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59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2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电针不同穴组治疗功能性便秘(FC)大鼠的作用机理。方法 FC动物模型采用0 ℃ 0.9%氯化钠溶液对SD大鼠灌胃复制,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1组(EAⅠ组)、电针2组(EAⅡ组)和电针3组(EAⅢ组),正常组采用SD大鼠。EAⅠ组取天枢、大肠俞(双侧)、EAⅡ组取曲池、上巨虚(双侧)、EAⅢ组取天枢、大肠俞、曲池、上巨虚(单侧)进行电针治疗。观测粪便性状和肠道炭末推进率评定大鼠肠动力,透射电镜检测大鼠结肠黏膜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结肠AQP3、AQP8蛋白表达,qPCR检测大鼠结肠AQP3、AQP8 mRNA表达。结果 EAⅡ组大鼠24 h粪便粒数、24 h粪便含水量和肠道炭末推进率均显著增加,首次黑便时间显著减少(P<0.05),结肠黏膜超微结构经EAⅡ干预后显著改善,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AQP3、AQP8蛋白和AQP3、AQP8 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经EAⅡ干预后表达显著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刺激曲池、上巨虚可能通过降低FC大鼠结肠黏膜AQP3、AQP8蛋白和AQP3、AQP8 mRNA表达,减少结肠水分重吸收,增加结肠粪便含水量,调节水分转运,改善结肠黏膜超微结构,增强肠动力,起到改善便秘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心功能、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血清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48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多巴酚丁胺组和左西孟旦联合多巴酚丁胺组(联合治疗组),均以2周为一疗程;一疗程后,评估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血浆NT-proBNP、血清炎性指标的具体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多巴酚丁胺组(83.78%比68.92%,P=0.033)。治疗后,与多巴酚丁胺组比较,联合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46.69±6.61)%比(50.41±6.37)%]显著提高,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199.37±54.37)ml比(181.47±52.02)ml]、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128.04±42.65)ml比(109.57±41.58)ml]显著减小(P<0.05或<0.01);血浆NT-proBNP[(5.78±2.37)ng/ml比(4.82±1.96)ng/ml]、血清白介素(IL)-6[(21.39±4.58)ng/L比(18.45±4.73)ng/L]、高敏C反应蛋白(hsCRP)[(4.16±2.17)ng/L比(3.12±1.96)ng/L]、同型半胱氨酸(Hcy)[(16.09±6.34)μmol/L比(14.01±5.96)μmol/L]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左西孟旦联合多巴酚丁胺应用于急性心衰的治疗,较单用多巴酚丁胺更能提高疗效,并更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炎性反应,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搜集全部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西安市胸科医院确诊的结核病住院患者546例作为研究对象,评价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探针熔解曲线法(简称“熔解曲线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TB)耐药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收集患者痰标本,每份标本量均不少于2ml。经菌种鉴定,最终纳入531例(株)为研究对象。每例患者采用同一标本进行BACTEC MGIT 960液体培养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MGIT 960药敏试验”)和熔解曲线法耐药基因检测,对MGIT 960药敏试验和熔解曲线法检测利福平、异烟肼耐药性结果不一致者采用基因芯片法耐药基因检测对熔解曲线法结果进行验证。以MGIT 960药敏试验检测结果为参考标准,熔解曲线法检测肺结核患者痰标本MTB对链霉素耐药性的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和Kappa值分别为86.67% (39/45)、99.38% (483/486)、98.31% (522/531)和0.887;检测肺结核患者痰标本MTB对异烟肼耐药性的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和Kappa值分别为69.23% (54/78)、98.68% (447/453)、94.35% (501/531)和0.751;检测肺结核患者痰标本MTB对利福平耐药性的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和Kappa值分别为87.50% (42/48)、96.89% (468/483)、96.05% (510/531)和0.778;检测肺结核患者痰标本MTB对乙胺丁醇耐药性的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和Kappa值分别为50.00% (9/18)、98.83% (507/513)、97.18% (516/531)和0.531。在熔解曲线法检测结果为耐药而MGIT 960药敏试验为敏感的30例患者中,熔解曲线法检测结果显示:对异烟肼耐药的6例均为katG 315位密码子突变;对利福平耐药的15例中,ropB 507-512、ropB 521-528、 ropB 529-533位密码子突变分别为3例、3例、9例;对链霉素耐药的3例均为rrs 513-517位点突变;对乙胺丁醇耐药的6例均为embB 306位密码子突变。