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7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0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63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汪敏  高晓平  吴毅文 《安徽医药》2018,22(4):642-645
目的 观察非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8月-2014年6月该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100例住院行综合康复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及56例吴毅文教授门诊推拿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于1年后对上述患者进行疗效随访观察及部分患者复查磁共振(MRI)的前后对比.结果 156例患者治疗后,颈脊髓功能、疼痛症状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非手术治疗效果与患者的年龄(r=-0.305,P<0.01)、颈椎间盘突出程度(r=-0.292,P<0.01)、黄韧带增厚(r=-0.161,P<0.05)存在负相关关系;1年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显示非手术治疗的远期有效率为90%,颈椎MRI结果前后对比提示椎间盘突出所致的脊髓受压患者疗效较为明显.结论 非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远期疗效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72.
李键  高晓平  陈和木  宋娟  王冬  符俊杰  吴毅文  施磊 《安徽医药》2018,39(11):1309-1313
目的 分析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有单侧下肢放射痛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非手术脊柱减压治疗2周。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核心稳定性训练,持续2周。于治疗前、治疗后、随访6个月后分别采用功能障碍指数(ODI)、单桥耐力试验(UHBE)评估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和核心稳定性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ODI评分、UHBE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ODI评分、UHBE时间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及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ODI评分低于对照组,而UHBE时间多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后相比,随访6个月后的观察组患者的ODI评分较治疗后增高,UHBE时间较治疗后减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患者的ODI评分较治疗后增高,UHBE时间较治疗后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核心稳定性训练有助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康复,坚持训练可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73.
目的:观察早期分离与抗阻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膝过伸和偏瘫步态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01-11-27/2005—02—28在安徽医科大学神经内科治疗的急性脑卒中初次发病患者100例,年龄40~80岁,病程不超过3周,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按入组顺序随机分成2组,即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神经内科治疗,对照组不进行康复训练。康复组还需接受早期分离和抗阻运动训练,训练强度为1次/d,45-60min/次,5次/周,总疗程为6个月。观察患者站立和运动过程中有无膝过伸和偏瘫步态,进行计数,显效率用百分数表示。显效即为膝过伸症状和偏瘫步态显著改善。结果:康复组、对照组分别死亡1例和2例,康复组失访1例,进入结果分析康复组与对照组均为48例。康复组患者的膝过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0.8%,45.8%(χ^2=6.75,P〈0.01)],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0.0%,31.8%(P〈0.05)];康复组偏瘫步态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7.1%,54.2%(χ^2=7.29,P〈0.01)],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1.5%,26.9%(P〈0.05)]。结论:早期分离与抗阻运动训练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膝过伸和偏瘫步态。  相似文献   
74.
急性脑卒中患者功能结局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NS),改良巴氏指数评分(MBI),功能综合评定量表评分(FCA)评分的相关性.方法:1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除进行常规的神经内科治疗外,康复组患者在急性期(病程21天内,病情稳定48h)至病程6个月进行规范的康复治疗,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和言语治疗等.收集关于患者人口特征、病史、体格检查、急性期CNS、MBI、FCA评分等资料.病程6个月时FCA评分作为功能结局,资料采用直线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直线相关分析表明急性期CNS、MBI评分与病程6个月时FCA评分相关,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急性期CNS、MBI评分和是否经过规范康复治疗是患者病程6个月时FCA评分的预测因素.结论:急性期CNS、MBI评分和康复治疗可以预测脑卒中患者病程6个月时的功能结局,患者急性期MBI评分是病程6个月时的功能结局最主要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75.
目的:将引导式教育(conductive education,CE)加营养脑细胞和活血化淤药物治疗婴幼儿小儿脑性瘫痪,以期提高其康复效果。方法:2002-01/2004-01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和康复医学科对3岁以下的婴幼儿脑性瘫痪74例应用引导式教育治疗,79例应用引导式教育加脑活素和丹参治疗,并进行了1年的随访。结果:单用引导式教育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是68.92%,引导式教育加脑活素和丹参治疗组总有效率是87.34%,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治疗1年时的发育商水平比较:引导式教育组平均发育商值58.36&;#177;16.34,引导式教育加药物治疗组平均发育商值69.38&;#177;17.32,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2.38,P&;lt;0.01)。结论:引导式教育对婴幼儿脑性瘫痪康复效果显著;引导式教育加营养脑细胞和活血化淤药物疗效更佳,对婴幼儿脑性瘫痪的发育商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应用可提高人体平衡能力的平衡测试训练系统MTD训练仪测试国人平衡功能的效度和敏感性。方法:①深圳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2003-07/2004-02收治的脑血管意外康复期患者20例,为偏瘫组,男11例,女9例;年龄27~74岁,平均(48&;#177;13)岁;身高(168.85&;#177;9.10)cm,体质量(67.15&;#177;8.97)kg。患者均首次发病,单侧病灶,病情稳定,无认知、视觉、理解功能障碍,能够在有或无辅助装置下维持静态站立位至少持续1min。对照组20例为健康体检志愿者,男10例,女10例;年龄25-75岁,平均(49&;#177;15)岁;身高(167.25&;#177;8.32)cm,体质量(62.53&;#177;9.00)k。②MTD平衡测试仪为10610-100(德国制造).