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2D-TOF MRA和3D-CE MRA在颅内静脉窦显示的方法研究,比较两种扫描方法的优缺点。材料与方法对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随机抽取了共100例行颅内静脉血管成像(同时采用2D-TOF MRA与3D-CE MRA)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综合评价2D-TOF MRA技术与3D-CE MRA技术对颅内静脉窦的显示能力,以便正确的选出一种对颅内静脉窦达到较好的显示效果的方法。选择条件:(1)能较好的显示颅内静脉窦的形态,窦汇区的连接方式。(2)能较好的显示颅内静脉窦病变,体现在颅内病变中的应用价值。(3)考虑病人自身条件和经济条件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扫描方法。结果 2D-TOF MRA能够清楚显示颅内静脉窦50例,显示不清或没有显示为50例;3D-CE MRA能够清楚显示8 4例,显示不清或没有显示为1 6例,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2 6.1 4 2,P=0.001)。2D-TOF MRA诊断颅内静脉窦病变准确率88%(88/100),灵敏度66.7%(16/24),特异度94.7%(72/76),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16/20)、90%(72/80);3D-CE MRA诊断颅内静脉窦病变准确率92%(92/100),灵敏度75%(18/24),特异度97.4%(74/76),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8%(18/22)、92.5%(74/80)。结论 3D-CE MRA在横窦以及乙状窦的显示中优于2D-TOF MRA,同时能明确显示及诊断颅内静脉窦,但是3D-CE MRA使用对比剂,其危险性和费用也同时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和观察组(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收集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视频眼震图仪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的自发性眼震、扫视试验、平滑跟踪试验及位置试验,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TCD)检测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分别采集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和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水平;采用眩晕障碍量表(DHI)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对2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眼震电图显示眼震峰速下降、潜伏期延长、精确度下降、欠冲及过冲发生率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平滑跟踪试验Ⅲ、Ⅳ型异常检出率和位置试验Ⅰ、Ⅱ及Ⅲ型检出率分别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PDGF-BB和NOS水平低于对照组,但TCD各动脉血管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72.50%),差异有统计意义(χ2=5.41,P=0.02).结论 与单纯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方法相比,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可改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眼震异常状态、血清PDGF-BB和NOS水平、TCD指标,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徐奕鹏  侯甜  曲源  张虹  李金贤 《中国康复》2023,38(11):664-669
目的:探讨采用基于行走模式的单关节与双关节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下肢功能其脑部弥散张量成像(DTI)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3月~2022年3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的脑卒中患者84例,按肌群刺激方式随机分为诱发踝、膝双关节活动肌群的双关节组及仅诱发踝关节肌群活动的单关节组,每组42例。双关节组患者接受基于正常行走模式的FES治疗仪的四通道治疗模式,单关节组患者接受同一FES治疗仪的双通道治疗模式共3周。评估2组患者治疗1周、2周及3周后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变化;同时比较2组患者治疗3周后DTI相关指标变化。结果:治疗1周、2周、3周后,2组患者Fugl-Meyer运动评定量表(FMA)、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Berg平衡量表(BB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双关节组患者上述评分高于单关节组(均P<0.05);治疗2周、3周后双关节组患者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高于单关节组患者(均P<0.05);治疗3周后,2组患者各向异性分数比...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38岁。腰骶部及双下肢疼痛1年,加重1个月。查体:患者强迫坐位。腰4~5、腰5骶1椎间隙压痛明显。左侧椎旁叩击痛,双侧髂后上棘压痛明显。双侧膝腱反射、跟腱反射减弱。实验室检查:血沉46mm/h,其余各项常规检查未见异常。有犬羊接触史。X线示腰椎未见异常。CT:右侧腰大肌内见囊性低密度病灶。病灶内见稍高密度分隔,部分分隔可见钙化;腰大肌病变向右侧压迫椎弓致右侧椎弓变薄,部分层面可见骨质破坏。椎管扩大.椎管内可见低密度影;腰3椎体可见多发细小囊状骨质破坏(图1)。诊断:脊柱并肌肉包虫。  相似文献   
5.
