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863篇
  免费   6966篇
  国内免费   4313篇
耳鼻咽喉   717篇
儿科学   1500篇
妇产科学   433篇
基础医学   4402篇
口腔科学   1173篇
临床医学   9534篇
内科学   6794篇
皮肤病学   916篇
神经病学   1538篇
特种医学   2992篇
外科学   6775篇
综合类   21212篇
现状与发展   31篇
预防医学   8303篇
眼科学   1016篇
药学   8811篇
  105篇
中国医学   6691篇
肿瘤学   3199篇
  2024年   184篇
  2023年   771篇
  2022年   1977篇
  2021年   2606篇
  2020年   2330篇
  2019年   1155篇
  2018年   1334篇
  2017年   1787篇
  2016年   1327篇
  2015年   2506篇
  2014年   3431篇
  2013年   4509篇
  2012年   6804篇
  2011年   7112篇
  2010年   6535篇
  2009年   6097篇
  2008年   6304篇
  2007年   6232篇
  2006年   5512篇
  2005年   4491篇
  2004年   3236篇
  2003年   2731篇
  2002年   2132篇
  2001年   2077篇
  2000年   1511篇
  1999年   554篇
  1998年   129篇
  1997年   133篇
  1996年   133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3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6篇
  1963年   4篇
  1959年   9篇
  1958年   11篇
  1957年   11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01.
电复律目前已成为救治室颤和其他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首选重要措施,但对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施行电复律治疗较少见.2004年5月,我科对1例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合并心房扑动的患者成功实施电复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 a(TNF a)诱导Graves病甲状腺细胞凋亡与相关蛋白表达在Graves病 (GD)发病关系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方法检测 5 0例Graves病患者TNF a,并检测对照组对Fas表达的影响。采用原代细胞培养方法进行细胞培养 ,细胞培养液中的sFas含量采用ELISA法检测。Fas/sFasmRNA检测采用半定量RT PCR法。结果 含有TNF aGD组细胞凋亡率为 92 6 %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凋亡率 (36 0 % ) (P <0 0 1)。其含有TNF aGD组甲状腺细胞sFas、Fas/sFasmRNA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TNF a诱导Graves病甲状腺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sFas、Fas/sFasmRNA有一定水平的表达 ,这些改变可能是TNF a破坏甲状腺细胞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3.
C-反应蛋白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影响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Meta分析,评价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1991-2006)、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2006)等.搜集CRP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影响非随机对照研究,逐篇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采用RevMan4.2版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篇文献(外文4篇,中文3篇),涉及841例患者.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3个月以上随访截尾时间的死亡率和再发血管事件与CRP水平相关,CRP增高组发生率比CRP正常组分别高2.71和1.81倍[OR合并分别为3.71和2.81,95%CI分别为(2.40,5.73)和(1.42,5.53)]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测量值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和死亡亦相关,在复发患者中,CRP测量值平均高于未复发者为3.52 mg/L[WMD=3.52,95%CI(-0.01,7.05)],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在死亡患者中,CRP测量值平均高于生存者为8.02 mg/L[WMD=8.02,95%CI(5.68,10.3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发病时CRP的水平可以初步评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4.
腹腔镜手术对HIV感染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HIV(+)者腹腔镜手术前后主要细胞和体液免疫指标的变化并与HIV(-)者对照,探讨微创手术对HIV感染者主要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2例胆囊疾病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HIV+)22例,对照组(HIV-)20例。用同样方法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于术前1d,术后3、7d(POD3,7)检测血常规、白蛋白,CD3、CD4、CD8及其百分比和CD4/CD8;IgG、IgM、IgA,补体C3和C4,CRP。HIV(+)者检测HIV-RNA。常规统计学方法处理所得数据。结果:白细胞总数HIV(-)组>HIV(+)组(POD3,7)(P<0.05)。淋巴和中性粒细胞无显著变化(P>0.05)。白蛋白2组手术前后>35g/L。IgA手术前后HIV(+)>HIV(-)(P<0.05)。IgG、IgGM、C3和C42组手术前后均无显著变化,均在正常范围。CD4HIV(+)者术前1天至术后1月<50copy/ml。组间比较:CD4手术前后HIV(+)0.05)。CD4/CD8手术前后HIV(+)0.05)。CRPHIV(+)组术前>POD3,7(P<0.05)。CRP HIV(-)组术前相似文献   
105.