测试台上有左右两块平衡测试踏板,当患者在左右踏板上活动时,左右踏板可将承重压力资料传到系统,患者可通过监视屏的即时显示“看到”和“听到”双下肢承重压力的改变,进行自我观察和配合训练。测试者双足位于平衡仪测试台相应位置,分别在30s内完成静态站立、蹲位起立、重心左右转移情况下的测试。③受试者通过重心的调节完成电脑屏幕上的接球试验,系统根据接球数自动生成得分,接球越多得分越高。由同一测试者对受试者进行Berg平衡量表评定得分和Fugl-Meyer平衡得分项目的测试,进行标准对照和差异比较。Berg平衡量表评定测试时选择14个动作对被测试者进行评定,每个动作又依据被测试者的完成质量分为0-4分5个级别予以记分.最高分56分,最低分0分,评分越低,表示平衡功能障碍越差。Fugl-Meyer平衡评定7项动作,每个动作均按3个等级记分,最高14分,最低0分,评分少于14分,说明平衡能力有障碍,评分越少,功能障碍程度越严重。将3种状态下下肢承重差和接球得分与量表得分做相关分析,检验该平衡测试系统的效度;将偏瘫组和对照组的测试结果进行独立样本的£检验,判定该平衡测试系统的敏感性。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2组4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MTD训练仪平衡测试功能的敏感性分析结果:在静态站立、蹲位起立、重心转移3种状态下,偏瘫组的单位体质量双下肢承重差为1.92&;#177;0.46,2.38&;#177;0.58.2.47&;#177;0.73,对照组为0.24&;#177;0.09,0.43&;#177;0.12,0.37&;#177;0.14,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t=-0.50,-0.43,-0.81,P&;lt;0.01]。偏瘫组接球试验得分为(34.25&;#177;19.25)分,对照组为(150.10&;#177;31.46)分.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t=12.32,P&;lt;0.01]。②MTD训练仪平衡测试功能的效度分析结果: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将3种状态单位体质量下的双下肢最大承重差和接球得分与Berg平衡量表评定得分和Fugl—Meyer平衡评定得分做相关分析,得出静态站立、蹲位起立、重心转移时单位体质量下的双下肢最大承重差与Berg平衡量表评定得分(r=-0.803,-0.709,-0.755)和Fugl-Meyer平衡评定得分(r=-0.787-0.720-0.794)呈中度至高度负相关。接球得分与Berg平衡量表评定得分和Fugl.Meyer平衡评定得分呈高度正相关(r=0.851,0.846)。结论:MTD平衡测试训练系统以双下肢在不同状态下承重差和接球试验t检验来反映人的平衡能力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双下肢在不同状态下承重差可用随时间变化的线条图表现,具有快速、直观、形象、即时的特点,而且可将不同时期的图像在一张图中反映,有利于判断平衡功能的动态变化情况。以此为依据.根据患者的平衡能力改善进程对平衡训练计划做相应的调整,以提高训练效果。接球试验得分可以作为指标反映训练过程中平衡能力的改变。双下肢不同状态下承重差和接球得分做相关分析表明静态站立、蹲位起立、重心转移状态下成高度负相关,接球得分呈高度正相关,与Berg平衡量表评定得分和Fugl-Meyer平衡评定得分进行的相关分析呈高度正相关,MTD平衡测试训练系统具有较高的效度。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坐骨神经电刺激对慢性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刺激组,每组8只。模型组和刺激组采用改良2-VO法建造慢性脑缺血模型。造模成功后,应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结束后对刺激组大鼠行坐骨神经电刺激干预。干预4周后,再次行Morris水迷宫实验,并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海马区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其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 结果 干预前,模型组和刺激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较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延长,穿越平台次数(穿台次数)减少,目标象限时间缩短,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刺激组大鼠与组内干预前及同时间点模型组相比,其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多、目标象限时间延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发现,模型组大鼠的海马区神经元损伤程度较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明显加重,刺激组正常神经元数量较模型组增加,损伤程度减轻。免疫组化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区NSE及VEGF表达较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5),刺激组的NSE和VEGF表达均较模型组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坐骨神经电刺激可以改善慢性脑缺血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大鼠海马区VEGF的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78.
张婷  高晓平 《安徽医药》2013,17(8):1414-1416
认知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成为限制患者参与正常的社会生活及重返工作岗位的重要原因,所以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十分重要。目前国内外学者采用不同方法针对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进行康复训练,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该文就近几年有关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9.
宋娟  高晓平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2):1791-1793
目的:观察肩托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肩痛的效果.方法:将脑卒中患者4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基础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肩托保护肩关节治疗.通过目测对比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Fugl-Meyer,FM)上肢功能评定法评定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VAS评分和FM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观察组VAS评分和FM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托结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肩痛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0.
社区康复对脑卒中患者功能和生存质量的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和WHO生存质量测定简式量表(WHOQOL-BREF)中文版研究社区康复(CBR)对脑卒中患者功能和生存质量(QOL)的远期疗效。方法: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社区康复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社区康复组进行康复治疗和随访,对照组只进行随访。于入组时、5个月末和17个月末,采用FCA、WHOQOL-BREF中文版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FCA和WHOQOL-BREF评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5个月后,社区康复组和对照组的FCA和WHOQOL-BREF评分比较,康复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17个月后康复组有进一步提高(P<0.05),而对照组改善不明显(P>0.05)。结论:社区康复治疗对提高脑卒中患者FCA和WHOQOL-BREF作用显著;社区康复治疗介入时间越早,脑卒中患者功能和生存质量恢复的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