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2篇
  免费   375篇
  国内免费   52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7篇
基础医学   232篇
口腔科学   65篇
临床医学   512篇
内科学   55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119篇
综合类   1087篇
预防医学   433篇
眼科学   117篇
药学   305篇
中国医学   145篇
肿瘤学   160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230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266篇
  2009年   397篇
  2008年   405篇
  2007年   478篇
  2006年   467篇
  2005年   446篇
  2004年   368篇
  2003年   278篇
  2002年   225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17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61.
阿诺宁乳化剂的抗瘤作用和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阿诺宁乳化剂的抗瘤作用和急性毒性反应。方法用小鼠和裸鼠移植性肿瘤模型测定体内抗瘤活性,用Blliss方法计算小鼠给药的急性毒性的LD50。结果阿诺宁乳化剂在4,8和16 mg·kg-1,灌胃(ig)qd×10 d,对小鼠肝癌HepS 3批实验的平均抑瘤率分别为39.2%,46.9%和55.7%;对小鼠肉瘤S-180的平均抑瘤率分别为34.6%,47.3%和54.4%;对小鼠L2的平均抑瘤率分别为37.5%,45.9%和56.5%。阿诺宁乳化剂在7.5,15,30和60 μg·kg-1腹腔注射(ip)×10d 剂量下,对小鼠肝癌(HepS)实验的平均抑瘤率分别为31.0%,42.9%,50.2%和62.4%;对小鼠肉瘤S-180的平均抑瘤率依次为23.6%,39.4%,50.9%和61.2%;在15,30和60μg·kg-1,ip,每日1次,每周6次,共4周的剂量下,对人肝癌(Bel-7402)裸鼠移植瘤的抑瘤率分别为32.0%,50.5%和60.2%;在上述3个剂量下,对人肺腺癌(GLC-82)裸鼠移植瘤的抑瘤率分别为30.3%,41.9%和56.1%。结果表明,阿诺宁乳化剂ig,ip对上述5种肿瘤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其抑瘤率与阿诺宁乳剂的剂量相关。用Bliss方法统计出阿诺宁乳化剂对小鼠ig一次的半数致死量(LD50)及其95%可信限为74.75 (58.67~5.26) mg·kg-1;ip的LD50)为1.12 (1.01~1.24)mg·kg-1),静脉注射(iv)的LD50为1.81(1.61~2.03) mg·kg-1。结论阿诺宁乳化剂对多种小鼠和裸鼠移植瘤均有明显抗瘤作用。  相似文献   
62.
目的了解重症肝炎患者院内感染念珠菌的种类及耐药情况.方法对126例从重症肝炎患者各类标本中分离的念珠菌进行鉴定、分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白色念珠菌感染率最高(85.21%);各类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的耐药性最低(2.4%),氟康唑次之,其它抗真菌药的耐药性较高(15.9%~34.9%).结论重症肝炎患者院内感染念珠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对各种抗真菌药均有一定的耐药性,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3.
两种方法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电化学发光免疫法与微粒子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甲胎蛋白作对比分析.方法随机抽取150份临床送检的标本,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与微粒子酶联免疫法测试甲胎蛋白的含量,对测试数据进行相关性试验、线性试验、精密度试验、回收试验.结果两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电化学发光免疫法的线性范围较宽(1-980ng/ml),重复性较好(批内CV值3.4%,批间CV值3.5%),回收率较高(97.2%).结论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甲胎蛋白优于微粒子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甲胎蛋白  相似文献   
64.
中药防治急性放射性口咽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中药配合放疗治疗鼻咽癌,观察中药治疗放射性口咽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02例常规放疗的鼻咽癌病例,随机分为实验组(放疗 中药)51例和对照组(放疗 朵贝液)51例进行临床对照试验,观察两组患者口咽放射反应症状及口咽黏膜反应状况。结果 实验组(放疗十中药)患者的口咽放射症状及口咽黏膜反应状况明显轻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实验组有效率为90.2%,对照组有效率为19%,实验组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中药治疗急性放射性口咽炎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且无任何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5.
子宫内膜腺鳞癌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影响子宫内膜腺鳞癌预后的相关因素 ,并划分高危人群。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1980年 1月 1日~ 1999年 12月 3 1日收治以手术或手术为主综合治疗的子宫内膜腺鳞癌患者 78例。应用Cox多因素模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 ,建立预后指数 (prognosticindex ,PI)方程 ,根据预后指数将患者分为不同的危险组 ,计算不同危险组的期望生存曲线。结果 :患者 5年生存率为 61 1%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病理分期 (FIGO分期 )、病理分级、肿瘤浸润深度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 ,P <0 0 5。预后指数PI =1 0 89(FIGO分期 ) 0 970 (病理分级 ) 1 3 67(浸润深度 )。根据PI值将患者划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 ,3组患者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10 0 %、77 74%、0 ,P <0 0 0 1。 3组的 5年生存率两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结论 :手术病理分期、肿瘤病理分级和肿瘤浸润深度是影响子宫内膜腺鳞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PI值计算简单 ,可根据PI值对患者进行合理化分层 ,为临床个体化治疗和预测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6.
