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基于Rho/ROCK通路观察盐酸小檗碱干预心肌肥厚作用机制。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较低剂量组、较高剂量组各10只,模型组、较低剂量组、较高剂量组大鼠建立心肌肥厚模型,建模成功后分别给予较低剂量组、较高剂量组5 mg/kg、10 mg/kg盐酸小檗碱灌胃,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连续干预2周后观察大鼠变化。每只大鼠在基线、建模后以及灌胃2周后采集左室短轴二维超声图像,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形态及心肌间质纤维化改变,并检测组织中Rho/ROCK信号通路因子表达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心肌肥厚大鼠舒张末期心室间隔(IVS)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值显著升高,使用较高剂量盐酸小檗碱干预后大鼠IVS、LVPW值降低(P<0.05)。病理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心肌改变主要为心肌细胞增大、炎细胞浸润、心肌间质纤维化;在较低剂量组和较高剂量组中上述心肌病理改变可减轻。对于正常对照组,其余三组大鼠心肌Rho A、ROCK、TGF-β1表达量显著升高,P-PTEN表达量显著降低;与模型组相比,较低剂量组和较高剂量组Rho A、ROCK以及T...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患者检测甲状腺激素的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与糖尿病类型、病情及病程的关系。方法选择糖尿病患者197例和健康体检者40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甲状腺激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总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甲状腺激素rT3含量,观察糖尿病不同类型、病情、病程分组中T3、T4、FT3、FT4,TSHr、T3含量变化特点。结果 1型和2型糖尿病组T3、FT3、FT4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rT3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1型糖尿病组T3、FT3、FT4低于2型糖尿病组(P<0.05),而rT3高于2型糖尿病组(P>0.05)。7%≤糖化血红蛋白(HbA1c)<10%、10%≤HbA1c<13%、HbA1c≥13%3组的T3、FT3和TSH低于HbA1c<7%组(P<0.05或P<0.01)。随着病程延长,T3、FT3呈降低趋势(P<0.05或P<0.01),rT3呈现升高趋势(P<0.05或P<0.01)。结论甲状腺激素水平对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的评估、病情估计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蒋锐明  魏锐文  范敏  袁洛花 《四川医学》2011,32(8):1236-1237
目的对比鼻内镜下上颌窦开放术及鼻内镜下上颌窦开放+下鼻道开窗术治疗非侵袭性上颌窦炎的效果。方法对2001年1月~2009年8月本院39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患者,按不同术式进行分组,E组18例,采用鼻内镜下上颌窦开放术;(E+W)组21例,采用鼻内镜下上颌窦开放术联合下鼻道开窗术,术后常规换药、1%H202冲洗。结果随访6个月~4年,E组治愈12例,好转2例,复发4例;(E+W)组治愈17例,好转4例,无复发患者。其中E组复发者经再次经鼻内镜手术+下鼻道开窗术清除病变组织,反复换药及冲洗术腔后治愈。结论两种术式均具有较高的治愈率,但鼻内镜下上颌窦开放+下鼻道开窗术能更好的暴露术腔,有利于完全清除病变组织,避免复发。  相似文献   
4.
石建宏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2):3380-3383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手术的难度和相应的处理对策。方法:对2002~2009年实施有完整的临床随访资料的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手术21例进行分析。将翻修手术大体分为显露并取出原假体、植入骨床准备、新假体植入三大步骤,记录术中不同处理步骤的手术时间和手术总输血量。结果:随访1~5年,按照Harris评分标准,术前平均评(34.5±8.22)分,术后平均(83.6±9.43)分,优8例,良10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85.72%。除外术前麻醉时间和切口关闭时间,人工髋关节翻修手术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12分钟,其中原假体取出的平均耗时为46分钟,占总时间的41%;植入骨床准备的平均耗时为39分钟,占总时间的35%;而新假体植入的平均耗时为27分钟,占总时间的24%。手术输血平均为495mL。结论:原假体取出耗时最多,特别对于骨水泥型假体其股骨侧髓腔内残留骨水泥的去除往往是手术最困难的环节之一。而骨缺损的修复和处理是手术中面临的难点,髋臼侧骨缺损的处理是重要的手术环节。当上述处理完善时,新假体的植入则相对便捷。  相似文献   
5.
