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8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13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研发智能药物管理系统,并探讨该系统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住院-居家过渡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基于协同设计理论,结合前期需求调研,于2021年6-9月,选取某公立医院的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干预组49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口服药的常规管理模式,干预组采用智能药物管理系统进行用药管理。干预前后调查2组的用药依从性、用药知识和合理用药自我效能得分,干预后收集干预组对系统的评价量表。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合理用药自我效能得分及均高于对照组(P<0.05);是否使用微信小程序对用药知识得分及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2%的患者对智能药物管理系统具有较高的满意度。结论 智能药物管理系统能有效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及合理用药自我效能,且具有较好的适老性和可行性,拓展了用药安全管理的服务范畴,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我院封闭式精神科病房所采取的应急管理策略效果。方法 根据封闭式精神科病房的特色、精神科收治患者的特殊性以及精神科护士的特点,采取加强人员培训,严格落实分区分岗位分级防护,优化病区布局及探视管理模式等应急策略,积极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挑战,保障患者和护士的安全。结果 2020年1月21日—8月31日新冠疫情期间精神科护士新冠防控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封闭式精神科病区在院患者2 192例未发生新冠肺炎疑似和确诊病例,无纠纷、投诉及拒收、拒治和推诿患者事件。结论 通过分析封闭式精神科病房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难点和重点,积极采取有效的应急管理策略,保障了新冠疫情期间在不间断收治患者的情况下封闭式精神科病房疫情防控工作有效开展,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3.
司芬  王琳 《护理学报》2021,28(19):72-78
目的 探讨基于斯金纳教学理论的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2019年1—10月选择我院122例收治的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0例,2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康复及糖尿病常规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斯金纳教学理论的健康教育,评价2组患者胰岛素规范注射技能及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掌握得分情况,比较2组患者胰岛素注射并发症发生情况、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水平。结果 观察组出院时及出院后1个月胰岛素规范注射技能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605,P=0.009;F=4.553,P=0.026);观察组出院时及出院后1个月患者胰岛素规范注射知识掌握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652,P=0.029;F=5.788,P=0.021);观察组患者脂肪萎缩、疼痛、出血和淤血胰岛素注射并发症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的患者总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27,4.692,5.314,7.843;P=0.031,0.030,0.028,0.007);观察组出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532,P<0.001;F=7.841,P=0.001);观察组出院时及出院后1个月日常生活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605,P=0.008;F=4.753,P=0.036)。结论 基于斯金纳教学理论的健康教育能提高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注射技能及相关知识,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维持血糖的稳定性,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54.
目的 调查急诊科护士工作投入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4月—6月选取14所三级甲等医院及7所二级甲等医院的急诊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职业使命感量表、工作—家庭支持问卷、工作投入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急诊科护士工作投入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组急诊科护士的工作投入总分(33.19±6.62)分、职业使命感总分(40.89±7.35)分,工作—家庭支持总分(109.47±25.10)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称、导向力、主动进取、组织支持进入回归方程(P<0.05),可解释总变异的47.7%。结论 本组急诊科护士的工作投入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职称、导向力、主动进取、组织支持得分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建议护理管理者应重视初级职称护士职业使命感的树立与培养,并加强组织层面资源支持,以提升其工作投入水平。  相似文献   
55.
目的 了解重庆社区高血压老年患者中衰弱与营养不良共病的现状,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以重庆市6个社区369例高血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Fried衰弱表型、老年人营养不良风险评估量表对衰弱、营养不良状况进行调查,采用二分类 Logistic回归分析衰弱与营养不良共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369例社区高血压老年患者中,260例(70.5%)高血压老年患者存在衰弱与营养不良共病,109例(29.5%)高血压老年患者处于非衰弱与营养不良共病状态。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4 000元(OR=0.364,P<0.001)是衰弱与营养不良共病的保护因素;年龄≥75岁(OR=2.255,P=0.016)、收缩压控制不佳(OR=1.667,P=0.040)、高血压并发症或合并症种类≥2种(OR=3.431,P=0.002)是衰弱与营养不良共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本组社区高血压患者70.5%存在衰弱和营养不良共病,临床工作人员应关注年龄≥75岁、收缩压控制不佳及高血压并发症或合并症种类≥2种的社区高血压患者,采取更多针对性措施进行科学干预,从而延缓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56.
目的 基于循证设计麻醉恢复室护理记录单,探讨该记录单在麻醉恢复室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基于文献分析与评价的方法制定麻醉恢复室护理记录单,同时以使用前6个月的5 943份记录单为对照组,使用后6个月的5 327份记录单为观察组,比较2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并发症记录及使用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15%,与对照组相比下降了0.22%;并发症记录增加2.29倍,使用满意度增加3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护理记录单的使用降低了麻醉苏醒期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了工作效能,从而改善麻醉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7.
目的 编制护士心理韧性相关执业环境因素评估量表,并评价其信效度。方法 基于护士心理韧性相关执业环境模型框架,结合文献检索、半结构式访谈、小组讨论构架量表条目池,通过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及小样本预调查确定量表初稿。采用便利抽样抽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80名护士进行调查,通过项目分析进行条目筛选。采用便利抽样抽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694名护士进行正式调查,对量表进行信度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最终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对量表拟合度进行检验,形成正式版量表。结果 护士心理韧性相关执业环境因素评估量表包括职业支持与发展、实践支持与发展以及个人支持与发展3个维度、共32个条目,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3.376%。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量表的模型适配良好。总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80,2周后的重测信度为0.940,折半信度为0.931,总量表内容效度指数为0.980。结论 护士心理韧性相关执业环境因素评估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用于评估护士执业环境中影响心理韧性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58.
目的 研制便携式多功能下肢康复运动装置,探讨其在对下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2年6月收治的150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便携式多功能下肢康复运动装置进行干预,比较2组患者下肢肿胀程度、下肢运动功能、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干预8周后,观察组患者下肢肿胀程度、下肢Fugl-Meyer评分及MBI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足下垂、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关节僵硬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便携式多功能下肢康复运动装置干预下肢骨折患者,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促进步行能力的恢复,降低足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构建客观、科学的临床感控专科护士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用于评价临床感控专科护士的核心胜任力,以促进临床感控专科护士培养和认证规范化。方法 运用德尔菲法,对来自沈阳市、太原市、广州市、佛山市、中山市、阳江市等地17所三级甲等医院的27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确立临床感控专科护士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第1、第2轮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66和0.891,判断系数0.910和0.916,熟悉系数0.822和0.867。总体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222,0.209(均P<0.001),确立了包括7个一级指标、31个二级指标,127个三级指标的临床感控专科护士胜任力指标体系。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临床感控专科护士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可靠性,结合了临床专科护士和感控专科护士的特点,可为临床感控专科护士培养体系的设计和认证提供依据。随着感控形势的发展仍然有待分层和完善。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构建中医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中医专科护士的培养与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法、理论分析法初步构建中医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采用Delphi法对17名专家进行2轮咨询.结果 整合专家反馈意见后,最终形成包括7项一级指标,22项二级指标,67项三级指标的中医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3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