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07篇
  免费   671篇
  国内免费   344篇
耳鼻咽喉   25篇
儿科学   56篇
妇产科学   20篇
基础医学   383篇
口腔科学   60篇
临床医学   649篇
内科学   541篇
皮肤病学   39篇
神经病学   96篇
特种医学   225篇
外科学   691篇
综合类   1453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预防医学   661篇
眼科学   77篇
药学   887篇
  11篇
中国医学   802篇
肿瘤学   243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175篇
  2021年   250篇
  2020年   220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173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206篇
  2014年   274篇
  2013年   360篇
  2012年   553篇
  2011年   577篇
  2010年   552篇
  2009年   464篇
  2008年   456篇
  2007年   467篇
  2006年   391篇
  2005年   362篇
  2004年   251篇
  2003年   233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153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初步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s,BMSCs)来源的外泌体静脉移植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修复作用。方法:全骨髓培养法培养大鼠BMSCs,收集P2代细胞上清,Exo Quick Precipitation提取法分离并纯化外泌体,通过透射电镜观察鉴定外泌体形态,采用Western blot鉴定外泌体表面标志蛋白CD9、CD63。通过脊髓法建立大鼠SCI模型,造模1h后尾静脉给予外泌体移植500μl(外泌体蛋白浓度为200μg/ml),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将30只大鼠为三个组:假手术组、对照组(SCI+磷酸盐溶液)、外泌体组(SCI+外泌体),均采用BBB评分、斜板实验于造模后1、3、7、14、21、28d评价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并于术后28d处死取材,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髓鞘(luxol fast blue,LFB)染色观察各组脊髓组织形态学改变,尼氏(Nissl)染色观察神经元存活数目。结果:透射电镜下可见大量直径40~100nm的立体圆形或茶托形的小囊泡结构,外周可见完整的类脂质膜性结构,内含低电子密度物质。Western Blot显示CD9、CD63蛋白表达阳性。造模后假手术组各时间点的BBB评分和斜板评分均正常,对照组和外泌体组BBB评分和斜板评分均低于假手术组(P0.05),造模后7、14、21、28d外泌体组BBB评分分别为6.30±0.95、12.70±1.57、16.60±1.08、17.00±0.67分,均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的2.50±1.08、6.90±0.99、10.50±0.85、12.50±1.08分(P0.05)。造模后7、14、21、28d外泌体组斜板评分分别为43.00±3.50、55.50±4.38、62.50±2.64、65.00±3.33分,均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的34.00±3.16、43.00±4.22、49.00±4.59、52.50±4.25分(P0.05)。造模后28d,假手术组脊髓组织HE染色、LFB染色、Nissl染色正常,对照组脊髓空洞形成、髓鞘排列紊乱、神经元数目减少,外泌体组与对照组比较脊髓组织损伤程度减轻,存活神经元数目增多(P0.05)。结论:MSCs来源的外泌体可减轻脊髓损伤后的病理变化,改善运动功能,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修复。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留学生妇产科见习中的实践和教学效果。方法将2011级115名留学生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LBL教学法,通过期末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综合评价PBL教学法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留学生期末考试主观题得分[(44.62±8.47)分]、客观题得分[(36.94±10.75)分]和总成绩[(81.56±11.64)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8.45±7.84)分、(27.33±9.38)分、(65.78±12.37)分],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留学生对问卷调查各项指标的评价均高于对照组(54人vs 35人,48人vs 36人,51人vs 33人,46人vs 31人,54人vs 36人),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BL教学法应用于留学生妇产科见习教学中,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并获得学生认可。