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5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7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42.
唐源 《癌症康复》2015,(1):78-79
我是一名肿瘤放射治疗科医生,工作这么多年,接触过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癌症病人,一些病人的面容在脑海中已渐渐模糊,而有一些则让我终生难忘,李强(化名)便是其中一位。  相似文献   
43.
【立论依据】 PM2.5(particulate matter 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细颗粒物,可随呼吸运动直接到达肺部深层,与各种呼吸道、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的发生密切相关,严重影响人体健康,但其致病机制尚未明了。近年来,我国PM2.5污染日益严重,汽车尾气已成为城市PM2.5污染的主要来源。传统观念认为“无菌”的人体下呼吸道和肺泡内定植着正常菌群,其生态改变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等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汽车尾气含有的有害物质主要有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铅(Pb)等,它们可直接损伤呼吸、血液循环系统,也可能影响呼吸道正常菌群,引起微生态平衡的失调。 【设计思路】 本课题通过动物实验,探讨汽车尾气PM2.5对呼吸道菌群的影响,从微生态角度探讨PM2.5污染引起的菌群失调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防治PM2.5污染的危害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 【实验内容】 采集汽车尾气PM2.5样本,构建炎症、哮喘、肺癌大鼠模型,汽车尾气PM2.5吸入染毒法攻击大鼠。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肺组织标本,分离培养和PCR-DGGE法分析呼吸道菌群数量、结构及其基因的变化,肺组织切片观察病理改变。分析呼吸道菌群变化与病理改变间的关系;呼吸道菌群变化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哮喘、肺癌发展中的作用。 【材料】 大气采样器、雄性Wistar大鼠、全自动口鼻染毒仪、厌氧培养箱、DNA提取试剂盒、荧光倒置显微镜、PCR、梯度凝胶电泳系统、紫外凝胶成像系统、Quantity One分析软件等。 【可行性】 理论上,呼吸道和肺泡中存在着正常细菌定植,其生态改变与呼吸系统疾病密切相关;汽车尾气PM2.5中的有害物质可引起呼吸道菌群的改变,其改变必然与呼吸系统疾病发生、发展有关。课题涉及的实验方法,均为长期、广泛使用的已成熟技术;有相应的实验条件,有前期工作基础。 【创新性】 从微生态角度探讨汽车尾气PM2.5对呼吸道菌群生态的影响,其生态变化在呼吸道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44.
人群患病率是衡量该地区人群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同时,也为预防、医疗、保健提供了信息。为了解石河子市民健康状况。我们于1987年4月对石河子市区2531名市民现患疾病情况作了调查。现患疾病指调查时自身已有的未愈疾病。调查对象采取1%比例分层抽样方法,选定地处石  相似文献   
45.
李红纳  唐源 《云南医药》2016,(4):452-454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明确,目前普遍认为是环境因素作用于遗传易感者,在肠道菌群的参与下,启动了肠道免疫及非免疫系统,最终导致免疫反应和炎症过程。UC是一种只累及大  相似文献   
46.
盆腔侧方淋巴结(LPLN)转移是直肠癌预后不佳因素, 在低位、T3-T4期、直肠系膜淋巴结阳性情况下更常见, 但无准确预测转移的因素。高分辨率MRI是目前诊断LPLN转移的首选手段, 但阈值选择仍不明确。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侧方淋巴结转移治疗模式在全球存在分歧, 欧美国家主张放化疗联合直肠全系膜切除术, 而日本推荐直肠全系膜切除术联合LPLN清扫。放疗与手术联合可取得很好的局控, 利用放疗前、后MRI的侧方淋巴结信息, 可筛选出高危患者进行强化治疗, 如放化疗后行LPLN清扫或LPLN区放疗推量。目前各种手段在治疗LPLN转移方面的作用仍缺乏高质量证据, 尚需更多的研究来改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47.
[目的]评价奥曲肽在肠梗阻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和安全性.[方法]43例排除需急诊手术的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奥曲肽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肠梗阻病因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按常规予禁食、胃肠减压、补液及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治疗;奥曲肽组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醋酸奥曲肽25 μg/h,持续静脉泵入,连用3~10 d.观察两组患者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胃肠减压引流量和腹部X线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奥曲肽组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胃管拔出时间、胃管引流量、腹部X线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曲肽治疗肠梗阻有效、安全,能显著缓解患者症状并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苹果多糖(apple polysaccharides,AP)对人结肠癌SW-1116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观察AP对SW-1116细胞增殖的影响;以DNA ladder法和流式细胞手段研究AP对SW-1116细胞凋亡的作用;给予SW-1116细胞AP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caspase-8、caspase-9、Bax和Bcl-2的表达变化。结果 AP可明显抑制SW-1116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AP可促进SW-1116细胞caspase-3,caspase-8,caspase-9及Bax的表达,降低其Bc1-2的表达,且均表现为剂量依赖性。结论 AP可以通过线粒体和死亡受体途径诱导SW-1116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9.
目的 分析放疗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单抗治疗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LA-SCCHN)疗效。方法 2009—2011年间 77例SCCHN接受了调强放疗为主联合西妥昔单抗或尼妥珠单抗的患者入研究组,依性别、年龄、病种、分期、放疗技术与研究组一致原则选取同时期放疗未联合EGFR抑制剂的 72例LA-SCCHN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及急性不良反应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Kaplan-Meier计算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研究组、对照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18.0、19.5个月,随访率100%。2年局部控制率、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8%和60%(χ2=4.88,P=0.027)、64%和59%(χ2=0.87,P=0.351)、60%和46%(χ2=2.12,P=0.146)。研究组较对照组患者3+4级放射性黏膜炎高(51%∶17%,χ2=19.09,P=0.000)、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也高(8%∶0%,χ2=4.00,P=0.045)。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原发部位、T分期、N分期、是否同期化疗、是否联合EGFR单抗是局部控制的影响因素。结论 与放疗未联合EGFR抑制剂相比调强放疗联合EGFR单抗治疗LA-SCCHN提高了局部控制率,但未提高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50.
目的 了解BIOMED-2系统T细胞受体(TCR)γ引物组合对T细胞淋巴瘤的常规石蜡包埋组织样本中TCR基因重排的检出情况及其实用性.方法 用酚/氯仿法提取55例各种组织类型的T细胞淋巴瘤石蜡包埋组织样本的DNA并通过扩增看家基因β-globin检测其质量,利用BIOMED-2系统TCR-γ引物组合和TCR-γ基因通用型引物(TVG/TJX)对55例进行TCR基因重排检测,比较二者的检出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IOMED-2系统TCR-γ引物组合和TCRγ基因通用型引物(TVG/TJX)的TCR基因重排检出率分别为76.4%和60.0%,前者高于后者,二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OMED-2系统TCRγ引物组合适用于本组T细胞淋巴瘤石蜡包埋组织样本的TCR基因重排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