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69篇
  免费   1006篇
  国内免费   558篇
耳鼻咽喉   59篇
儿科学   179篇
妇产科学   50篇
基础医学   552篇
口腔科学   151篇
临床医学   1008篇
内科学   973篇
皮肤病学   88篇
神经病学   160篇
特种医学   309篇
外科学   678篇
综合类   2432篇
预防医学   1020篇
眼科学   239篇
药学   1123篇
  21篇
中国医学   929篇
肿瘤学   462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292篇
  2021年   415篇
  2020年   359篇
  2019年   182篇
  2018年   180篇
  2017年   269篇
  2016年   230篇
  2015年   389篇
  2014年   464篇
  2013年   560篇
  2012年   833篇
  2011年   914篇
  2010年   847篇
  2009年   665篇
  2008年   676篇
  2007年   676篇
  2006年   577篇
  2005年   476篇
  2004年   305篇
  2003年   299篇
  2002年   186篇
  2001年   185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2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OBJECTIVE: Propylthiouracil (PTU) could induce MPO-ANCA-positive vasculiti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IgG subclass distribution and avidity of MPO-ANCA in sera from patients with primary 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 (AASV) and PTU-induced vasculitis. METHODS: Nineteen patients with primary AASV with MPO-ANCA and thirteen patients with PTU-induced vasculitis were enrolled in the current study. Sera in both active phase and remission were collected. Anti-MPO IgG subclasses were detected by antigen specific ELISAs using specific monoclonal antibodies as second antibodies, and MPO-ANCA avidity was assessed by antigen-inhibition ELISAs. RESULTS: In primary AASV, all four anti-MPO IgG subclasses could be detected in active phase with IgG1 (100%), IgG2 (73.7%), IgG3 (63.2%) and IgG4 (94.7%), and in remission, IgG1 and IgG4 subclasses in most patients remained positive. However, in PTU-induced vasculitis, anti-MPO IgG3 subclass could not be detected, the anti-MPO IgG subclasses in active phase were IgG1 (100%), IgG2 (61.5%) and IgG4 (46.2%). Furthermore, five out of the six patients (88.8%) with PTU-induced vasculitis with positive IgG4 subclass in active phase turned to negative in remission, however, only eight out of the fourteen patients (57.1%) with primary AASV turned to negative. The median avidity constant of MPO-ANCA was 56 (8.96 to >140) x 10(7) mol/l for patients with primary AASV and 0.7 (<0.28 to >140) x 10(7) mol/l for patients with PTU-induced vasculitis respectively. Furthermore, the relative levels of MPO-ANCA avidity were associated with elevation of ESR in primary AASV and were associated with BVAS scores in patients with PTU-induced vasculitis,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MPO-ANCA IgG subclass distribution and avidity were different between patients with primary AASV and PTU-induced vasculitis.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mechanism of ANCA production in PTU-induced vasculitis was different from that in primary AASV, and the avidity of MPO-ANCA might be associated with disease activity.  相似文献   
82.
中国首批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病人入组情况及治疗维持率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了解中国首批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病人数量变化情况并计算其治疗维持率。方法:使用美沙酮维持治疗管理系统软件收集中国首批8个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数据,并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结果:除浙江舟山门诊、广西南宁门诊和贵州织金门诊以外,其余5个门诊的在诊病人数均在6个月以内超过100人。首批8个门诊6个月及12个月的平均维持率分别为63%和48%,其中个旧门诊6个月及12个月的治疗维持率均列8个门诊之首,分别为84%和65%。结论:中国首批8家美沙酮维持治疗试点门诊运转平稳,但仍需要提高病人治疗维持率。  相似文献   
83.
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乳腺癌BRCA1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乳腺癌患者BRCA1基因突变情况及突变位置。方法选取70例维吾尔族乳腺癌根治标本,对照组为32例维汉族乳腺良性病变(纤维腺病及纤维腺瘤)及乳腺癌旁非癌组织;应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和DNA序列测定的方法检测BRCA1基因突变。结果(1)70例维吾尔族乳腺癌中发现9例BRCA1突变的12个新位点。(2)70例维吾尔族乳腺癌BRCA1的突变率为12.86%(9/70),22例维吾尔族早发性乳腺癌(≤35岁)BRCA1突变率为31.82%(7/22)。维吾尔族早发性乳腺癌BRCA1突变率(7/22)高于维吾尔族晚发性乳腺癌(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95,P〈0.01)。(3)70例维吾尔族乳腺癌中发现9例BRCA1基因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其中8例多态性位点均为3232A〉G。(4)2例双侧乳腺癌中均检测出BRCA1基因的突变。结论BRCA1突变可能与新疆维吾尔族乳腺癌尤其是维吾尔族早发性乳腺癌及双侧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4.
