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腹腔镜胃切除治疗胃间质瘤26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切除术治疗胃间质瘤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2003年8月至2007年9月间,26例胃间质瘤病人在腹腔镜下行胃部分切除手术,其中17例行胃楔形切除、6例近端胃切除、3例远端胃切除。结果:无中转开腹,无手术死亡。手术平均出血量15(10~75)ml,平均手术时间(144±74)min,平均切口长度(5.5±1.5)cm,平均术后住院日为(8.3±3.6)d。手术并发症发生率7.69%(2/26),其中1例肺感染、1例切口感染。病理结果:极低度风险8例、低度风险12例、中度风险4例、高度风险2例。随访3~48个月,2例病人出现肝转移、现带瘤生存,其余无瘤生存,目前总生存率100%,复发率7.69%(2/26),3年无瘤生存率96.0%。结论:腹腔镜下胃切除术治疗胃间质瘤是安全、可行的,手术近期疗效令人满意,远期结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使用风险评估模型在神经外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2610例神经外科患者,患者均接受风险评估模型来评估VTE风险等级,神经外科VTE发生率以及Caprini评分,VTE与非VTE患者VTE风险分级比较。结果所有入选患者出现VTE患者16例(0.61%),未出现VTE发生2594例(99.39%),分别纳入VTE组与非VTE组,两组Caprini评分分别为8.64±0.34分和5.64±0.1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TE组与非VTE组患者VTE风险分级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高危以及极高危风险患者均占比较高。结论神经外科患者存在高危VTE发生风险,风险评估模型用于预测神经外科VTE发生风险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降低VTE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国内多中心十二指肠胃肠间质瘤(GIST)临床数据,了解十二指肠GIST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外科治疗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9月至2016年1月国内13家医疗中心接受根治性切除的十二指肠GIST病人的临床病理学资料,主要包括十二指肠GI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术前术后治疗、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效果。结果共纳入十二指肠GIST病人279例。男性149例(53.4%),女性130例(46.6%)。发病部位以十二指肠D2段最常见,共129例(46.2%),肿瘤大小为4.0(2.5~6.0)cm。根据改良NIH分级标准,极低危病人46例(16.5%),低危病人90例(32.2%),中、高危病人113例(40.5%),此外有30例(10.8%)病人接受了术前伊马替尼治疗,未进行术后危险度分级。行局限性切除术的病人共232例(83.2%),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者共47例(16.8%);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0.1%(56/279)。行传统开放手术者144例(51.6%),行腹腔镜手术者135例(48.4%)。行局限性切除术病人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行胰十二指肠切除病人。与行局限性切除术病人相比,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肿瘤直径较大(Z=-3.229,P=0.001),且中、高危病人比例较高。279例病人中,253例病人成功获得随访,随访率90.7%。随访时间33.2(1~180)个月。所有病人5年总存活率为85.0%。两组病人的5年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6.3%vs.84.6%,P=0.548)。结论十二指肠GIST主要位于十二指肠D2段,手术方式以局限性切除术为主,局限性切除术在短期疗效方面优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长期疗效两者相当。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anti-Foxp3dsFv-IL-6融合蛋白干预Treg/Th17失衡从而抑制结肠癌细胞分化的效果。方法清洁级雌性BALB/c小鼠分为3组,每组12只。均于小鼠后背皮下接种结肠癌细胞株CT26。1周后A组小鼠给予注射anti-Foxp3ds Fv-IL-6融合蛋白,B组小鼠给予注射PBS,C组小鼠不做处理。检测各组小鼠在接种结肠癌细胞株CT26初期、注射anti-Foxp3ds Fv-IL-6融合蛋白或PBS时、注射后1周3个时间点体内Treg/Th17的状态;并观察各组小鼠的生存期。结果 A组小鼠给予注射anti-Foxp3ds Fv-IL-6融合蛋白后,Treg下降而Th17上升,Treg/Th17比值降低(由3.77降至0.92);而B组小鼠和C组小鼠的Treg/Th17比值升高(分别由3.69升至3.96、由3.80升至3.88)。A组、B组和C组小鼠的存活时间分别为(24.9±2.7)d、(16.4±1.8)d、(16.8±1.5)d。单向方差分析提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SD检验提示A组与B组、A组与C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ti-Foxp3ds Fv-IL-6融合蛋白通过干预Treg/Th17失衡进而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手术中用Veress针经脐孔基底垂直穿刺气腹是否比经脐缘穿刺气腹更为容易操作成功和安全。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间选取360例确定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按手术时间先后排序,排在奇数位的分入A组,排在偶数位的分入B组,每组各180例;A组患者行经脐孔基底垂直穿刺气腹,B组患者行经脐缘穿刺气腹;由36位腹腔镜手术初学者进行穿刺气腹操作,其中每位初学者按手术先后顺序交替穿刺A组与B组患者各5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穿刺次数、成功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率。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病因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843、0.526、0.149、0.414)。