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急、慢性期肝肉芽肿病变与Th1/Th2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探讨Th1/Th2在肉芽肿形成及调节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石蜡切片,HE染色后观察感染小鼠肉芽肿病变,用ELISA双抗夹心法测定小鼠感染后0、4、6、8和12周血清及脾淋巴细胞IL-2、IFNr和IL-4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 小鼠感染后6周出现明显肉芽肿病变,8周肉芽肿反应达高峰;12周则明显缩小;感染小鼠血清及脾淋巴细胞的Th1细胞因子IL-2和IFNr在感染后4~6周开始上升,8周达高峰,随后下降;而Th2细胞因子IL-4在感染后8周时迅速上升且随感染时间延长而明显升高。结论 Th1细胞因子IL-2和IFNr与血吸虫卵肉芽肿的诱导和形成密切相关。而Th2细胞因子ILL-4可抑制Th1细胞因子在血吸虫病慢性期虫卵肉芽肿自发性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β射线放射损伤后胶原代谢的改变情况。方法 采用直线加速器照射制作动物的β射线损伤模型,同时对NIH3T3细胞进行β射线外照射,观察胶原总量及Ⅰ、Ⅲ型胶原含量的改变;观察胶原降解酶MMPs-1活性变化;同时测定损伤后细胞因子TGF-β1、IL-6的变化情况。结果 β射线损伤后胶原总量变化不大,而Ⅰ型胶原含量下降,Ⅲ型胶原含量上升;NMPs-1活性上升;TGF-β1、IL-6表达量增加。结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X射线联合阿霉素对体外培养心肌细胞的损伤作用.探讨X射线联合阿霉素与心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用40GyX射线联合5μg/ml阿霉索作用于培养3d的心肌细胞.分别孵育不同时间.用MTT法测定其生长抑制率,测定培养基中乳酸脱免酶(LDH)的含量。并分别用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仪技术、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检测凋亡发生的情况。结果随着40GyX射线联合5μg/ml阿霉索作用时间的延长(3h、12h、24h、48h)。心肌细胞生长抑制率逐渐增加;培养基中LDH含量明显增加;X射线联合阿霉素使心肌细胞凋亡增加。结论X射线联合阿霉素对心肌细胞的损伤作用较单用X射线或阿霉索增大,联合作用使心肌细胞凋亡率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4.
人类GABARAPL1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确定人类GABAA受体相关蛋白相似蛋白1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方法 根据该基因cDNA的3′非翻译区序列设计一对RH定位引物,以人/鼠体细胞辐射杂种板Genebridge4(GB4)panel试剂盒中的杂种细胞株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后,按Sanger网站的RH定位分析系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CR法在一些杂种细胞株中扩增出特异的目的片段,经测序验证了该序列的准确性。通过Sanger网站统计分析表明,该基因与12号染色体上的AFM026tb5(D12S77),AFM320xb5(D12S358),AFM205xg3(D12S310),AFM217xa7(D12S99),AFM234wb6(D12S1664)位标紧密连锁,且LOD值均大于3。经该染色体区带的物理图、遗传图及细胞图谱整合分析,将该基因定位在染色体12p12.3区带的D12S77和D12S358位标之间。结论 放射杂交定位法是一种新颖便捷的基因定位方法,通过此法成功地进行了人类GABAA受体相关蛋白相似蛋白1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相似文献   
5.
