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可提高人体平衡能力的平衡测试训练系统MTD训练仪测试国人平衡功能的效度和敏感性。方法:①深圳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2003-07/2004-02收治的脑血管意外康复期患者20例,为偏瘫组,男11例,女9例;年龄27~74岁,平均(48±13)岁;身高(168.85±9.10)cm,体质量(67.15±8.97)kg。患者均首次发病,单侧病灶,病情稳定,无认知、视觉、理解功能障碍,能够在有或无辅助装置下维持静态站立位至少持续1min。对照组20例为健康体检志愿者,男10例,女10例;年龄25~75岁,平均(49±15)岁;身高(167.25±8.32)cm,体质量(62.53±9.00)kg。②MTD平衡测试仪为10610-100(德国制造),测试台上有左右两块平衡测试踏板,当患者在左右踏板上活动时,左右踏板可将承重压力资料传到系统,患者可通过监视屏的即时显示“看到和“听到双下肢承重压力的改变,进行自我观察和配合训练。测试者双足位于平衡仪测试台相应位置,分别在30s内完成静态站立、蹲位起立、重心左右转移情况下的测试。③受试者通过重心的调节完成电脑屏幕上的接球试验,系统根据接球数自动生成得分,接球越多得分越高。由同一测试者对受试者进行Berg平衡量表评定得分和Fugl-Meyer平衡得分项目的测试,进行标准对照和差异比较。Berg平衡量表评定测试时选择14个动作对被测试者进行评定,每个动作又依据被测试者的完成质量分为0~4分5个级别予以记分,最高分56分,最低分0分,评分越低,表示平衡功能障碍越差。Fugl-Meyer平衡评定7项动作,每个动作均按3个等级记分,最高14分,最低0分,评分少于14分,说明平衡能力有障碍,评分越少,功能障碍程度越严重。将3种状态下下肢承重差和接球得分与量表得分做相关分析,检验该平衡测试系统的效度;将偏瘫组和对照组的测试结果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判定该平衡测试系统的敏感性。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2组4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MTD训练仪平衡测试功能的敏感性分析结果:在静态站立、蹲位起立、重心转移3种状态下,偏瘫组的单位体质量双下肢承重差为1.92±0.46,2.38±0.58,2.47±0.73,对照组为0.24±0.09,0.43±0.12,0.37±0.14,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t=-0.50,-0.43,-0.81,P<0.01)。偏瘫组接球试验得分为(34.25±19.25)分,对照组为(150.10±31.46)分,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t=12.32,P<0.01)。②MTD训练仪平衡测试功能的效度分析结果: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将3种状态单位体质量下的双下肢最大承重差和接球得分与Berg平衡量表评定得分和Fugl-Meyer平衡评定得分做相关分析,得出静态站立、蹲位起立、重心转移时单位体质量下的双下肢最大承重差与Berg平衡量表评定得分(r=-0.803,-0.709,-0.755)和Fugl-Meyer平衡评定得分(r=-0.787,-0.720,-0.794)呈中度至高度负相关。接球得分与Berg平衡量表评定得分和Fugl-Meyer平衡评定得分呈高度正相关(r=0.851,0.846)。结论:MTD平衡测试训练系统以双下肢在不同状态下承重差和接球试验t检验来反映人的平衡能力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双下肢在不同状态下承重差可用随时间变化的线条图表现,具有快速、直观、形象、即时的特点,而且可将不同时期的图像在一张图中反映,有利于判断平衡功能的动态变化情况。以此为依据,根据患者的平衡能力改善进程对平衡训练计划做相应的调整,以提高训练效果。接球试验得分可以作为指标反映训练过程中平衡能力的改变。双下肢不同状态下承重差和接球得分做相关分析表明静态站立、蹲位起立、重心转移状态下成高度负相关,接球得分呈高度正相关,与Berg平衡量表评定得分和Fugl-Meyer平衡评定得分进行的相关分析呈高度正相关,MTD平衡测试训练系统具有较高的效度。  相似文献   
2.
