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了探索精神卫生联络护士(Mental Health Liaison Nurse,MHLN)在国内综合性医院发展的可能性及其作用,于2005年1月,在全院范围内选拔精神卫生联络护士1名,经过临床专科培训、心理评估和咨询资质培训、持续性专业培训,开展门诊心理评估和咨询、联络会诊、临床督导、紧急事件晤谈、员工教育和支持工作.该角色设立9年来,在患者心理健康管理、精神卫生知识普及和护士心理支持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每年接纳门诊患者1588例次,联络会诊587例次,共督导案例63例,组织紧急事件晤谈8次,护士个体咨询服务61例,专科教育培训30余次,发挥了指导者、教育者、咨询者和联络者等角色功能.  相似文献   
32.
目的编制适合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自我管理知信行量表,并对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半结构式访谈、专家咨询和预调查形成量表初稿,采用该量表对453名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测试,对量表进行信效度分析。结果形成知识、态度、行为3个分量表,共46个条目的量表。总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36;知识、态度和行为分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73、0.792、0.793,Spearman-Brown折半信度系数分别为0.655、0.773、0.747。各条目水平内容效度为0.89~1.00,平均量表水平内容效度为0.98。探索性因子分析,知识、态度和行为分量表分别提取6个、2个、5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6.138%~69.581%。各分量表与总量表相关系数为0.605~0.780,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知识、态度和行为分量表模型各拟合指标基本都达到或接近适配标准值。结论本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代谢综合征患者自我管理知信行情况的测评。  相似文献   
33.
董婧  庄一渝 《中华护理杂志》2022,57(13):1655-1659
环境智能是一项强调环境与人智能交互的新兴技术,为护理领域的新型智能化发展提供可能。该文介绍了环境智能的概念、发展背景及其在护理领域的应用现状,包括病情预警、决策支持、个性化病房管理、缓释压力、家居生活辅助、预防老年虐待等,总结发展前景,并分析其在技术、伦理、资金困境以及设备依赖等方面面临的挑战,为环境智能在国内护理领域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4.
文题释义:全膝关节置换:是通过手术将人工关节假体置入患者膝关节部位,以替代原有的病损关节,达到缓解疼痛、恢复下肢力线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对治疗类风湿性膝关节炎、膝关节退行性病变等膝关节疾病具有显著疗效。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其特征是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经常伴有关节外器官受累及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可以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晚期累及膝关节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背景: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数量不断增加,但是目前尚无研究报道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后早期急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9年5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因类风湿性关节炎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300例患者(337膝)的资料,其中男62例,女238例,平均(65.61±8.40)岁。所有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收集并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并存疾病、术前检查、手术信息、住院其他信息及随访资料,分析患者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相关资料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术后30 d内并发症的预测价值。 结果与结论:①共9例患者在术后30 d内出现急性并发症,发生率为3.33%;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并发症组患者手术时间、年龄、病程和术前合并脑血管疾病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后30 d内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③并发症组患者手术时间大于无并发症组(OR=1.023,95%CI:1.001-1.045,P=0.037),年龄大于无并发症组(OR=1.163,95%CI:1.025-1.319,P=0.019),病程大于无并发症组(OR=1.110,95%CI:1.031-1.195,P=0.006),术前合并脑血管疾病比例大于无并发症组(OR=31.736,95%CI:4.053-248.517,P=0.001);④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表明,年龄、病程及手术时间预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后30 d内并发症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3,0.865,0.685。 ORCID: 0000-0003-2279-2742(沈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5.
重症患者易出现皮肤完整性受损,但某些皮肤完整性受损是因低灌注引起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死亡,即急性皮肤衰竭。该文对重症患者急性皮肤衰竭的定义及诊断标准、危险因素、与压力性损伤的鉴别及其评估、预防、管理进行综述,以期提高我国护理工作者对重症患者急性皮肤衰竭的认识,拓展皮肤护理内涵,并为推动我国急性皮肤衰竭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6.
