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45篇
  免费   2707篇
  国内免费   1566篇
耳鼻咽喉   215篇
儿科学   443篇
妇产科学   109篇
基础医学   1623篇
口腔科学   610篇
临床医学   3267篇
内科学   2630篇
皮肤病学   453篇
神经病学   573篇
特种医学   948篇
外科学   2537篇
综合类   7856篇
现状与发展   4篇
预防医学   3241篇
眼科学   269篇
药学   3658篇
  29篇
中国医学   2776篇
肿瘤学   977篇
  2024年   102篇
  2023年   331篇
  2022年   781篇
  2021年   938篇
  2020年   879篇
  2019年   457篇
  2018年   520篇
  2017年   737篇
  2016年   531篇
  2015年   1015篇
  2014年   1396篇
  2013年   1821篇
  2012年   2496篇
  2011年   2778篇
  2010年   2728篇
  2009年   2358篇
  2008年   2416篇
  2007年   2252篇
  2006年   2023篇
  2005年   1548篇
  2004年   1087篇
  2003年   854篇
  2002年   620篇
  2001年   640篇
  2000年   438篇
  1999年   151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6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10篇
  1963年   4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9篇
  195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1.
目的 研究皖南地区儿童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混合病原体感染患儿血清中干扰素诱生蛋白10(interferon-inducible protein-10,IP-10),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onog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表达水平在急性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6月~2019年6月皖南医学院第一、二附属医院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标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九项病原体IgM,分析不同年龄段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差异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混合感染患儿血清中IP-10,MCP-1的表达水平,分析炎症因子表达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5 12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以肺炎支原体感染率最高,混合感染患儿共544例,以肺炎支原体联合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率最高。检测血清中的CRP,IP-10和MCP-1的表达水平相比较单独感染组,混合感染组升高更为明显,对比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1.045~4.889,均P<0.05)。相关性研究分析显示,混合感染组IP-10,MCP-1与CRP 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性(r = 0.612,P<0.001; r= 0.804,P<0.001)。结论 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混合感染更易表现为咳嗽、鼻塞流涕及发热等症状,同时炎症反应增强,病情的严重程度增加,血清IP-10和MCP-1表达水平可作为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情严重程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LC-ESI-MS/MS)分析人全血中环孢素的基质效应,并探究其发生机理。方法: 全血裂解物的蛋白沉淀上清液用作全血基质。分别用乙腈水溶液和全血基质配制等浓度环孢素A(CyA)、环孢素C(CyC)的质控样品。分别在添加H+、NH4+和Na+的流动相中,用LC-ESI-MS/MS的MRM模式检测质控样品中CyA,CyC的[M+H]+、[M+NH4]+和[M+Na]+(M=CyA,CyC)峰面积,以其计算基质效应因子;用MS Scan模式检查质控样品中CyA、CyC色谱流出峰的质谱离子组成情况,用于判断基质效应原因。结果: 在添加H+、NH4+和Na+的流动相中,全血基质中CyA、CyC基质效应因子分别为-76.6%~-54.0%、-86.0%~-55.3%和-42.8%~-34.1%。在加H+、加NH4+流动相中,标准液加全血基质的CyA、CyC色谱峰的质谱中出现丰度很高的[M+Na]+和[M+K]+,在加Na+流动相中它们出现丰度很高的[M+K]+,而对应的定量离子[M+H]+、[M+NH4]+或[M+Na]+的丰度显著降低。结论: 全血基质对环孢素的LC-ESI-MS/MS分析产生明显的基质效应,其原因与基质中Na+、K+同添加在流动相中用于辅助电离的H+、NH4+或Na+竞争与环孢素加合,导致定量目标加合离子丰度显著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3.
14.
