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4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HBV-ACLF内科治疗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接受内科综合治疗的HBV-ACLF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点。结果内科综合治疗有效98例,无效42例,死亡23例。有效组肝硬化病史、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及肝肾综合征发生率均低于无效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肝性脑病(OR=1.869,95%CI=1.073~3.256)、消化道出血(OR=3.478,95%CI=1.621~7.462)、肝肾综合征(OR=4.141,95%CI=1.031~5.091)、INR(OR=3.081,95%CI=1.497~6.341)、Scr(OR=2.817,95%CI=1.629~4.871)和MELD评分(OR=1.305,95%CI=1.194~1.426)是影响其疗效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HBV-ACLF内科综合疗效肯定,恩替卡韦联合糖皮质激素有助于提高疗效,而对于合并并发症、肝功能下降及MELD评分升高者,内科治疗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影响肝硬化腹水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价值,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12月于石家庄市第五医院住院且病例资料完整的136例诊断为肝硬化腹水的患者临床信息,并根据患者治疗2周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将患者分为好转组和未好转组。对2组患者的临床基本信息及实验室检测资料进行对比,从中选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并采用ROC曲线判断其对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 未好转组患者的腹腔感染率明显高于好转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率也明显高于未好转组。另外,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在未好转组明显增高。在生化指标方面,未好转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尿素氮、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移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C反应蛋白均高于好转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AST和尿素氮是影响肝硬化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3者对预后预测的AUC分别为0.721、0.784和0.655。结论 肝硬化腹水患者...  相似文献   
3.
破伤风分为新生儿破伤风和非新生儿破伤风。我国已于2012年消除了新生儿破伤风,但非新生儿破伤风仍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非新生儿破伤风重症患者在无医疗干预的情况下,病死率接近100%,即使经过积极的综合治疗,全球范围病死率仍为30%~50%,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潜在致命性疾病。为规范我国非新生儿破伤风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本规范包括了非新生儿破伤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分级、治疗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的临床和免疫学特征。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2日—6月22日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收治的59例COVID-19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疾病分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Procarta Plex多细胞因子检测系统检测外周血25种细胞因子和9种趋化因子水平。结果 59例COVID-19患者中,无症状感染组28例(47.5%)、轻型组6例(10.2%)、普通型组19例(32.2%),重型/危重型组6例(10.2%)。无症状感染组中位年龄为23.0(19.3,34.8)岁,显著低于普通型组的35.0(24.0,52.0)岁和重型/危重型组的64.5(52.0,68.3)岁(P均<0.05)。无症状感染组患者较少患有基础疾病,均无症状、体征和胸部CT变化,其外周血CD3+ T细胞、CD4+ T细胞、CD8+ T细胞计数均显著高于重型/危重型组(P均<0.05),同时CD4+ T细胞计数显著高于普通型组(P<0.05)。14例无症状感染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CD3+ T细胞、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4例无症状感染组患者治疗前后CD4+ T细胞计数的变化幅度均显著低于普通型组、重型/危重型组(P均<0.05)。无症状感染组外周血可检测到11种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其中IL-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IP-10水平均显著低于普通型组、重型/危重型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以青年为主,但未发现与性别因素相关。随着COVID-19病情进展,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计数降低,而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水平升高,但上述指标在无症状感染者中未见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5.