基因芯片法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对异烟肼耐药的6例中katG 315 (AGC→ACC)突变和katG 315 (AGC→AAC)突变各3例;对利福平耐药的15例中,ropB基因511位CTG→CCG突变、526位CAC→TAC突变和531位TCG→TGG突变各3例、3例、9例,与熔解曲线法检测结果一致。可见,荧光PCR探针熔解曲线法对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耐药性突变位点检测具有较好的检测效能,可用于临床上对一线抗结核药品耐药情况的快速筛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在慢性结核性脓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搜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西安市胸科医院胸外科治疗的82例慢性结核性脓胸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病变部位等临床资料,并根据患者施行的手术方式分为VATS组(42例)和开胸手术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拔管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肺功能恢复状况[主要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用力肺活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肺总量(total lung capacity,TLC)],随访2年后的复发情况。结果 VATS组的术中出血量[(284.70±40.47)ml]、术后引流量[(687.40±78.58)ml],均明显低于开胸手术组[分别为(309.90±58.82)ml和(748.00±65.22)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7和3.79,P值分别为0.03和0.00);VATS组和开胸手术组的手术时间[(130.54±14.95)min vs (135.30±13.09)min]、住院时间[(12.30±2.54)d vs (11.70±2.06)d] 及拔管时间[(6.80±1.32)d vs (6.56±1.03)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3、1.17、0.92,P值分别为0.13、0.25、0.36)。VATS组术后肺功能指标中FVC[(3.41±0.64)L]、FEV1[(3.45±0.56)L]、TLC[(5.82±0.87)L]与开胸手术组比较[分别为(3.26±0.89)L、(3.34±0.73)L、(5.78±0.35)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79、0.50、0.26,P值分别为0.43、0.60、0.81)。VATS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9%(5/42),明显低于开胸手术组的30.0%(1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P<0.05)。随访2年后,开胸手术组复发率为5.0%(2/40),VATS组无复发,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5,P=0.14)。结论 对慢性结核性脓胸患者实施VATS,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基莲心碱(Neferine,Nef)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大鼠脑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模型.造模后对大鼠神经功能进行评分;HE检测病理损伤;检测血清MDA、SOD和LDH含量;TUNEL检测脑细胞凋亡;RT-PCR检测Caspase-3、-9 mRNA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脑组织ICAM-1表达;ELISA检测IL-6、IL-18和IL-1β的含量;蛋白印迹检测TLR4、NF-κB P65(核)和MIP-2表达.结果甲基莲心碱能有效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P<0.01),减少造模诱导的脑组织病理损伤;减少MDA和LDH含量(P<0.01),增加SOD活性(P<0.01);减少脑组织细胞凋亡率(P<0.01),下调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9 mRNA表达水平(P<0.01);降低促炎因子(ICAM-1)、炎性因子(IL-6,IL-18,IL-1β)和炎性蛋白(TLR4,NF-κB P65,MIP-2)在脑组织中的表达水平(P<0.01).结论甲基莲心碱能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起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减少凋亡及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沉默信号调节器1(SIRT1)/叉头转录因子(FOXO1)信号通路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调控作用。方法 24只清洁级C57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SIRT1FOXO1信号通路抑制组(实验组),每组8只小鼠。