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一平  刘伟  韩影 《吉林医学》2009,30(22):2918-2919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状动脉某支急性闭塞或严重狭窄导致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常因并发心源性休克、左心衰竭等合并症而死亡。我科于2008年10月20日为1例66岁宫颈癌术后患者第五次经静脉输注化疗药物顺铂时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后,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术,积极抢救和术后精心护理,使患者转危为安。现将抢救和护理经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容积旋转调强(VMAT)、固定野调强(IMRT)和三维适形(3D-CRT)放疗技术在局部复发鼻咽癌患者治疗中的剂量学参数,分析3种治疗计划的剂量学特性。方法:选择12例局部复发的鼻咽癌患者,采用Pinnacle 9.2和eciseplan 2.03治疗计划系统,每例患者均设计VMAT﹑IMRT和3D-CRT ,比较3组计划的剂量分布及危及器官受量等。结果: MAT及IMRT组适形度指数(CI)相似,但均优于3D-CRT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计划的靶区不均匀指数(HI)相近,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CRT组机器跳数(MU)及出束时间优于其他2组,VMAT组优于IMRT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及器官受量,3组计划脑干及晶体受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MAT组和IMRT组脊髓、视神经、视交叉和大脑颞叶的受量明显优于3D-CRT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VMAT组与IMR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3种放疗技术的治疗计划剂量分布有差异,VMAT与IMRT计划均能较好覆盖靶区,并减少周围正常组织受量,满足临床需求。VMAT计划的靶区适形度、MU和出束时间优于IMRT计划。3D-CRT仅在MU和治疗时间上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利用容积弧形旋转调强(VMAT)技术对脑胶质瘤进行放疗时,血脑屏障透性的变化规律,探讨选择性开放血脑屏障的可行性。方法:选取8例接受VMAT技术进行放疗的脑胶质瘤(WHOⅡ-Ⅳ级胶质瘤)术后患者,放疗处方剂量全部为PTV:60 Gy/30 f。采用99mTc-DTPA核素在放疗前、放疗30 和50 Gy及放疗结束后2周进行脑断层显像,在照射靶区内(P)、靶区周围正常脑组织区(N)以及颅骨周围软组织外本底区(B)设置相同的感兴趣区,采集各区的放射性计数,分别计算不同时间照射靶区内、靶区周围正常脑组织的放射性计数与本底区域放射性计数的比值。结果:放疗前P/B、N/B比值分别为121.2±51.1和82.6±42.3;放疗30 Gy时其比值分别为243.6±115.4和88.4±53.2;放疗50 Gy时其比值分别为256.5±110.6和92.6±49.8;放疗结束后2周其比值分别为239.3±105.9和86.4±45.2。30和50 Gy组及放疗结束后2周组分别与放疗前组比较,P/B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B虽然较放疗前组有所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VMAT技术对脑胶质瘤术后患者进行照射时,周围正常脑组织保护较好,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不明显。但靶区内血脑屏障通透性明显增加,可选择性开放血脑屏障,在介入化疗药物时可减轻正常脑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调强放疗联合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比较调强放疗联合同步化疗组和单纯放疗组的近期疗效和3年生存率.结果 调强放疗联合同步化疗组的近期疗效和3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组.结论 调强放疗联合同步化疗在治疗中晚期宫颈癌中可以提高近期疗效和3年生存率,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taurolidine联合X射线照射对小鼠恶性黑色素瘤(B16-4A5和B16-F10)细胞周期进程的影响,探讨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方法:选择B16-4A5和B16-F10细胞系按给药浓度随机分为4组,taurolidine剂量分别为0、25、50和100  μmol.L-1,同时进行1、2和4 Gy X射线照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Western blotting分析cyclin B、cdc2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25  μmol.L-1 taurolidine组比较, 50和100  μmol?L-1 taurolidine组诱导B16-4A5和B16-F10细胞发生G0/G1期阻滞,细胞数分别升高54.9%、73.7%和36.8%、55.5%(P<0.05); 50  μmol.L-1 taurolidine联合2和4 Gy X射线照射组,细胞G2/M期阻滞消除,细胞数分别降低52.1%、44.2%和59.3%、52.7%(P<0.05)。与对照组、单纯taurolidine组及单纯照射组比较,联合4 Gy X射线照射组cyclin B和cdc2的表达降低,caspase-3的表达升高(P<0.05)。