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0篇
基础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0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分析中药专业主干课程《中药药剂学》的期终试卷,以评估试卷出题质量,反馈教学信息,为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采用Excel2010软件,对试卷的难度、区分度和信度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试卷整体难度P为0.55,偏难。综合考虑区分度,分值比例61.33%的试题属于优良试题,试卷质量整体可以接受。各题的信度系数α均在0.9左右,分析可靠。针对分析结果,探讨了中药药剂学今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2.
体现"学生成长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论述形成性评价引入到学习成绩评定体系的重要性,在中医药专业本科课程中构建并实施以能力为导向的形成性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学习成绩评定体系,以利于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实施过程中,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树立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教学观,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得到提高,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3.
冯晓晓  王彬斌  陈东  仇峰  龚慕辛  李朝霞 《中草药》2022,53(14):4388-4398
目的 表征开心散各成分在寡聚态β淀粉样蛋白1-42(β amyloid protein 1-42,Aβ1-42)诱导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建立并验证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开心散各成分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方法 采用双侧海马注射寡聚态Aβ1-42的方法建立AD大鼠模型,开心散单次ig给药,于不同时间点取血,测定各成分的血药浓度。采用DAS 2.0软件以非房室模型拟合,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建立的UPLC-MS/MS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提取回收率、基质效应和稳定性等方法学考察结果均符合生物样品分析的测定要求。Morris水迷宫实验证实成功构建AD大鼠模型(P<0.05)。AD模型大鼠给予开心散后,按中药化学结构分类的同型化合物具有相似的药动学特征,如属于同分异构体的α-细辛醚和β-细辛醚、同属于羊毛甾-7,9(11)-二烯型三萜的去氢土莫酸与松苓新酸以及同属于3,4-开环-羊毛甾-7,9(11)-二烯型三萜的茯苓新酸A和茯苓新酸B等。α-细辛醚和β-细辛醚的达峰时间(tmax)和消除半...  相似文献   
54.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葛根芩连微丸中葛根素、甘草苷、黄芩苷、盐酸小檗碱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方法,色谱柱为Kromasil-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选用甲醇-磷酸盐缓冲液系统,梯度系统,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75 nm。结果:4个成分的方法学考察均合格,阴性供试品无干扰。结论:该方法方便、准确、专属性强,可作为葛根芩连微丸质量控制的进一步补充。  相似文献   
55.
目的通过比较鬼箭羽正品与常见伪品大果榆饮片,为鬼箭羽的鉴别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性状、显微、理化反应、薄层色谱法对鬼箭羽及大果榆饮片进行鉴别。结果鬼箭羽正品与伪品大果榆在外观、显微方面存在较大区别,但甾体和三萜类化合物的颜色反应区别不明显,香橙素是正品鬼箭羽含有的特征成分之一,而伪品不含。结论薄层鉴别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可靠,可作为鬼箭羽饮片的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56.
为比较正常大鼠与偏头痛模型大鼠对吴茱萸汤中各成分吸收的差异,并从吸收环节探讨优化汤剂药效好的原因,该研究将成分经过优化配比和未经过优化配比的2种吴茱萸汤分别在正常大鼠、硝酸甘油致偏头痛大鼠、利血平化低5-羟色胺(5-HT)偏头痛大鼠上进行单向在体肠灌流试验(SPIP),采用HPLC测定灌流后样品中8种不同成分的含量,计算各成分4种吸收相关参数:单位面积吸收量(M_(per area))、吸收速度常数(Ka)、渗透常数(P_(app))、相对吸收率(RA)等,并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正常鼠和模型鼠对同种吴茱萸汤中各成分的吸收不同。硝酸甘油致偏头痛大鼠使优化汤中多数成分的吸收相关参数升高;利血平低5-HT大鼠使优化汤剂中多数成分的吸收相关参数升高,而使未优化汤剂中多种成分的吸收相关参数降低。因此以吸收谱效相关进行有效成分研究时,应采用病理模型鼠进行试验。优化汤中较多的有效成分在模型鼠的吸收更快、更易、更充分,从吸收环节部分地揭示其药效好的机制。  相似文献   
57.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川芎-醋香附药对中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A、Z-藁本内酯、丁烯基苯酞及α-香附酮7种有效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方法采用Kromasil-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A)-0.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柱温25℃,检测波长分别为250 nm和286 nm,流速1.0 m L/min。结果 7种有效成分的线性关系良好;各成分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99.6%、98.9%、101.2%、99.4%、100.3%、99.0%,RSD分别为1.7%、1.5%、1.3%、2.3%、2.2%、1.6%、2.1%;其余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要求。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川芎-醋香附药对中7种有效成分的同步测定,同时可为川芎-醋香附药对全面质量评价和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8.
龚慕辛  梁妍 《北京中医药》2006,25(10):625-627
目的 通过对文献报道的复方青黛制剂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探讨其发病机制及救治方法.方法 总结分析1994-2004年复方青黛制剂的不良反应病例的发生情况、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等.结果 发现35例复方青黛制剂的不良反应中以胃肠道反应为主,有21例,占60%;其次是肝损害,有9例,占25.7%;死亡1例,占2.86%.结论 复方青黛制剂不良反应虽然报道不多,但临床医师、药师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59.
吴茱萸汤大孔树脂精制工艺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富集吴茱萸汤水煎液中7种有效成分的工艺条件。方法:以柠檬黄素-3-O-β-D-葡萄糖苷(Lcs)、人参皂苷Re(Re)、人参皂苷Rb1(Rb1)、吴茱萸内酯(Li)、姜辣素(6-Gi)、吴茱萸碱(Ev)、吴茱萸次碱(Ru)等7种成分为考察指标,通过静态及动态吸附考察,确定了筛选的树脂型号;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吸附时间、上样量与树脂体积比;采用正交实验,对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正交实验表明,影响吴茱萸汤大孔树脂精制工艺的主要因素为径高比、上样药液浓度和乙醇浓度,最佳工艺为径高比1∶4,上样药液浓度0.33g/mL,上样流速0.1倍柱体积/min,60%乙醇洗脱。结论:吴茱萸汤中7种成分精制后含量保留70%以上,其中5种成分保留90%以上,用大孔树脂对吴茱萸汤水提液进行精制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60.
目的追踪吴茱萸属植物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130余篇有关吴茱萸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的相关文献,依据化学成分结构特点归类。结果归纳的29种吴茱萸属植物中,包括生物碱、香豆素、黄酮、萜类、色原烷、酰胺等6大类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结构。结论吴茱萸属植物中已发现吲哚类生物碱36种,异喹啉类生物碱7种,喹诺酮类生物碱59种;香豆素类化合物15种;黄酮类化合物27种;色原烷和色原烯34种;柠檬苦素类化合物14个;其他萜类化合物12个;酰胺类化合物3个和其他化合物约30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