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53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2篇
综合类   13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目的 探讨盐酸槐定碱对裸鼠移植性实体瘤SW480的作用及对p5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裸鼠移植性实体瘤SW480模型,观察在槐定碱作用下移植性实体瘤SW480的体积和质量,用免疫组化法、Western blotting、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秽植性实体瘤组织中p53、VEGF的表达.结果 槐定碱组裸鼠移植性实体瘤SW480的体积和质量、p53表达、VEGF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移植性实体瘤抑瘤率为34.07%.结论 槐定碱对裸鼠移植性实体瘤SW480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与抑制p53、VEGF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42.
目的罗哌卡因和地塞米松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小鼠坐骨神经旁包埋的药效学和药动学的研究。方法165只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均分为A、B、C三组,各组分别于坐骨神经旁包埋罗哌卡因-醋酸地塞米松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ROP-DXM-PLGA-MS)、罗哌卡因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RoP-PLGA-MS)、空白乳酸-羟基乙酸微球(PLGA-MS)400mg·kg-1。每组植入微球后按0.5、1、2、4、8、12、24、36、48、72、96h时间点,以小鼠热踏板法检测小鼠埋药侧小鼠舔后足的潜伏期为痛阈指标值的变化评价微球镇痛效果,每个时间点测定5只小鼠;小鼠热踏板测定结束后摘眼球取血,采用HPLC测定给药后各时间点血浆罗哌卡因浓度。结果药效学实验表明ROP-DXM-PLGA-MS组麻醉镇痛时间达72h以上较RoP-PLGA-MS组36h明显延长(P<0.01),空白微球未显示麻醉镇痛作用;药动学实验显示A、B两组罗哌卡因药动学参数Cmax、Tmax、AUC、MRT、t1/2分别为117.8和119.8ng·ml-1,24和12h,8793.2和6861.15ng·h·ml-1,43.7491和38.7743h,65.799和...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胸科手术单肺通气(OLV)期不同平均动脉压(MAP)对动脉-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差[(Pa-et)CO2]及对肺内分流
(Qs/Qt)的影响。方法42例行右肺叶部分切除术需OLV患者,按OLV 20 min后MAP在基础值±10%以内为A组(22例),MAP
低于基础值30%为B组(20 例)。分别在诱导后双肺通气(TLV)20 min(T1),OLV 20 min(T2),B组复压后30 min(T3),恢复
TLV20 min(T4)时点行血气分析,计算动脉-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差[(Pa-et)CO2]及肺内分流(Qs/Qt)。结果A组患者的PetCO2
与PaCO2在OLV与TLV时均密切相关(P<0.05);B组在T2时[(Pa-et)CO2]较A组增大,但PetCO2与PaCO2仍具有相关性(P<
0.05);B组T2时期Qs/Qt高于A组(P<0.05);在观察时间内,OLV期[(Pa-et)CO2]与(Qs/Qt)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OLV期
间血压正常时PetCO2可反映PaCO2的动态变化;低血压时[(Pa-et)CO2]增大,PetCO2与PaCO2相关性低于血压正常时,此时
PetCO2可能不能准确反映PaCO2的变化,需进一步行血气分析。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索猪带蒂膈肌瓣重建食管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对比以不同血管蒂的膈肌瓣重建食管的可行性及优劣,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实验基础。 方法 健康长白猪10头,体质量24~25 kg;根据血管蒂的不同随机分2组,每组5例。A组,以左膈下动脉为蒂;B组,以左心包膈动脉为蒂,左侧膈神经同蒂血管一同游离。全麻下切除部分下段食管(3~5 cm),取带血管蒂膈肌瓣管状成形并重建缺损食管,缺损膈肌涤纶补片修补。 结果 B组的生存时间及长期存活动物例数均大于A组(P<0.05);B组蒂血管心包膈动脉的游离长度显著大于A组膈下动脉的游离长度(P=0.004);B组膈肌瓣长度及宽度均大于A组可切取的长度(P=0.001)及宽度(P<0.001)。 结论 成功建立猪膈肌重建食管的动物模型,以心包膈动脉和以膈下动脉为蒂的膈肌瓣重建食管下段均是可行的;B组模型较A组模型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45.
目的:用Meta分析的方法综合评价氟比洛芬酯用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超前镇痛效果。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CNKI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以查找所有公开发表的关于氟比洛芬酯用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超前镇痛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提取数据后用Meta分析的方法综合评价氟比洛芬酯的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Meta分析共纳入14篇文献,累计病例702人。结果表明术后2 h,4 h,8 h及12 h的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效果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并且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和对照组没有统计学差异(p=0.59)。结论:氟比洛芬酯用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超前镇痛效果明确,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46.