结论:taurolidine联合X射线照射可去除G2/M期阻滞,可选择地抑制肿瘤细胞cyclin B和cdc2的表达、增强caspase-3的表达,共同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食管癌放射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食管癌放疗患者89例,对其实施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皮肤护理、放射性食管的护理及血常规变化的护理.结果 本组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患者89例经过系统的护理,治愈66例,好转1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1.01%.结论 对食管癌放射治疗患者进行系统、科学、有效的护理不仅可以减轻放疗的不良反应,增强治疗效果,而且还能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适当地延长患者的寿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放疗联合不同剂量顺铂周疗方案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治疗效果,探寻宫颈癌最佳的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08年6月本院收治的符合入组标准的ⅡB~ⅣA期宫颈癌患者135例,按住院序号随机分为单纯放疗45例(单纯放疗组);同步放化疗90例(同步放化疗组),其中顺铂周疗20 mg?m-2低剂量组45例及40 mg/m-2标准剂量组45例。比较单纯放疗组与同步放化疗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及相关毒性反应发生率。同时对同步放化
疗组中的2种不同剂量顺铂周疗方案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及相关毒性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全组中位随访时间42(6~51)个月。
单纯放疗组患者与同步放化疗组患者3年生存率分别是68.9%和8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8,P<0.05)。单纯放疗组Ⅲ-Ⅳ级急性毒性反应发生率低于同步放化疗组(χ2=4.072,P<0.05)。同步放化疗组中,20 mg?m-2低剂量组及40 mg/m-2标准剂量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
为82.2%和84.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0,P>0.05)。20 mg/m-2低剂量组急性毒性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40 mg/m-2标准剂量组患者
(χ2=3.920,P<0.05)。结论:与单纯放疗比较,同步放化疗可明显提高ⅡB期~ⅣA期宫颈癌的疗效。在同步放化疗中,与40 mg/m-2标准剂量顺铂比较,20mg/m-2低剂量顺铂可以在不降低患者疗效的同时,降低患者Ⅲ-Ⅳ级急性毒性反应的发生率。
  相似文献   
8.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放射治疗是治疗该疾病的重要方法[1].放射性直肠炎是放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随放疗技术的广泛应用而逐渐增高[2],但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我院采用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致口腔黏膜反应的护理对策及应对措施.方法 对2011年8月-2013年5月来本院治疗的54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采取心理护理、皮肤护理、口腔护理、疼痛护理以及全身护理等应对措施,观察护理结果.结果 本组32例放疗致口腔黏膜反应的鼻咽癌患者经过上述预防护理,黏膜反应症状明显减轻,显效18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75%.结论 加强鼻咽癌患者放疗致口腔黏膜反应的护理,可以明显减轻患者不良反应的痛苦和提高其生活质量,故值得在临床上继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脑胶质瘤术后VMAT与IMRT放疗技术间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脑胶质瘤术后容积旋转调强(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计划与静态调强(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计划,讨论VMAT的剂量学特性,分析VMAT在脑胶质瘤术后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材料与方法:选取10例颅内肿瘤患者,采用Monaco治疗计划系统,分别制作VMAT计划与IMRT计划,处方剂量全部为PTV:60 Gy/30f。比较两组计划的剂量分布图、DVH图、适形度指数(CI)、均匀指数(HI)、治疗时间、治疗跳数(MU)、危及器官受量。结果:两组计划靶区剂量分布及适形度均较好,CI、HI数相近(P>0.05),但VMAT组的治疗时间和MU均优于IMRT组(P<0.05)。在危及器官受量方面,两组计划的脑干与视交叉的平均剂量相近(P>0.05),而视神经、视网膜、晶体和周围正常脑组织的平均剂量,VMAT组明显低于IMRT组(P<0.05)。结论:在脑胶质瘤术后的放射治疗中,VMAT与IMRT的靶区剂量分布相近。VMAT的优势在于大大缩小缩短治疗时间、减少MU,同时减少了部分危及器官受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