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76篇
  免费   746篇
  国内免费   551篇
耳鼻咽喉   65篇
儿科学   97篇
妇产科学   38篇
基础医学   423篇
口腔科学   109篇
临床医学   1016篇
内科学   625篇
皮肤病学   99篇
神经病学   204篇
特种医学   306篇
外科学   613篇
综合类   2333篇
预防医学   965篇
眼科学   148篇
药学   1102篇
  5篇
中国医学   784篇
肿瘤学   34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247篇
  2021年   335篇
  2020年   267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253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296篇
  2014年   443篇
  2013年   526篇
  2012年   755篇
  2011年   791篇
  2010年   668篇
  2009年   650篇
  2008年   712篇
  2007年   671篇
  2006年   534篇
  2005年   450篇
  2004年   321篇
  2003年   244篇
  2002年   185篇
  2001年   156篇
  2000年   138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9 毫秒
991.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的临床诊断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1月288例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的DILI住院患者的因果关系评价法(Roussel Uclaf causality assessment method,RUCAM)评分进行统计,并分析其血生化指标(ALT、AST、TBIL、TBA、GGT和ALP)、自身抗体检测结果及病理学特点。结果 288例DILI患者中,肝细胞损伤型234例,占81.25%;胆汁淤积型27例,占9.38%;混合型27例,占9.38%。RUCAM评分≥3分的患者246例,占85.42%。实验室检查表明:ALT>400U/L的混合型患者比例高于肝细胞损伤型和胆汁淤积型患者(P<0.05),GGT>320U/L和ALP>150U/L的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患者比例高于肝细胞损伤型患者(P<0.05);288例中血清自身抗体阳性60例,占20.83%。肝组织病理学分析发现:39例(13.54%)有发展为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趋势;36例(12.50%)为慢性肝炎病理改变,胆汁淤积型患者发生率高于肝细胞损伤型患者(P<0.05)。结论 RUCAM评分与病理学检查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作为临床诊断DILI的重要参考。胆汁淤积型DILI患者有更明显的慢性化趋势。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外排泵抑制剂羰酰氰间氯苯腙(carbonyl cyanide m-chlorophenylhydrazone,CCCP)对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影响.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71株大肠埃希菌对6种抗菌药物的药物敏感性检测,用PCR技术检测受试菌株携带的acrA和acrB基因,用常量肉汤稀释法测定2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大肠埃希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MICs),并对比加入CCCP前后的MICs值.结果 71株大肠埃希菌对3类6种抗菌药物耐药,其中对环丙沙星耐药率最高(73.24%),对氨曲南耐药率最低(30.99%),耐药模式以多重耐药为主(52.11%);外排泵基因acrA和acrB在多重耐药菌株中阳性率高达91.89%和81.03%;加入CCCP前后多重耐药菌株和敏感菌株的MICs值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主动外排泵抑制剂CCCP能够降低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的MICs.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比较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短期服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血脂、炎症标志物、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36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10 mg)和阿托伐他汀组(20 mg);服药前及服药4周后分别测量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Rho激酶活性、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中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升高,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明显增加.两组中Rho激酶活性均显著降低,其中瑞舒伐他汀组的降低幅度更为显著(P<0.05).两组中均发现Rho激酶活性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无相关性,而与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有明显相关性,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无相关性.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短期服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能抑制Rho激酶活性,改善内皮舒张功能,其中瑞舒伐他汀降低Rho激酶活性优于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超声定位光散射断层成像(US-DOT)在乳腺肿瘤局部切除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1例乳腺肿瘤局部切除术后患者(共71个病灶,术后病理证实良性肿瘤41个,恶性肿瘤30个)进行随访,采用US-DOT测量乳腺局部瘢痕内部总血红蛋白浓度(THC),并观察其光吸收图。结果 71个瘢痕的THC与术后时间呈幂函数关系,幂曲线回归方程Y=303.25×X-0.23(R2=0.57)。术后12个月内,瘢痕THC随时间迅速下降;12个月后THC下降速度减慢,处于较平稳水平。术后同一时间段内,乳腺良、恶性肿瘤术后瘢痕TH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乳腺肿瘤局部切除术后瘢痕的THC变化具有一定规律性,有望在术后随访中为鉴别术后瘢痕与复发癌灶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995.