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蜂胶类黄酮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DM-PTB)患者外周血中WBC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以DM-PTB患者120人为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采用完全随机法分成A(蜂胶黄酮1000 mg/d)、B(蜂胶黄酮2000 mg/d)、C(条件对照)三组,每组40人,观察6个月,比较综合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WBC)及分类(淋巴细胞L和中性粒细胞N)、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数量及CD4+/CD8+比值的变化,并比较组内前后差异和组间差异.结果 三组7项观测指标自身前后配对差值(治疗后-治疗前)的均数比较Hotelling T2=515.359,P=0.000;治疗7项观测指标差别Wilksλ=0.017,P=0.000,其中多重比较结果为WBC的B组大于A与C组,L的B组>A组>C组,N的B组大于A与C组,CD3+的B与A组大于C组,CD4+的B组>A组>C组,CD4+/CD8+比值多重比较结果为B与A组大于C组.结论 蜂胶类黄酮能提高DM-PTB患者的细胞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观察喉罩通气在心血管疾病患者突发呼吸心跳骤停时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心肺复苏中需要气管插管的8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并根据单双号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式气管内插管,观察组首先置入喉罩通气后,再根据病情需要行气管插管,2组其他抢救措施相同.比较2组2 h内,置管时间、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通气起效时间及抢救中血气、血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置管所需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而一次性插管成功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通气起效的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复苏开始时2组的SpO2、PCO2等血气指标和乳酸、ALT、BUN等生化指标无明显差别,复苏后,2组的SpO2和pH均升高,而PCO2、乳酸、ALT、BUN和Scr水平均有所下降,观察组上述指标的变化更为明显,2组血糖较复苏前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喉罩通气较气管插管在赢得抢救时间、稳定患者血气方面更具优势,为危重患者的抢救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通过对细胞学未见异常的性交后出血(PCB)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探讨PCB的临床管理路径.方法 回顾性总结2013年11月至2016年5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门诊149例细胞学未见异常因PCB转诊阴道镜患者的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阴道镜以及病理结果,分析PCB患者中子宫颈高级别病变以及浸润癌的风险,探讨PCB患者的管理.结果 149例细胞学未见异常因PCB转诊阴道镜的患者,年龄21 ~ 82岁,平均年龄42.91 ±10.83岁.阴道镜下活检病理共检出子宫颈上皮内瘤变2 (CIN2)4例,子宫颈浸润癌2例,CIN2+检出率为4.0% (6/149).其中128例(85.9%,128/149)同时进行了HPV-DNA检测,123例检测阴性,占96.1% (123/128);5例检测阳性,占3.9% (5/128);在123例HPV阴性者中,共检出CIN21例(1/123,0.8%),子宫颈癌1例(1/123,0.8%),CIN2+检出率为1.6% (2/128),在5例HPV阳性者中无CIN2+检出,在21例未行HPV检测者中共检出CIN2 3例(3/21,14.3%),子宫颈癌1例(1/21,4.8%),CIN2+检出率为19.0% (4/21);未行HPV检测与行HPV检测的病例相比较,CIN2+的检出有统计学差异(x2=14.271,P=0.004),OR=14.824(95% CI:2.522 ~ 87.141).结论 在细胞学未见异常的PCB中存在有较低的CIN2+风险,应重视排查,细胞学联合HPV检测均阴性可能减低PCB患者的CIN2+风险.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早产、自发性早产和医源性早产的相关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足月儿和早产儿的孕妇的住院资料,分娩足月活产儿5639例、早产儿540例,分为足月产组(≥37周孕龄)和早产组(<37周孕龄),比较早产组和足月产组发生早产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自发性早产和医源性早产的相关高危因素.结果 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教育年限(≥16年)(OR=0.61,95%CI:0.48~0.78)、家庭平均月收入(>3000元)(OR=0.62,95%CI:0.50~0.78)是早产发生的保护因素,而母亲妊娠合并症,比如妊娠期糖尿病(GDM)(OR=3.97,95%CI:1.70~9.2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OR=4.43,95%CI:3.35~5.87)、妊娠期胆汁淤积症(ICP)(OR=4.88,95%CI:3.25~7.32)是早产发生的独立高危因素.②按早产的病因分类,本研究中340例为自发性早产儿,余200例为医源性早产.