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98篇
预防医学   46篇
药学   1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服用醋酸精氨酸对创烧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将96例创烧伤患者(实际完成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1例,服用醋酸精氨酸0.4 g·kg-1·d-1;对照组45例,服用安慰剂酪氨酸,剂量同前,均连用7 d。两组患者采用等氮、等热量的营养支持疗法。比较患者创面(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创伤患者治疗组(29例)创面(切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1.1±2.8)、(19±6)d,明显短于对照组(13.2±5.5)、(22±6)d(33例,P< 0.05);烧伤患者治疗组(12例)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各为(20±5)、(28±6)d,与对照组(22±8)、(29±8)d(12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为恶心、腹泻,其中治疗组1例占2.44%,对照组1例占2.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000)。以上不良反应停药后消失。结论服用醋酸精氨酸能显著促进创伤患者创面(切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但对烧伤患者的预后无明显改善,这可能与病例数较少有关,其确切疗效有待于通过大样本的临床试验予以确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近年来产生了一些用于分析基因表达数据的聚类算法,却很少有关于评价聚类算法方法的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是尝试建立一个定量的评价基因表达数据聚类结果的方法。方法 本研究提供了一个系统的评价聚类结果的方法,利用我们提出的实验均方误差F值对几个常见的聚类算法进行比较。结果 利用F值对类质量的评价和利用已有的生物学知识对类进行分析的结果一致。结论 实验均方误差F值可以定量地评判用于基因表达数据的聚类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急性重度眼烧伤的临床特点、预后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对笔者单位病案室保存的1977--2002年住院眼烧伤患者135例(155只眼)的病历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分析不同深度、原因眼烧伤的眼表修复率、修复时间、致盲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治疗后Ⅲ度眼烧伤的修复时间短于Ⅳ度眼烧伤,其修复率也明显高于Ⅳ度眼烧伤(P〈0.01);在不能修复的Ⅳ度眼烧伤中,酸烧伤致角膜穿孔6只眼,显著高于碱烧伤(1只眼,P〈0.05)。Ⅲ度眼烧伤视力≥0.05者有38只眼,〈0.05者51只眼;Ⅳ度眼烧伤视力≥0.05者0只眼,〈0.05着66只眼。78只酸、碱烧伤眼中,52只眼致盲,致盲率为66.7%;77只热烧伤眼中,65只眼致盲,致盲率为84.4%。Ⅲ度眼烧伤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Ⅳ度眼烧伤。其中Ⅲ度眼烧伤角膜穿孔、睑球粘连的发生率(1.1%、36.O%)均显著低于Ⅳ度眼烧伤(27.3%、59.1%,P〈0.01)。在酸烧伤患者中,角膜穿孔及睑外翻的发生率(29.2%、37.5%)较高。而热烧伤患者中眼睑球粘连的发生率(53.2%)较高。结论Ⅳ度眼烧伤伤后的预后差,致盲率高。目前的治疗方法尚不能完全改善其视功能及预后,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 Fas表达和凋亡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活化诱导细胞死亡(Activation-inducedcelldealth,AICD)在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分离30例乙型肝炎患者和12例健康献血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Fas的表达;分离20例乙型肝炎病人和10例健康献血员PBMC,在PHA-P的刺激下短期培养,采用PI染色法,经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的凋亡。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PBMCFas表达率[(53.31±14.53)%]高于正常对照组PBMCFas表达率[(39.32±11.28)%,P<0.05]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PBMCFas表达率[(37.93±15.89)%,P<0.01]。慢性乙型肝炎组PBMC凋亡率[(30.57±13.43)%]高于正常对照组PBMC凋亡率[(11.45±5.27)%,P<0.01]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PBMC凋亡率[(13.59±6.44)%,P<0.01];HBeAg(+)组PBMC凋亡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BMC凋亡率[(29.50±12.25)%vs(11.45±5.27)%,P<0.01]。结论HBV感染能诱导慢性乙型肝炎外周血淋巴细胞Fas表达增加,通过Fas/FasL途径使Fas+淋巴细胞发生AICD,这可能是形成HBV慢性感染免疫耐受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以肿瘤抗原P815AB抗原肽为模式抗原,研究CpG寡聚脱氧核苷酸(CpG ODN)对该肿瘤抗原表位肽的免疫佐剂效应。方法 用[^3H]-TdR掺入法研究CpG ODN体外刺激小鼠脾细胞增殖效应,用ELISPOT和[^3H]-TdR释放法检测不同构成形式的疫苗在体诱发特异性CTL应答的效应。结果 ODN1826在体外可刺激小鼠脾细胞显著增殖,经4次免疫,在“肽+ODN1826+IFA”组中,4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基于伪F统计量的最佳聚类分析方法,该方法不需要预先选择类的数目作为先验值.并有效地应用于医疗质量的综合评价.方法首先,应用FCM模糊聚类法(Fuzzy Clustering Method)进行聚类,然后应用PFS(Pseudo F-statistics)统计量作为一个判别函数来确定最佳类数目.结果将该方法应用于某院2002年度各科室医疗质量综合评价,得到了一种合理的综合评价结果.结论该方法基于没有聚类数据的任何先验知识和组成成分信息的前提下,考虑如何确定数据的分类结构.根据应用的情况,发现该方法是医疗质量综合评价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7.
收集了1997-2005年重庆市卫生总费用筹资来源法测算数据,利用1997年平减指数对数据进行修正,对卫生总费用的筹资水平、结构及趋势变化进行了分析。重庆市卫生总费用年平均增长率为14.97%,对GDP的弹性系数为1.52,2005年人均卫生总费用为523.4元。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在卫生总费用中所占比例呈现增长趋势,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8.26%,在卫生总费用中所占比例超过60.00%。重庆市卫生总费用增长迅速,但筹资水平仍较低,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增长过快。政府应继续加强对卫生的资金投入,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线性回归的线性化拟合技术,改善线性化技术对非线性回归的拟合效果。方法通过设立适当的权重,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对非线性回归的线性化方程进行拟合。结果在讨论非线性模型与相应的直线化模型误差间关系的基础上,导出了利用线性化方程进行加权最小二乘估计的权重,使得利用加权最小二乘估计得到的模型参数的估计误差近似于直接对非线性模型进行估计得到的估计误差,建立了非线性回归的加权线性化拟合技术。结论非线性回归的加权线性化拟合技术能较好地改善线性化技术对非线性回归的估计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下病例组合方法和人工神经网络在病例组合中的应用。方法:利用某综合性医院的一个临床路径流程(腰椎间盘突出行椎板切除术或髓核摘除术)下的523份出院病历资料,采用K-MEANS聚类方法进行组合,用神经网络对预测病例的病例组合进行判断。结果:523份病历聚为4组,各组间费用95%可信区间互不重合;神经网络的训练误差为0.0029,病例组合预测和判断符合率为98.91%。结论:以临床路径下产生的病例为单元样本进行病例组合,结果更科学、客观。神经网络用于病例组合判断,不用确定单个节点变量的分割值,更符合病例组合由多变量共同作用的实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消除细胞图像的斑点缝隙噪声方法。方法:采用灰度倒数加权法以消除缝隙噪声,收缩再扩张法以消除斑点噪声,达到光滑细胞边缘之目的。结果:消除了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图像的斑点缝隙噪声。结论:其实验结果较令人满意,并且该方法可用于其它图像噪声消除的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