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77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73篇
预防医学   46篇
药学   21篇
  2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张明主任认为,在疾病治疗的过程中应当遵循天人相应、四时合参理念,辨病结合辨证,注意扶正结合祛邪。他认为脾胃虚弱、阴津耗伤、肠络瘀阻、毒邪内蕴是大肠癌前病变的病机;而大肠癌的辨病特征多以湿热瘀毒为主,虽病在大肠,但与脾胃肾的虚弱有关,为邪实正虚之病。因此,在大肠癌的中医药治疗中要以六腑以通为用,清热利湿为主,同时把健脾贯穿始终,兼以利胆。肿瘤疾病对患者的心理影响比较大,所以予以药物治疗的同时要重视心理疏导,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相似文献   
52.
浦东新区小学生多动症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童多动症是学龄期儿童常见的行为问题,它具有注意力障碍、活动过度、行为冲动等特点,对儿童时期的正常学习、生活、社会适应及健全人格的形成有严重的影响,且可延续至成年。国内自80年代以后,许多城市和地区对此进行了研究,报道的患病率为2%~8%〔1~4〕。由于研究的地区、角度、方法不同,结果也不尽相同,为此我们对浦东新区大型经济开发区的小学生多动症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期为新区防治小学生多动症的发生,提高小学生的素质提供科学依据。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浦东新区沿江地区和城乡结合部普通小学各1所,1~5年级的全部学生1310人,其…  相似文献   
53.
石杉碱甲治疗阿尔茨海默病SOD、LPO浓度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用石杉碱甲胶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观察其红细胞和血浆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脂质(LPO)浓度变化与药物疗效之关系。方法:门诊患者30例,每日服石杉碱甲胶丸共2月,于疗前、疗后1月、2月分别测定认知功能水平及红细胞和血浆内SOD、LPO浓度。结果:该药有效率达63.33%,能一定程序的改善记忆障碍和痴呆症状,治疗1、2个月后,红细胞和血浆内SOD、LPO浓度都较疗前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4.
目的系统评价中国人群血尿酸水平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关系。方法电子检索Pub 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尿酸与AD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间截至2016年4月。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Meta分析采用Stata11.0软件进行。结果共纳入10篇研究文献,包含AD患者543例,对照组623例。经Meta分析,AD患者尿酸水平低于对照组,WMD=-54.64μmol/L(95%CI:-94.83~-14.43;Z=2.66,P=0.008)。Egger回归显示无发表偏倚,敏感性分析显示结果比较稳健。结论血液中低水平的尿酸可能是中国人群A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未服药双相抑郁(BP)患者执行功能状况,以及伴有焦虑症状对其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将46例BP患者(BP组)分为BP伴焦虑症状亚组(BP-A组:HAMA14分,27例)和不伴焦虑症状亚组(BP-NA组:HAMA≤14分,19例);收集入组者的一般资料,使用Stroop色词测验(CWT)、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估执行功能;结果与46名一般情况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NC组)比较。结果:BP组职业状态与N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24,P=0.032),CWT中正确数和遗漏数、WCST中总应答数和测验完成时间与N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P-A组、BP-NA组和NC组间年龄、婚姻状态、职业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P-A组CWT中遗漏数明显高于NC组(SE=2.547,P=0.033),BPNA组WCST中完成分类数(CC)明显低于NC组,不能维持完整分数(FM)明显高于NC组(P均0.05)。结论:未服药的BP患者执行功能受损,BP-A患者在压力性任务中执行功能表现更差,而BP-NA患者在非压力性任务中执行功能更差。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的抑郁状况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表及流调中心抑郁自评量表(Centre of Epidemiological Studies-Depression scale,CES-D)对132名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心力衰竭患者的抑郁检出率为49.2%,CES-D分为15.96±8.71,均高于我国城市常模(χ~2=14.95,P0.001;t=3.02,P=0.003);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并发高血压及血清25(OH)D浓度50 nmol/L的心力衰竭患者的抑郁发生率均高于未并发COPD、未并发高血压及血清25(OH)D浓度≥50 nmol/L的患者(χ~2=4.78,P=0.029;χ~2=5.92,P=0.015;χ~2=18.69,P0.001);具有抑郁症状心力衰竭患者与不具有抑郁症状的患者相比,其血清25(OH)D浓度偏低(t=-9.53,P0.001),而血清NT-proBNP浓度偏高(t=6.10,P0.001);相关分析显示,心力衰竭患者的抑郁状况与血清25(OH)D浓度呈负向相关(r=-0.31,P=0.014),与血清NT-proBNP浓度正向相关(r=0.29,P=0.006)。结论心力衰竭患者的抑郁发生率较高;心力衰竭患者抑郁的危险因素有:并发高血压、并发COPD、血清25(OH)D浓度降低(50 nmol/L)及血清NT-proBNP浓度升高。  相似文献   
57.
目的:研究氯丙嗪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血脂和体质量的影响。方法:19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氯丙嗪组与利培酮组,随访1年,采集患者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和体质量的数据。结果:氯丙嗪组和利培酮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体质量指数在治疗后均显著升高;以氯丙嗪组更显著为高。结论:氯丙嗪与利培酮对血糖、血脂和体质量的影响不同,但都可使之升高。  相似文献   
58.
【目的】调查上海市浦东新区产后2年内妇女的避孕方法使用现况和相关保健服务利用情况。【方法】2021年6—11月,对陪同婴幼儿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儿童系统保健的产后2年内不同时期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s回归分析等方法。【结果】调查的1 946位产后妇女中,有1 934位属于已婚或未婚同居,其中1 430位已恢复性生活。产后4、6、12、18和24个月妇女的避孕普及率分别为92.34%(193/209)、92.16%(235/255)、87.31%(282/323)、91.95%(297/323)和90.00%(288/320);现代避孕方法使用率分别为87.08%(182/209)、87.06%(222/255)、82.04%(265/323)、83.09%(271/323)和85.31%(273/320);未满足的避孕需求率分别为7.66%(16/209)、7.84%(20/255)、11.46%(37/323)、6.81%(22/323)和10.00%(32/320);产后6、12、18和24个月妇女的长效可逆避孕方法使用率...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舒肝解郁胶囊联合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患者。对照组采用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舒肝解郁胶囊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对比两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54%明显高于对照组74.19%(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明显降低,观察组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明显降低,观察组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降低,观察组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和观察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肝解郁胶囊联合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理想,可显著改善患者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索抑郁障碍对儿童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先填写量表和再进行访谈的二阶段调查法。第一阶段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上海市浦东新区的7所小学中3~5年级的共3 685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全部学生需填写儿童流调用抑郁评定量表(CES-DC)、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一般情况调查表,完成有效问卷的学生共有3 628名。第二阶段对CES-DC量表总分≥20分(判断有抑郁症状)的学生应用学龄期儿童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问卷目前版进行一对一面谈,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第四版手册(DSM-IV)为金标准做出诊断。共有55例符合DSM-IV“抑郁障碍”诊断的儿童作为抑郁障碍组与对照组(54例正常儿童)进行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的比较研究。结果 抑郁障碍组儿童的生活质量量表总分及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亲子关系、自我概念、躯体感觉、负性情绪、作业态度、生活便利性、活动机会性、运动能力、自我满意度因子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抑郁总分与生活质量总分呈负相关(r=-0.303,P=0.026)。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儿童生活质量的因子按重要性依次为:抑郁总分、母亲文化程度、家庭氛围、居住条件、与父亲关系、与母亲关系、父亲文化程度、健康状况、性别。结论 抑郁障碍儿童的生活质量较差,需引起多方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