两组患者的总穿刺成功率、1次穿刺次数成功率、穿刺相关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64、12.085、4.595,P=0.011、0.001、0.032)。A组的总穿刺成功率及1次穿刺次数成功率高于B组,A组的穿刺相关并发症少于B组,在体重指数高于25kg/m2的患者中尤为显著。结论用Veress针经脐孔基底垂直穿刺气腹比经脐缘穿刺气腹更为容易操作成功和安全,特别是对肥胖患者,是刚开展腹腔镜手术医生的理想穿刺气腹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少见疝发生的原因、预防和诊治。方法对我科1999年7月至2012年12月发生的10例围手术期少见疝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主操作孔疝,2例乙状结肠造口旁沟疝,1例盆底腹膜裂孔疝,1例脐外侧襞裂孔疝,患者均需行急诊手术,有2例发生小肠坏死需行肠管部分切除术,1例出现切口感染。结论主操作孔、盆底腹膜裂孔、脐外侧襞裂孔和左结肠旁沟间隙是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后留下的人为缺损,可能发生腹壁疝或腹内疝,一旦发生应尽早手术以避免肠坏死的吧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腹腔镜辅助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术在低位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8月64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术式不同分为TaTME组和ISR组,TaTME组患者行腹腔镜辅助TaTME术治疗,ISR组患者行腹腔镜辅助括约肌间切除(ISR)术治疗。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并发症情况等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术中术后指标和肛门失禁评分等计量资料采用( ±s)描述,独立样本t检验;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组间行log-rank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TaTME组患者在初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显著低于ISR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8, P=0.13);TaTME组患者术后1、3个月Wexner评分显著低于ISR组(P<0.05);TaTME组1年生存率、无病生存率与ISR组无差异(Log-Rank χ2=0.54、1.32, P均>0.05)。 结论腹腔镜辅助TaTME术在低位直肠癌患者中效果显著,患者恢复快,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CA72-4、CEA及CA19-9水平与胃癌患者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3月收治的86例胃癌患者,56例胃良性肿瘤患者,60例普通胃病患者,比较三组患者CA72-4、CA19-9和CEA水平;CA72-4、CA19-9和CEA单项检测及联合检测胃癌患者的阳性率;CA72-4、CA19-9和CEA水平与胃癌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患者血清CA72-4、CA19-9和CEA水平均高于胃良性肿瘤组患者(P<0.05),胃癌良性组患者均高于对照组(P<0.05);三种胃癌肿瘤标志物中CA72-4诊断胃癌的阳性率最高,肿瘤3项标志物的阳性检测率要显著高于单项CA72-4、CA19-9、CEA的阳性检出率(P<0.05);肿瘤越大、TNM分期越高,CA72-4、CA19-9和CEA水平越高。结论:采用CA72-4、CA19-9和CEA联合检测是诊断胃癌比较理想的组合。CA72-4、CA19-9和CEA水平的变化可以反应胃癌患者的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Miles术后肠造口相关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腹腔镜Miles术后肠造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病率及原因。方法对121例行腹腔镜Miles术患者进行随访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1例患者都在腹腔镜下完成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的分离,无中转开腹,行经腹膜内腹直肌型肠造口(A组)43例,经腹膜外隧道及腹直肌型肠造口(B组)78例,应用吻合器实施乙状结肠皮肤吻合造口115例,无手术死亡。112例(92.6%,112/121)患者术后随访3-90个月,中位随访期33个月,9例失访。术后造口相关并发症总的发生率为16.1%(18/112),两组术后造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A组为37.8%,B组为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造口相关并发症低于A组。结论腹腔镜Miles术后肠造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病率与造口的方式有关,经腹膜外隧道的结肠造口是理想的造口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下段直肠癌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间收治的48例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患者临床资料(A组),并与同期186例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进行对比分析(B组)。结果 两组病人之间年龄、性别比例、肿瘤最大横径、术中出血量、收获淋巴结个数、术后并发症、术前Wexner评分、术前肛门最大收缩压、术后Wexner评分、术后肛门最大收缩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之间肿瘤下缘至齿线距离、体质指数、手术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组内,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之间年龄、肿瘤最大横径、新辅助放化疗比例、术中出血量、收获淋巴结、术后并发症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肿瘤下缘距齿线距离、BMI、手术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下段直肠癌是有效的,尤其适合于低位、骨盆狭窄的男性直肠癌患者,但要充分准备,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