经分层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与足月产相比,经产妇(OR=2.66,95%CI:1.87~3.76)、GDM(OR=4.52,95%CI:1.42~14.38),尤其是HDP孕妇(OR=14.19,95%CI:10.10~19.93)更易发生医源性早产,而ICP孕妇更多出现自发性流产(OR=12.875,95%CI:12.75~13.00).结论 应及早识别早产潜在的高危因素,加强围生期管理,以减少早产的发生,改善围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997.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性分析32例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临床病理资料,以提高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术前诊断率.方法 分析2008年至2014年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手术治疗,病理诊断的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病例32例.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和血清标志物、术中情况、手术方式和术后病理资料.结果 32例患者发病年龄28~76岁,中位年龄55岁.症状表现多样,查体发现12例、盆腔可扪及包块9例、腹痛5例、绝经后阴道出血者3例、腹胀2例、月经紊乱1例.缺乏特异性血清标志物,12例检测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其中9例大于35.00IU/mL,最高值498.10IU/mL.超声影像学辅助诊断意义不大,显示包块低回声者10例、高回声者2例、混合型包块13例、囊性5例、2例漏诊.术后病理结果单纯性卵泡膜细胞瘤19例,混合性卵泡膜细胞瘤13例,包括10例卵泡膜纤维瘤(细胞生长活跃3例,合并中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1例)和3例粒层卵泡膜细胞瘤(其中1例为低度恶性)1例.合并子宫内膜癌者给予PT方案化疗4疗程,低度恶性颗粒卵泡膜细胞瘤给予PEB方案化疗4疗程,随访2~6年所有患者均无复发.结论 卵泡膜细胞瘤好发于生育期和围绝经期女性,分泌雌激素可能出现绝经后阴道出血或月经紊乱,部分可合并胸腹水及CA125升高.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术前辅助诊断,确诊往往需要术后病理,绝大多数卵泡膜细胞瘤完整切除后不易复发,但应警惕合并子宫内膜癌和低度恶性颗粒卵泡膜细胞瘤.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F蛋白与多发性腺瘤样息肉病(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APC)基因甲基化在慢性HCV感染中的关系。方法 收集慢性HCV患者(chronic hepatitis patient,CHP)的血样,检测F抗体(F antibody,F-Ab)的阳性率并且分成两组(F-Ab(+)CHP组、F-Ab(-)CHP组),收集健康者的血样作为对照组;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分别用HCV Core/F蛋白刺激,72 h后,分别提取DNA,用二代测序检测APC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分析各组APC基因甲基化程度的差异。结果 APC基因甲基化程度在F-Ab(+)CHP组、F-Ab(-)CHP组及健康对照组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5.185,P<0.001),F-Ab(+)CHP组APC基因甲基化程度高于F-Ab(-)CHP组,健康对照组最低(均有P<0.05);三组样本PBMC分别经Core/F蛋白体外刺激后,APC基因甲基化程度各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Core蛋白与F蛋白共刺激组细胞APC基因甲基化程度高于F蛋白刺激组,Core蛋白刺激组为最低。结论 在慢性HCV感染患者中,HCV F蛋白的产生能够影响APC基因甲基化程度。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麻疹发病率预测模型,为麻疹的预防控制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我国麻疹1996-2015年发病率数据,以1996-2014年发病率数据为训练样本,以2015年发病率数据为检验样本,采用支持向量机回归算法建立我国麻疹年发病率的预测模型,并对我国2016-2018年的麻疹发病率进行预测。结果 经该模型的预测,麻疹发病率的预测值和实际值吻合度较高,平均相对误差为0.620 07%。我国2016-2018年麻疹的发病率分别为3.23/10万、3.13/10万、3.79/10万。结论 采用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预测我国麻疹的年发病率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对基于碘-淀粉显色的α-淀粉酶抑制剂筛选方法进行优化,以用于α-淀粉酶抑制剂的初期筛选。方法 本实验对基于碘-淀粉显色的α-淀粉酶抑制剂筛选方法体系中的淀粉浓度、α-淀粉酶浓度、阿卡波糖IC50值进行优化,考察了优化后方法的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并应用该方法测定了海地瓜多肽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结果 优化后基于碘-淀粉显色的α-淀粉酶抑制剂筛选方法体系中淀粉浓度为0.08%、α-淀粉酶浓度为0.02 mg?mL?1、阿卡波糖IC50值为0.8 mg?mL?1,该方法精密度、稳定性及重复性均符合要求。结论 优化后方法可用于小分子化合物和肽类化合物的α-淀粉酶抑制剂筛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