史艳侠  张晓实  刘冬耕  管忠震  姜文奇 《癌症》2004,23(Z1):1437-1442
背景及目的:目前认为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常伴随免疫抑制,CD8 CD28-Ts(Ts)细胞和CD3 CD56 NKT(NKT)是新鉴定的新型免疫抑制性调节细胞,在肿瘤的免疫抑制及免疫逃逸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但它们在B细胞淋巴瘤患者外周血的分布情况及其免疫抑制中的作用目前尚不清楚。本文通过分析两者在化疗前及化疗后B-NHL患者外周血中比例及变化规律,初步探讨它们在B-NHL的免疫抑制作用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干预患者的免疫功能提供参考。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79例治疗前的B-NHL患者、经4~6周期化疗后完全缓解(CR)的18例患者、3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静脉血中NKT及Ts细胞的比例。结果:在79例治疗前B-NHL患者的外周血中,Ts细胞比例为(18.19±5.03)%,较正常对照组(11.20±3.49)%明显增高(P<0.01);NKT的比例为(6.08±3.29)%,亦较正常对照组的(3.52±1.56)%明显增高(P<0.01)。Ts在不同临床分期的患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期为(17.56±4.10)%、Ⅱ期为(18.05±5.64)%、Ⅲ期为(18.14±5.58)%、Ⅳ期为(18.95±4.64)%;在不同恶性程度的患者之间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低度恶性为(17.81±5.24)%、中度恶性为(18.37±4.83)%、高度恶性为(18.31±5.93)%;在治疗前(18.64±4.55)%和CR后(19.42±4.95)%患者之间亦无显著性差异(P=0  相似文献   
67.
动脉化疗治疗低分化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初步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卓炜  周芳坚  余绍龙  秦自科  韩辉  王斌  王欢  李永红 《癌症》2004,23(Z1):1517-1519
背景与目的:膀胱癌的发病率居我国泌尿系统肿瘤之首,其中低分化移行细胞癌具有易复发、浸润和转移的特性,我们拟采用手术结合动脉化疗或姑息性动脉化疗的方法治疗这部分高危患者,以探讨合适的治疗方案.方法:2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G3患者,其中21例行手术后辅助性动脉化疗各3疗程,3例局部晚期患者行姑息性动脉化疗各6疗程.化疗药物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结果:全部患者随访6~20个月,21例辅助性化疗患者平均随访12个月,1例发现盆腔转移灶,其余无瘤生存.3例姑息性化疗患者1例随访8个月继续获CR,1例随访6个月PR,1例PR患者随访13个月因肿瘤复发死亡.动脉化疗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动脉化疗对低分化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近期临床疗效良好,值得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68.
512例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孙颖  马骏  卢泰祥  王岩  黄莹  唐玲珑 《癌症》2004,23(Z1):1523-1527
背景与目的:合理定义鼻咽癌颈部靶区在临床上显得越来越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规律,以指导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颈部靶区的勾画.方法:收集2003年1月~2004年6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初治的鼻咽癌病例512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并行增强CT模拟扫描.淋巴结分区标准采用2003年RTOG推荐的颈部淋巴结分区标准.结果:512例病例中,328例(64.1%)诊断为有淋巴结转移.淋巴结阳性的病例中61.3%为单侧淋巴结转移,38.7%为双侧淋巴结转移.咽后淋巴结的发生率为64.1%,其中单侧占50.9%,双侧占49.1%.淋巴结阳性的病例中Ⅰ、Ⅱ、Ⅲ、Ⅳ、Ⅴ、Ⅵ和咽后区的转移率分别为3.0%、97.9%、46.0%、9.5%、13.7%、0%和74.4%.跳跃性转移率仅为4.6%~6.5%.25.3%的N1-3病例出现了推荐标准以外区域的侵犯.结论:鼻咽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是由上而下循序性的;跳跃性转移发生率低;咽后淋巴结为鼻咽癌转移的首站淋巴结.咽后、Ⅱ区和Ⅲ区最容易受累及;Ⅰa和Ⅵ区从未受累.有部分阳性淋巴结超出了RTOG推荐用于N0的颈部CTV范围.以上结果有助于鼻咽癌的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颈部靶区的勾画.  相似文献   
69.
151例上颌窦恶性肿瘤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背景与目的:上颌窦恶性肿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较低,影响其预后的因素尚未研究清楚,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报道不多,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上颌窦恶性肿瘤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83年9月~1999年3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151例初治上颌窦恶性肿瘤病例,包括鳞癌72例,腺癌44例,肉瘤16例,其它病理类型19例;按UICC1997年分期:Ⅱ期7例,Ⅲ期55例,Ⅳ期89例;手术联合放疗66例,单纯手术14例,单纯放疗25例,其它治疗方式者39例,7例放弃治疗本研究所有病例均随访5年以上.统计用SPS10.0软件包完成,用Kaplan-Meier 法分析临床、病理参数等各单因素对上颌窦恶性肿瘤预后的影响;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年龄≤40岁和年龄>40岁的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5.7%和33.3%(P=0.030).(2)鳞癌、腺癌、肉瘤及其它类型患者的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30.2%、57.5%、24.3%和50.7%(P=0.011).(3)Ⅱ、Ⅲ、Ⅳ期患者的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5.7%、45.8%和32.7%(P=0.029).(4)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4.4%和44.1%(P=0.005).(5)有无远处转移患者的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4.3%和41.1%(P=0.011).(6)未治、单纯手术、单纯放疗手术联合放疗和其它治疗方式的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4.3%、42.9%、32.3%、50.8%和29.1%(P=0.004).(7)单因素分析表明以上6个因素是上颌窦恶性肿瘤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联合放疗(P=0.004,OR<1)、临床分期(P=0.025,OR>1)、鳞癌(P=0.016,OR>1)、肉瘤(P=0.025,OR>1)是影响上颌窦恶性肿瘤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上颌窦恶性肿瘤患者,鳞癌、肉瘤较腺癌及其它病理类型的预后差,肉瘤的预后较鳞癌差;临床分期越晚者预后越差;手术联合放疗为最佳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70.
放射治疗实施过程中的质量保证及质量控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介绍了放射治疗师实施放疗计划的质控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