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4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76篇
口腔科学   33篇
临床医学   271篇
内科学   155篇
皮肤病学   74篇
神经病学   36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科学   206篇
综合类   561篇
预防医学   243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524篇
中国医学   186篇
肿瘤学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171篇
  2003年   171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4 毫秒
101.
背景 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与个体健康息息相关,低出生体质量是早期新生儿死亡的高危因素,而巨大儿的发生不仅可增加母婴产时并发症发生风险,还可增加个体成年后罹患各种慢性病的风险。因此,寻找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因素十分重要。 目的 探讨孕妇肠道菌群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 方法 以2017年1—9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出生的516例新生儿及其孕母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将其分为低出生体质量儿组(LW组,n=24)、正常体质量儿组(NW组,n=479)、巨大儿组(OW组,n=13)。采集孕母的肠道菌群参数及临床实验室检测指标,采用QIIME软件进行孕期肠道菌群组成分析和多样性分析;采用LEfSe分析,分别对三组孕妇肠道菌群属水平上的相对丰度进行两两比较,识别组间具有明显差异的菌群;通过线性模型MaAsLin进行多元分析,以捕获各实验室检测指标与微生物属之间的相关性;通过Boruta随机森林分类器模型分别基于实验室检测指标和肠道菌群分类操作单元(OTUs)构建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分类预测模型,探究孕妇肠道菌群对新生儿体质量的影响。 结果 三组孕母的肠道菌群组成分析发现,门水平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物种丰富度最高,属水平里普拉梭菌(Faecalibacterium)明显富集,三组间门水平的香农指数和辛普森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的LEfSe分析发现:与LW组比较,NW组链球菌(Streptococcus)和罗氏菌(Roseburia)明显富集(P<0.05),而芽孢杆菌(Bacillaceae)、萝卜属菌(Raphanus)、甲烷球形菌(Methanosphaera)、巴氏杆菌(Barnesiellaceae)、普雷沃氏菌(Paraprevotella)丰度明显降低(P<0.05);与NW组比较,OW组属巨单胞菌(Megamonas)、属粪球菌(Coprococcus)、韦荣氏菌(Veillonellaceae)、cc-115、梭菌(Closrtidiaceae)、另枝杆菌(Alistipes)明显富集(P<0.05),而布劳特氏菌(Blautia)和伊格尔兹氏菌(Eggerthella)丰度明显降低(P<0.05);与LW组比较,OW组Closrtidiaceae、Alistipes菌群明显富集(P<0.05),而Barnesiellaceae丰度明显降低(P<0.05)。基于实验室检测指标分类器模型、肠道菌群OTUs分类器模型,区分NW组与LW组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2、0.77,区分NW组与OW组的AUC分别为0.65、0.78。 结论 不同出生体质量新生儿对应孕母的肠道菌群存在差异,孕母肠道菌群OTUs模型可区分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大小,孕妇肠道菌群可能是预测新生儿体质量的一个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02.
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PHN)是急性带状疱疹痊愈4 ̄6周后患区留有疼痛,它的诊断并不困难,但共疼痛程度剧烈,持续时间长达3 ̄5年或更长,患者长期遭受疼前的折磨。,生活质量下降。本文报告34例(平均年龄67.8岁)胸腰段PHN患者使用硬膜外(EA)和椎旁(PVI)注药两种方法缓解疼痛的对比分析结果。EA组优良为29.4%,总有效率为52.9%;PVI组优良率为70.6%,总有效率为88.2%,两组经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分析围手术期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行传统术式阴式全子宫切除+阴道壁修补术术后出现尿失禁的相关因素,并初步探讨其中医证型特点及中医药的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2017年在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分院行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阴道壁修补术的51例成功随访患者及其病例资料,对可能引起术后尿失禁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总结分析POP的中医证型、证素特点和围手术期中医治疗的治法方药。【结果】(1)51例POP患者行阴式全子宫切除联合阴道壁修补术后出现尿失禁者14例,占27.5%。(2)以术后尿失禁为因变量,纳入手术年龄、住院时间、子宫脱垂程度、阴道壁脱垂程度、手术时间、术前运用中药天数、高血压史、甲亢史、糖尿病史等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出现尿失禁与子宫脱垂程度有关。(3)51例患者主要的中医证型为肾虚血瘀和肾虚证。中医病位证素主要有肾、脾、肝;病性证素主要有气虚、血瘀、湿、气陷等。(4)术前中医治疗主要以补气升提、健脾补肾为法,常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六味地黄汤加减。【结论】 子宫脱垂的程度越严重,患者术后出现尿失禁的可能性越大;POP患者术前的主要中医证型为肾虚血瘀证、肾虚证,但其围手术期结合中医药治疗的有效性尚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究火针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选取带状疱疹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8,火针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和对照组(n=38,阿昔洛韦治疗),比较两组的VAS评分、相关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治疗效果、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药物不良反应及后遗神经痛情况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VA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效应:F=303.100,P<0.001),两组VAS评分均随治疗后时间的延长而呈降低趋势(时间效应:F=156.500,P<0.001),分组与时间有交互效应(交互效应:F=29.460,P<0.001);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89.47%与6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止痛、止疱、结痂及脱痂时间等均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CRP、IL-6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血清CRP、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CRP、IL-6水平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89%与26.32%,c2=4.547,P=0.033),观察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63%与 18.42%,c2=5.029,P=0.025)。结论:火针联合阿昔洛韦能够降低带状疱疹患者疼痛程度,缩短临床恢复时间,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5.