咳嗽虽为临床常见的症状,但对咳嗽患者迅速作出诊断和合理治疗却并非易事。因为引起咳嗽的病因繁多,涉及面广,既有咳嗽系统疾病所致,又有全身性疾病在肺部表现所为。因此对咳嗽患者在询问病史和症状,作出详细体检之后进行适当的辅助检查(简称辅检)也并非可以一蹴而就的,而需要深思熟虑,以正确有序的临床思维作导向,才能得心应手,合理有效。本文按辅检的目的、辅检项目的选择、辅检的准备、辅检结果的评析和辅检结果与临床不符的原因分析等几方面来阐述对咳嗽患者进行辅检的临床思维。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体外缺氧对乳腺癌细胞系MCF7浸润能力及其细胞表面黏附分子E-cadherin和细胞骨架蛋白犤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波形蛋白(vimentin)犦表达的影响。方法:模拟体外缺氧环境,观察缺氧对乳腺癌细胞MCF7浸润穿透Matrigel的能力;以及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细胞表面黏附分子E-cadherin和cytokeratin、vimentin表达情况。结果:缺氧状态下MCF7细胞的浸润能力明显增强;且在缺氧条件下E-cadherin基因表达下降、cytokeratin、vimentin基因表达升高。结论:缺氧状态下MCF7细胞转移能力和其表面的E-cadherin基因、cytokeratin、vimentin基因表达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逆行神经追踪法研究大鼠骶髂关节的传入神经通路。方法:3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非交感神经切除组(A组)和交感神经切除组(B组),每组15只,交感神经切除组切除左侧L1以下椎旁交感干。两组左侧骶髂关节注入30%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20μl,72h后取出双侧的L1-S1背根神经节(DRG),TMB法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HRP阳性神经元细胞并计数。结果:两组左侧L1、L2背根神经节内HRP阳性神经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HRP阳性神经元明显减少;左侧L3-S1背根神经节内HRP阳性神经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L1-S1神经节含有支配同侧骶髂关节的传入神经元,同侧椎旁交感干可能是骶髂关节到L1-L2神经节重要的传入神经旁路,而不是到L3-L5神经节的传入旁路或重要的传入旁路。  相似文献   
17.
胆囊结石伴胆囊癌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胆囊癌与胆囊结石的关系及胆囊结石伴胆囊癌的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对1993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收治的27例胆囊癌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27例胆囊癌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男10例,女17例,男女之比为1:1.7。平均年龄68.5岁,其中60岁以上22例。临床症状最常见为腹痛(85.2%)。既往有明确胆结石病史患者15例,入院后发现胆结石的有12例。行B超检查的23例,诊断胆囊癌的有12例(52.2%)。CT结合增强扫描检查12例,诊断胆囊癌的有8例(66.7%)。行肿瘤根治切除者8例,根治率29.6%。随访13例,随访期为3个月~7年,获随访者的平均存活时间为12个月。结论胆囊结石是胆囊癌的发病因素之一,胆囊癌早期诊断困难,晚期治疗效果差,伴胆囊结石的胆囊癌关键是要引起重视,不能满足胆囊结石的诊断而遗漏胆囊癌。对胆囊结石患者要密切随访,高危患者要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8.
Most ureteral tumors are transitional cell neoplasms. Neuroendocrine tumors of the genitourinary tract are extremely rare. To our knowledge, only one ureteral carcinoid tumor has been reported before. We report a second case of ureteral carcinoid tumor found in a 70-year-old female.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 80岁以上老年人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 对 4 6例 80岁以上老年人髋部骨折手术治疗方法及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4 6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手术优良率 89 7%。结论 对高龄患者要有充分认识和准备 ,大部分患者能接受手术治疗并获得优良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降钙素对已行人工假体植入骨质疏松模型免的假体无菌性松动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方法]将30只假体植入模型的骨质疏松症兔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只。实验组给予鲑鱼降钙素治疗(6U/kg,肌注,隔日1次),而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肌注,持续治疗半年。两组均分别于术前、术后4、8、12和24周检测假体周围感应区(ROI)骨密度(BMD);于术前及术后4、12、24周行血清骨代谢指标检测: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所有动物于术后24周处死,分别行假体拔出实验与扭转实验测定和假体周围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术后24周,实验组假体周围局部感兴趣区BMD增加近5%,而对照组假体周围局部感兴趣区BMD下降了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骨代谢指标中,术后24周实验组的BALP、BGP稍有下降,但组内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TRAP-5b有明显下降(P〈0.05),这些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生物力学检测显示,实验组的假体拔出实验较对照组提高了约50%,扭转实验提高近1倍,且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显示,实验组中反映骨吸收的Oc.No/Tb.Pm、ES/BS明显减少;反映骨量和微结构的%Tb.Ar、Tb.N明显增多,而Tb.Sp明显变窄:反映骨形成与骨矿化的OS/BS、MAR、BFR/TV及%L.Pm也均明显增多;这些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或P〈0.05)。[结论]鲑鱼降钙素能明显减少人工假体周围骨量的丢失和抑制骨溶解;并加快假体周围的骨形成,提高骨密度,促进生理性骨矿化;还能改善骨质量,促进骨微结构改变,提高骨的生物力学特性并增加假体四周的支撑力。其对骨质疏松症兔的假体松动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这对临床预防和治疗人工关节的无菌性松动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