植物状态(PVS)气虚血瘀、脑窍闭塞证患者促醒作用的疗效。方法:对确诊的32例患者采用益气活血、醒脑开窍法进行促醒治疗,3个月疗程结束后比较其PVS量表评分较治疗前的变化情况,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32例患者PVS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结论:益气活血、醒脑开窍法对持续植物状态气虚血瘀、脑窍闭塞证患者的促醒具有比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胶质瘤细胞系摄取BPA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孵育时间和细胞周期对胶质瘤细胞摄取BPA(p boronophenylalanine)的影响 ,进一步阐明BPA的胶质瘤细胞选择性作用机制。方法 将C6 ,BT 32 5 ,SHG 4 4胶质瘤细胞和原代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培养在含BPA的培养液中 ,分别培养 4h、8h、12h、16h、2 0h和 2 4h后 ,采用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 (ICP AES)法测定细胞内硼的含量。培养 2 4h后 ,流式细胞仪分选G0 /G1和G2 /M期的细胞 ,ICP AES法分别测定细胞内硼的水平。结果 三种胶质瘤细胞在每个检测时间点的细胞内硼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胶质细胞 (P <0 .0 1)。三种胶质瘤细胞G2 /M期与G0 /G1期相比硼含量均明显增高 (P <0 .0 5 ) ,而星形胶质细胞两期差异不明显。C6、SHG 4 4和BT 32 5与星形胶质细胞G0 /G1期的硼浓度比分别为 1.4 6、1.5 1和 1.4 0 ,G2 /M期的硼浓度比分别为 3.6 5、3.96和3.76。结论 有丝分裂的过程可以加强胶质瘤对BPA的吸收 ,这一过程可能与胶质瘤细胞对BPA的主动运输有关。主动运输可能是BPA对胶质瘤选择性作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兔面神经爆炸性损伤的病理学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兔面神经爆炸伤的损伤情况及相关病理变化。方法 选用点状爆炸源 ,距新西兰白兔面部 2mm处引爆致伤。分别于伤后 6小时、1天、3天、1周、2周取面神经 ,在光镜、电镜下观察神经轴突、髓鞘、雪旺细胞及神经纤维周围结缔组织的变化。结果  0 .12 5gTNT当量炸药球距兔左面部 2mm处引爆 ,致兔面部软组织挫裂伤、下颌骨粉碎性骨折。伤后动物出现面瘫症状 ,但面神经连续性较好。伤后 1天光镜下观察 ,面神经轴突肿胀 ,但神经外膜延续性尚好 ,并有大量炎细胞弥散浸润。伤后 3天出现髓鞘空泡样变 ,板层分离 ,轴索发生广泛肿胀、断裂。伤后 1周轴索染色不均 ,坏死崩解 ,炎症开始消退。伤后 2周时未见明显轴索再生。结论 面神经爆炸伤以严重的神经干间接伤为主 ,其范围广泛 ,轴索及髓鞘出现相应病理改变 ,伤后 1周内神经损伤随时间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