大鼠急性β射线皮肤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大鼠急性β射线皮肤损伤动物模型,并用此模型研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对创面愈合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只。治疗组:45Gyβ射线照射SOD治疗;对照组:45Gyβ射线照射生理盐水对照。采用直线加速器产生的β射线照射大鼠臀部皮肤20mm×40mm。观察创面出现及愈合的时间。光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β射线皮肤损伤创面愈合过程中组织学改变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变化。结果45Gyβ射线照射后出现典型深Ⅱ度烧伤创面。SOD治疗组创面愈合速度明显比生理盐水对照组快(P<0·05)。β射线照射后第6、7、8周时,治疗组与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VEGF、bFGF表达分别为强阳性和阳性。β射线照射后第4、5、9周时,2组表达均为弱阳性。结论采用直线加速器产生β射线照射建立急性β射线皮肤损伤动物模型简便、快速,剂量准确、可靠,是研究外用药促进急性β射线皮肤损伤创面愈合的较理想动物模型,SOD具有促进急性β射线皮肤损伤创面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细胞核靶向富勒醇硬脂质纳米粒,并对其性质进行表征。方法胺催化合成法合成富勒醇,并且通过使用生物材料,将富勒醇包裹起来,在其表面连接与核受体具有高度亲和力的雌激素类似物,制备成新的纳米材料。对制备的富勒醇及其硬脂质纳米粒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结果表明,合成的富勒醇分子式为C60(OH)24,其硬脂质纳米粒能够通过核膜,到达细胞核。结论通过该实验方法可制备在细胞核靶向的富勒醇硬脂质纳米粒,为进一步研究细胞核靶向的电离辐射防护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癫痫大鼠海马组织病理变化及海马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并探讨海马组织损伤与NO、SOD的关系。方法 通过美解眠制成癫痫发作动物模型,分别取发作5min、30min及注药6h、12h、24h的海马组织,经典病理组织切片及硝酸还原酶法、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NO、SOD含量,光镜观察海马神经元丢失情况,TUNEL法阳性凋亡细胞计数。结果 ①海马组织在癫痫发作5min起即有轻度细胞水肿;发作30min病变则水肿明显;6h组海马锥体细胞和颗粒细胞变性、坏死。开始出现凋亡细胞;24h时凋亡细胞计数达最大;24h残存细胞最少。⑦海马组织NO在发作5min迅速升高,30min组仍高于正常对照组,6h以后NO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别;海马组织SOD于发作5min时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6h时仍与对照组存在差别;12h以后与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癫痫发作可导致海马组织严重损伤,并随时间推移而加重.海马组织损伤与海马NO和自由基大量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经干扰素治疗前后外周血CD4+T细胞上可诱导共刺激分子( inducible costimulator,ICOS)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 CHB患者56例,其中聚乙二醇(PEG)干扰素α2a治疗28例,拉米夫定治疗28例,以健康志愿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集两治疗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48周的患者外周血,以流式细胞技术检测ICOS+ CD4+T细胞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中的频数变化;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患者HBV DNA载量变化.结果 CHB患者CD4+T细胞ICOS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P<0.001).干扰素治疗后患者ICOS表达水平下降,同拉米夫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扰素治疗后患者ICOS改变值同HBV DNA载量变化值呈正相关(r=0.972,P<0.001),而拉米夫定组则未发现相关性(r=-0.101,P=0.608).结论 CHB患者存在着细胞免疫紊乱,其CD4+T细胞ICOS的表达升高.干扰素可下调CD4+T细胞ICOS的表达,纠正细胞免疫偏移,发挥抗HBV作用.  相似文献   
9.
观察中国南极考察队越冬队员外周血淋巴细胞钟基因Clock和Bmal 1表达昼夜节律性变化。方法在中国第25次南极考察队越冬队员中选择8名队员,平均年龄38岁,均为男性,在1个昼夜周期内设立6个时点(ZT):02:00、06:00、10:00、14:00、18:00和22:00,每一时点采集外周静脉血6mL,采集赴南极前后2组血样。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测定不同昼夜时点(ZT)样品中核心钟基因Clock和Bmal 1的mRNA表达量,通过余弦法和Clock Lab软件获取节律参数,进行赴南极前后对比。结果赴南极前,8个样本Clock和Bmal 1的mRNA表达均有显著昼夜节律特征(P<0.05),Clock的峰值相位位于-335.85±13.80,Bmal 1的峰值相位位于-307.12±8.17。赴南极后,仅2例Clock和3例Bmal 1表达还存在显著昼夜节律变化。Clock的峰值相位移位到-42.28±5.27,Bmal 1的同峰值相位移位到-184.58±29.58。结论南极特殊周期环境对人体生物钟基因表达的昼夜节律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七叶皂苷(aescine)对肺腺癌细胞A549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对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方法观察药物对A549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的变化;Annexin-FITC/PI双标记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七叶皂苷能明显抑制A549的生长,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仪结果表明,七叶皂苷能明显的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并诱导细胞凋亡.结论 七叶皂苷对A549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可诱导A549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