慢性疼痛为无持续存在的病理学变化而迁延超过正常病程的一类疼痛。这类疼痛常常在一定的期间(数月至数年)内反复发作或者时轻时重,迁延不愈。其临床过程不仅仅是较急性疼痛长,更重要的是临床表现更复杂和多样化,一般的治疗方法或药物不能满意的缓解或完全控制疼痛。与此同时,病人的情绪和心理异常因素明显增多,社会适应能力、生活和工作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106.
患者男,55岁,无烟酒等嗜好,高血压病史3年余,平素服用降压药控制血压。2018年7月因"发现右乳腺肿物2月余"入院,专科查体:右侧乳头稍内陷,双侧乳头无溢液,酒窝征、橘皮征、卫星结节。右乳中央区扪及一不规则肿物,约2.5 cm×2.0 cm×1.5 cm大小,质硬,边界欠清,活动差,无压痛,与皮肤粘连,侵犯乳头,无胸壁固定;左侧乳腺未及明显肿物。双侧腋下及锁骨上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彩超:右侧乳腺内实质性占位病变,考虑浸润性癌。右乳腺BI-RADS 4B类。  相似文献   
107.
目的为提高社区居民高血压防治知识水平,促进社区居民健康,对本社区部分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综合干预措施,探讨社区综合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本社区内已确诊并建立健康档案的老年高血压患者300例,进行为期一年的社区综合干预,比较干预前后相关资料的变化情况。结果社区综合干预提高了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促进了不良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变,提高了服药的依从性和高血压的控制率。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综合干预效果良好,能够对血压的控制起到积极作用,从而可以降低心脑血管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而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的老年患者,冠脉联合静脉内使用d,N量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行急诊PCI的老年STEMI患者76例,年龄≥70a,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8例患者。对照组:静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负荷剂量1μg/kg,之后以0.15μg·kg-1·min-1持续静脉泵人24h;研究组:冠脉内注射负荷剂量10μg/kg,之后以0.075μg·kg-1·min。持续静脉泵人24h。比较2组PCI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率,血清超敏肌钙蛋白T(cTnT)峰值,梗死相关动脉(IRA)血栓积分、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PCI术后90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发生率的差异;比较2组用药期间出血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PCI术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心电图ST段回落率有降低的趋势(P=0.053),血清超敏cTnT峰值(P=0.025)、IRA血栓积分显著降低(P=0.013),TIMI3级血流及TMPG3级的获得率显著增高(P值分别为0.038和0.030)。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PCI术后90d的LVEF显著增加(P=0.026),总MACEs的发生率有降低的趋势(P=0.053)。用药期间,研究组总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33)。结论对于行急诊PCI的老年STEMI患者,与单纯静脉内使用替罗非班相比,冠脉联合静脉内小剂量替罗非班更有助于改善冠脉血流、心肌灌注和缩小梗死面积,并显著降低出血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9.
目的:体外测定三个CYP2C19基因型(CYP2C19*1、CYP2C19*2、CYP2C19*3)酶动力学常数和药物抑制常数,研究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药物代谢的影响。方法:以CEC(3-cynao-7-ethoxycoumarin)作为CYP2C19特异性荧光底物进行酶学反应,检测CYP2C19三个多态性酶的活性,使用非线性回归方法计算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Km值,Vmax值和内在清除率Clint值(Vmax/Km)。通过将特异性荧光底物CEC,待检测中草药物以及其他用来模拟体内环境的相关实验条件相组合进行体外酶抑制反应,分析待检测的19种中草药物对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抑制效应,并计算其IC50值。结果:抑制筛选实验表明:2C19参与代谢的底物和已知抑制剂均对其有抑制作用,多数中草药物对CYP2C19抑制作用微弱或者无抑制作用;化学结构或治疗作用类似的同类药品对CYP2C19的抑制情况不一;不同基因型被同一种药物抑制程度也不尽相同,甚至差别较大。结论:建立了高效、稳定、简便的荧光高通量药物筛选平台,为后期研究CYP2C19应用于创新药物或新药先导化合物临床前代谢性质的筛选和预测奠定了基础,为临床潜在药物相互作用提供前期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观察丹酚酸B(Sal B)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人肺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将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未加入TGF-β1或Sal B);1μmol/L Sal B组;10μmol/L Sal B组;10ng/mL TGF-β1组;TGF-β1(10ng/mL)+1μmol/L Sal B组;TGF-β1(10ng/mL)+10μmol/L Sal B组。采用MTT法观察各组细胞增殖情况;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α-SMA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方法检测细胞内纤维形肌动蛋白(Factin,Fibrous Actin)重组及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GF-β1组细胞增殖率、α-SMA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胞内可见大量F-actin聚合形成的应力纤维(stress fiber)(P〈0.01);与对照组比较,单纯加入Sal B对细胞增殖、α-SMA表达、细胞形态和F-actin重组均未产生影响(P〉0.05);与单纯TGF-β1组比较,TGF-β1+Sal B两组细胞增殖率、α-SMA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发生形态改变的细胞减少,胞内F-actin聚合形成的stress fibers减少(P〈0.05),且10μmol/L Sal B对TGF-β1抑制效应优于1μmol/L Sal 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l B体外能够抑制TGF-β1诱导的人肺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向肌纤维母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