曲源  任永芳  陈杰  蒋杰 《磁共振成像》2016,7(5):342-346
目的探讨MR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前列腺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病理证实的36例前列腺增生及24例前列腺癌患者进行多b值DWI,b值分别为0、200、400、600、800、1 000 s/mm2,测量病变区的ADC值,并和正常组10名志愿者进行对照。结果 24例前列腺癌患者ADC值随着b值的升高而下降,而3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ADC值随着b值的升高也呈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对测量结果进行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正常前列腺外周带及中央腺体区在各组b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b值的DWI图像所测得ADC值有助于正常组织、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巴图尔  刘荣 《新疆医学》2009,39(1):68-70
非哺乳期乳头溢液是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主要病因是乳腺导管系统的疾病,目前临床上乳腺导管系统疾病的检查主要依赖于乳腺导管造影。正确认识乳腺导管的X线解剖形态,对乳腺导管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我们对日常工作中乳腺导管造影中导管走形及分布大致正常的94例127支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前列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3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异常、直肠指检或超声异常的疑似前列腺癌患者,术前行DWI检查,对比术后病理结果,分析其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 术后病理检查发现前列腺癌15例,前列腺增生37例,上皮内瘤变1例。在弥散敏感系数(b)...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能谱CT多模态参数联合临床特征参数对胃间质瘤(GST)Ki-67的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2022年4月我院34例GST患者,依照其术后免疫组化Ki-67的百分比将患者进行分组,其中Ki-67≥6%为高表达组(n=15);Ki-67的百分比 < 6% 为低表达组(n=19)。行双源能谱CT扫描,测量及收集70 keV CT值、标准化碘浓度、能谱曲线斜率及临床特征等参数,并对上述数据与GST Ki-67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直径、年龄与GST Ki-67高低表达组具有相关性(P < 0.05)。GST Ki-67低表达组的静脉期、延迟期能谱斜率值组内具有一定差异性(ICC < 0.75),其余各组参数组内差异性较小(ICC > 0.75)。除延迟期能谱斜率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余各组参数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动静脉期70 keV CT值、三期NIC、动脉期能谱斜率与GST的Ki-67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 < 0.05);延迟期70 keV CT值、静脉期能谱曲线斜率与GST的Ki-67表达呈负相关关系(P < 0.05)。动静脉期70 keV CT值、三期NIC、动脉期能谱斜率预测GST的Ki-67表达的效果较好,其中静脉期NIC的AUC值最高为0.984。  结论  三期70 keV CT值、NIC值、动静脉期能谱斜率及直径、年龄在预测GST Ki-67表达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婴幼儿急性肠套叠采用空气灌肠的治疗,解除患儿的痛苦,提高患儿非手术的康复率,减少手术、穿孔及休克的发生.方法:空气灌肠.结果:快速非手术复位治疗急性肠套叠.结论:急性肠套叠非手术复位成功率高,穿孔及休克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
刘焱  刘荣  李辉 《海南医学》2014,25(2):194-197
目的 通过对比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术(CTA)与经导管冠状动脉造影(CAG)的结果,探讨其评估冠脉狭窄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搜集100例患者的320排CTA的完整资料,以冠状动脉造影(CAG)的结果作为金标准进行对比,评价冠状动脉不同节段病变诊断的一致性及对冠脉狭窄程度诊断的差异性.结果 100例患者中冠状动脉直径≥2mm共有1 423个节段,在CTA检查中能够满足诊断要求的共有1 269个节段.320排CTA显示轻度狭窄(管腔内径减少<50%)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1%、84.4%、59.3%、94.4%,中度狭窄组(≥50%)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4%、94.6%、75.2%、84.6%,重度狭窄组(≥75%)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9.7%、83.6%、82.9%、92.8%,与CAG结果对比,320排CTA对轻、中度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的评价均较高.结论 320排冠状动脉成像术是诊断冠心病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对冠脉轻中度狭窄的敏感性高于CAG,对中重度狭窄的特异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