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9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7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65篇
内科学   36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243篇
预防医学   70篇
眼科学   51篇
药学   115篇
中国医学   69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6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杨浩  吴海 《求医问药》2014,(21):248-249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宫腔镜下清宫术治疗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S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4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应用甲氨蝶呤(MTX)肌注+B超下清宫术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应用双侧子宫动脉灌注MTX化疗+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宫腔镜下清宫术为研究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9.25±5.34)min,术中出血量为(65.85±33.57)ml,住院时间为(8.31±1.16)d;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0.25±4.78)min,术中出血量为(124.65±46.24)ml,住院时间为(19.14±3.96)d。研究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闭经的情况,血β~HCG指标在术后7~28天内均恢复正常,B超复查结果均提示宫内无异常,且均恢复正常月经周期。结论:应用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宫腔镜下清宫术治疗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安全可靠、并发症少、恢复快速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老年创伤骨科的护理特殊性。方法:总结分析我科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对100例老年创伤性骨科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100例老年病人中5例发生并发症,经过对症治疗后都好转。结论:护理人员通过掌握老年创伤骨科病人的特殊性,实施相应的有效护理措施,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从而促使老年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3.
目的观察羟苯磺酸钙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羟苯磺酸钙联合硫辛酸治疗(治疗组)和单用硫辛酸治疗(对照组)。分别应用硫辛酸注射液600mg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注射联合羟苯磺酸钙胶囊(0.5g,3次/d)治疗3w及单用硫辛酸注射液600mg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注射治疗3w。主要终点指标为肌电图检查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次要终点指标神经症状TCSS评分。分别观察治疗前后指标的变化,统计分析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1)两组治疗3w后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有明显副作用。2)治疗3w后,治疗组TC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联合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比单一使用硫辛酸治疗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易患因素、临床特点和基层医院救治策略。方法选择遂宁市中心医院2008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14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治疗方式及效果。结果按Stanford分型,StanfordA型41例,StanfordB型101例。外伤所致2例,食管异物刺伤胸主动脉2例,马凡综合征2例,高血压者136例;所有病例均通过心脏大血管增强cT造影确诊。142例中完全内科保守治疗80例,死亡59例,自动出院放弃治疗11例;1例行开窗技术治疗;1例行杂交手术治疗:44例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死亡1例,持续发热1例;外科手术治疗16例,死亡3例。结论本病死亡率高,原发性高血压为最常见的高危因素之一。对于主动脉夹层患者一经确诊,应在积极内科保守治疗的同时,根据不同的类型及并发症采取相应的外科手术、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或杂交手术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85.
赵剑 《实用医技杂志》2014,(10):1117-1118
<正>肝胆管结石病在普外科有较高发病概率,临床以结石沿肝内胆管树分布(呈节段性)为主要病理特征,受累肝局部可有胆管癌、胆道狭窄、肝脓肿、肝实质萎缩发生,肝切除对毁损的肝实质、病变胆管、结石等均有清除作用,为目前有效治疗肝胆管结石病的方案[1]。单侧肝胆管左叶或右叶结石采用肝切除术治疗,具较高安全性,预后理想,但需对切除半肝特别是右半肝的适应证严格把握,肝胆管累及二叶或二叶以上的结石病,症状多复杂,明显增加了应对难度,多处肝切除疗  相似文献   
86.
吞咽功能障碍常因大脑皮质或脑干与吞咽相关的传导纤维束,调节和参与吞咽的神经核团等受损,导致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管的功能受损出现进食困难,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达22%-65%。吞咽功能障碍可引起患者进食困难、呛咳,导致其脱水、营养不良、水电解质功能紊乱等,此外,还可能因误吸而引起吸人性肺炎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总结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TUSPLC)处理困难胆囊三角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0年2月遂宁市中心医院采用TUSPLC治疗1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有46例胆囊三角处理困难,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处理.结果 46例患者中37例完成TUSPLC,7例转为传统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2例中转开腹.结论 困难胆囊三角仍能通过经脐单孔腹腔镜处理,方法略有不同,关键是明确胆囊三角的解剖关系和熟练的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88.
王欣  梁艳丽  唐雪梅 《疑难病杂志》2012,11(10):805-806
<正>例1.男,26岁,因反复发热1个月余入院。查体:T39.5℃,双侧颈部、右侧腋窝和双侧腹股沟区均可及1~3枚肿大淋巴结,最大直径约1cm,肝脾未及。实验室检查:血WBC2.6×10~9/L,Hb 104 g/L,PLT 158×10~9/L。骨髓涂片:未见异常。颈淋巴结活检示:见一些体积大的或中等偏大的异形淋巴细胞弥漫浸润伴灶性坏死,免疫表型:CD20(-)、CD3(-)、CD3_ε(-)、CD4(-)、CD8(-)、CD56(+)、CD45RO(+)、  相似文献   
89.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常累及血液系统,血小板减少是SLE患者较常见的血液系统表现之一,发生率为7%~30%,其中严重血小板减少(血小板≤40×109/L)的发生率为5%~10%.除病毒感染、药物因素可引起轻、中度血小板减少外,自身免疫因素是引起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1].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浆趋化因子CXCL13表达,分析CXCL13表达与SLE疾病活动性及脏器受累的关系,探讨CXCL13在SLE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0例SLE患者血浆CXCL13水平,并与21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组间计量资料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血浆趋化因子CXCLl3在SLE患者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501±446)和(102±121) pg/ml,P<0.01].有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SLE患者较无相应器官受累的SLE患者有着较高水平的血浆CXCL13表达(P=0.038,0.026).另外,分析发现血浆CXCL13表达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呈正相关(r=0.585,P=0.001).结论 趋化因子CXCL13在SLE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可能参与了SLE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过程;CXCL13可作为判断SLE病情活动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