目的 研究含丹参冷灌注液对移植肝缺血再灌流损伤的防护及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4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丹参组及假手术组,建立原位肝移植模型,在供肝灌注冷保存时,以4℃乳酸林格氏液为基液,丹参组灌注保存液中加丹参注射液(60ml/L),对照组不加丹参.保存5 h后置入受体.移植后6h处死大鼠取样,检测血清中AST、ALT及肝组织中氧自由基代谢相关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采用TUNEL法检测移植术后肝细胞凋亡情况,光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移植肝脏组织形态学及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移植肝再灌注后丹参组AST、ALT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丹参组肝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下降(P<0.01),肝组织中MDA含量较对照组降低(P<0.01),SOD、GSH-PX活性较对照组升高(P<0.01).丹参组较对照组肝组织形态及超微结构上再灌注损害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丹参可抑制冷保存再灌注导致的肝细胞凋亡,对原位肝移植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7.
目的 观察颈内动脉和颈内静脉血药浓度平衡时异丙酚在犬脑各解剖区域的摄取和分布特征.方法 8只雄性12~18月健康杂种犬,体质量10~12 kg,各以异丙酚7 mg/kg静脉注射,续以70 mg/(kg·h)恒速静脉输注.输注30 min(T30)时取颈内动脉和颈内静脉血各2 ml,同时断头处死实验犬,解剖犬脑,取背侧丘脑、上丘脑、后丘脑、下丘脑、底丘脑、额叶、顶叶、颞叶、海马、扣带回、小脑、中脑、桥脑、延髓、颈髓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动、静脉血浆和脑组织异丙酚浓度.结果 T30时颈内动、静脉血血浆异丙酚浓度分别为(6.16±1.02)、(6.17±1.00)μg/ml,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组织异丙酚浓度(μg/g):上丘脑6.11±1.07、后丘脑6.14±0.98、下丘脑6.12±1.02、底丘脑6.15±1.00、额叶6.20±1.03、顶叶6.18+1.02、颞叶6.13±1.00、海马6.07±0.99、扣带回6.14±1.06、小脑6.15±1.00、中脑6.13±1.05、桥脑6.18±1.01、延髓6.15±0.93、颈髓6.13±1.00,各组织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背侧丘脑异丙酚浓度为(8.68±0.88)μg/g,明显高于上述各区域异丙酚浓度(P<0.05).结论 异丙酚恒速静脉输注30 min时,犬颈内动脉和颈内静脉血药浓度达平衡状态;除背侧丘脑异丙酚浓度较高外,异丙酚在犬脑各解剖区域分布均衡.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丙泊酚不同应室浓度对人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信号近似熵(ApEn)的影响以探索麻醉深度监测的指标.方法 选择全麻下行择期手术、ASA Ⅰ~Ⅱ级、年龄18-49岁听力正常的患者15例,麻醉诱导时靶控输注丙泊酚效应室浓度依次设定为1、2、3和4μg/ml,不同效应室浓度代表不同麻醉深度.SmartOAE耳声发射监测仪以声强80 dB SPL持续时间80μs的短声作为刺激声,记录诱导前及诱导过程中不同效应室浓度下TEOAE波形数据.数据经MATLAB软件处理,将其分为四段分别对应频带0~2、1~3、2.5~4.5和4~6 kHz,求出其相应的ApEn后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不相同频段不同效应室浓度下ApEn的变化.结果 同频段TEOAE信号的ApEn在不同效应室浓度下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效应室浓度TEOAE信号的ApEn在不同频段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效应室浓度丙泊酚麻醉对人TEOAE信号ApEn的影响不明显,其ApEn尚不能作为判断麻醉深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49.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RoP-PLGA-MS)在家兔皮下给药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方法:24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A、B、C3组,分别皮下注射罗哌卡因(RoP)4mg/kg、RoP-PLGA-MS200mg/kg(相当于RoP12mg/kg)和PLGA-MS200mg/kg。以针刺皮肤无反应圈直径(PND)和逃跑运动电刺激阈值(EMT)评价镇痛效果。采用HPLC测定给药后各时间点血浆RoP浓度。结果:A、B组PNDmax为5.28和2.76cm,EMTmax为13.02和11.66s,给药1h后峰值浓度为2.238μg/mL和1.306μg/mL,消除半衰期为2.848h和17.606h,平均滞留时间为4.175h和24.823h。B组镇痛持续时间(34h)较A组(5h)长,C组无镇痛作用。结论:RoP-PLGA-MS局部镇痛持续时间长,扩散范围小,血药浓度稳定且水平低,表明其在体内有明显的缓释作用和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测定罗哌卡因用于妇科术后硬膜外腔镇痛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并观察芬太尼对罗哌卡因EC50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分级Ⅰ~Ⅱ级在硬膜外腔阻滞麻醉下行择期妇科手术的病人65例,随机分为罗哌卡因(R组)和罗哌卡+因芬太尼(RF组)组,分别用罗哌卡因以及罗哌卡因+芬太尼20 ml(2 μg/ml)进行术后硬膜外腔镇痛。罗哌卡因的给药浓度按序贯实验法进行调整。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镇痛效果,按Dixon法计算罗哌卡因的EC50值。结果 R组的罗哌卡因EC50为0.098%;RF组的罗哌卡因EC50为0.069%,RF组较R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 罗哌卡因妇科术后硬膜外腔镇痛的EC50为0.098%。芬太尼可降低罗哌卡因术后镇痛的EC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