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YB-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血清及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以期将YB-1作为EMs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判定指标。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EMs组与对照组血清中YB-1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子宫内膜组织中YB-1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9.64±2.37 ug/L)相比,EMs组患者血清YB-1的平均浓度(14.65±3.91 ug/L)较高,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YB-1在EMs组患者子宫内膜中主要呈中等强度阳性表达。正常子宫内膜中也可见YB-1的少量弱阳性表达,两组子宫内膜组织中YB-1的阳性表达率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YB-1在EMs患者血清及子宫内膜组织中高表达,其不仅可作为EMs细胞内的标志物,也有望成为一个理想的血清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背景 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与个体健康息息相关,低出生体质量是早期新生儿死亡的高危因素,而巨大儿的发生不仅可增加母婴产时并发症发生风险,还可增加个体成年后罹患各种慢性病的风险。因此,寻找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因素十分重要。 目的 探讨孕妇肠道菌群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 方法 以2017年1—9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出生的516例新生儿及其孕母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将其分为低出生体质量儿组(LW组,n=24)、正常体质量儿组(NW组,n=479)、巨大儿组(OW组,n=13)。采集孕母的肠道菌群参数及临床实验室检测指标,采用QIIME软件进行孕期肠道菌群组成分析和多样性分析;采用LEfSe分析,分别对三组孕妇肠道菌群属水平上的相对丰度进行两两比较,识别组间具有明显差异的菌群;通过线性模型MaAsLin进行多元分析,以捕获各实验室检测指标与微生物属之间的相关性;通过Boruta随机森林分类器模型分别基于实验室检测指标和肠道菌群分类操作单元(OTUs)构建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分类预测模型,探究孕妇肠道菌群对新生儿体质量的影响。 结果 三组孕母的肠道菌群组成分析发现,门水平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物种丰富度最高,属水平里普拉梭菌(Faecalibacterium)明显富集,三组间门水平的香农指数和辛普森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的LEfSe分析发现:与LW组比较,NW组链球菌(Streptococcus)和罗氏菌(Roseburia)明显富集(P<0.05),而芽孢杆菌(Bacillaceae)、萝卜属菌(Raphanus)、甲烷球形菌(Methanosphaera)、巴氏杆菌(Barnesiellaceae)、普雷沃氏菌(Paraprevotella)丰度明显降低(P<0.05);与NW组比较,OW组属巨单胞菌(Megamonas)、属粪球菌(Coprococcus)、韦荣氏菌(Veillonellaceae)、cc-115、梭菌(Closrtidiaceae)、另枝杆菌(Alistipes)明显富集(P<0.05),而布劳特氏菌(Blautia)和伊格尔兹氏菌(Eggerthella)丰度明显降低(P<0.05);与LW组比较,OW组Closrtidiaceae、Alistipes菌群明显富集(P<0.05),而Barnesiellaceae丰度明显降低(P<0.05)。基于实验室检测指标分类器模型、肠道菌群OTUs分类器模型,区分NW组与LW组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2、0.77,区分NW组与OW组的AUC分别为0.65、0.78。 结论 不同出生体质量新生儿对应孕母的肠道菌群存在差异,孕母肠道菌群OTUs模型可区分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大小,孕妇肠道菌群可能是预测新生儿体质量的一个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p16INK4a蛋白、人乳头瘤病毒及液基细胞学检查(LCT)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检测效率,为宫颈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19年1月—2020年6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139例住院患者的宫颈上皮细胞p16INK4a染色、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及宫颈细胞学检测结果。这些病例包括11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和28例宫颈炎性疾病患者。比较三种方法单独及联合应用筛查CIN病变的效能。结果 在对CIN患者的检测中,p16INK4a、生物微流控芯片和宫颈细胞学检测CIN及以上病变的灵敏度分别为91.89%、94.59%和78.20%,特异度分别为57.14%、17.86%和46.43%,AUC分别为0.75、0.56和0.66。而“p16INK4a+LCT”、“p16INK4a+hrHPV”、“LCT+hrHPV”以及三种方法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96.40%、97.30%、94.59%和99.10%,特异度分别为85.71%、92.86%、89.29%和92.86%,AUC分别为0.91、0.95、0.92和0.96。结论 p16INK4a和hrHPV联合检测有助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复方米非司酮及米非司酮分别单一或联合氨甲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12月至2008年10月我院收治未破裂异位妊娠共49例,26例使用米非司酮(其中联合用药者15例),23例使用复方米非司酮(其中联合用药者13例)进行保守治疗并统计分析临床资料.