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1.
脑梗死急性期C反应蛋白水平与神经功能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观察脑梗死急性期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与神经功能损害程度之间的关系,探讨CRP是否能作为判断神经功能受损的评估依据。方法:对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2003-10/2004-07收治的66例脑梗死患者在急性期进行CRP水平的检测,所有患者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梗死患者临床功能缺损程度简易标准(中国中风评分量表)进行评分,根据神经功能损害程度将其分为4组(以统计学聚类法分组),第1组0~5分,第2组6~lO分,第3组11~20分,第4组20分以上,并进行统计学分类处理。结果:第1组CRP的质量浓度为(8.03&;#177;0.18)mg/L,第2组为(13.00&;#177;6.07)mg/L,第3组为(38.75&;#177;37.78)mg/L,第4组为(71.77&;#177;37.96)mg/L。第1,2组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P&;lt;0.05),第1组与第3,4组差异存在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1),第2,4组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P&;lt;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CRP越高,提示病情越重,CRP水平随着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有增高的趋势。CRP可作为判断神经功能受损程度的评估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垂体瘤属颅内常见肿瘤,可归于祖国医学"脑瘤"范畴,西医治疗手段及疗效均很有限。张秋娟教授从事垂体瘤医、教、研多年,学验颇丰,执简驭繁地将垂体瘤纷繁复杂的中医病因病机概括为"痰瘀互结",并采用"化痰祛瘀"为治疗大法,临床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便秘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72例中晚期帕金森病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均给予帕金森病基础治疗措施,对照组加服麻仁软胶囊,治疗组加用针灸疗法。两组疗程均为28天,观察临床疗效,比较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第Ⅱ及第Ⅲ部分评分、便秘症状积分、用药依从性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4.4%,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便秘症状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便秘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UPDRS第Ⅱ部分评分较治疗前减少(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UPDRS中第Ⅱ部分评分少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用药依从性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用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便秘疗效满意,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便秘症状,改善日常生活活动情况,提高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陆征宇  汪涛  赵虹 《辽宁中医杂志》2010,(11):2164-2166
目的:观察平颤解郁方治疗肝肾阴虚型帕金森病伴发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肝肾阴虚型帕金森病伴发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根据国际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用药原则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平颤解郁方,连续服用9个月,试验终点时间为9个月。在治疗前、入组后每隔3个月及试验终点时间分别进行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Hamilton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UPDRS总分及ADL评分均呈上升趋势,与本组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评分上升缓慢,试验终点时,治疗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均有下降趋势,与本组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同期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平颤解郁方能有效改善肝肾阴虚型帕金森病伴发抑郁障碍患者的运动功能、抑郁等症状,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5.
观察中风解毒方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MCA)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模型。设阴性对照组,中风解毒方低、中、高剂量组和补阳还五汤阳性对照组;观察各组大鼠大脑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结果:中风解毒方能缩小梗死面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补阳还五汤作用相似。提示中风解毒方能减轻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损伤,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对高葡萄糖条件下与内皮细胞(以下简称EC)共培养的雪旺细胞(以下简称SC)凋亡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SC与EC的共培养模型,根据存活率(形态学和MTT)筛选药物最有效作用浓度。将细胞分为正常共培养SC组、高糖共培养SC组、高糖黄芪组、高糖丹参组、高糖山药组、高糖复方组,通过凋亡率(流式细胞仪)和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Casepase-3的mRNA(Realtime PCR)和蛋白(Western Blot)的表达观察细胞凋亡。结果:与正常共培养组相比高糖共培养组SC凋亡率明显增高、Bcl-2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Casepase-3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加中药干预后SC凋亡率都明显降低,Bcl-2mRNA和蛋白表达量都明显增加,除高糖山药组Casepase-3mRNA减少和高糖丹参组Casepase-3蛋白减少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Casepase-3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减少。中药干预组之间比较,高糖复方组作用最显著。中药干预组与正常组相比,SC凋亡率无明显增高,Bcl-2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Casepase-3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结论:中药对高糖环境下与内皮细胞共培养的雪旺细胞的凋亡有保护作用,不同中药作用效果不同,复方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病(DPN)大鼠坐骨神经NGF的动态表达以及胰岛素和人神经生长因子(hNGF)的干预作用。方法以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通过RT-PCR和免疫组化技术,观察造模后4和8周大鼠坐骨神经N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观察DPN4周时用胰岛素或hNGF干预4周后坐骨神经N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NGF mRNA表达在DPN4周无明显改变,8周时明显减少;NGF蛋白表达在DPN4周和8周均减少。hNGF干预能增加DPN大鼠坐骨神经NGF mRNA和蛋白表达,胰岛素则无明显调节作用。结论DPN大鼠坐骨神经NGF表达减少,外源性NGF可弥补这种缺陷。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脑内微小病变为脑梗死治未病的客观依据,研究中药干预脑内微小病变,进而预防脑梗死发病的效果,同时观察中药对脑梗死相关危险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前瞻性试验方法,将300例经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为脑内多发微小病变者随机分为中药组、阿司匹林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100例;中药组予桂枝茯苓丸加地龙粉剂,阿司匹林组予阿司匹林,治疗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服药时间不少于6个月;阴性对照组不使用相关治疗药物。定期随访各组脑内微小病变、相关危险因子变化情况,以及脑梗死发病情况。结果中药组入组时与入组6个月时组内比较,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司匹林组、阴性对照组入组时与入组6个月时组内比较,收缩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6个月时组间比较,中药组与阿司匹林组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与阴性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阿司匹林组、阴性对照组脑内微小病变总有效率分别为64.56%、48.19%、42.86%;组间脑内微小病变疗效比较,中药组与阿司匹林组、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截至随访结束,中药组、阿司匹林组、阴性对照组脑梗死发病分别为2例、6例和9例;中药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脑梗死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茯苓丸加地龙可以治疗脑内微小病变,减少微小病变的数量,预防脑梗死发生,并可有效干预血管性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评价中西医结合综合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预后。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5家医院295例急性脑梗死(发病时间>6 h)病例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予西医规范化的基础治疗与康复锻炼;综合治疗组在西医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早期介入中药、针刺、推拿等为一体的传统中医综合治疗方法。两组疗程均为21 d。评价治疗后第21、90、180天时改良Rankin(MRS)量表评分,独立生活能力量表BI指数及第7、14、21天时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变化。结果: 综合治疗组在随访第180天时MRS评分≤2分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治疗组在干预后第21天的BI评分≥85的比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90天、第180天的BI评分≥85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干预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综合治疗组的NIHSS评分实测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可以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补肾填精方治疗髓海不足型帕金森病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PD-MC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3例髓海不足型PD-MCI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51例)和中西医组(52例)。西药组根据国际帕金森病治疗指南进行治疗,中西医组在西药组基础上加用补肾填精方,连续服用48周。在治疗前及治疗24、48周分别进行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记录治疗前后左旋多巴每日用量。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西药组治疗48周UPDRS评分增加(P0.01);西药组治疗24、48周MoCA评分、MMSE评分降低(P0.05,P0.01);两组治疗48周左旋多巴每日用量均增加(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西药组同期比较,治疗48周中西医组UPDRS总分及ADL评分显著降低(P0.05,P0.01),MoCA及MMSE评分升高(P0.01)。结论在西医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肾填精方治疗能有效改善髓海不足型PD-MCI患者的运动症状、认知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