目的:了解国内不同医院疼痛护理管理现状。方法:通过自设的医院疼痛护理管理问卷对40家医院进行调查。结果:40家医院中建立了疼痛护理相关制度和流程的有23家(57.5%);其中对全部门诊和住院患者、全部住院患者、部分住院患者进行常规疼痛评估的医院分别为8家、2家和25家,还有5家医院未对住院患者进行常规疼痛评估;24家医院(60.0%)有肿瘤患者的疼痛随访记录;26家医院(65.0%)开展了住院患者疼痛健康教育;18家医院(45.0%)有疼痛专科护士;20家医院(50.0%)成立了疼痛护理专科小组;在新员工的入职培训和护士继续教育中纳入了疼痛护理相关内容的医院各有25家(62.5%);40家医院在主观疼痛评估工具的使用上较为一致,客观疼痛评估工具使用差异较大。结论:目前国内不同医院疼痛护理管理工作差异较大,疼痛护理管理工作亟待规范。  相似文献   
37.
目的:基于慢性病适应中域理论探讨主观压力感知与健康促进行为之间的作用关系。方法:2021年1月—5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健康体检住院中心进行体检的230名中青年代谢综合征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应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压力知觉量表、应对适应过程量表和多维度感知社会支持量表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Mplus软件构建的链式中介效应程序及Bootstrap抽样检验法检验应对适应能力和社会支持在主观压力感知和健康促进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受调查对象健康促进行为平均(100.0±14.6)分,主观压力感知平均(22.0±6.9)分,应对适应能力平均(47.0±6.1)分,社会支持平均(63.8±10.8)分。主观压力感知与健康促进行为存在负相关关系(r=–0.309,P<0.05),两者之间的关系受到应对适应能力(效应值=–0.112,95%CI:–0.199~–0.038)和社会支持(效应值=–0.032,95%CI:–0.083~–0.004)的中介作用以及应对适应能力和社会支持的链式中介作用(效应值=–0.045,95%CI:–0.093~–0.020)。结论:应对适应能力和社会支持水平在中青年代谢综合征患者压力感知和健康行为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健康管理工作者可通过构建基于应对适应能力和社会支持的干预策略来引导患者形成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健康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38.
护士对护士长管理能力与行为期望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探究护士对护士长管理能力与行为的具体期望.方法 采用Van Manen现点构成的诠释现象学研究的访谈法,对55名护士进行深入半结构式访谈,运用Giorgi资料分析原则进行资料整理分析,提炼主题.结果 护士对护士长管理期望集中于3个主题护士对护士长管理的情感期望;护士对护士长管理的领导力期望;护士对于护士长的职业生涯引导能力期望.结论 护理管理中,护士长需重视并尊重护士对于管理方式的期望,从护士所期望的各方面努力,调整管理方式,提高管理能力,营造支持性、互动良好的管理氛围,促进护士的职业生涯成长.  相似文献   
39.
目的 为患者提供规范、安全、高效的入院检查. 方法 采用信息化技术,改进入院检查流程中的医嘱预存系统,优化检查流程.通过入院检查医嘱门诊预存,MRI、CT等检查提前预约,建立医、技、护及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平台等一系列措施.结果 医嘱预存系统改进后,入院前等待检查时间缩短,MRI、CT的等待及检查时间由原来的2d缩短到1d,检查人数增加,2011年共完成入院检查20248例次,比2010年增加5200例次.结论 改进后的医嘱预存系统,医嘱规范、完善,检查流程固化,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各检查环节紧凑、高效,从而有效缩短患者的入院检查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0.
急诊抢救室噪声暴露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医院急诊抢救室的噪声暴露现状,为控制医院噪声、优化护理工作环境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噪声统计分析仪测量急诊抢救室各种噪声,并连续24 h监测环境噪声,分析每小时等效声级、最大声级、最小声级、平均峰值、平均中值、平均本底值.同时记录测量期间护士工作状况及引起噪声突然改变的事件.结果 急诊抢救室24 h昼间和夜间的等效声级分别为(69.96±3.51)dB(A)和(64.84±2.66)dB(A),夜间的最大声级为(91.06±4.44)dB(A).昼间的等效声级、最小声级、平均峰值、平均中值、平均本底值均高于夜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昼间的最大声级略高于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抢救室的噪声水平远高于规定限值,主要来源于医疗设施和谈话声.应加强医护人员行为干预、医疗设备管理和环境优化,降低医院环境噪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