结果:单一或联合用药时米非司酮组和复方米非司酮组的血β-HCG下降速度、完全转阴时间及阴道出血时间均有差异,但单一或联合用药时米非司酮组和复方米非司酮组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米非司酮用于异位妊娠治疗时可以加速妊娠组织的坏死和吸收,缩短病程及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出血量,加强患者对保守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可积极应用于异位妊娠的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常规取环术失败后的应用价值及比较宫腔镜术前两种扩宫方法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妇科门诊自2005年1月-2008年8月常规取环失败的26例患者应用宫腔镜取环的情况。结果26例患者在宫腔镜下一次成功取出异常的宫内节育器,未发生手术并发症;服用米索前列醇和宫腔插管两种扩宫方法同样安全、有效。结论宫腔镜在取环术失败后的应用具有诊断明确、成功率高、创伤小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在位内膜中神经纤维的表达。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12月检查确诊为内异症的患者共64例,按美国生育协会修正分期(rAFS)分为4组,Ⅰ期11例(1组)、Ⅱ期12例(2组)、Ⅲ期20例(3组)、Ⅳ期21例(4组),手术确诊无内异症者10例作为阴性对照组(0组)。通过诊断性刮宫取得的子宫内膜组织分别用神经标志物生长相关蛋白 43(GAP 43)及S 100进行免疫组化测定,比较4组内异症者及非内异症者的在位内膜神经纤维密度及内异症者的神经纤维与内膜腺体的最近距离。结果     rAFS分期各组及对照组的神经纤维密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4组内异症者的神经纤维与内膜腺体的最近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内异症病情进展与在位内膜神经纤维密度密切相关,与神经纤维及内膜腺体间的距离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胎儿脐带绕颈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以指导临床处理原则.方法 随机抽取201 1年3月至2013年8月在暨南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产检并分娩的孕妇21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产前末次B超结果分组,无胎儿脐带绕颈的为对照组,胎儿脐带绕颈1周者为实验Ⅰ组,脐带绕颈2周及以上者为实验Ⅱ组(在分娩时均证实脐带绕颈情况与产前B超结果一致).比较3组产妇的产前基本情况、脐带及胎盘情况、产前及产时相关并发症.结果 对照组及实验Ⅰ、Ⅱ组的新生儿体重、脐带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产时胎监异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存在胎儿脐带绕颈,产前需加强监护;脐带绕颈不是剖宫产指征,但应在产程过程中严密监测,以确保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8.
赖晓岚  陈燕辉  梁彤   《实用医学杂志》2009,25(8):1281-1282
目的:探讨复方米非司酮及米非司酮分别单一或联合氨甲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12月至2008年10月我院收治未破裂异位妊娠共49例,26例使用米非司酮(其中联合用药者15例),23例使用复方米非司酮(其中联合用药者13例)进行保守治疗并统计分析临床资料。结果:单一或联合用药时米非司酮组和复方米非司酮组的血β-HCG下降速度、完全转阴时间及阴道出血时间均有差异,但单一或联合用药时米非司酮组和复方米非司酮组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米非司酮用于异位妊娠治疗时可以加速妊娠组织的坏死和吸收,缩短病程及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出血量,加强患者对保守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可积极应用于异位妊娠的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9.
妊娠期糖尿病18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治疗效果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2005年1月-2008年8月我院检查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GDM)并在院分娩的孕妇共184人,按治疗效果分为血糖控制理想组(Ⅰ组)和血糖控制不理想组(Ⅱ组),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及分娩情况。结果两组的剖宫产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生长受限、羊水过多、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早产、产褥感染、巨大胎儿、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种分娩方式对比产后出血、产褥感染、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经过合理规范治疗使血糖水平得到有效控制,其妊娠结局能得到明显改善,应加强对GDM的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复异位妊娠的病因、特征、预防措施。方法对28例重复异位妊娠病例的一般情况,第一次异位妊娠的治疗方法,重复异位妊娠的诊断、特征、处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重复异位妊娠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本资料重复异位妊娠的发生率为6.4%,重复异位妊娠多发生在首次异位妊娠头3年内,且多发生于对侧输卵管。结论盆腔炎症、粘连是引起重复异位妊娠的重要原因,积极防治盆腔炎症性疾病及性传播疾病,对有生育要求的妇女应在积极治疗后才能再次妊娠,而对于无生育要求的妇女则建议严格做好避孕工作,以避免重复异位妊娠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