口服对比剂螺旋CT胆管成像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初步探讨并优化口服对比剂螺旋CT胆管成像技术(OCHCTC)的要点、可行性以及图像质量。方法:36例健康志愿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口服3g和6g碘番酸,于12h、14h及口服高脂餐后分别扫描、重建。观察服药时间、剂量和高脂餐与胆管显影的关系。结果:碘番酸不良反应少而轻;当碘番酸用量6g、扫描时间12h时,胆管系统显影较好。而进食高脂餐对显影无太大意义。结论:OCHCTC是一种安全可靠、简便易行的胆管系统无创检查技术,3D图像可满意显示胆管解剖结构,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便携式纤维动气管镜(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在抢救呼吸衰竭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对58例急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或其他疾病重症患者采用床边便携式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并进行机械通气,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插管均一次成功,插管过程一般为 30s~5 min,无1例阻断自主呼吸,大喉痉挛、心跳骤停等发生。机械通气30 min后,呼吸衰竭均有明显改善。结论便携式纤支镜具有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引导经鼻气管插管迅速准确、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出生 3天内新生儿惊厥的临床特征及其脑损伤的防治途径。方法 对 176例出生 3天内新生儿惊厥进行临床分析 ,研究其惊厥发生特点、病因、疗效及预后。结果 出生 3天内新生儿惊厥主要表现为轻微型、局灶型。病因 :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 112例 (6 3.6 % ) ,颅内出血 2 6例 (14 .8% ) ,低钙血症 18例 (10 .2 % ) ,低血糖症 12例 (6 .8% ) ,176例中 14 0例 (79.5 % )有母亲异常妊娠分娩史。 12 0例头颅CT扫描均有脑损伤 ,其结果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3天内惊厥控制者预后良好。结论 出生 3天内新生儿惊厥主要表现为皮层下发作 ,其发生与围产期情况密切相关 ,病因HIE占首位 ,CT扫描对诊断脑损伤部位、范围、程度和性质有重要意义。注意围产期保健、及时诊断和处理 ,可减少脑损伤后遗症  相似文献   
998.
原位心脏移植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目的:总结原位心胚移植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万汝:为4例终末期心脏病患施行标准的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结果:4例患手术均获成功,1例存活22d,3例完全康复,随访半年患心功能恢复Ⅰ~Ⅱ级(NYHA),生活质量良好。结论:加强原位心脏移植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术后早期顺利康复,提高患存活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99.
体外循环下肺癌心房癌栓切除并自体肺移植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游继武  李晨 《护理学杂志》2005,20(10):41-42
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易惠因素,提出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对4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惠者采用患肢抬高、应用弹力绷带、按摩患肢等护理方法。结果34例临床治愈,7例好转,2例因并发肺动脉栓塞死亡。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存在多种易患因素,采取综合治疗及相应护理措施能使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000.
急性大面积肺动脉栓塞的介入治疗及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经血管栓子祛除术治疗急性大面积肺动脉栓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12例经CT肺血管造影或血管造影证实为大面积肺动脉栓塞患者,经肺动脉行传统介入器材碎栓、吸栓及局部溶栓联合治疗,观察临床症状、体征,血气分析及血流动力学改变,肺动脉开通情况以及有无并发症.结果 介入治疗后血管开通良好、症状即刻缓解9例,2例术后数天内症状逐步好转.PaO2术前(54.92±6.17)mmHg,术后达(90.91±1.62)mmHg,SaO2术前(85.17±8.39)%,术后达(95.75±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休克指数明显下降(1.26±0.18/0.67±0.14,P<0.01),Miller评分明显降低(21.75±4.35/13.83±5.69,P=0.0001),mPAP显著下降[(35.59±7.68)mmHg/(30.04±7.93)mm Hg,P=0.001].1例因栓塞面积大,术后3 d死亡,术后并发脑出血1例,3 d后死亡.结论 经肺动脉行血管祛栓综合治疗急性大面积肺动脉栓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