外科护理文书存在的风险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对外科护理文书的风险细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提出强化外科护士的法律意识,树立风险源于细节的管理意识,保证护理文书记录的科学性、及时性、准确性及真实性,注重护患沟通,提高护理质量是降低护理风险,避免医疗纠纷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6.
持续低剂量率照射后HepG2细胞的ATM磷酸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持续低剂量率照射下HepG2细胞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突变基因(ATM)磷酸化的变化规律。方法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持续低剂量率(8.28 cGy/h)照射下HepG2细胞ATM磷酸化蛋白的表达;采用集落形成法观察持续低剂量率照射对HepG2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结果持续低剂量率照射30 min后,ATM即已发生磷酸化,持续照射6 h时,ATM磷酸化蛋白表达量最多,以后逐渐减弱。使用Wortmannin抑制ATM磷酸化后,降低了持续低剂量率照射下肝癌细胞的存活分数。结论在持续低剂量率照射中后期ATM磷酸化减弱,提示持续低剂量率照射具有增加HepG2细胞辐射敏感性的潜能。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和疗程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的临床试验。试验组患者采用伐昔洛韦1000mg每日3次口服,共服7d;对照组患者采用伐昔洛韦300mg每日2次口服,共服10d。用药后第3、6和10天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共入组128例,全分析集(FAS)分析128例,符合方案集(PPS)分析118例。治疗后第3、6和10天,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症状、体征积分下降值及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nal analogue scale,VAS)值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入组时疼痛VAS值≥8的患者,FAS集分析显示,在治疗后第6、10天VAS值下降两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PPS集分析显示治疗后第10天VAS值下降,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俨〈0.05)。试验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18%和12.50%.主要为嗜睡和恶心。结论:增加伐昔洛韦用量治疗带状疱疹安全、有效,与较低剂量伐昔洛韦组相比,对疼痛程度较严重的患者能更显著地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108.
增生性瘢痕中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增生性瘢痕中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瘢痕形成的关系。方法 取人增生性瘢痕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分离和纯化2种标本中的血管内皮细胞,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分别检测单个血管内皮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内皮素1(ET-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结果光学显微镜下可见正常皮肤微血管数目较少;增生性瘢痕微血管数目增多,血管狭长扭曲甚至闭塞。透射电镜可见增生性瘢痕中毛细血管管腔狭窄,有内皮细胞脱落。增生性瘢痕中血管内皮细胞分泌TGF-β1、PDGF、ET-1、VEGF、FGF2的水平分别为(60±8)、(30±4)、(0.12±0.03)、(52±5)、(18.1±1.2)μg/个细胞,明显低于正常皮肤(P〈0.05)。结论 增生性瘢痕中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功能减退,可能与瘢痕中胶原的大量产生和缺氧有关。  相似文献   
109.
螺旋CT三期扫描对肝纤维化诊断价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螺旋CT三期扫描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6例经肝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组和42例正常对照组进行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根据纤维化程度分期进行影像资料和相关指标的统计分析。结果肝左叶增大,肝表面形态及肝实质密度的改变,脾脏增大,门静脉增宽和侧枝循环的建立等影像学改变,随着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加重而有统计学差异。本研究显示57例肝纤维化患者螺旋CT三期扫描诊断肝纤维化52例,敏感性91.2%,特异性77.8%。各期肝纤维化分期准确28例,准确率49.1%;准确判断轻度纤维化(S1、S2)或重度纤维化(S3、S4)44例,准确率77.2%,诊断早期肝硬化16例,准确率84.2%。结论螺旋CT三期扫描能判断肝纤维化的程度,而且是动态观察肝纤维化的病程演进和临床随访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0.
生物瓣膜失功能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植入人体内1年以上损坏的生物瓣膜作损坏原因的临床分析。方法1993年6月至2004年6月,共41例(47只)生物瓣膜失功能病人行再次手术换瓣。两次换瓣间隔时间1~16年,平均(9.7±4.1)年。对失功能生物瓣膜进行标本观察及病理学检测。结果47只带支架生物瓣膜中,瓣架无一损坏,42只瓣膜发生瓣叶撕裂或穿孔,35只有不同程度的钙化现象,且在瓣环表面和瓣脚周围有纤维组织增生,2只瓣膜有赘生物及血栓形成;47只生物瓣膜中损坏较重的瓣膜送病理学检查发现大量吞噬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结论生物瓣膜早期损坏以破损撕裂为主,晚期以钙化和破损撕裂等多种因素的复合病损结果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