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目的:探讨抗抑郁药物奥氮平对谷氨酸(Glu)损伤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坏死和细胞周期的影响,阐明奥氮平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体外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复制Glu损伤模型,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Glu损伤组和奥氮平+Glu损伤组,在体外通过流式细胞术测定各组神经元细胞凋亡率、坏死率和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他组细胞凋亡率增加 (P<0.01);与Glu损伤组比较,10.0 μmol/L奥氮平+Glu损伤组细胞凋亡率降低(P<0.01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Glu损伤组神经元坏死率升高2.9倍 (P<0.05);与Glu损伤组比较,100.0和200.0 μmol/L奥氮平+Glu损伤组神经元坏死率降低(P<0.05或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Glu损伤组G0/G1期细胞百分数增加 (P<0.01),S期细胞百分数下降(P<0.01),G2 + M期变化不明显;而与Glu损伤组比较,
50.0和100.0 μmol?L-1奥氮平+Glu损伤组G0/G1期细胞比例下降为Glu损伤组的79.9%和62.6% (P<0.05或P<0.01);S期细胞比例上升为Glu损伤组的2.5和3.8倍 (P<0.05或P<0.01)。结论:奥氮平能够抵抗Glu诱导的神经元凋亡和坏死,改变细胞周期进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C型钠尿肽(CNP)对心房机械活动和心房肌细胞内环核苷酸浓度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大耳白兔麻醉后立即开胸取出心脏置于氧饱和的36.5℃生理盐水中,剥离左心房后立即固定在心房灌流装置上,以不同浓度CNP(10、30和300 nmol•L-1)处理各1个循环后,实时测定心房搏出量和心房搏动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0 nmol•L-1CNP 处理的cAMP和cGMP含量。结果:①与对照循环组比较,不同浓度的CNP(10、30和300 nmol•L-1)组家兔心房搏出量和心房搏动压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CNP浓度越高心房搏出量和心房搏动压越低;其中300 nmol•L-1CNP组心房搏出量和心房搏动压降低率分别达74.8%和76.9%。②与对照循环组比较,30 nmol•L-1CNP组心房搏出量和心房搏动压均明显降低(P<0.01);cGMP含量明显增多,约增加10.2倍(P<0.01 ),cAMP含量则无明显变化 (P>0.05)。结论:CNP抑制家兔心房机械活动,其机制与增加细胞内cGMP含量有关,即经CNP- GC -cGMP信号转导途径调节心房机械活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NTHi)生物膜(BF)体外形成规律,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BF内部结构。方法:以NTHi标准菌株ATCC49247为研究菌株,以铜绿假单胞菌(PA)标准菌株PAO1为阳性对照菌株,同时设空白对照组,分别培养1、2、3、4、5、6和7 d时,使用平板计数法和结晶紫染色法检测BF形成情况,并于3 d时采用SEM检测ATCC49247的 BF结构。结果:平板计数法检测BF内菌落数,ATCC49247和PAO1培养3 d时活菌数逐渐上升至最高,而后逐渐下降,至7 d时分别降至(0.829 4±0.007 5)×107cfu•mL-1和(0.942 6±0.019 9)×107cfu•mL-1,培养3、4、5和6 d时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种细菌各不同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晶紫染色检测BF致密程度,ATCC49247和PAO1培养3 d时 BF致密度逐渐上升至最高,波长570 nm吸光度(A570)值分别为2.717 4±0.017 2和2.885 3±0.039 0,而后逐渐下降,至7 d时分别降至0.151 7±0.074 5和1.196 9±1.108 5,各时间点2组细菌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3、4和5 d时2组细菌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种细菌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M观察,培养3 d时ATCC49247形成了典型的BF结构。结论:ATCC49247可以在体外形成BF,结晶紫染色、平板计数和扫描电镜可作为检测BF的常规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2012年吉林省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的患病情况,分析其分布规律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采取调查问卷和体格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共收集吉林省32个调查县(市、区)18~79岁常住居民20 839人的有效数据。以体质指数(BMI)作为超重、肥胖的判定指标。样本经过复杂加权后,统计描述吉林省成年人超重(24≤BMI<28)、肥胖(BMI≥28)的患病率,分析不同人群中超重、肥胖的分布,探讨体质量超标(BMI≥24)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2012年吉林省成年人超重率为32.3%(男性34.3%,女性30.2%;城市32.9%,农村31.6%);肥胖率为14.6%(男性16.3%,女性12.8%;城市14.6%,农村14.6%);吉林省成年男性超重率及肥胖率均高于女性(P<0.001),但城乡间超重率和肥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男性、45~55岁、已婚或离异、其他职业、既往吸烟、饮酒和肉食为主饮食者更容易发生体质量超标;而吸烟、素食为主饮食、睡眠时间超过7 h者不容易发生体质量超标(P<0.05)。结论:与2010年全国、吉林省调查结果比较,2012年吉林省成年人超重、肥胖患病率增高,体质量超标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性质、吸烟、饮酒、饮食习惯和睡眠时间,提示应根据相关影响因素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切实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超重、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TLR4基因Asp299Gly多态性与冠心病(CHD)的关系,为探索CHD的遗传背景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全面检索1990-2013年PubMed、Medline医学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检索TLR4基因Asp299Gly多态性与冠心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在全面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对文献进行筛选、评价和数据提取。采用RevMan 5.0统计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异质性检验、合并效应量、评估文献发表偏倚以及敏感性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累计病例8 343例,对照5 357例。TLR4基因Asp299Gly位点的基因型Meta分析结果,合并OR=0.98,95%CI(0.78,1.23),P=0.87;TLR4基因Asp299Gly位点的等位基因Meta分析结果,合并OR=0.98,95%CI(0.78,1.22),P=0.84。