汪亮  何莉  赵承鹏  沈诗怡 《重庆医学》2015,(8):1077-1079
目的:比较实时胶囊内镜(VCE)与Rockall和Blatchford评分系统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UGIB)风险分层的准确性。方法将24例急诊室AUGIB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VCE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 Rockall和Blatchford评分,并随后行24 h内急诊胃镜(EGD)检查。对照组根据临床评分决定检查时机,VCE组则依 VCE检查结果而定。根据Rockall和Blatchford评分,将24例患者分为高危、低危人群,并与 VCE结果比较。结果24例中13例具有EGD高危特征,中位Rockall和Blatchford评分分别为3、13分;另11例无EGD高危特征,中位Rockall及Blatchford评分分别为2、11分。组间Rockall评分(95% CI:2.2~0.3;P=0.12)及Blatchford评分(95% CI:5.2~1.4;P=0.2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显示,12例中9例VCE检查呈阳性,且得到后续 EGD检查证实;12例中3例 VCE阴性患者亦无 EGD高危特征。VCE与EGD检查结果一致(P=1.00)。结论 Rockall和Blatchford评分与EGD相关性差,VCE成为更好的风险分层工具。  相似文献   
6.
黄远航  唐建建  樊庚  苑玉清 《四川医学》2010,31(10):1522-1524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31例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对患者资料和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患者平均血肿清除率92%,术后再出血9.68%(3/31)。病死率6.45%(2/31)。术后6个月GOS评分5分7例(22.6%),4分15例(48.4%),3分6例(19.4%),2分3例(9.7%)。结论小骨窗开颅术能够有效的清除血肿,改善预后,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很好的手术选择。  相似文献   
7.
谢志进  王彦川  胡云洲  余强  孙伟 《四川医学》2011,32(10):1612-1614
目的探讨可吸收棒髓内固定治疗短管状骨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 2005年5月~2010年6月应用可吸收棒髓内固定治疗33例(38处)短管状骨骨折,术后辅以石膏托外固定3~6周。结果 31例(36处)得到随访,时间6~27个月。骨折在术后3~6个月临床愈合,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关节活动良好。结论可吸收棒髓内固定用于短管状骨骨折治疗,手术简便,固定可靠,同时可以免去二次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心肺复苏急救效能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CPR急救效能影响因素。方法应用SPSS11.0软件对经过CPR急救的386例CA病例生存入院、ROSC的影响因素进行组间两两χ2检验分析。结果 〈5min CPR组分别与目击者急救组、〈5min除颤组及VF组转复成功、≤10min应用肾上腺素累计≤4mg,P均〈0.05或〈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气管插管运用组χ2=4.540.05〉P〉0.01;〉10min CPR无生存入院、〉5min除颤无转复成功。结论院前院内CPR急救效能影响因素:目击者及时反应、首次CPR时机、除颤时机与除颤心律表现、气管插管、肾上腺素累计用药。生存入院随首次CPR和除颤时机的延长呈下降负相关线性回归趋势;与目击者急救和VF呈正相关线性回归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成都地区过敏性鼻炎(AR)患者血清中的过敏原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过敏性鼻炎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过敏性鼻炎患者88例及同期就诊的非过敏性鼻炎患者30例,采用酶免疫斑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吸入性和食入性过敏原共20项。结果吸入性过敏原前3位为:屋尘螨/粉尘螨组合(65.9%)、屋尘(43.2%)狗上皮(9.1%);食入性过敏原前3位为:虾和海鱼组合(13.6%)、艾蒿(11.4%)、黄豆(10.2%)。30例阴性对照仅有1例检测出阳性过敏原为虾和海鱼。结论屋尘螨/粉尘螨和虾/海鱼分别是导致成都地区AR最主要的吸入性和食入性过敏原,有意识地避免接触这些过敏原及进行特异性的免疫治疗对防治过敏性鼻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柯华 《华西医学》2011,(12):1825-1827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的气道高反应性和肺通气功能情况,并探讨其易感因素,为肺癌患者肺通气功能的临床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4月2011年4月收治的40例肺癌患者(A组)进行术前肺功能检测及气管激发试验,选取同期的健康体检者40例做对照组(B组),并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肺癌患者的气道高反应性的易感因素。结果①A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最高呼气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以及最大呼气中期流量均小于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②A组的FEV1估计异常人数和PEF估计异常人数均多于B组(P〈0.05);③A组组胺气道激发试验阳性者多于B组(χ2=5.000,P=0.025),且A组PD20FEV1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69±0.82)、(8.32±1.43)μmol/L;t=13.930,P=0.000];④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A组患者的气道高反应性的因素为年龄、分型、TNM分期、病史、吸烟。结论肺癌气道反应性增高,且肺功能下降,由于肺癌气道高反应性的易感因素较多,因此需对合并因素较多者进行及时的预防,防止由于气道阻力增加和气道狭窄引起的胸闷、咳嗽、喘息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