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9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23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2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31篇
肿瘤学   2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目的 探讨乳腺癌骨转移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MDP)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融合显像的特征。 方法 收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5月经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确诊的乳腺癌资料。初诊时即发现骨转移的患者46例,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行99mTc-MDP全身骨显像,疑骨转移或不明原因骨痛部位行SPECT/CT融合显像。分析三阴乳腺癌(TNB)与非TNBC骨转移病灶分布情况,总结乳腺癌骨转移99mTc-MDP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融合显像的特点。 结果 共检出46例患者204处病变,脊柱62处(30.39%),是转移最常见部位,其次肋骨57处(27.94%)、胸部骨31处(15.20%)、骨盆骨28处(13.73%)、颅面骨15处(7.35%)、四肢骨11处(5.39%)。三阴乳腺癌与非三阴乳腺癌、TNBC与非TNBC骨转移在脊柱、肋骨、胸部骨、骨盆骨、颅面骨及四肢骨的病灶分布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91,P=0.988)。三阴乳腺癌骨转移占整个乳腺癌骨转移的28.26%(13/46)。13例TNBC骨转移共51处病灶,放射性浓聚占90.20%(46/51), 混合型病灶占7.84%(4/51),放射性稀疏病变1.96%(1/51), 且主要为多发骨转移病变, 占84.62%(11/13)。 结论 99mTc-MDP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融合显像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TNBC骨转移好发与脊柱、肋骨、胸骨,以多发性、放射性浓聚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62.
The marine natural product (+)-spongistatin 1 is an extremely potent growth inhibitory agent having activity against a wide variety of cancer cell lines, while exhibiting low cytotoxicity against quiescent human fibroblasts. Consistent with a microtubule-targeting mechanism of action, (+)-spongistatin 1 causes mitotic arrest in DU145 human prostate cancer cells. More importantly, (+)-spongistatin 1 exhibits significant in vivo antitumor activity in the LOX-IMVI human melanoma xenograft model. (+)-Spongistatin 1 is, thus, an important class of microtubule targeting anticancer agent that warrants further investigation.  相似文献   
63.
山羊腰椎内固定术中椎弓根螺钉植入深度对邻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脊柱内固定术中不同椎弓根螺钉植入深度对邻椎生物力学环境和退行性变的影响,探讨椎体内固定强度与邻椎病发生的关系。方法:雄性10月龄玻尔杂交山羊16只,体重为25~30 kg,随机分为对照组(N组)和3组内固定组,每组4只。内固定组建立L4脊柱不稳定骨折病理模型,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脊柱L3-L5节段,按螺钉长度不同分为:长钉组(L组),内固定螺钉长度为25 mm; 中钉组(M组),螺钉长度为20 mm; 短钉组(S组),螺钉长度为15 mm,内固定后进行后路小关节融合;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术后24周,制备对照组与内固定组L3-S1腰椎标本,测量上位未融合椎体(L2)和椎间盘应变和应力,进行影像学、组织学观察,计算MRI指数。结果:与N组相比,L组标本L2节段椎体、椎间盘的活动和应力均增加(P<0.05),MRI指数未见显着改变(P>0.05),髓核中出现多数退变细胞。M、S组标本上位邻椎受力和髓核退行性改变发生情况不显着(P>0.05).结论:在山羊腰椎内固定融合术中,局部坚强固定可能增加上位未融合节段的活动和承受的应力,促进椎间盘退行性变,导致邻椎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4.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1月至2009年5月,10例下肢软组织缺损,男6例,女4例;年龄16~55岁,平均32岁。其中足部软组织缺损6例,骨折术后骨外露2例,小腿慢性溃疡2例。对腓肠神经血管逆行皮瓣通过显微技术吻合及结扎小隐静脉,将皮瓣近侧腓肠神经断端与患处附近的神经行端侧吻合,根据皮瓣外观、血运、质地、弹性及皮肤两点辨别觉评价术后疗效。结果:术后患者伤口愈合,无明显的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皮瓣外观、血运、质地、弹性佳,皮肤两点辨别觉为9~12mm2PD。结论:此皮瓣切取方便,血供丰富且不牺牲主要动脉,静脉血回流通畅,成活可靠,术后恢复保留了皮瓣的感觉功能,足跟及足外侧缘无感觉丧失区,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5.
乳腺T细胞淋巴瘤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乳腺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2例乳腺T细胞淋巴瘤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及光镜和免疫组化标记观察。结果:患者为中青年女性,年龄分别为37和31岁。组织学特点:瘤细胞呈片状及条索状排列,部分围血管分布,有明显嗜血现象,瘤细胞胞质少,核大、深染有异型,部分核扭曲,染色质细,见大片坏死,无淋巴上皮病变。瘤细胞免疫表型:CD45、CD45RO、CD3、CD43均为阳性,而CD20、CD74阴性。随访:2例分别于术后2个月半月和16个月死亡。结论:乳腺T细胞淋巴瘤是极为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其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  相似文献   
66.