结论:TLR4基因Asp299Gly多态性可能与CHD无关联。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其疾病谱在吉林省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流行状况,为制定慢性病防制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2年抽取吉林省32个县(市、区)18~79岁23 050名居民进行面对面访谈以调查其慢性病患病情况;采用复杂加权的方法估计其慢性病的患病率。结果:吉林省成年居民慢性病总患病率为51.6%,农村(55.7%)高于城市(48.3%),女性(57.6%)高于男性(4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系统别慢性病患病率前5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23.5%),消化系统疾病(19.1%),骨骼肌肉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18.1%),泌尿系统疾病(12.3%),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7.6%);疾病别慢性病患病率前5位依次为高血压(13.3%)、慢性胃肠炎及溃疡(11.4%)、椎间盘疾病(11.4%)、缺血性心脏病(7.7%)和关节炎(7.0%)。结论:吉林省成年居民慢性病患病率高于既往国内相关调查结果,不同地区、不同人群慢性病的流行状况存在差异,提示应加大对慢性病防治力度,结合慢性病流行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Smad蛋白在乳腺癌和正常乳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TGFβ1、TGFβ受体Ⅱ及其下游Smad调节因子等基因在乳腺癌和正常乳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探讨TGFβ在乳腺癌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分离纯化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应用RT-PCR检测乳腺癌细胞系MCF7及正常乳腺上皮细胞中TGFβ1、TGFβ受体Ⅱ、Smad4、Smad6、Smad7的表达。结果:TGFβ1、TGFβ受体Ⅱ、Smad6、Smad7与内参照GAPDH比值在正常乳腺上皮细胞中(0.721±0.214、1.001±0.312、0.689±0.12和0.221±0.124)与MCF7细胞(0.698±0.324、0.998±0.217、0.718±0.257;0.246±0.138)比较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Smad4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0.498±0.221)低于正常乳腺上皮细胞(1.132±0.314)(P<0.05)。结论:Smad4在乳腺癌细胞中的低表达可能与TGFβ对乳腺癌的促癌作用有关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汉族大学生9q33 区域TLR4 基因多态性与肥胖及肺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漱口水提取基因组DNA方法,收集506 例中国北方汉族大学生样品,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TLR4 基因rs2149356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基因型。应用拟合优度χ2检验分析基因型分布频率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 平衡定律,应用t 检验、χ2 检验和数量性状分析分别进行肺功能比较及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关联性分析。结果: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表明,男、女肥胖组和对照组肺活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肥胖组和对照组rs2149356 位点基因型分布频数均符合Hardy、-Weinberg 平衡(P>0.05)。等位基因关联分析表明,肥胖组和对照组等位基因A 和C 的频数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基因型关联分析表明,病例组和对照组A/A、C/A 和C/C 3 种基因型的频数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肺活量组rs2149356 位点基因型分布频数均符合Hardy-Weinberg 平衡(P>0.05)。结论:肥胖组和对照组肺活量无显著差异,TLR4 基因rs2149356 位点可能与中国北方汉族肥胖及肺活量无关,但是不能排除该基因其他SNPs 位点与肥胖及肺活量有关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热量限制和运动对肥胖女性脂蛋白颗粒直径和分布影响,为肥胖患者制定特异性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80名30~60岁肥胖女性(BMI>28 kg?m-2)随机分为对照组(CG,n=20)、热量限制组(DG,n=20)、运动组(EG,n=20)和热量限制+运动组(DEG,n=20)。DG和EG分别进行节食和运动干预,DEG则同时进行节食和运动,CG保持日常生活习惯不变,实验共8周时间。实验前后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脂蛋白颗粒直径。将待测血浆电泳后固定、染色、摄片,以标准蛋白直径的自然对数为纵坐标,以迁移距离为横坐标做标准曲线,根据待测标本在凝胶板上的迁移距离读出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颗粒直径。结果:与实验前比较,8周实验后DG LDL颗粒直径增加(P<0.05),小颗粒LDL(sLDL)比例减少(P<0.05),大颗粒HDL(lLDL)比例增加(P<0.05),HDL颗粒直径和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G HDL颗粒直径增加(P<0.01),sHDL比例减少(P<0.05),lHDL比例增加(P<0.05),LDL颗粒直径和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G LDL和HDL颗粒直径均增加(P<0.01,P<0.05),sLDL和sHDL比例减少(均P<0.01),lLDL和lHDL比例增加(均P<0.01);CG 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热量限制或运动只能部分影响LDL和HDL颗粒直径和分布,只有联合热量限制与运动才能同时改善LDL和HDL颗粒直径和分布,从而降低肥胖女性患者心血管危险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构建干扰素β1a(IFN-β1a)的CHO表达体系,探讨人IFN-β1a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效果。方法:采用全基因合成法获取重组人IFN-β1a基因,并通过点突变将IFN-β1a的17位半胱氨酸进行修饰,合成的基因经PCR扩增,连接入 pSV2-dhfr 质粒中,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 pSV2-dhfr-IFN-β1a。将质粒转染至 CHO-dhfr-细胞中,经 MTX 加压筛选,获得稳定生长的能够持续表达IFN-β1a的单克隆细胞株;提取细胞基因组DNA,进行PCR 鉴定。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 Wish 细胞病变抑制法检测转染细胞中 IFN-β1a的抗病毒活性。结果:重组真核表达质粒 pSV2-dhfr -IFN-β1a 经 PCR 及双酶切鉴定证明构建正确;以转染细胞基因组 DNA 为模板,可扩增出 IFN-β1a 基因;转染后重组细胞表达的 IFN-β1a具有抗病毒活性,达到3×105 IU·mL-1。结论:IFN-β1a基因真核表达质粒构建成功,并在 CHO 细胞中成功表达了具有较高生物学活性的 IFN-β1a 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