滋养层细胞侵入相关基因在先兆子痫胎盘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探讨与滋养层侵入有关的细胞外基质分子相关基因在先兆子痫胎盘中的表达,采用分别点样有220余种人细胞因子相关基因和人类激素相关基因cDNA片段的两款基因芯片,检测经过严格配伍的先兆子痫和正常胎盘组织的基因表达谱差异。结果显示:钙粘蛋白、胶原、整合素、选择蛋白等18种细胞外基质分子基因的表达在先兆子痫和正常胎盘组织间相差2倍以上,且全部表现为在先兆子痫胎盘中的表达增强。先兆子痫患者的胎盘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0、-13、-15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2、TIMP-3、纤溶酶原、纤溶酶原激活物等的表达均较正常者高。提示胎盘中细胞外基质分子及其降解酶基因表达异常可能与先兆子痫的病理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影响山东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发病的危险因素,为科学防制该病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1∶2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调查收集病例、对照的基本情况、可疑暴露因素等信息,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配对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病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74例SFTS确诊病例和748例对照。分析结果显示,有病例接触史(OR = 5.84,95%CI:1.11~30.88)、有家养动物(OR = 1.74,95%CI: 1.02~2.96)、近1个月见过蜱(OR = 5.85,95%CI: 2.73~12.53)、近2周有蜱叮咬史(OR = 29.58,95%CI: 6.70~130.60)、从事田间作业(OR = 2.63,95%CI:1.41~4.91)、住宅周围环境有杂草/农作物/菜地(OR = 3.24,95%CI:1.74~6.05)和住宅卫生条件差(OR = 2.20,95%CI:1.32~3.66)是SFTS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近1个月有亲邻发病(OR = 0.01,95%CI:0~0.03)、采取防护措施(OR = 0.21,95%CI:0.10~0.46)是SFTS发病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接触病例、饲养家养动物、蜱叮咬、无防护措施的野外作业及住宅周围环境卫生较差等是影响山东省SFTS发病的危险因素。应加强重点人群SFTS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减少危险因素暴露,以控制SFTS传播。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补肾中药二至天癸方治疗肾虚型RIF的疗效和可能机制。方法:选择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生殖与遗传中心行自然周期冻融胚胎移植(FET)的肾虚型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于FET周期前2个月开始,每月经周期第3天起口服二至天癸方,并于移植当月月经周期第3天继续服用至移植日。对照组不服中药。另从本院生殖病案库中筛选10例既往首次行自然周期FET即成功获得临床妊娠的患者作为正常组。从生殖中心标本库中提取3组患者胚胎移植日当天的外周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可溶性程序性死亡蛋白-1(sPD-1),可溶性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sPD-L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并进行比较;观察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肾虚证候积分变化及最终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着床率。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对照组患者胚胎移植日血清sPD-1、IL-17水平明显升高(P<0.05),IL-10和TGF-β水平显著降低(P<0.01),sPD-L1水平...  相似文献   
87.
血管内壁的内皮细胞借助调节血管稳态、血管张力、细胞黏附、细胞增殖、凝血抗性、炎症因子等来响应机体的物理和化学信号,进而维持血管处于衡动稳定的状态。血管生成是肿瘤发生发展所需的关键条件,肿瘤血管化的病理模式为瘤体生长提供所需的营养和氧气,以促进其增殖。近年来,内皮细胞参与肿瘤血管渗入,驱动血管生成被认为是促进肿瘤转移的关键环节。血管内皮细胞可通过调控代谢重塑以满足肿瘤血管化过程中对物质和能量的需要,其异常的代谢特征使得其能更好地适应肿瘤微环境的变化,这种代谢的改变常被看作是肿瘤血管化进程的重要基础。中医“阴火”理论源自《黄帝内经》,原指“阴虚生内热”,属内伤之火范畴,后经历代医家推演变化,逐步形成“脾胃气虚-阴火上乘-气火失调”的病机认识。内皮细胞代谢重塑的发病过程是“阴火”病理表征的客观体现,而阴火造化生息、燔灼妄动之性又与肿瘤新生血管增生无制、亢变为害的疾病状态相吻合。脾胃亏虚与气机失衡的改变可致水谷精微不得布散,发生代谢障碍,停久为痰为瘀,与血脉相搏结,致使局部环境异化(肿瘤微环境形成)、脉道不利(内皮细胞代谢失衡),异变形成肿瘤新生血管。在“阴火”证候要素指导下,围绕气与火的相关性,运用“扶正调气”的治法遣方用药,可调节内皮细胞代谢功能,达到机体相对平衡状态,进而抑制肿瘤血管新生。基于以上认识,该文围绕内皮细胞代谢重塑与阴火相关理论,阐发学术微旨,以期为中医药干预肿瘤血管化进程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8.
目的:分析结构性营养护理用于重症监护室(ICU)脑卒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诊治的140例ICU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结构性营养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CD4+、CD8+、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D4+/CD8+、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日常饮食管理行为、饮食依从行为态度、遵医饮食行为、家属支持态度以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ICU脑卒中患者实施结构性的营养管理策略,能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9.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管理人员消毒知识知晓情况,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具有良好信效度的问卷,对135名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的消毒知识知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三级医院医院管理人员消毒知-信-行(KAP)知识维度得分(11.12±2.09)、行为维度得分(10.58±1.96)和总分(25.35±3.83)高于二级医院[分别为(10.00±1.47)、(9.34±1.64)、(23.61±2.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级别医院在KAP态度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9)。40~49岁医院感染管理人员KAP得分最高(26.33±3.04);学历越高者KAP得分越高;主任护师或副主任护师KAP得分(26.90±2.71)高于其他职称人群;专职医院感染管理人员KAP得分(27.61±2.52)高于兼职人员;工作年限在5~10年的医院感染管理人员消毒KAP得分(26.47±2.63)较高(均P<0.05)。结论 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对消毒知识知晓率有待提高,尤其是二级医院应进一步加强消毒知识的培训。有必要在不同人群中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0.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纵向整合型区域性医疗集团化的战略发展成为了医疗体制改革的热点。为优化医疗卫生资源、落实分级诊疗制度,许多省市已经开始组建以地市级三级公立医院为核心,带动其他成员医疗卫生机构共同进步的良性、可持续性发展模式的医疗集团。该文运用管理学理论中的SWOT分析法,通过文献阅读、资料收集和参考借鉴相关的学术成果,系统探讨了以南宁市某三甲医院为例,在组建医疗集团发展时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并对此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医院医疗集团改革科学、高效、快速发展提出适宜的应对策略,为医院引领区域性医疗集团运行模式的选择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