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7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85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76篇
预防医学   1篇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数字化验板在儿童颞下颌关节强直合并颌骨畸形同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例儿童单侧颞下颌关节强直合并颌骨畸形患者,术前采用SurgiCaseCMF5.0软件进行颌骨畸形的三维测量.模拟骨球截除后摆正下颌骨,制作数字化袷板,术中应用,行肋骨一软骨移植关节重建。术后进行CT扫描二三维测量,评价应用效果。结果:2例患者术中袷板戴入顺利,术后CT三维测量与术前设计吻合度高。结论:数字化袷板在儿童颞下颌关节强直合并颌骨畸形的同期治疗中节省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的准确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2.
目的:分析上海市2002—2013年唾液腺恶性肿瘤的人群发病状况,阐明疾病在本地区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根据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唾液腺恶性肿瘤病例资料,通过数据重新核实,采用SPSS 17.0软件包统计唾液腺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性别比、年龄分布状况、解剖部位占比以及病理分布情况;采用年均变化百分比、 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比较年度之间的变化情况。结果:2002—2013年,上海市共诊断唾液腺恶性肿瘤新发病例2 308例,发病粗率为13.93/100万,标率为8.54/100万,性别比为1.08∶1;中位首诊年龄为58岁。12年间,发病率变化平稳。唾液腺恶性肿瘤中,1/3来自小唾液腺,其中1/3来自腭腺;大唾液腺的发病比为12∶3∶1。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和非特异性腺癌是最常见的3大病理类型。结论:目前上海市唾液腺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较低,但不同部位、不同病理类型的好发人群差异较大,提示发病危险因素存在差异,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3.
目的:利用X线片观察并测量后牙区即刻种植术后的牙槽骨改变,比较即刻种植与延期种植术后牙槽骨吸收的程度。方法:对我院2014—2016年间后牙区94例即刻种植义齿和168例延期种植义齿进行术后6个月及1年随访,患者种植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复查时均采用平行投照技术拍摄X线片,利用测量软件测量种植体近中及远中牙槽嵴顶端与种植体颈部之间的垂直距离。采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即刻、术后6个月以及1年时种植体近远中牙槽骨的吸收变化。结果:无论即刻种植还是延期种植组,所有植体都获得了良好的骨结合。在种植体植入后,近远中的牙槽骨均有不同程度吸收。术后6个月复查时,即刻种植组牙槽骨近远中平均吸收0.25 mm,延期种植组牙槽骨近远中平均吸收0.43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复查时,即刻种植组牙槽骨近远中平均吸收0.57 mm,延期种植组牙槽骨近远中平均吸收1.10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牙区即刻种植和延期种植术后,植体均可获得良好的骨结合;术后近远中方向牙槽骨均发生明显吸收,且术后1年时即刻种植组牙槽骨吸收程度轻于延迟种植组。  相似文献   
44.
下颌骨缺损多由良恶性肿瘤切除、创伤和感染所致,会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颜面畸形和生理功能障碍。下颌骨缺损具有复杂性,不同部位、范围的缺损,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形态和功能损害,相应的修复重建难度也不相同。因此,下颌骨缺损的精准分类对功能性重建及术后康复意义重大。本文在前期大量临床实践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基于髁区(condyle region)、区(occlusion region)和肌区(muscle region)3大不同功能区域的新型下颌骨缺损分类方法,即COM法,希望有助于下颌骨的功能性修复重建指导及康复效果预测。  相似文献   
45.
张晓宇  陈振琦 《口腔医学》2019,39(7):645-650
我国是唇腭裂的高发国家,大多数唇腭裂患者同时患有牙槽突裂。有研究显示裂隙区邻近牙的牙槽骨水平较低;同时,植骨术前正畸治疗有可能导致已经降低的牙槽骨水平继续吸收。所以明确近牙槽突裂区牙牙槽骨形态,对于把握术前正畸治疗牙齿移动的限度有重要意义。锥形束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在牙槽骨的定量研究中表现出很好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相比传统二维的根尖片有着巨大的优势。本文就牙槽突裂区周围的牙槽骨形态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6.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Ⅱ型糖尿病合并慢性牙周炎患者与无糖尿病的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微生物构成。方法:12名患者分为糖尿病合并慢性牙周炎组(T2DM+CP组)与慢性牙周炎组(CP组)2组,各6人。记录所有患者基本信息及牙周临床参数,包括年龄、性别、探诊深度和附着丧失。根据探诊深度和附着丧失取患病位点的菌斑样本。PCR检测7种牙周可疑致病菌。采用DGGE分离扩增的16SrDNA片段。结果:两组结果显示两组牙周参数无显著差异。两组7种细菌检出率相似。所有对象中均检出牙龈卟啉单胞菌、福塞坦氏菌、齿垢密螺旋体和中间普氏菌,而具核梭杆菌在两组中均有一个样本未检出。变黑普氏菌在T2DM+CP组的2个样本中检出,而CP组有4个样本检出。伴放线共聚菌在所有样本中均未检测到。DGGE分析结果示两组间条带数量及树状聚类分析均无显著差异。结论:Ⅱ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的牙周可疑致病菌的检出情况以及DGGE分析与无糖尿病患者相似。  相似文献   
47.
辅助性 T 细胞17(T-helper 17 cell,Th17)具有促进炎症反应,加重牙槽骨破坏等作用,其主要分泌的促炎细胞因子为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调节性 T 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则可以分泌 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β),抑制炎症反应,并能通过细胞-细胞接触的方式抑制 Th17细胞的功能。目前认为 Th17/Treg 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失衡在牙周炎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 Th17/Treg 失衡在牙周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就Th17细胞、Treg 细胞对牙周炎的作用以及 Th17/Treg 失衡对牙周炎发生发展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8.
非龋性颈部缺损(non—carious cervical lesion,NCCL)是常见的唇颊侧釉牙骨质交界处牙体硬组织在某些非龋性因素长期作用下的逐渐丧失。早期的研究曾提出过度水平向刷牙是主要的病原因素。但更多的研究认为NCCL的产生是多因素的。内部碎裂和涉及的咬合力可能是存在的另一个病因,其产生的颈部应力疲劳使颈部表面易于酸蚀和磨耗。本文回顾了有关NCCL的病因学,非正常咬合对于NCCL影响,相关的力学研究方法及NCCL治疗的研究文献。  相似文献   
49.
疑病症是由于患者对正常机体波动的错误认知而过分关注自身健康状况,以致担心或深信自己将患或已患一种或多种严重的躯体性疾病,因而反复就医,医生诊断及多种科学检查均不能消除其恐惧的一种心理病理观念。患者除生活质量明显降低外,由于反复就诊占用了过多的医疗资源。业已发现多种口腔黏膜病与疑病症存在一定联系,加强对疑病症患者的重视,不仅可以改善该类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以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以骨髓基质细胞(BMSCs)为种子细胞,以釉基质蛋白(EMPs)为生长因子,利用组织工程技术修复牙周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只健康雄性恒河猴,体外分离髂骨BMSCs并传代培养,第3代细胞与Bio-oss胶原复合。动物双侧上、下后牙区,分别制备人工水平型牙周骨缺损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材料组、细胞/材料组和细胞/材料/EMPs组,8周时取材进行组织学和Micro-CT观察分析。结果空白对照组为纤维结缔组织形成;单纯材料组可见牙槽骨新生;细胞/材料组可见牙周再生,但新生的牙骨质较少且不规则;细胞/材料/EMPs组新生牙槽骨较多,有规则且连续的牙骨质形成。结论以BMSCs为种子细胞联合EMPs诱导,能显著促进牙周组织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