二氧化硅致肺成纤维细胞连接蛋白Cx43定位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SiO2刺激肺泡巨噬细胞(PAM)培养基上清液对肺成纤维细胞连接蛋白Cx43定位的影响,以深入探索SiO2抑制肺成纤维细胞间隙连接通讯(GJIC)的作用水平。方法:用0-500μg/ml SiO2刺激PAM和佛波酯(TPA)诱导分化的THP-1(TPA-primed THP-1,pTHP-1)细胞(具有PAM特性的人血单核细胞株)的培养上清液对培养的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GHL)作用24h,采用间接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LCSM)进行连接蛋白Cx43定位的测定。结果:正常对照线相邻细胞连接处有明亮的斑片状标记,聚集分布连接成线;SiO2刺激PAM和pTHP-1细胞培养上清液作用的CHL细胞连接处标亡斑点逐渐减少,Cx43蛋白标记斑点出现在胞浆内,呈无特异性定位状态;随着SiO2剂量的增加,细胞内Cx43蛋白标记斑点向细胞核聚集。结论:SiO2刺激PAM和pTHP-1细胞培养上清液可以改变肺成纤维细胞Cx43蛋白的定位。推测SiO2抑制成纤维细胞GJIC功能可能与细胞连接蛋白Cx43的内移有关。  相似文献   
67.
目的 研究同步间歇指令性通气联合压力支持通气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 入院后给常规解毒治疗,同时行机械通气,初期无自主呼吸者应用控制通气,随着自主呼吸的逐渐好转改用同步间歇指令+压力支持通气。根据潮气量、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等通气氧合指标逐渐降低同步间歇指令性通气的频率至2~4bpm,同时调整压力支持至0.392~0.588kPa,吸入氧浓度<40%,达到脱机标准,予脱离呼吸机。结果 27例患者住院17~30天,平均22天;MV1~20天,平均8.5天;静注阿托品10~15天,平均12天;共用阿托品针120~2660mg,平均585mg。其中IMS5例,MV12~20天,平均16天;单纯ACC致呼吸衰竭22例,MV1~11天,平均5.5天。两组比较t=187.5,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同步间歇指令性通气联合压力支持通气的机械通气模式对抢救急性有机磷中毒致呼吸衰竭是有效、可靠的。  相似文献   
68.
Theamyloidosisoflymphnodesmayoccurindependentlybyitsdistributioninotherorgans Sevendocumentedcasesofisolatedamyloidosisoflymphnodeshavebeenreported1 7 andonlyintwocasescervicallymphnodeswereinvolved Mackenzie (1963) 1  mentionedasimilarcase,whichwasincomple…  相似文献   
69.
目的:研究10 例脂膜炎性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形态和生物学行为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10 例原发于皮下脂肪组织中的T细胞淋巴瘤进行临床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及EB 病毒的检测。结果:组织学上以肿瘤细胞(CD45RO阳性)浸润脂肪小叶之间及可见豆袋细胞(CD68 阳性) 为特征,部分患者肿瘤细胞EBV- DNA阳性。2 例患者分别于首诊1 年6 个月和2 年后死亡。结论:脂膜炎性T细胞淋巴瘤多为高度恶性,其发生可能与EBV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70.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中期随访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发生骨水泥渗漏的临床资料,探讨骨水泥渗漏的类型及中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自2011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7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中骨水泥渗漏的病例,其中男7例,女10例;年龄68~87岁,平均78岁。均有轻微外伤史,伤前均正常活动,生活完全自理,伤后均表现为腰背部疼痛,无神经根受损的症状和体征。通过影像学资料确定骨水泥向椎管内、椎间隙渗漏的途径,测量手术前后的椎体高度、Cobb角,观察椎管狭窄改善情况。术前和末次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分别对患者进行疼痛和日常活动功能改善情况的评估。结果:1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4~7年,平均5.1年。通过影像学资料根据解剖位置确定渗漏途径为椎旁型6例,椎间盘型3例,椎管型2例,椎弓根型5例,混合型1例。术前病椎前缘椎体高度为(27.7±3.5)%,末次随访时前缘椎体高度明显恢复至(56.4±2.5)%,且后凸畸形得到矫正。Cobb角由术前的(45.3±4.2)°矫正至末次随访时的(18.3±3.1)°。VAS评分从术前的7.9±1.5降至末次随访时的2.1±0.5。ODI从术前的(49.1±7.5)%恢复至末次随访时的(23.5±3.7)%。其中2例患者术中出现下肢神经症状,紧急予神经根消肿药物对症治疗,且后期经过营养神经治疗,神经症状消失。3例出现腰背部疼痛,其中1例出现腰背痛难忍,予止痛等对症治疗后疼痛消失。结论:即使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术中出现一定程度的骨水泥向椎旁和椎管内渗漏,也可暂不与紧急行开窗椎管减压,中期随访结果显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发生骨水泥渗漏的临床效果满意,手术渗漏产生明显临床症状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