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64篇
  免费   2268篇
  国内免费   1385篇
耳鼻咽喉   196篇
儿科学   379篇
妇产科学   177篇
基础医学   1681篇
口腔科学   443篇
临床医学   3281篇
内科学   1918篇
皮肤病学   236篇
神经病学   629篇
特种医学   1085篇
外科学   1875篇
综合类   7102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预防医学   3019篇
眼科学   280篇
药学   2992篇
  38篇
中国医学   2220篇
肿瘤学   1061篇
  2024年   77篇
  2023年   210篇
  2022年   656篇
  2021年   756篇
  2020年   799篇
  2019年   341篇
  2018年   412篇
  2017年   642篇
  2016年   486篇
  2015年   921篇
  2014年   1283篇
  2013年   1565篇
  2012年   2486篇
  2011年   2627篇
  2010年   2296篇
  2009年   1957篇
  2008年   2161篇
  2007年   2118篇
  2006年   1825篇
  2005年   1433篇
  2004年   1008篇
  2003年   777篇
  2002年   600篇
  2001年   504篇
  2000年   384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化学实验进行开放式教学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与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比较,详述了开放式教学模式的特点,并且针对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详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2.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级联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急、慢性疾病中,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可以活化多种信号转导级联反应,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通道在招募白细胞于炎症部位聚集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p38MAPK异构体的活化可以激活致炎细胞因子,而后刺激白细胞活化。然而,p38MAPK引起的白细胞招募这一系列的功能过程包括:粘附、游走和效应器的功能如氧化爆发以及p38MAPK介导的复杂细胞因子网络在炎症中的作用仍有待研究。针对减少炎症介质产生和以p38MAPK为治疗靶点的研究正在进行中,不远的将来可能会成为治疗炎症疾病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43.
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微创手术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URSL),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RLU)、经皮肾穿刺取石(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URSL组25例,RLU组20例。PCNL组9例。结果:URSL组碎石成功18例;7例不成功,其中3例改为开放手术,1例改为后腹腔镜取石。2例行ESWL术,1例仅留置双J管。术后1个月拔管后自行排出。2例并发输尿管穿孔。RLU组取石成功18例,2例滑入肾内,经配合输尿管镜和腹腔镜直视下经皮肾穿刺取石成功,术后15例有伤口漏尿。PCNL组成功9例,无并发症。结论:USRL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较为满意的治疗方法。PCNL创伤小,取石成功率高,在结石靠近肾盂、儿童输尿管上段结石并同侧肾结石和结石以下输尿管狭窄时应优先考虑。但技术难度较大。RLU可作为URSL不成功后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4.
目的:研究比较纸夹板内收位固定与石膏外展位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2005年10月至2007年4月门诊就诊的70例Bennett骨折患者,按区组随机的方法分为试验组35例(纸夹板内收位固定)和对照组35例(石膏外展位固定)进行治疗。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拆除固定后,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分别于骨折后6、8、12、16、20及24周按改良的Gabriele评分系统对其患手功能进行量化评分比较。结果:两组的优良率在8、12、16及20周时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周和24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功能评分方面,8、12、16、20及24周时比较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周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Bennett骨折的治疗中,纸夹板内收位固定与石膏外展位固定相比能明显加快患手功能的恢复,而且固定轻便、舒适,患者易于接受,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固定方法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P-选择素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度的关系。方法:70冽冠D病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2组:急性冠脉综合症组32冽和稳定型冠心病组38例,对照组患者30例。ELISA检测各组患者血清中P-选择素水平.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冠脉造影术对冠脉病变进行Gensini评分,并了解其与血清中P-选择素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P-选择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在冠D病组内,急性冠脉综合症组的P-选择素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冠心病患者,但两组冠脉病变Gemini评分无显著差别;而且冠脉病变Gemini评分与血清中P-选择素水平呈明显的相关性。结论:P-选择素可能参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血清P-选择素水平可能是冠脉病变严重度的一个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局部皮瓣修复上睑全层缺损的价值。方法2007年3月,对一例狗咬伤所致的右侧上睑全层缺损进行急诊局部皮瓣修复手术。结果术后随访45d,右侧上睑外形满意,功能良好。结论应用局部皮瓣急诊修复眼睑全层缺损,术后效果满意,可避免Ⅱ期手术和睑缘缝合。  相似文献   
47.
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小脑后下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效果及诊治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结果12例中有11例因动脉瘤破裂出血而发病,单纯第四脑室出血4例,全脑室系统出血2例,小脑半球出血3例,小脑蚓部伴第四脑室出血1例,侧脑室伴第三脑室出血1例,以后颅窝占位病变表现1例。8例术前行DSA检查明确诊断,4例术中明确诊断。12例均行后颅窝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其中动脉瘤颈夹闭9例,孤立切除2例,动脉瘤加固术1例,术后2例因脑积水加重行脑室-腹腔分流术。12例中除1例术后留有轻偏瘫外,其余11例恢复良好。结论小脑后下动脉瘤多以第四脑室出血发病,少数以小脑半球或蚓部出血发病,及早治疗效果满意。手术方式应尽量夹闭动脉瘤颈,对于小脑后下动脉末端动脉瘤,可以采用孤立切除术。  相似文献   
48.
成人斯蒂尔病的肝损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成人斯蒂尔病(adult-onset Stil's disease,AOSD))合并肝损害的发生、表现、治疗和预后。方法;对27例成人斯蒂尔病患者中出现肝损害的13例,根据病情轻重采用中药水剂茵陈蒿汤中味或益肝灵片加服联苯双酯滴丸、强力宁注射液进行治疗。结果:11例(84.6%)肝功能恢复正常,1例好转,1例因急性肝功能衰竭死亡。结论:成人斯蒂尔病患者合并肝损害甚为常见。经中药和西药联合应用合理治疗后多数患者可恢复或好转。应重视和警惕发生危及生命和急性肝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49.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hrombolysis with anticoagulation treatment forearly stage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of lower extremity.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10 patients at the early stage of deep vein thrombosis(DVT)in the lower extremuites treated by thrombolysis with anticoagulation and dispersion drug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The thrombolytic effect was significant.After treatment,the deep veins were recanalized without regurgitation in 75.3% of the patien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100%.Only three patients had hemorrhagic complication,but none of the patients died.Conclusion:Thrombolysis with anticoagulation treatment is an effective and safe method for DVT at the early stage.  相似文献   
50.
目的 评价不同镇静方法在小儿骶管麻醉术中镇静的优缺点 ,从而找到一种较为理想的镇静方法。方法 选择 45例ASAⅠ~Ⅱ级在骶管麻醉下行择期下腹部、会阴短小手术的患儿 ,体重 9~ 2 4kg。随机分为氟芬合剂对照组 (I)组、咪唑安定 (M )组和异丙酚 (P)组 ,每组 15例。I组 :氟芬合剂 (芬太尼 2 μg/kg) ;M组 :静脉泵注咪唑安定 1.5~ 2 .0 μg/kg·min ;P组 :静脉泵注异丙酚 2 5~ 75 μg/kg·min。每组患儿术中镇静评分在 2~ 4分。 结果 I组镇静效果比M组和P组差 (P <0 .0 5 ) ,呼吸抑制和术后躁动发生率较高。清醒时间I组比M组和P组延长 ,M组比P组延长 (P <0 .0 5 )。结论 持续静脉泵注异丙酚或咪唑安定是小儿骶管麻醉术中较为理想的镇静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