康复早期介入是现代康复的特征   总被引:60,自引:6,他引:60  
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康复不再是一个后续治疗 ,而是应该尽早地介入到临床治疗体系之中。目前在康复医学发达的国家 ,已经能够做到康复处理与临床治疗同步 ,并贯穿于急诊医院到社区医疗的全过程[1,2 ] 。1 早期介入的意义提倡早期康复 ,一方面是预防制动对人体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另一方面为机体的恢复创造有利的条件 ,促进机体的功能康复。①长期制动的不良反应 :长期卧床易引起功能障碍、感觉异常、痛阈下降 ,加重残疾 ,导致多种并发症的产生。绝对卧床 1周肌力下降 2 0 % ,2个月肌容积减少1/ 2 ;制动 30d即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依据WHOQOL-100量表设计SCI患者生活质量调查表,对60例SCI住院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提高生活质量的系统康复护理,执行周期为16周,然后进行统计评分。结果:经过4周和16周的系统康复护理,发现60例SCI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由入院时的(4.95±0.75)好转到(2.35±0.42),生活质量由很糟、苦恼提高到大致满意或还可以;其中改善生活质量最关键的护理措施是膀胱功能重建技术,使导尿管拔率由人院时的10%提高到康复护理16周时的90%。结论:康复护理对SCI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效果明显;膀胱功能重建的康复护理是改善SCI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SCI康复护理的临床突破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膀胱功能重建技术对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的影响,最终目的为了拔除导尿管,帮助患者建立反射性或自主性排尿.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30),实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膀胱功能重建技术的康复护理.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留置导尿、间歇开放.执行周期为12周,分别在4、8、12周观察导尿管拔除率、残余尿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实验前,两组患者都是留置导尿间歇开放,膀胱功能无明显差异;实验组通过12周的膀胱功能重建技术的康复护理,患者达到了反射性或自主性排尿状态,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残余尿量恢复到正常范围.结论:膀胱功能重建护理技术,能够促使脊髓损伤患者建立起膀胱的反射性或自主性排尿,本实验组患者导尿管拔除率达97%(对照组导尿管拔除率为10%),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液化石油气的广泛应用 ,室内外因液化石油气泄漏而造成爆炸烧伤的病人有所增多 ,我科从1994年~ 2 0 0 1年共收治二人以上的爆炸烧伤 9起 ,合计 2 7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计 2 7例。共中男 19人 ,女 8人。年龄在 4岁~ 85岁之间 ,平均年龄 4 5岁。烧伤总面积在5 0 %~ 99% ,平均面积 74 .5 % ,2 7例均有Ⅲ度烧伤 ,面积在 4 5 %~ 90 % ,平均Ⅲ度烧伤面积 6 7.5 %。 2 5例为密闭空间爆炸烧伤 ,2例为开放空间爆炸烧伤 ,所有患者均有头面、双上肢烧伤 ;吸入性损伤 15例(都含有头面部烧伤 ) ,气管切开 12例 ;合并闭合性…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失语病人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程薇萍  赵晓莉 《护理研究》2006,20(4):336-338
[目的]探索一套科学、实用、行之有效的能提高脑卒中后遗症(失语)病人的语言交流能力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分析45例因脑卒中后导致的失语形式,采取一对一的训练方式,针对性按制定的康复护理计划进行训练,对比训练前后病人在自发语、听理解、复述、阅读、言语表达、书写、计算方面的变化。[结果]训练后,病人在读、写、听、阅功能方面均有较大程度的改善;出院前在自发语、听理解能力、阅读能力、言语表达、书写能力、计算能力、复述等方面明显优于入院时(P<0.05)。[结论]康复护理可提高病人的语言交流能力,增强病人的自信心,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病人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依据WHOQOL-100量表设计SCI患者生活质量调查表,对60例SCI住院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提高生活质量的系统康复护理,执行周期为16周,然后进行统计评分。结果:经过4周和16周的系统康复护理,发现60例SCI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由入院时的(4.95±0.75)好转到(2.35±0.42),生活质量由很糟、苦恼提高到大致满意或还可以;其中改善生活质量最关键的护理措施是膀胱功能重建技术,使导尿管拔率由入院时的10%提高到康复护理16周时的90%。结论:康复护理对SCI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效果明显;膀胱功能重建的康复护理是改善SCI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SCI康复护理的临床突破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可提高人体平衡能力的平衡测试训练系统MTD训练仪测试国人平衡功能的效度和敏感性。