背景 当前,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形势日趋严峻,我省承接着大量国外入境回国人员,在复工复产与复学初始之际,如何有效切断传播途径杜绝外源域外输入病例带来的疫情播散,加强输入病例管理与筛查势在必行。目的 分析河北省COVID-19境外输入病例与本地病例的临床特征,为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方案,防止疫情的复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20-01-21至04-05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收治的28例COVID-19患者,其中境外输入组患者7例,国内本地组患者21例。对28例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进行归纳与分析。结果 (1)境外输入组7例患者中男5例,女2例;平均年龄(23.6±11.1)岁,其中19~29岁4例(57.1%),以青年为主。本地组21例患者多为家族聚集性发病,其中男14例,女7例;平均年龄(43.6±19.7)岁,其中30~72岁19例(90.5%),以中老年为主。(2)境外输入组7例患者中发热1例,腹泻1例,5例无任何临床症状;本地组21例患者中发热15例,咳嗽9例,咽痛5例,乏力3例,肌肉痛2例,腹泻1例。境外输入组中普通型6例(85.7%),重症型1例(14.3%),无轻型和危重症型病例;本地组中轻型1例(4.8%),普通型15例(71.4%),重症型4例(19.0%),危重症型1例(4.8%)。(3)境外输入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N基因循环阈(Ct)值、ORF1ab基因Ct值低于本地组(t=14.430、17.856,P均<0.001)。与参考值对照,境外输入组和本地组CD4+ T淋巴细胞水平下降比例均高于50.0%,境外输入组淋巴细胞计数、CD3+ T淋巴细胞水平下降和C反应蛋白、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比例均高于40.0%,本地组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比例均高于40.0%。(4)肺部CT检查结果显示,两组病灶分布均以双侧肺叶为主,其次为单侧单叶,单侧多叶较少;境外输入组影像学表现以磨玻璃影为主,本地组则以磨玻璃影和实变影为主。结论 河北省COVID-19境外输入病例较本地病例临床症状轻微,鼻咽拭子核酸检测SARS-CoV-2的N基因Ct值和ORF1ab基因Ct值水平低于本地病例,病毒载量高,可能存在较强传染性,应对入境人员严格隔离、筛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治,防止疾病扩散。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V-ACLF)患者血清γ-干扰素(IFN-γ)基因多态性分布特点。方法 2017年5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HBV-ACLF患者60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采用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IFN-γ基因多态性位点+874T/A和+2109A/G基因型,采用x2检验和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IFN-γ基因SNP位点+874T/A和+2109A/G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结果 在IFN-γ+874T/A位点,ACLF患者TT基因型为48.3%,显著低于健康人的56.7%,而AA基因型为31.7%,显著高于健康人的13.3%(P<0.05),在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方面,ACLF患者T等位基因频率为58.3%,显著低于健康人的71.7%,而A等位基因频率为41.7%,显著高于健康人的28.3%(P<0.05);在IFN-γ+2109A/G位点,ACLF患者显性等位基因纯合子AA基因型频率为53.3%,显著低于健康人的66.7%,隐性等位基因纯合子GG基因型频率为2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0%(P<0.05),在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方面,ACLF患者A等位基因频率为6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8.3%,而G等位基因频率为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FN-γ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患者发生ACLF可能存在某种关系,其中IFN-γ基因+874T/A位点中的A等位基因和+2109A/G位点中的G等位基因可能是患者发生HBV-ACLF的风险等位基因,监测外周血IFN-γ基因多态性对及时准确地预测ACLF的发生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影响戊型肝炎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为其防治提供经验。方法 2009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慢加急性戊型肝炎肝衰竭患者140例,经内科综合治疗后生存63例,死亡77例。回顾性分析生存与死亡患者肝功能指标,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死亡组血清甲胎蛋白峰值水平仅为(47.6±8.9) ng/ml,显著低于生存组[(175.8±254.1) ng/ml,P<0.05],血清总胆红素峰值水平为(377.3±164.6) μmol/L,显著高于生存组[(251.7±151.4) μmol/L,P<0.05],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2.4±0.6),显著高于生存组【(1.6±0.2),P<0.001】,血清白蛋白水平为(32.2±9.9) g/L,显著低于生存组【(35.8±8.2) g/L,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于60岁(P<0.001)、有肝脏基础疾病(P=0.032)、并发肝性脑病(P=0.024)、存在感染(P=0.03)、并发消化道出血(P=0.014)、有腹水(P=0.02)为影响慢加急性戊型肝炎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性脑病(P=0.005)、感染(P<0.001)、消化道出血(P=0.001)和基础肝病 (P=0.004)是影响慢加急性戊型肝炎肝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部分戊型肝炎患者会发展至肝衰竭,以慢加急性肝衰竭为多见,内科综合治疗仅在不到一半的患者有效,而血清胆红素水平和INR太高患者预后不良,并发肝性脑病、感染、消化道出血和有基础肝病是影响慢加急性戊型肝炎肝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判断肝衰竭患者预后的临床指标,对此类患者应进行积极的护理和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中国已于2012年消除了新生儿破伤风,但非新生儿破伤风仍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非新生儿破伤风重症患者在无医疗干预的情况下,病死率接近100%,即使经过积极的综合治疗,全球范围病死率仍为30%-50%,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潜在致命性疾病。为规范中国非新生儿破伤风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本规范包括非新生儿破伤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分级、治疗等内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前后原发性肝癌(PHC)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PHC患者TACE术前1 d与术后1、2、3和4周外周血CD3、CD4、CD8 T细胞及CD4/CD8、CD4CD25/CD4的比值变化。结果 PHC患者术前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比值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CD8则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4周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比值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PLC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CD4 T细胞的比例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与术前比较,术后1、2周外周血CD4CD25/CD4 T细胞的比例明显升高,术后4周外周血CD4CD25/CD4 T细胞的比例显著下降。结论 TACE可以改善PHC患者的免疫状况。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