I/R组与实验组采用夹闭、开放双侧颈总动脉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模型,同时实验组给予EX527(SIRT1抑制剂)腹腔注射,I/R组和假手术组腹腔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比较三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组织含水量、感觉功能和行走协调能力评分,血浆中白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IL-1β)、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SIRT1、FOXO1、NF-E2相关因子2(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蛋白表达量,B淋巴细胞瘤-2(Bcl-2)、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CL-2关联蛋白X(Bax)和半胱氨酸蛋白酶-9(Caspase-9) mRNA表达,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I/R组经功能缺损评分、行走协调能力评分和感觉功能、脑组织含水量、炎症因子水平、FOXO1蛋白表达、BAX、Caspase-3和Caspase-9 mRNA表达以及氧化应激指标NO和MDA含量均显著增加(P <0. 05),Nrf2、SIRT1和HO-1蛋白表达、Bcl-2 mRNA表达以及SOD和GSH含量均显著降低(P <0. 05);与I/R组相比,实验组所有指标变化更显著。结论 抑制SIRT1/FOXO1信号通路后,脑缺血/灌注小鼠神经功能降低,脑损伤程度均加重,由此推测SIRT1/FOXO1信号通路的激活与抑制脑缺血/灌注后的炎症反应、减轻氧化应激作用以及减缓细胞凋亡进程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欣母沛、缩宫素联合马来酸麦角新碱预防二次剖宫产术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将72例二次剖宫产产妇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欣母沛、缩宫素联合马来酸麦角新碱治疗)与对照组(缩宫素治疗),各36例。比较两组的预防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术后2、24 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子宫复旧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4 h,两组的Hb、HCT、Ca2+、FIB、D-D水平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欣母沛、缩宫素联合马来酸麦角新碱可有效预防二次剖宫产术后出血,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氨氯地平联合坎地沙坦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采用氨氯地平联合坎地沙坦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舒张压、收缩压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TC、TG、LDL-C、HDL-C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心率慢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T-ProBNP、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以及PV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氨氯地平联合坎地沙坦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血脂水平以及心室重构,有利于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微生物检验在肺曲霉菌感染临床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7年8月至2019年9月接收的75例肺曲霉菌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GM试验、G试验及痰培养三种方法予以微生物检验,比较三种检测方法及联合检验对肺曲霉菌的阳性检出率。同时,比较寄生型和侵袭型肺曲霉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GM试验对寄生型、侵袭型肺曲霉菌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G试验和痰培养(P<0.05);三项联合检验对寄生型肺曲霉菌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三项单独检验(P<0.05);三项联合检验对侵袭型肺曲霉菌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G试验和痰培养单独检验(P<0.05)。寄生型肺曲霉菌感染患者咯血发生率高于侵袭型肺曲霉菌感染患者,发热、咳嗽、胸闷及肺啰音发生率均低于侵袭型肺曲霉菌感染患者(P<0.05)。寄生型肺曲霉菌感染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治愈率为94.00%;侵袭型肺曲霉菌感染患者以药物治疗为主,治愈率为92.00%。结论微生物检验方法的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肺曲霉菌感染的诊断率,并为寄生型和侵袭型肺曲霉菌感染患者的治疗方法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考虑精神科住院治疗“急慢分治”的前提下,提出适合陕西省的床位配置方案,为陕西省精神卫生资源配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对陕西省所有的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进行问卷调查,掌握精神卫生床位资源现状。结合文献综述获取目前精神科住院的主要病种患病率和急慢性住院治疗的比例、住院日等数据,根据WHO推荐的精神科床位配置计算公式,计算精神科床位需求量,并将其与实际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陕西省精神科实际开放床位数为9584张(2.53张/万人),理论较低配置为7825张(2.06张/万人),其中急性床位3352张,慢性床位4473张;中等配置需16462张(4.34张/万人),其中急性床位11989张,慢性床位4473张;较高配置34156张(9.01张/万人),其中急性床位20747张,慢性床位13409张。结论陕西省精神科开放床位总数达到最低理论配置水平,不同地区间存在明显差异。建议精神科床位资源配置分阶段进行,在满足最低配置的前提下,逐步加强床位建设。根据病情需要,实行急慢分治,合理布局,实现床位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