方法:①深圳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2003-07/2004-02收治的脑血管意外康复期患者20例,为偏瘫组,男11例,女9例;年龄27~74岁,平均(48&;#177;13)岁;身高(168.85&;#177;9.10)cm,体质量(67.15&;#177;8.97)kg。患者均首次发病,单侧病灶,病情稳定,无认知、视觉、理解功能障碍,能够在有或无辅助装置下维持静态站立位至少持续1min。对照组20例为健康体检志愿者,男10例,女10例;年龄25-75岁,平均(49&;#177;15)岁;身高(167.25&;#177;8.32)cm,体质量(62.53&;#177;9.00)k。②MTD平衡测试仪为10610-100(德国制造).测试台上有左右两块平衡测试踏板,当患者在左右踏板上活动时,左右踏板可将承重压力资料传到系统,患者可通过监视屏的即时显示“看到”和“听到”双下肢承重压力的改变,进行自我观察和配合训练。测试者双足位于平衡仪测试台相应位置,分别在30s内完成静态站立、蹲位起立、重心左右转移情况下的测试。③受试者通过重心的调节完成电脑屏幕上的接球试验,系统根据接球数自动生成得分,接球越多得分越高。由同一测试者对受试者进行Berg平衡量表评定得分和Fugl-Meyer平衡得分项目的测试,进行标准对照和差异比较。Berg平衡量表评定测试时选择14个动作对被测试者进行评定,每个动作又依据被测试者的完成质量分为0-4分5个级别予以记分.最高分56分,最低分0分,评分越低,表示平衡功能障碍越差。Fugl-Meyer平衡评定7项动作,每个动作均按3个等级记分,最高14分,最低0分,评分少于14分,说明平衡能力有障碍,评分越少,功能障碍程度越严重。将3种状态下下肢承重差和接球得分与量表得分做相关分析,检验该平衡测试系统的效度;将偏瘫组和对照组的测试结果进行独立样本的£检验,判定该平衡测试系统的敏感性。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2组4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MTD训练仪平衡测试功能的敏感性分析结果:在静态站立、蹲位起立、重心转移3种状态下,偏瘫组的单位体质量双下肢承重差为1.92&;#177;0.46,2.38&;#177;0.58.2.47&;#177;0.73,对照组为0.24&;#177;0.09,0.43&;#177;0.12,0.37&;#177;0.14,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t=-0.50,-0.43,-0.81,P&;lt;0.01]。偏瘫组接球试验得分为(34.25&;#177;19.25)分,对照组为(150.10&;#177;31.46)分.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t=12.32,P&;lt;0.01]。②MTD训练仪平衡测试功能的效度分析结果: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将3种状态单位体质量下的双下肢最大承重差和接球得分与Berg平衡量表评定得分和Fugl—Meyer平衡评定得分做相关分析,得出静态站立、蹲位起立、重心转移时单位体质量下的双下肢最大承重差与Berg平衡量表评定得分(r=-0.803,-0.709,-0.755)和Fugl-Meyer平衡评定得分(r=-0.787-0.720-0.794)呈中度至高度负相关。接球得分与Berg平衡量表评定得分和Fugl.Meyer平衡评定得分呈高度正相关(r=0.851,0.846)。结论:MTD平衡测试训练系统以双下肢在不同状态下承重差和接球试验t检验来反映人的平衡能力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双下肢在不同状态下承重差可用随时间变化的线条图表现,具有快速、直观、形象、即时的特点,而且可将不同时期的图像在一张图中反映,有利于判断平衡功能的动态变化情况。以此为依据.根据患者的平衡能力改善进程对平衡训练计划做相应的调整,以提高训练效果。接球试验得分可以作为指标反映训练过程中平衡能力的改变。双下肢不同状态下承重差和接球得分做相关分析表明静态站立、蹲位起立、重心转移状态下成高度负相关,接球得分呈高度正相关,与Berg平衡量表评定得分和Fugl-Meyer平衡评定得分进行的相关分析呈高度正相关,MTD平衡测试训练系统具有较高的效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平衡仪反馈训练法和Bobath平衡训练法对偏瘫患者平衡和功能性行走能力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试验条件的住院卒中患者分层随机分为试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对象在试验开始前Berg平衡得分(BBS)、“起立-走”计时试验(Up&Go)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试验组的平衡训练使用平衡仪视觉反馈法,对照组平衡训练使用Bobath平衡训练法,测试指标采用BBS和Up&Go,在试验开始前和训练6周后各评定1次。结果:训练6周后试验组的BBS、Up&Go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使用平衡仪训练对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和行走功能比单纯的Bobath平衡训练法更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计算机语言障碍诊治系统(语言障碍诊疗仪)对脑卒中构音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60例脑卒中构音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运用语言障碍诊疗仪结合传统的语言康复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传统语言康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中国康复中心制定的构音障碍评价法进行评定,并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构音评定达句子水平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20例与12例,P〈0.05)。但对于构音器官的检查2组比较差异不明显。结论:语言障碍诊疗仪对脑卒中构音障碍具有一定疗效,能改变语言治疗方法的单一局面,且节省人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